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事業單位將探索退休雙軌制變單軌 市民質疑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長侯伊莎(右)作客電臺《民心橋》欄目,暢談社會救助及養老問題

  職業年金是否變相財政補貼?

  深圳事業單位養老體制改革推出「社保+職業年金」之舉,引發市民質疑

  深圳事業單位養老改革8月25日正式啟動,自8月25日以後新進入深圳市事業單位並受聘於常設崗位的工作人員(以下簡稱事業單位新聘人員),將告別「財政養老」,參照深圳企業社會養老保險的有關規定「自掏腰包」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地方補充養老保險,同時按照規定參加職業年金。

  雖然這是深圳事業單位養老體制改革的「破冰之舉」,但也有多位市民提出質疑:職業年金的設立是否為變相的財政補貼?養老金「雙軌」是否真正變為「單軌」?

  根據8月16日深圳市人社局和深圳市財委共同發布的《深圳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障試行辦法》(深人社規〔2012〕12號),8月25日以後,深圳機關事業單位新聘人員將不再享受由財政發放的以在職工資為基數核定的退休費,而實行基本養老保險與職業年金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其中,職業年金的月繳費基數為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總額,包括全部工資、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其中獎勵性績效工資超出基礎性績效工資÷70%×30%的部分不計入職業年金繳費基數。月繳費基數在深圳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以內的,繳費比例為8%;月繳費基數達到或超過深圳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繳費比例為9%。

  這和深圳市聘任制公務員職業年金的繳費標準一樣。根據2010年5月深圳市人社局和深圳市財委共同發布的《深圳市行政機關聘任制公務員社會養老保障試行辦法》,聘任制公務員也實行「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地方補充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的養老制度。其中,聘任制公務員的職業年金繳費比例為:月工資總額在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倍以內的,繳費比例為8%;月工資總額達到或超過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倍的,繳費比例為9%。

  兩類職業年金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行政機關將本單位聘任制公務員職業年金繳費列入年度部門預算,由財政全額繳交;事業單位將新聘人員職業年金繳費列入事業單位年度預算,由單位全額繳交。

  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繳交模式也不一樣。其中,財政核撥經費事業單位的單位繳交部分由同級財政保障;財政核撥補助、定向補助單位的單位繳交部分,根據不同公益事業單位的特點,按照財政核撥補助經費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規定予以分類明確,相關規定由市財政部門另行制定;經費自理事業單位的單位繳交部分按原經費渠道由單位自行解決。

  記者了解到,在聘任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新聘人員養老體制改革之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員不掏一分錢卻可以享受高規格的「財政養老」待遇,其中聘任制公務員退休後能領到工資替代率80%左右的養老金,事業單位職員的額度稍低。然而,企業員工退休後能領到的養老金工資替代率只有45%左右。

  雖然深圳已經在全國率先對聘任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新聘人員進行養老「雙軌制」改革,但這樣的改革力度似乎還沒有達到市民的期望。「看起來職業年金的設置還是有些特殊性。如果哪一天,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能和企業工作人員一樣,也沒有職業年金的特殊待遇,那才算是真正將養老『雙軌制』變『單軌制』了。」深圳福田區一家民營企業的員工周小姐很疑惑。

  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劍昌表示,「養老『雙軌制』變『單軌制』的改革應該更加徹底,職業年金某種程度上來講的確體現了公職人員的特殊性,也對普通老百姓不公平,真正的『單軌制』應該和企業完全一致。」楊劍昌表示,深圳可以借鑑香港、新加坡的做法,實行年薪制購買公共服務,至於社保待遇則由個人和單位解決。

  不過楊劍昌也指出,此次改革力度不算大,但畢竟是深圳事業單位養老體制改革的「破冰」之舉。「職業年金與工作獎懲掛鈎,從原先的吃大鍋飯,到如今的打破事業單位財政養老,可以激活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之前老百姓對公職人員的退休待遇頗有微詞,改革也能減輕老百姓的一些不滿。」楊劍昌認為,改革沒有能夠一步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社保可續接 方便人才流動

  《深圳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障試行辦法》還對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續接轉移作出規定:對於進入深圳事業單位之前已參加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的,可相應轉移接續;未參加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的,其在進入深圳事業單位之前工作的年限不計為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的補繳年限。

  網友聲音

  追飛機的蜜蜂: @中國之聲 快點開展到全國,百姓養老金也能多分點!

