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孩子長大容易疏遠,趕緊自查一下

2020-10-14 好父母育兒園

家是人類愛的港灣,也是孩子人生道路的最起點。

對每個孩子來說,家應該是最溫馨、最安全也是最放鬆的地方,然而,生活中卻有些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家,伴隨著成長也開始逐步的在疏遠自己的家。

像下面這五種父母就是家裡的「負能量」,隨著孩子的成長,會慢慢疏遠,家長們還不自查一下。


一、喜歡打罵孩子的父母

@萌妹子:「我小時候,我媽就經常罵我,打我,哪怕放假我在家睡個懶覺,不到八點就喊我起來,我要是不起床,就用掃把棍打我,那時我才9歲多……所以我現在也不和她親近,很疏遠,結還到處跟人一臉委屈的說我長大了,跟她不親。呵,明明就不喜歡我,在別人面前演什麼演!」

有研究小組曾在某所小學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一個班級只有兩三個學生沒被父母打過,而調查父母的研究報告,有近20%的家長認為在孩子犯錯時,打他一頓才能讓孩子長記性,才能讓他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事實上,已經有無數的事實案例證明了,所謂的打罵教育根本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它只會嚴重的傷害孩子的感情,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促使孩子拼命的掙脫父母的束縛。

不僅如此,在父母打罵下成長的孩子還會變得膽小自卑,極易產生暴力傾向。

建議:在教育孩子時,家長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哪怕犯錯誤了,家長也要先冷靜地問清楚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了解其原因,再對症下藥。


二、喜歡囉嗦的父母

謝女士的女兒13歲了,剛上初一,因為獨生女,謝女士自然特別的關心孩子,每天都要叮囑孩子很多,給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結果導致女兒琳琳現在特別的叛逆,而看著琳琳的態度,謝女士是更來氣了,好說歹說,什麼道理都跟她講了,可琳琳不但不改,反而謝女士只要開口,她就嫌謝女士囉嗦。

其實,不止是孩子,就算是成年人也不喜歡父母整天的嘮叨吧。

對父母來說,嘮叨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體貼,但實際上裡面還透露著父母所謂的權威和控制:「我批評你、責備你,跟你講這麼多道理,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我這是為你好,才必須告訴你!」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也是逐漸變強,父母若還一如既往地嘮叨,那孩子必然會變得不耐煩,疏遠父母。

建議:每個人都是矛盾體,孩子也是集優點和缺點於一體的集合體,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對孩子正確的行為或進步,可以多鼓勵、欣賞,而關心孩子也要儘量減少口頭上的教育——少叮囑少嘮叨。



三、喜歡戴有色眼鏡看孩子、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

當孩子表現讓人不太滿意時,有些父母就喜歡說孩子「笨」、「傻」、「呆」等,有的父母可能是無心之說,有的也可能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

這樣的父母喜歡帶著有色眼鏡看孩子,他們的眼睛專注盯著孩子不好的方面,不斷地數落孩子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建議:孩子犯錯誤了,父母在教育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能因為孩子某個行為就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


四、喜歡「攀比」的父母

有些父母喜歡拿孩子來「攀比」,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熱衷於炫耀攀比孩子的學習成績、才藝、工作工資等,而這樣的比較只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曾有新聞報導過一極端案例:一孩子在常年面對媽媽的比較時,最終受不了而選擇離家出走了。

建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反襯自家孩子的缺點,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就算是激勵孩子,父母也別用和別人比較的方式,要比較也要用「縱向比較」,拿孩子的昨天和今天比,看孩子是否比過去更有進步。


五、控制欲強的父母

有些父母的控制欲特別強,在面對孩子時,他們並不能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想的個體去理智對待,反而打著「我是為你好」的藉口,藉助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將自己的看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在他們眼裡,孩子只是延續他們生命和理想的附屬品而已,在父母強控制欲下,孩子很容易因為恐懼父母而想逃離。

