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銷售技巧:銷售談價格,很容易丟單的兩個誤區……
珠寶銷售案例:
今天去買手機,說剛好過節他們有活動,優惠券200可以減。可是我要買的新款不參加活動,說沒有優惠券,他說正常沒有,我自己有100優惠券可以給你用。
我說你再給我優惠點,他就把我拉到旁邊,悄悄的跟我說,最多給你優惠200。
我說我現在的手機還能用,也不著急買,如果價格合適就買,不合適就再等等(故意讓他著急)我覺得有水分高,還可以低。
他給我看官網價格,確實一樣的,而且官網還沒優惠,這時我說去別人家看看,你可以隨便看看,別人家沒有現貨,沒有這麼優惠了,買東西總要貨比三家的,沒事你去看看,我就走了。
去別人家看,覺得介紹各方面還是不如他家,我就路過他家,不好意思再進去,這時在門口路過,他說,美女那款手機不拿一臺啊,又進去看跟他談。
我很有誠意買,優惠300就刷卡,店員跟店長申請答應了,店長答應快我就猶豫了,想再看看,想再優惠,他說沒關係,實在優惠不了了,買不買沒關係。
後面我直接找店長談價,店長給我看今天賣的單子,價格都比我高,我的優惠要到後,立馬問我刷卡還是怎麼付?
珠寶銷售技巧1:案例解讀
雖然我們是做珠寶銷售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同樣也是顧客。當你學會一些銷售思維,以後在買東西的時候,也知道怎樣跟商家談價格,能拿到更多優惠。
這是學員自己買手機的總結,剛好涉及到,銷售和顧客的談價環節,所以拿出來解讀一下。
首先,這個顧客買手機不是剛需,可買可不買,也不著急,只是因為出了新品,加上自己也有消費能力,所以就想換一個新的。
但是,
事實上,顧客自己是想買的,只是沒有表現出太明確的購買意向,為方便後面有更多的談價機會。
我們經常說,想做好銷售要懂得顧客心理,再換個角度,顧客買東西想得到更多優惠,也需要懂得銷售的心理。
顧客問,有沒有優惠。銷售在放價格的環節,設了三個門檻:
第一個,新品不打折,按理說應該沒有優惠;
第二個,銷售說,把自己的100優惠券,讓顧客覺得享受特權優惠;
第三個,當顧客想要更多優惠,銷售把自己的底線拿出來,最多可以優惠200。
不管任何行業,銷售的談價思路都是一樣的,不會一下子把自己的底價放出去,而是用這種階梯式報價,一點點慢慢放。放價的同時,還要測試顧客的購買需求。
那麼,顧客對這種談價方式,又會怎麼想呢?
他會覺得,從不打折到後面給出200的價格優惠,應該還可以有更低的價格。
為什麼會讓顧客產生這種感覺?
因為銷售在放價的過程,沒有塑造產品價值,沒有塑造這個優惠券是怎麼來之不易,沒有了解顧客覺得多少合適。反正顧客要一次優惠,就放一次價格,她當然會覺得「水很深」。
這也是,很多珠寶銷售談價格,常犯第一個的誤區。
在顧客試探出銷售自願放出的最低價之後,以「不著急」買的理由,又再次探底實際最低價。這時候,銷售自己的權限已經到底了,價格上再少不了,只能放顧客自己去對比。
其實,銷售的做法存在一個丟單風險:
顧客多次要優惠,不是一直放價,而是要確定是不是想今天買。要是真有購買意向,當然是讓店長過來繼續談,因為店長還有優惠權限,而不是等顧客出去對比再自己回來。
要是顧客不回來了,這單不就浪費了嗎?
再次回店後,顧客還價優惠300,銷售去申請之後直接同意了。這是談價環節要注意的另一個誤區:
當顧客說出自己能接受的價格,而且是在多次放價之後,銷售不能答應太快。否則,顧客又會覺得有水分,丟單的機率很大。
還好這個顧客是真的想買,所以主動找店長談。店長最後又做了一次價值塑造,通過對比其他顧客當天購買的金額,證明價格是最低了,再用假設成交的方式促單。
整個談價環節,還有其他細節,留給你自己思考。
小結:
思考兩個問題:
1、再次回店,我會跟銷售說,能優惠400就直接買了。為什麼是400而不是300呢?
2、其他顧客當天購買的訂單展示,只是一種談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