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有風險?了解這些,幫助您依法維權→

2020-12-25 央視一套

關於網購

有哪些風險?如何維權?

一起了解↓

發生糾紛,如何選擇管轄法院?

張先生在購物平臺上購買了一部手機。購機不久,發現手機左下角屏幕異常凸起,存在質量問題。隨後,張先生聯繫平臺自營官方客服,客服表示可以退貨退款,但隨後又表示不能退貨退款。經專業部門檢測,張先生購買的手機是展示機,官方售後不提供服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張先生認為,購物平臺提供的產品與描述不符,導致無法享受官方售後服務,剝奪了自身作為消費者享有的主要權利,構成合同欺詐,因此想要起訴維權。那麼,張先生應該向哪個法院提起訴訟呢?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以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絡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因此,因買賣合同發生爭議,在買賣雙方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訴訟。

侵權還是違約,如何確定訴訟請求?

李先生通過網絡平臺購買一臺名牌熱水器,廠商承諾內膽免費保用5年,如在三包期內發現使用有異常,經公司鑑定屬於製造商的問題的話,公司將負責免費維修或更換有故障的零部件。購買後不久,李先生發現熱水器漏水,立刻停止使用並打電話向廠商報修,廠商稱根據其與網絡平臺公司籤訂的合同,李先生購買的熱水器應當由網絡平臺公司維修。

李先生又致電網絡平臺公司,公司承認與廠商籤訂了該熱水器由其維修的協議,並承諾48小時內派人維修。然而,事後仍未有維修人員上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李先生想起訴,但又苦惱於應該要求網絡平臺公司與廠商承擔違約責任還是侵權責任,如何確定訴訟請求呢?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同時,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也就是說,在既構成違約又構成侵權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選擇其一,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但不能同時主張。發生產品侵權與違約競合時,消費者應結合訴訟目的等因素來選擇救濟方式。

未籤訂書面合同,如何舉證維權?

劉先生通過微信向李先生購買手串、原石,並向李先生轉帳共計7000元,李先生通過快遞方式向劉先生發貨。劉先生收到貨品後發現貨物重量不對,拒收了貨物並要求李先生退款,但遭到李先生拒絕,於是,劉先生以買賣合同糾紛為由將李先生訴至法院。

圖片來源:網絡

法院經審理認為,劉先生與李先生之間雖未籤訂書面買賣合同,但根據劉先生提交的雙方的微信記錄、銀行憑證、快遞記錄等證據及庭審情況,可以認定雙方之間存在事實上的買賣合同關係。李先生發出貨品的重量不符合雙方約定,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故判決李先生向劉先生退還貨款7000元。

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微商通過朋友圈或微信公眾號賣貨、代購已十分常見。微商購物往往具有更便捷、價格較便宜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在享受方便購物的同時,消費者也會遇到不少麻煩,如無法開具發票、無任何收據、不籤訂書面合同等。有不少消費者甚至連微商的真實姓名或名稱都不知道,無法順利維權。

法官在此提醒:

1、在通過網絡購物時,一是要了解賣家的基本信息,可以要求賣家發送營業執照等證件以核實身份;

2、在確定交易前,一定要就所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時間、品牌、規格、數量、價格等與經營者進行明確約定並經雙方確認;

3、應當保留好相關證據,如聊天記錄、交易記錄、受損害的具體情況、發生問題的時間及與經營者交涉的經過等,一旦發生糾紛,在協商未果情況下可以提供以上證據通過訴訟進行維權。

