【興茶網 資訊】近年來茶文化越來越熱,兼顧品飲與投資收藏屬性的普洱茶,其注度也是逐年增加。受到眾多茶友喜愛和追捧,2018年「普洱茶」公共品牌價值已增長到64.1億元,連續2年居「中國茶葉公用品牌價值」榜首。
普洱茶的熱度,也讓一些不法分子覺得有利可圖,各種作假、山寨仿冒、虛假宣傳等市場亂象頻出,不僅坑了廣大茶友,也非常不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
普洱茶作假的幾個常見套路
下面,興茶君就與大家一起來看看普洱茶裡常見的作假套路,希望大家看到的同時,也提醒下身邊的朋友,謹防上當受騙。
1、仿冒知名品牌
假冒知名品牌的現象,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皆有,對於山寨iphone手機、假耐克假名牌,相信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普洱茶行業葉同樣存在假冒知名品牌的亂象,有數量不小的假冒產品,大部分是一些很小的加工廠用大廠的包裝,從包裝,內飛甚至防偽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一般消費者很難看出來。
2018年7月份,就有媒體曝出了普洱茶打假成果:廣州警方繳獲假冒品牌普洱茶餅共12.4萬多餅,涉案價值超過1億元。去年年底,中茶與大益更是聯合打假,為消費者權益護航,可以預見,一些知名品牌茶企的打假工作任重而道遠。
2、冒充春茶
春茶兼具「早、少、好」三大特徵,業內素有「春茶貴如金」的說法,這也讓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機」,一些商家會用夏茶當春茶賣,從中牟利。
「以明前茶、早春茶之名進行銷售,是不少商家常用且熱衷的忽悠伎倆。」芳村一位商家告訴興茶君,消費者都知道春茶品質好,量又少,不需要商家對消費者進行太多的教育,價格高也能接受。
而且這些商家說自家茶是「早春茶、明前茶」,僅在於口頭溝通中承諾,不會留下不利於商家自己的證據,一些老茶客可能喝得出「是不是春茶」,但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從口感上還是難以鑑別出來。
3、標榜自己「名山名寨」的身份
這些年,頻頻爆出天價的普洱茶,都來自於一些名山名寨,這也導致一些不良商家打起了「傍大款」的主意,明明老班章、冰島、薄荷塘這些小產區的茶葉產量非常低,而市面上隨處可見印著老班章、冰島的小產區茶,這多出的產量從哪裡來?大家都應該想得到大部分是假貨。
為什麼要假冒名山名寨茶?名山名寨的出產的普洱茶市場熱度高,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不愁賣,而且利潤是相當的豐厚。
據了解,更高級一點的作假手法是:一些不良商家會找到其它山頭茶,模仿名山名寨的口感特點,搖身一變成名山名寨的茶。興茶君覺得,茶友們買茶葉不要迷戀名山名寨,應根據自己的預算,挑選自己喜歡的即可,畢竟這只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它們大都只是個傳說。
4、以臺地茶冒充古樹茶
這些年來,普洱茶古樹茶價格被熱炒,價格上漲很多。數據顯示,2017年雲南省普洱茶產量13.9萬噸,古樹茶產量不超過5000噸,佔比不足4%。但在現實中,市場上普洱茶包裝上打著名古樹、老樹、大樹的字樣的茶品隨處可見。
「假冒古樹茶,非常普遍,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有業內人士認為,以臺地茶冒充古樹茶,實質上是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目前市面上古樹茶價格上漲很多,熱度不減,有商家更是坦言,有古樹概念的茶品,銷路更好。
5、年份作假,茶葉做舊
消費升級下,中老期茶麵對的已不再是小眾市場;中老期茶的品飲需求,也吸引了不少奸商「走捷徑」——從年份作假,溼倉茶被說成幹倉茶改頭換面,到將一些不知名的小廠茶假冒成原國營茶廠的茶...可以說,普洱中老期茶裡面,也是被奸商玩出了各種門門道道。
其實,比上面手法更為可惡的是,茶葉做舊。這種通過加溫增溼,甚至利用化學藥品來做舊茶葉。
「這樣速成的普洱茶,可能只要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達到7年的效果,做出的普洱茶湯色澤較紅潤,售價很高。」有商家告訴興茶君,做舊的假茶,現在大多比較出現在網絡銷售渠道,主要是賣給愛貪便宜的新手。
但這種做法無論怎麼處理都不可能和自然陳化的普洱老茶相提並論,因此,一般老茶客只要細細品嘗,基本騙不了自己的嘴巴的。上敘商家同時也提醒廣大茶友,對於條索鬆散、顏色暗淡無光澤,或者有刺激性味道和黴味,品後口感不舒服的普洱老茶,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保持打假高壓態勢
為普洱茶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近些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新生代消費崛起,為整個普洱茶行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作為產茶大省的雲南,也正在加快雲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打造「千億茶產業」。
不過,現在的普洱茶市場還是處於一個成長階段,一些不法分子就瞄準的這個時機,針對茶友們對山頭、年份、品牌及古樹等方面的追捧,「絞盡腦汁」的去作假仿冒,謀取暴利。
普洱茶打假,事關食品安全問題,事關行業良性健康發展,正是因為如此,普洱茶行業更需要打假。這不僅是維護企業的利益,更是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過去的一年裡,關於普洱茶的打假不僅雷聲大,雨點也大!從政府相關部門到品牌茶企、市場監督機構一系列的普洱茶打假行動,再次向外界傳遞普洱茶依法打假常態化的決心,
同時,這裡興茶君也呼籲喜愛普洱茶的消費者,購買普洱茶時候,最好選擇有口碑的品牌茶,選擇正規的購買路徑,買茶時不能只靠耳風、只看誘人的標貼,要細心辨識,多品多對比,不給黑心商家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