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是因為秦始皇殘暴不仁討厭儒家嗎?

2020-12-11 騰訊網

焚書坑儒歷來被視為秦始皇一生當中,最大的汙點之一。秦始皇一生統一六國,創立皇帝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當中,秦始皇大概是最有資格稱之為『千古一帝』的皇帝了。

但是,焚書坑儒這件事,卻讓秦始皇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完美。同時也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罵名,被後世文人稱之為『暴君』。

那麼,焚書坑儒這件事,真的就是一件徹頭徹尾的壞事,沒有一點正面意義嗎?

其實也未必。

雖然從後世的角度來看,焚書坑儒是一場文化浩劫。但如果我們考慮到當時時代背景的話,這個所謂的暴行,其實是非常有正面意義的。秦始皇是第一個位打下這麼多地盤,拿下這麼多土地的皇帝。而秦朝也是是我國歷史上首個能容納多民族,同時又是中央集權控制的國家。當時秦朝推崇的法家思想,既然是以法家思想治國,就意味著臣民都應遵循國家統一的法制思想。

早在上百年以前,當時秦國的商鞅變法,可以說是拋棄了很多舊的理論,徹底讓秦國走上了強大的道路。這也從很大程度上證明,法家思想對於秦朝來說,是最正確的統治思想。而當時的儒生公認的是老調重彈,人多嘴雜。你嘴雜不要緊,重要的是你還想試圖說服他人,說服皇帝。態度堅硬,極其狂妄。對皇帝對國家是這樣的態度,是這樣的固執己見,實在是有違常理啊。

當時的儒生們態度如此強硬,堅持固執己見這個心思怎麼來的咱先不論,你這個勇氣是誰給你的呢?這就說明了背後是有強大的復闢勢力支撐的。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這股浪潮非常的猛烈,如果真的放任不管,等到這股復闢的勢力有一天上了臺面之後,那不就可以左右國家政治,甚至可以推翻統治了嗎?這可是赤裸裸的造反行徑啊。

秦朝身為一個大國,可以讓各族人民並存,可以讓你各族文化並存,但是秦始皇肯定不能讓你惑亂民心,擾亂朝綱的文化存在啊。能存異族是秦始皇的大度,可不能存異心這就是秦始皇身為皇帝的責任。一介儒生也想禍亂朝綱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當時的李斯是作為法家代表人、丞相,可以說是這場論戰的主要代表人物了。但是人家倡議焚毀的除農家醫藥墨家等實用民用的文學和秦宮保留的一些史書外的,「王道之書」、「春秋古籍」。燒掉這些書為的就是貧民百姓不要隨便議論朝政。不要隨隨便便就抗議,就想要抒發你自己的意見,為皇帝出主意,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再說「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焚書是上面說的為了統一思想,但是坑儒其實是坑術士。很多人都知道當時的秦始皇是有些追求長生不老的,長生不老本就是謬論,秦始皇想要這個本就不存在的東西,想必也是在這方面吃了不少虧。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想要長久存在的話,勢必要保證制度和統治思想上的統一。哪怕到了近代,我們已經能夠把科技造物扔出太陽系,人們依然還是會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而產生很多矛盾,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在當時秦朝剛剛建立的那個時代,如果放任大家堅持各自的意識形態,國家就不可能長久的統一。

所以,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件事,也不全是負面意義。至少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是有其正面意義的。