(來源:「北京海澱法院」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普法 | 「雙十一」購物維權 有「典」厲害!
    依據上述法律規定,如果買家在網絡購物平臺成功支付商品價款並被提示訂單創建成功,則買方的付款行為構成對網絡商品出售要約的有效承諾,雙方之間的買賣合同即成立。買方履行了付款義務,賣家應及時履行發貨義務,如賣家擅自取消訂單,則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
  • 民生信用卡提示:「代理維權」風險大,正確維權「三步走」
    在此,民生信用卡結合消費者的相關案例給您提個醒:案例一:信用卡「維權」噱頭多,「賠了」徵信又失財疫情期間,消費者王某由於收入減少,無法按期還款,想向銀行申請分期還款。這時王某收到一條簡訊,號稱可以幫助王某向銀行維權,申請將欠款分成60期,並免除王某的利息和手續費,只需繳納1000元「代理費」。
  • 越南芒街購物中心被查封千億山寨貨,境外購物要如何維權?
    越南芒街購物中心被查封千億山寨貨,境外購物要如何維權?七八月的天儘管十分炎熱,但卻仍是旅遊高峰期。一來這個時候學生放假,親子遊成了一塊主要的旅遊團體,另一方面有很多旅客想要避暑,深山或大海就成了絕佳的旅遊打卡地。相比國內遊,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旅客開始把目光移向了境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認為國內遊的花銷不比境外遊低!
  • 調查稱網絡代購潛藏多種風險 事後維權障礙重重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代購」,這個詞通俗點的解釋就是找人幫助買需要的東西。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當下買不到這個商品或者是當地商品的價格比其他地方貴等。隨著淘寶、邦購這些網上購物平臺的發展,代購現在慢慢成為消費者通過網絡第三方代買洋貨的一種最好的方式,而這些洋貨又多以比如化妝品、奶粉、箱包還有國際奢侈品牌為主。
  • 網絡購物碰到問題?怎麼維權看這裡!
    現如今伴隨網絡購物如火如荼的進行,許多無良商家利用精美的圖片、低廉的價格、引人誤解的宣傳等,令許多消費者不斷買到質次價高或者貨不對板的商品,網絡商品假冒偽劣、網絡詐騙、售後服務等等問題接踵而至。  各大網購平臺為了維護自身以及其商家的利益,亦是在其平臺上售後方面給消費者設置了重重障礙,所謂店大欺客啊,消費者趕腳很無奈有木有。  那莫,作為一枚普通的小小消費者,網上購物碰到無良的大商家小商家,要求退換貨網站不予處理,為了幾十百把塊起訴成本太高,就活該憋氣啦??  NO!!!
  • 2020年假日購物的消費者行為與網絡風險
    雖然消費者意識到通過網際網路增加的風險和騙局,但他們仍計劃在今年假期期間更多地在網上購物,甚至更早。 假日購物網絡風險 36%的美國人表示,今年他們通過數字連結送禮和歡呼,儘管60%的人認為網絡詐騙在節日期間變得更為普遍。
  • 網絡風險和創紀錄的網絡流量可能對2020年假日購物活動造成衝擊
    該報告由Imperva研究實驗室撰寫,介紹了零售行業面臨的各項網絡安全攻擊風險,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攻擊量和網絡流量的影響。報告顯示,隨著大量消費者轉向網購,整個假日購物季將出現流量高峰。正如Imperva網絡風險指數(對全球數據和應用的網絡威脅狀況進行評估與分析的月度指數)顯示,在居家隔離措施實施後不久,零售網站網絡流量平均每周激增28%,超過2019年假日購物季記錄的峰值。
  • 網絡風險和創紀錄的網絡流量可能對 2020 年假日購物活動造成衝擊
    該報告由Imperva研究實驗室撰寫,介紹了零售行業面臨的各項網絡安全攻擊風險,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攻擊量和網絡流量的影響。報告顯示,隨著大量消費者轉向網購,整個假日購物季將出現流量高峰。正如Imperva網絡風險指數(對全球數據和應用的網絡威脅狀況進行評估與分析的月度指數)顯示,在居家隔離措施實施後不久,零售網站網絡流量平均每周激增28%,超過2019年假日購物季記錄的峰值。
  • 勞動有爭議?江西這些依法用工服務諮詢電話了解下
    為切實推進全省勞動人事調解仲裁「雙保」行動深入開展,更好指導幫助企業依法規範用工和勞動者合法理性維權,全省各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已選定一批業務能力強、服務態度好的專職仲裁員為企業或勞動者提供勞動人事法律法規用工諮詢服務。現將各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諮詢服務電話予以公布,歡迎有需求的企業或個人對應管轄所在地仲裁機構來電諮詢。
  • 案說3.15丨法官盤點判過的坑人事兒,教你如何依法維權