  盧溝瞧月:全國都該改! 事業單位,白拿不掏錢,卻說養老金虧空。

  喜歡隨風飄流:試點,雖然遲了點,但還是有進步。取消雙軌制,才有利於消滅特權。

  掠過海岸的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這樣比較好!

  經典生活微語錄:職業年金是個啥?怎麼看起來還是財政養老?

  跌落的瀑布:年金還是財政交的吧?交多少退休發多少啊,還是變相的雙軌制吧!(記者 王俊)

相關焦點

  • 退休雙軌制終結,有哪些影響呢?
    眾所周知,退休雙軌制早在幾年前已經終結,那麼養老金並軌對現在退休金有何影響呢?何為退休雙軌制?有兩套並行的養老金體系,一套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由財政統一支付「吃皇糧的人民公僕」的退休金;另一套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達到退休年齡領取退休金標準;養老金並軌的好處與壞處?
  • 退休雙軌制是什麼意思?
    我國的退休養老體系是走了全世界唯一的一種特殊管理辦法,自從1994年建立社保養老體系之後,就一直存在著「退休的待遇雙軌制」。也就是說,一般職工退休後是去社保領取的養老金,而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退休後是在原單位領取退休工資。而這種退休公司其實都是由國家財政全額撥付的。
  • 深圳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向單軌制轉變
    據《羊城晚報》報導深圳將探索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推動退休「雙軌制」向「單軌制」的轉變,現已頒布了其實施辦法,並於明日起試行,有效期5年。據了解,納入改革範圍的人員,其養老金由基本養老保險金和職業年金構成。
  • 申論十個最熱點(六):延遲退休與社保雙軌制之爭
    根據綱要,「十二五」期間還將研究制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遺屬待遇制度,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病殘津貼制度,制定實施失業保險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繼續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建立工傷預防制度,完善行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標準和企業浮動費率機制。
  • 退休雙軌制是什麼?這種制度導致的不公平,能真正解決嗎?
    不僅是退休人員,就連還在工作的年輕人對養老金越來越重視。畢竟,當我們退休後,養老金就成了我們的主要保障。隨著國家對社會保障的重視,近年來,國家也在調整養老相關政策,這對廣大民眾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要知道,中國的養老金每年7月都會調整,今年也不例外。在過去的7月,養老金增長了5%,這是中國連續第16年提高養老金。
  • 林毅夫:中國到了從「雙軌制」變成「市場單軌」時期丨中國經濟論壇
    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近期的第一財經《中國經濟論壇》節目中指出:中國穩定快速發展的根本在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推進改革;隨著產業比較優勢的改變,改革也應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要從「漸進雙軌」向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過渡,中國到了從「雙軌」變成「市場單軌」時期。
  • 養老保險改革終結雙軌制 37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首次繳費
    一個統一,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化解雙軌制矛盾。五個同步,即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調整機制與計發辦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國範圍同步實施。
  • 熱議:"退休雙軌制"難道就真的"十惡不赦"嗎?
    殊不知還有一種腐敗叫退休雙軌制」。  「 現今的退休制度搞了兩套遊戲規則,一種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國撥退休制度,另一種是企業單位的繳費統籌制度。國撥就是從國庫裡取錢來發給退休人員,繳費型就是自己在工作時就開始繳費。由於改革開放過程中政策不配套,於是就出現許多許多的『視同繳費』的現象,因為你退休前沒有繳費,為了給你確定退休金額,就來個我『視同你繳費』了,其實都是空帳。
  •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幾無進展 頂層設計兩條路可走
    報導稱,浙江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還沒開始做,還處於思考當中」;上海養老試點的推進目前尚無實質性突破;山西許多個企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老的養老金制度,並沒有與並軌有關的改革跡象出現;重慶雖然開展了統計事業單位員工總人數、了解工資水平等「摸情況」的基礎性工作,但嚴格來講,改革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廣東則進行了「半吊子改革」,事業單位幹部職工與普通企業職工一樣,按月繳納養老保險費。
