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長大了都與父母疏遠了

2020-08-15 小M家

昨天看了一條親子教育,特別有理,現在分享給大家。

我大小孩15歲,有自己空間了,每次想跟他出去玩玩,好好聊聊,他總是不想說,拿著手機玩遊戲,真的感覺現在遊戲害人,小孩如果沒點自律的話,真的會讀書不好。其實我也不太會教大家,只是看到感覺挺好,然後自己也要學習,順便分享一起學習

很多家庭情況都是這樣,孩子長大了,都與父母疏遠了,難道孩子與父母共同語言沒有了?

如果做父母真的缺乏與孩子溝通,是無法探知小孩內心苦惱。

1.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 自已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那我們做父母 可以多帶孩子與他人接觸。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可以和孩子整理一些舊的書或者舊衣服、舊玩具與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等等,讓他在很小的年紀,都能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養成助人的習慣。

2.鼓勵多運動

多運動可以鍛鍊身體,可以陪孩子玩球、騎自行車、遊泳.....,讓他變得更開朗。可以適當的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培養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增進親子關係,在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熟感。

3.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比如一些興趣班,連周六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 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自已隨性玩耍的時間

4.有創意 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的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叔叔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這點個人覺得還是挺不錯的,正如我大孩子在讀上幼兒園時,老師獎勵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回到家裡說,媽媽,今天老師說我好乖,給我獎勵紅花了。在這說一下,讚美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放在可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已發現,完成一件事情後,帶來了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勵他