相關焦點

  • 秦朝所謂的儒生其實是句罵人的話,這種人被秦始皇坑殺掉真的不冤
    秦朝所謂的儒生到底什麼意思呢,事情其實是這個樣子滴。焚書坑儒在後人眼裡,秦始皇的坑儒可以與焚書並行,大約是他最大的暴政,所以千年以下,還受人指責、唾罵,但秦始皇真的有那麼殘暴嗎。那麼後世有名的儒家大師荀子,他最得意的兩個學生,李斯和韓非,卻是法家代表人物,諸如此類的現象並不是個例,這究竟怎麼回事呢。是李斯和韓非最後又拜了新的師傅或者天賦異稟,對法家學說不學自通了嗎,當然不是。其實呢,給各種學術流派加標籤,是西漢以後的學者為了研究方便加上去的。
  • 千古一帝秦始皇:難道真殘暴不仁嗎?史書誤解了我們2000多年
    一、焚書坑儒 這樣可以說是秦始皇最為臭名昭著的一件事了,但其實不然,首先是焚書,秦始皇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而且他並沒有下令燒掉全部,只是燒不屬於博士館民間私藏的儒家等各家經典
  • 《秦始皇》⑤ | 焚書坑儒背後的秘密竟然是它?
    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學派,是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 為了復興周朝的禮樂,孔子煞費苦心,以先王之道,即以周朝的王道統治為理想境界,反對當世的統治手段,試圖恢復禮的秩序。 最後由孔子和弟子們的思想一起,孕育出了一個嶄新的思想,就此產生了一位稍早於秦始皇登上歷史舞臺的人物——荀子。荀子認為,人性先天是邪惡的,但後天有變好的可能。
  • 之前在人們的心中,秦始皇就是暴君,為何現在對嬴政有了更高評價
    秦始皇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肯定已經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人了,然而我們再看一下他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天子呢?實際上歷來都對他的功過有著不同的評價,甚至能夠稱得上是最具爭議的天子,而且很多學者也為了他的長相而產生了矛盾。然而縱觀歷史後就能夠發現一件事,那就是時間長了人們就對秦始皇有了更高的評價,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歷史到底如何?別被司馬遷騙了
    人們常罵秦始皇是暴君,說他焚書坑儒,好大喜功,驕奢淫逸,窮兵黷武,這樣負面的形象通過各種書籍和影視作品在人們心裡根深蒂固的建立了起來,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歷史真的像司馬遷所說的那樣嗎?說他焚書坑儒,他確實焚書了,但坑了不是儒生,卻是術士。當時的秦國正處變法之際,推行新政。秦始皇因為不採納儒生建議的分封制度,而被儒生非議,於是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列了一個單子,燒毀除秦以外的他國典籍,禁止民間再讀這些書,以達到同一思想的作用。
  • 秦始皇焚書坑儒, 到底燒了哪些書? 這幾類書為什麼沒被燒?
    自然,聽到周青臣所說的話,秦始皇感到很受用。是的,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又發起了北徵匈奴,南戰百越的戰爭。為了進行這兩場戰爭,在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212年,鹹陽城進入了戰時體制,並開始了一些列的土木工程建設。李斯劇照而作為丞相的李斯,更是表達了自己在全國貫徹臨戰狀態的決心。也是在公元前212年,發生了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
  • 秦始皇嬴政殘暴不仁,究竟是史書的記載,還是先入為主思想觀念?
    不到長城非好漢,起初秦始皇修建長城是為了抵禦北部的匈奴前來侵略。可是如此大的工程肯定是需要,大量的財力人力的。所以秦始皇可能是怕沒有人自願前來,便命令所有男丁前來修建長城。廣為流傳的就是孟姜女哭長城了吧!
  • 歷史上的」焚書坑儒「是由誰提出來的?它有怎樣的歷史背景?
    歷史上的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獨斷專行,做了不少慘絕人寰的事,今天我們就聊一下「焚書坑儒」這件事。焚書坑儒源於當時秦始皇頒布的「焚書令」,」焚書坑儒「是秦朝滅亡以後後人因為尊崇儒術而把秦朝的焚書令這一引發的事件概括並有一定程度上的諷刺而概括地名稱。
  • 都說秦始皇是殘暴,是真的嗎?3件事情證明他有賢明的一面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經常會被喜歡歷史的人們津津樂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秦始皇生前的所作所為非常殘暴。所以劉邦項羽揭竿而起 讓統一六國的秦朝兩世而亡。那麼,秦始皇真的殘暴嗎?對於秦始皇殘暴這個說法,真的了解過秦朝歷史的人,和沒了解過秦朝歷史的人一般持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從道聽途說裡了解秦始皇的人,大都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花費巨資修築長城,花費大量勞力修築阿房宮,搞得民不聊生,確實當得起殘暴君主的名聲。
  • 尋找失落的《樂經》,究竟是毀於焚書坑儒,還是另有緣故
    其實都不是,在中國先秦時期,樂是一種文化,與禮相輔相成,只可惜這樣的一部優秀的經書,因為秦始皇的一把火,而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如今我們常常談論的四書五經,也有人管叫做四書六經的,從六到五的過程,說的就是失落的《樂經》。