    據了解,2015年以來,遼寧法院共審結各類「毒」食、假藥犯罪案件813件。目前,遼寧高院正在與相關部門聯合制定《關於辦理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證據審查與法律適用的規定》,加大力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如果您作為消費者的權益遭到侵犯,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遼寧法官盤點曾經判過的那些坑人事兒,教您如何依法維權。
  • 被拆遷人通過網絡獲取一些拆遷維權的訴訟經驗遠遠不夠
    但在法律領域,公民通過網絡獲取一些拆遷維權的訴訟經驗遠遠不夠。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做了幾年的徵拆律師,總結了幾點經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有些當事人,通過自己了解到的片面的不夠全面的法律知識就自行維權,這種做法,一旦失敗,會加大維權之路的難度。
  • 網絡購物是把「雙刃劍」需要特別提高警惕
    網購物是把「雙刃劍」 需要特別提高警惕  近年來,網絡購物越來越普及了,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購物,還能送貨上門,價格也便宜,但是因為不能見到實物,也暗藏很多購物陷阱,關於網絡消費的投訴也是逐年遞增。
  • 海外代購「坑多水深」維權難
    而在近日,國內首部規範網絡交易的政府規章——《杭州市網絡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出臺,5月1日起施行,為網購維權保駕護航。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來臨之際,浙江在線推出大型系列報導"暢享網際網路shopping——新消費•新支付•新理念",為您揭開網絡消費過程中暗藏的陷阱和玄機。
  • 「雲調解」成功調解15件網絡購物維權案件 維權人送錦旗感謝
    8月19日下午,南寧市興寧區人民法院多元化調解中心收到一個特殊的包裹,包裹裡是15件網絡購物維權案件的原告新疆肖某、山西吳某、山東於某等維權人從外省寄來的印有「遠程調解化矛盾,高效便民解民憂」的錦旗,向法院、調解員表達感激之情。
  • 四川省消委會2012年網絡購物消費體驗報告 - 中國消費者協會
    據統計,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7735.6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 .3%;四川省網絡購物交易額突破410億元,約佔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3%,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網絡購物在促進消費、增加就業和成為消費時尚的同時,日益顯露的消費風險也逐漸成為廣大消費者非常關注的熱點。
  • 以案說法,依法維權——天津發布婦女兒童維權典型案例
    日前,2020年天津市婦女兒童維權十大典型案例發布,以案說法,鼓勵婦女兒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李某在與不同女性相親時,伺機在飲料中投放可致人昏迷的不明物質,檢察機關在其手機及電腦中發現大量不雅視頻及照片,且視頻中女性均呈現不正常精神狀態。
  • 如何維權?
    凝聚法律力量,華律在行動網上購物已成為日常,消費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在網上購買商品,網上購買確實簡單方便,但也存在購買到假商品的情形,網上購物被騙維權似乎更加艱難,許多消費者被騙之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華律網也收到許多關於找微商買東西被騙該怎麼維權的法律諮詢。
  • 面對強拆不要怕,三步教您合法維權
    如果您的房屋面臨徵收,如果您正面臨補償不合理,如果您正面臨非法強拆。不要怕,學習拆遷法律知識,主動出擊,維護自身權益。拆遷律師結合多年來拆遷維權實戰經歷,教您三步合法維權。所有的徵收都必須有徵收文件,被徵收人可以向國土資源局和規劃部門提交信息公開申請書,查看相關徵收文件。信息公開的重要性,在於政府公開的文件具有法律性,屬於行政行為,不會被拆遷方的工作人員所忽悠。
  • 網絡購買的假貨應去哪裡維權
    ,網絡購買有些可能會買到一些假貨,而假貨是沒有質量保證的,有可能造成消費者一定的損失,那麼通過網絡購買的假貨,消費者應去哪裡維權?下面由張霞律師進行解答:一、網絡購買的假貨應去哪裡維權在網上買假貨後,消費者可以與銷售者協商處理,如果協商不成的,可以向網購平臺投訴
  • 網絡購物糾紛訴訟:民法典新規改變地域管轄
    近年來,網絡購物已然佔據居民日常消費的「半壁江山」,人們在享受網絡購物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被網購商品「以次充好」、「貨不對板」等問題困擾。消費者如果想通過訴訟解決網絡購物糾紛,究竟應該向哪個法院起訴呢?民法典網絡購物履行交付新規讓訴訟地域管轄有了新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