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成績的因素非常多,但通常都或多或少與這一問題有關。
專注力:它是我們最怕又最難解決的普遍性問題。
孩子頻繁被找家長,因為在學校上課時常常東張西望,左抓抓右撓撓,交頭接耳,目光呆滯思緒神遊。
其實,課堂上如此的孩子,不乏在其他時候也有類似問題,比如寫作業時、看書時、練琴時。
家長們找了很多辦法,上了很多訓練課程,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效果就是不盡人意。
實際上,很多時候,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真正原因。
孩子上課總是搞小動作,不專心,到底是為什麼?
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並結合孩子自身特點,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
孩子上課總是搞小動作,不專心,到底是為什麼?
那麼,孩子不專心,我們到底要如何去應對和改善呢?
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培養注意力的第一步
孩子不專心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因為低年級時,家長沒有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需要孩子能夠做好學習的時間管理,並對自己的學習有所規劃。
這是一項很難完成但必須要學會的能力。
所以,低年級時需要父母幫助引導和鼓勵。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認真,在學習態度上我們要端正,在學習方法上我們要科學,堅持不懈日復一復地完成學業,才能最終養成良好習慣。
魯迅先生曾經告誡青少年:「與其每天想一百件事,不如每天專心做一件事。」
用在學習上正是這個道理。
2、 多做一些提高注意力的小遊戲和訓練
市面上提高注意力的小遊戲非常多,可以多買幾個帶著孩子一起做。
比如走迷宮、拼圖、找不同,還有非常經典的舒爾特方格等等。
多遊戲的目的是讓孩子沉下心來學會專注做某事,所以也可以訓練孩子在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情。
在學習中一定不可三心二意,需停止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比如吃零食,手拿玩具或者看電視等等。
3、 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
預習的主要目的是提前了解課程和學習內容,以便在課堂上有目的地學習和吸收。
這也正是學霸們在課堂上能夠抓住重點的精髓,有所需才能更針對性地所取。
複習的目的首先是防止遺忘,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人對知識的遺忘程度是由快到慢的。
我們需要科學記憶,而定時複習就是為了防止遺忘。
同時複習會加深理解,「溫故而知新」。
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是為了幫助孩子梳理課堂知識,找到薄弱點,提高學科興趣。
從而讓他在上課時,帶有目的和和需求去聽老師講課,有了目標性,就有方向和思考。
4、 保證良好的睡眠
小學生的睡眠需要保持在10個小時,但是實際真正能夠做到的寥寥無幾。
特別是到了中高年級,每天作業分量越來越重,能夠正常9點前睡覺的只佔比例的26.2%。
現實讓很多小學生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在課堂上打哈氣分神就在自然不過了。
因此,家長要做好後勤保障工作,適度減少孩子的課外補習和興趣班。
因為睡眠不足導致上學不能集中聽課,所帶來的損失將非常嚴重,最後往往得不償失。
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是對學生學習最好的保障。
當然,除了作業多,寫作業慢也是導致學生晚睡的一個主要原因。
說到底,沒有良好而專注的寫作業習慣,將導致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又會妨礙第二天的上課效率,課堂效率低找到的知識掌握不紮實又反饋到每晚寫作業上面來,從而不斷形成惡性循環。
5、 對學科培養興趣和好奇心
興趣專治不專心。
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有興趣,覺得好奇想去了解時,往往會比較積極主動,自覺性較強。
而對於學習,缺乏這份興趣就必然會缺少這份積極的心態。
從古至今,有成就感的人,多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都是非常專心,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所以,如果想學好某一科,在課堂上避免溜號,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找到這一科目有意思的地方,讓自己試圖愛上它,或者找到想了解的部分,讓自己對其充滿好奇。
當你意識到自己對其感興趣時,大腦皮層帶動興奮神經,從而讓注意力不斷集中。
當然,總會有很多孩子對某些科目沒有興趣,所以幫助孩子在這些學科找到方法和信心,變得尤為重要。
6、 訓練孩子「聽」的能力
善於傾聽的孩子,往往會比常人更容易從聽的過程中獲取更多信息和知識。
會聽並聽到重點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很多人天生就是視覺學習者,如果老師只是滔滔不絕講個沒完,他就會感到乏味,很難從聽課中獲取更多信息。
他們往往會更喜歡看老師的板書,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字總是覺得很親切而好理解。
這些孩子往往會比聽覺學習類型的孩子更容易從聽課中拉掉一些重點知識和關聯。
家長可以多讓孩子聽聽音樂,小說和有聲故事等,並鼓勵他多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聽到的信息,從而將其專心聽講的習慣培養起來。
7、 給予孩子信任和鼓勵
鼓勵和信任不僅僅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
一個不真誠的鼓勵,會讓人覺得虛偽,孩子同樣很容易識別出你眼中的不信任。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努力,不斷學習鼓勵式教育,見到孩子有點進步或者成績,馬上誇獎和讚賞。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也常常鼓勵著說:沒關係,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
每當你說這些話時,拍拍自己的心,內心真的是這樣想的呢,還是僅僅在對孩子做一份虛假的承諾和鼓勵。
那些學過很多教育理念和知識的人,常常將所學到的知識毫無差池地用在需要的地方,卻往往忘記了問問心底最深處的聲音。
當你只知道理論,卻沒有真正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時,你說出來的鼓勵和信任的話勢必沒辦法讓人信服。
試著閉上眼睛,想像你的孩子已經完全改正了這個問題,不再是那個上課總搞小動作,愛分神的毛小子,你會是什麼神態和心境。
就用這樣的心境面對眼前這個孩子,從心底裡告訴他以後的樣子,他就是一個注意力很集中非常專心的孩子,非常優秀。
現在只是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式讓自己變成那個厲害的人而已,慢慢來,別著急。
這種正向貼標籤的方式,往往能夠給孩子以希望和動力,父母最真摯的信任,才是他不斷努力向前的源動力。
8、 給孩子希望與目標,培養自驅力
我們總說人生是場馬拉松,不管你的起點再怎麼快,堅持到最後才是關鍵。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的成功與否並非由「起跑線」決定,而是在於他對目標的堅持。
而這份堅持,就源於他自身的內驅力。
內驅力實質上是一種無意識的力量,它能夠給個體一個積極的暗示信號。
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變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力量。
強大的內驅力能夠使孩子變得積極、努力、充滿正能量。
他不在需要家長和老師的不斷鞭策,仍然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用心讀書學習,獨立練琴,認真書寫。
而內驅力的喚醒,則需要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信任,真正從心底裡相信他們,並引導他們直面夢想和希望。
讓一個人擁有足夠的勝任感和驅動力,他必將走向成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上課愛搞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找到問題的緣由,也沒有辦法找出解決的辦法。
當你知道緣由,又掌握方法時,只要一步步按部就班去做,從心底裡真正相信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優秀又努力的小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