  • 讀過史書才發現,焚書坑儒這個概念,像一起針對秦始皇的碰瓷事件
    我們先粗略理一理郡縣、分封制的糾葛,以及這人的「博士」身份是怎麼回事。在周朝(以及商朝後期),國君把國土劃分成大小不一的片區,然後分賞王室子弟及功臣。這些受賞者,就成了主宰一方的諸侯,他們在轄區內享有高度自治權,其身份可以代代相傳,從此被固化下來。而諸侯對天子的義務,精神上要聽話,行動上要上貢、出力。
  • 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其實本文最初的來源,是看《大秦賦》起了一個疑問,最近惡補秦國歷史知識的同時,發現一個問題,我們在讀書時候,歷史書籍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告訴我們秦始皇是一個暴君,他不但焚書坑儒,還因為修了一條萬裡長城,建造阿房宮和驪山,讓許多老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數次的出巡勞民傷財,更是荒謬的為了長生不老,給了徐福三千男女去海外求仙丹,被徐福坑了一把。
  •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秦始皇被痛罵了兩千年
    《史記》就說「《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官方與民間還是留存了許多儒家經典。秦末戰亂之後,這些書籍重見天日。除此之外,其餘類型的書很多也留下了,如醫藥、農學、卜筮等實用書籍。秦始皇焚書,沒有燒盡天下之書,後世學者為了統治者而苦心研究章句訓詁之學,卻把儒家經典糟蹋得面目全非。4在焚書的第二年,發生了「坑儒」事件。「坑儒」是漢代以後約定俗成的一個說法。
  • 戰忽局曹科長:屈原投江是為了防止秦始皇焚書坑儒!
    據了解,屈原,死於公元前278年。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也就是說,屈原死的時候秦始皇還沒出生。在同一期的節目中,曹科長還大批中國的傳統文化因為他喜歡批評中國,於是老外以及部分臺灣人都特別喜歡聽他的話。但是呢,他對中國的各種言論基本上都是錯誤的,於是喜歡聽他話的人就接受了錯誤信息,也就是說,被忽悠了。所以大陸網友給他一個職位,「戰忽局科長」,人稱曹科長。
  • 秦始皇期望皇位傳萬世,術士說:我知道誰會滅亡秦國
    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視角來看秦始皇,那簡直是完美的英雄:一統九州,還完成了度量衡的統一,推行了小篆,讓大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永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是,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儒家的眼中,秦始皇卻被視為暴君,遭到口誅筆伐。
  •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形象是真的嗎?秦始皇到底長什麼樣?!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形象是真的嗎?秦始皇到底長什麼樣?! 秦始皇到底長啥樣?可能真長張魯一那樣……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形象。
  • 焚書坑儒的真相是什麼?如果坑的是術士,那扶蘇為何要為儒生求情
    但是六國的老百姓們是腦袋被門擠了嗎?全都想著要移民去給秦始皇做長工嗎?這裡就牽扯出一個很宏大的問題了,秦始皇,是不是一位暴君。除了戰爭殺人以外,秦始皇身上最容易讓人抨擊的一件事,那就是焚書坑儒了。一、焚書坑儒是真的沒辦法洗白。
  • 焚書坑儒只是一個傳說?
    三中國人記憶中的秦始皇,與兩個無比恢弘的意象有關——長城與兵馬俑。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人們仍然願意用秦代的古老意象來象徵現代中國的崛起。弔詭的是,它們被視為民族的驕傲,秦始皇本人卻還是被當成「暴君」——焚書坑儒,窮兵黷武,徭役沉重,法令森嚴。秦始皇巡遊中國時並不知道,有一個楚國的年輕人曾遙望車駕,宣稱「彼可取而代之也」。
  • 漢代的經今古文之爭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能延續數千年之久?
    下面我們就來從頭到尾講述一下今古文之爭到底是怎麼回事?古文經書一、秦始皇焚書坑儒——經今古文之爭的罪魁禍首。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大一統局面,實行了焚書坑儒政策。規定凡是六國史書和諸子百家,除了博士官能夠收藏之外,其他人一律焚毀,不得私藏。並且坑殺了一些方士儒生。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也就成為今古文經之爭的罪魁禍首。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
  • 秦時明月陸滄海橫流,曉夢是真的喜歡章邯嗎?她為什麼討厭逍遙子
    秦時明月陸滄海橫流秦國統一後,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並在統一中國後不久焚書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秦時明月陸滄海橫流但在後面出現的劇情中玄機也讓我們看到了,道家因為對道的理解不同而分化為了兩個派別:天宗和人宗,並且兩個派別的矛盾和一件衝突比較大,這一點從曉夢剛出現的時候直接不念同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