相關焦點

  • 缺少這個動作,孩子長大後會漸漸疏遠父母
    坐上動車回家的那一刻,嬸嬸哭了:我這輩子就這麼一個兒子,我們之間的關係現在都這樣了,那餘生怎麼辦啊,這輩子不就完了嘛。聽完嬸嬸的訴說,我也想起了我的伯母,也是含辛茹苦養大了一個兒子進了重點大學,到了大學後除了打電話要生活費,基本上也沒有多餘的話跟父母說了。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疏遠原因出在哪呢?
  • 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孩子長大容易疏遠,趕緊自查一下
    像下面這五種父母就是家裡的「負能量」,隨著孩子的成長,會慢慢疏遠,家長們還不自查一下。@萌妹子:「我小時候,我媽就經常罵我,打我,哪怕放假我在家睡個懶覺,不到八點就喊我起來,我要是不起床,就用掃把棍打我,那時我才9歲多……所以我現在也不和她親近,很疏遠,結還到處跟人一臉委屈的說我長大了,跟她不親。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
    麗麗的兒子經常因為想媽媽躲在被窩裡哭,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也逐漸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孩子長大後,大家都十分羨慕麗麗有個能幹的兒子,事事都不需要家長操心,實際上麗麗卻發現兒子與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生疏。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這2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不自知!
  • 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與媽媽疏遠?媽媽做好預防,切忌出現幾個行為
    因為年齡小,兒子剛開始還覺得家裡人都對自己好,特別高興,甚至有時還故意欺負姐姐,但是長大後,他開始覺得不對勁,尤其是姐姐一直都對他很好,即使有時因為受到冷落會委屈哭,但也從來沒覺得是弟弟分走了父母的愛。
  • 為什麼孩子長大卻和媽媽疏遠了?是這幾種媽媽為自己種下的「因」
    最近很多父母都在抱怨,為什麼自己把孩子養大而孩子卻漸漸和自己疏遠了,尤其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變化得更加明顯,從小時候喜歡撲在媽媽懷裡、和媽媽說悄悄話,到現在越來越不想和媽媽溝通。很多家長都覺得是因為孩子越長大越叛逆了,但實際上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 孩子長大後逐漸跟媽媽疏遠,別怪孩子了,都是家長的「因果關係」
    而家長的意識還停留在過去,總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不管孩子到了什麼年紀,都應該聽自己的才對,一旦孩子有了反抗的行為,家長心裡就有了落差。說白了就是媽媽的因果關係,自己之前種下的「因」,才有現在這樣的「果」。一、 孩子跟媽媽疏遠,不愛跟家長說話,都是媽媽自己種下的「因」。1、媽媽的強勢留不住孩子的心。
  • 張歆藝孩子粘乎乎的:孩子越粘,就越疏遠長大?看看父母怎麼做
    媽媽們都知道,孩子們有一段特殊的依戀期,無論你走到哪裡,孩子們都會跟著你;即使你不和孩子們互動,你也無法離開寶寶的視線;對很多媽媽來說,這既快樂又痛苦。「二姐」張歆藝也遇到了這個問題,情不自禁地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這美好的時刻。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她不喜歡孩子們太粘人,但這篇文章揭示了老母親深深的愛。
  • 這幾種家庭出身的孩子,長大多半會疏遠父母逃離家庭,你家是嗎
    看著孩子們陌生的眼神,家長們就差一口血吐出來了: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孩子卻離我越來越遠?家長委屈,孩子也很無辜,都也是從嬰兒時期一步一步長大的。先天生下來誰不是白紙一張呢,人生一半的色彩都是由家長後天塗抹上去。親子關係會出現這種問題肯定不是突發事件,一切都有跡可循。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幾種家庭出身的孩子,長大多半會疏遠父母逃離家庭,看看你家是嗎?
  • 小時候和父母親近,長大後變得疏遠,親子關係的疏離是怎麼來的?
    父母本應是與孩子最為親密的人,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孩子身上對於父母本能般的親近感、依賴感卻因為父母不恰當教育方式的影響而變得冷漠疏離。當父母成了孩子最想要逃避和疏遠的人時,一句簡單的「這孩子太叛逆了」是對此無法恰當給予的。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疏遠父母的?」
  • 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文|好孕姐都說母子連心,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小時候,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等到孩子長大後,媽媽更是家的象徵,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有些孩子,卻越長大越跟媽媽疏遠。就比如以下類型的孩子,長大會跟媽媽越來越疏遠,寶媽不想中招早預防。
  • 這三種寶媽,孩子長大了會瞧不上,往往會越來越疏遠
    有一次,當媽媽來學校找她時,玲玲都藉故離開,不願見她。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玲玲的媽媽從小就對她非常嚴格。基本上,每天都有要做的事情清單,並且周末也安排得很滿,不允許她去和朋友一起玩,也不允許她給別人打電話,像關監獄一樣看著她。因此,玲玲非常恨她的媽媽,長大後與她越來越疏遠。
  • 為啥孩子越長大和媽媽越疏遠?這4種媽媽,自己種的因卻渾然不知
    今日話題:為何有些孩子長大了反而卻和媽媽疏遠了?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是越是長大越有主意,父母的話基本都聽不進去,而且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導,在孩子看來都是沒用的嘮叨。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越來的和父母疏遠,甚至不願意和父母說話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有些父母會有這樣的感覺呢?一般來說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們要自省一下。
  • 孩子青春期逐漸疏遠父母,該怎麼辦?
    清明假期,我們繼續宅在家中與孩子作伴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是否有這樣的感受: 孩子放學回家就關上房門,不和你說一句話 問孩子在幹什麼,在想什麼,都是不耐煩的口氣
  • 有三種寶媽,會被長大後的孩子瞧不起,甚至會越來越疏遠
    ,小的時候可以理解,但是長大以後琳琳甚至都不能有自己的生活,想出去與自己的好朋友遊玩,都會不被父母允許,想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也要等著父母的點頭。,但是感覺自己一點隱私都沒有,漸漸地琳琳就產生了快點長大考上大學之後就會遠離父母的念頭。
  • 這幾類媽媽會被孩子漸漸疏遠,不怪孩子心狠,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果
    孩子長大懂事了,卻也慢慢疏遠媽媽了成成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邊有著一個大他4歲的姐姐,因為成成年紀比較小,生活中父母的重心基本全在他身上,說是全家圍著他轉也不為過小時候成成不懂事的時候,覺得父母做的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姐姐也應該讓著自己,如果有一刻不順著自己心意來,就絕對不行了。而隨著他不斷成長,進入學校以後,他逐漸明白很多道理,知道家人的付出不是理所應當的,尤其是自己的姐姐,更是應該和自己享受相同的待遇,而不是因為父母處處忍讓著他。於是他開始因為姐姐慢慢向父母抗爭,希望他們能公平的對待姐姐。
  • 「重媽輕爸」的寶寶,長大後卻疏遠媽媽,原來是寶媽「作」的
    但隨著孩子長大,反而開始疏遠媽媽了。這讓很多寶媽都感到傷心,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嗎?但隨著孩子長大,孩子漸漸疏遠了曉琳,曾經的「重媽輕爸」也變成了「重爸輕媽」。兒子和老公反而更親,這讓曉琳忍不住「吃味」。
  • 孩子出現這幾種行為,表面看似很「懂事」,其實是和父母疏遠了
    小雅的兒子是個小「話癆」,每天都要問這個問那個,還喜歡黏著小雅。後來,因為每天工作很累,回到家裡再聽到兒子的喋喋不休,這讓她覺得煩。於是,小雅每次都不耐煩地敷衍著兒子。和小雅一樣想法的父母們肯定不在少數,但孩子不黏著你了,而且也不再問這個問那個,甚至不過問你的生活,就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嗎?其實,並不是的。孩子如果表現的「懂事」、「聽話」,甚至是對父母百依百順,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孩子在和你疏遠。
  • 越黏人的孩子,長大後與父母關係越疏遠,家長需正視孩子粘人行為
    在前幾期的留言當中,一位家長表示自從孩子出生之後自己幾乎要到了崩潰的地步,因為孩子全都是自己照顧,所以很少與其他人接觸,包括孩子的爸爸,也是每天上下班與孩子親近的時間比較少,導致孩子現在非常粘媽媽一個人,一分鐘都不能離開。
  • 以下幾種媽媽,往往很難跟孩子交心,娃長大後容易疏遠你
    ,孩子甚至都不願意說話了。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像張女士這樣的例子,孩子小的時候和自己感情很好,越長大距離越疏遠,甚至還想要逃避、遠離,但其實這都是自己埋下的根。其次,書本教會媽媽信任與愛,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創造與他們的緊密連接,以免出現孩子長大後與自己越來越疏遠,甚至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
  • 孩子長大後,為何迫不及待把父母推向遠方?過度控制是最好的佐證
    在朋友的親子關係疏遠裡,朋友說她現在是越來越弄不懂女兒了,前幾天因為女兒撒謊說要出去買作業本,結果作業本沒買回來、回家後所給的作業本錢也沒有了,問及孩子錢花到哪裡去了、孩子低頭不語,問孩子為什麼明明出去玩非要說成買作業本,孩子依然是低頭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