建議: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平時可以多創造些輕鬆的環境,和孩子溝通,只有善於傾聽孩子想法的父母,孩子才更願意敞開心扉和父母交流。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低情商
    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低情商第1種:老是打擊嘲諷孩子的父母這類父母普遍表現為在外人面前不給小孩子面子,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理想目標之後一昧的打擊孩子,以及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用家庭裡的經濟條件來給孩子增加負擔。
  • 心理學家:有過這3種經歷的孩子,長大後自卑、軟弱,還很負能量
    亦或者他會經常壓抑自己,不敢與別人發生任何衝突,從而變得相當軟弱,以至於滋生出很多負能量。而安全感的形成往往與一個人生命早期的經歷有關,比如有過這3種經歷的孩子,可能會變得自卑,軟弱,其實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形成足夠的安全感。
  • 缺少這個動作,孩子長大後會漸漸疏遠父母
    坐上動車回家的那一刻,嬸嬸哭了:我這輩子就這麼一個兒子,我們之間的關係現在都這樣了,那餘生怎麼辦啊,這輩子不就完了嘛。聽完嬸嬸的訴說,我也想起了我的伯母,也是含辛茹苦養大了一個兒子進了重點大學,到了大學後除了打電話要生活費,基本上也沒有多餘的話跟父母說了。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疏遠原因出在哪呢?
  •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中的「負能量」,很難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認為,影響孩子的情商的人,主要就是父母。而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他們養出的孩子,情商大多都不會太高。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很難養出高情商的孩子1.這樣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也都是負能量滿滿,不會溝通,遇事只會發脾氣。他們將來走入社會以後,難以融入集體,會成為一個人見人厭的「低情商者」。
  • 為啥孩子越長大和媽媽越疏遠?這4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渾然不知
    今日話題:為何有些孩子長大了反而卻和媽媽疏遠了?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是越是長大越有主意,父母的話基本都聽不進去,而且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導,在孩子看來都是沒用的嘮叨。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越來的和父母疏遠,甚至不願意和父母說話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有些父母會有這樣的感覺呢?一般來說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們要自省一下。
  • 沒教給孩子這幾件事,長大後容易成「白眼狼」,父母請自查
    導讀:沒教給孩子這幾件事,長大後容易成「白眼狼」,父母請自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教給孩子這幾件事,長大後容易成「白眼狼」,父母請自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5種爸爸是家中「負能量」,即便寶媽很優秀,孩子也大多沒出息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也是由父母雙方來共同撫育的,可是很多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仿佛「隱形人」,要麼是對孩子漠不關心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不好,如果寶爸是這4種「負能量」的類型,即便寶媽很優秀,孩子也大多沒出息。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長大了都與父母疏遠了
    其實我也不太會教大家,只是看到感覺挺好,然後自己也要學習,順便分享一起學習很多家庭情況都是這樣,孩子長大了,都與父母疏遠了,難道孩子與父母共同語言沒有了?如果做父母真的缺乏與孩子溝通,是無法探知小孩內心苦惱。1.教導他關懷別人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 自已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那我們做父母 可以多帶孩子與他人接觸。
  • 孩子最想疏遠的是這3種父母,有你嗎?
    導讀:孩子最想疏遠的是這3種父母,有你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最想疏遠的是這3種父母,有你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5種父母,嚴重影響孩子成長,但很多人卻忽視了
    教育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像是父母與孩子間的一場漫長修行,父母與孩子需要不斷的修行、不斷的成長。但有些父母在育兒路上卻反其道而行,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育兒方式,反而將責任歸咎於別人,以至於出現教育失敗的問題。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
    孩子長大後,大家都十分羨慕麗麗有個能幹的兒子,事事都不需要家長操心,實際上麗麗卻發現兒子與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生疏。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如果長期和家長分開,很少能有機會感受到來自於媽媽的母愛,孩子會逐漸於習慣沒有家長在身邊的生活,將來也就會慢慢和母親特別疏遠。那麼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 這幾種家庭出身的孩子,長大多半會疏遠父母逃離家庭,你家是嗎
    看著孩子們陌生的眼神,家長們就差一口血吐出來了: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孩子卻離我越來越遠?家長委屈,孩子也很無辜,都也是從嬰兒時期一步一步長大的。先天生下來誰不是白紙一張呢,人生一半的色彩都是由家長後天塗抹上去。親子關係會出現這種問題肯定不是突發事件,一切都有跡可循。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幾種家庭出身的孩子,長大多半會疏遠父母逃離家庭,看看你家是嗎?
  • 孩子的不成器,皆是父母的因果,「負能量」很難帶出有出息的孩子
    如果孩子自己不努力的話,那無論外界如何,他都會沒有任何進步。二、父母的負能量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家長是最能影響孩子的,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家長撫養他長大。孩子長大之後也是和家長接觸的最多。1、把自己的負能量帶給孩子負能量是會傳染的。
  • 這5種孩子總被大人誇讚「機靈」,但長大卻是「沒出息」的主力軍
    不過有幾種看似機靈的孩子,長大卻很容易沒出息。機靈的雷雷不僅是父母老師喜歡,家裡的不少親戚也都非常喜歡雷雷,每年給雷雷的紅包都格外的大。雷雷仗著大人們的喜愛,經常會犯一些不疼不癢的小錯誤,大人也捨不得責怪。但是前段時間雷雷卻惹了個大禍。
  • 父母這6個日常生活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趕緊自查下
    導讀:父母這6個日常生活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趕緊自查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這6個日常生活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趕緊自查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這3類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
    孩子情商低,多是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尤其是這3類「負能量」的父母,很難培育出高情商的孩子。類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喜歡抱怨的父母父母喜歡抱怨,對孩子多會有不好的影響。除了父母愛怨天尤人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培養,生活中愛斤斤計較的父母,也十分容易招人厭。
  • 不合格家長行為自查表:父母這樣做,容易慣壞孩子
    在人民日報公布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中,為我們總結了10種容易慣壞孩子的行為和17種不合格父母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家長們請自查!種行為容易慣壞孩子1.這樣的孩子會養成依賴心理,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形成性格缺陷。10. 害怕哭鬧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罵父母,會在TA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的種子。
  • 孩子出現這幾種行為,表面看似很「懂事」,其實是和父母疏遠了
    後來,因為每天工作很累,回到家裡再聽到兒子的喋喋不休,這讓她覺得煩。於是,小雅每次都不耐煩地敷衍著兒子。和小雅一樣想法的父母們肯定不在少數,但孩子不黏著你了,而且也不再問這個問那個,甚至不過問你的生活,就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嗎?其實,並不是的。孩子如果表現的「懂事」、「聽話」,甚至是對父母百依百順,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孩子在和你疏遠。
  • 小時候和父母親近,長大後變得疏遠,親子關係的疏離是怎麼來的?
    父母本應是與孩子最為親密的人,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孩子身上對於父母本能般的親近感、依賴感卻因為父母不恰當教育方式的影響而變得冷漠疏離。當父母成了孩子最想要逃避和疏遠的人時,一句簡單的「這孩子太叛逆了」是對此無法恰當給予的。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疏遠父母的?」
  • 為何孩子小時候跟媽媽親近,長大卻變疏遠?多半是你年輕時種的因
    孩子長大後和父母離心,多半是年輕時種的因。從小,家裡有什麼玩的和吃的,他永遠只能撿哥哥姐姐不要的,媽媽無數次抱怨他給家裡造成了經濟負擔。於是李偉只能暗下決心好好學習,成為了家裡唯一的一位大學生。此後,父母對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時常打電話關心,在親朋面前也有了炫耀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