  • 養老金替代率跌破警戒線 破除雙軌制避無可避
    10月25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透露,將進一步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加快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單位養老與社會養老之別當前我國養老金制度較為複雜,一類分法是分成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民五種養老保障制度,另一種觀點是把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並一起,分為四種,無論五種還是四種,幾種制度差異大,且互不相通和流轉。
  • 養老金並軌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會吃虧嗎?
    那麼對於事業單位職工來說,這個到底虧不虧呢?可以思考以下幾個方面:1.如果不繳納養老金,那麼本應繳納到社保的這些部分會給誰了?如果不繳納養老金,那麼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有可能不會在2014年一次性漲二三百。
  • 深圳南山市民質疑中山公園籃球場收費
    原標題:戶外籃球場為何變收費? 深圳商報記者 曾智輝 攝   近日,市民馬先生致電深圳商報熱線報料稱,南山中山公園內的開放式籃球場,從去年年底起一直對外封閉,進行場地翻新工作,上個月球場重新開放,卻發現原本免費的戶外籃球場被圈了起來,進行圍合收費管理。公園內的運動場地,不是應該以促進全身健身為目的,免費開放的嗎?球場收費引來馬先生等運動愛好者的質疑。
  • 社保的雙軌制是什麼意思?
    社保的雙軌制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社保的雙軌制指的就是2014年之前,企業單位的退休金和事業單位退休金的計算辦法,計算方式都是有所不同的,那麼被稱之為是雙軌制,也就是說兩種不同的制度和概念。那麼這樣的一個局面,實際上在2014年以後就是有所打破的。
  • 代表委員呼籲解決養老雙軌制要有並軌時間表
    來自深圳的人大代表張育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養老雙軌制的改革不能再拖下去了,應該儘快給出具體時間表!  記者調查:  養老分「雙軌」 「十裡不同天」  養老「雙軌制」一直飽受詬病,連續四年成為全國兩會討論的熱點。其間差別有多大?  「真是『十裡不同天啊!』」
  • 養老金雙軌制存在的原因是什麼?何時才能完全並軌?
    對於養老金雙軌制,很多企業職工都是非常不滿的,因為養老金雙軌制的存在人為的製造了不同人群之間不公平的養老,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企業職工對於雙軌制養老金都有很多非議,而大家對雙軌制之所以產生不滿,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不用自己繳納養老保險,而企業職工則需要自己支付一部分養老保險。
  • 楊良初:養老保險「雙軌制」說法不科學 縮小兩者差距很難
    究竟養老「雙軌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才能打破雙軌制?對此,人民網記者專訪了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基礎理論研究室主任楊良初。 楊良初表示,首先,我反對養老保險「雙軌制」說法。 現在社會上把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與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相差較大,稱之為「雙軌制」。一個是改革了十幾年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個是傳統體制遺留下來的退休金制度,兩者缺乏可比性。
  • 養老金雙軌制合併後,事業單位養老金到底怎麼算?少拿的能補發嗎
    養老金雙軌合併的意思是,事業單位的原來由財政支付養老金改為由社保支付養老金。但是制度實施以來還是有很多職工對這個制度的具體內容不了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我國是從2014年開始實行養老金「雙軌制」,那麼什麼叫做雙軌制?就是對於事業單位職工和企業職工進行兩種不同的退休養老金發放方式。
  • 範誼:企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金制度是三軌並行
    今年全國兩會,取消退休金「雙軌制」的呼聲最為高漲,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網民抨擊的焦點。這也成為了昨日本報兩會QQ群最熱的話題之一。網民強烈盼望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民請命」,推動有關部門廢除「雙軌制」。現身說法 退休金相差2倍家住長沙嶽麓區的張伯伯今年62歲,是長沙某省級國有企業的一名退休幹部。由於是企業職工退休,他退休的工資每個月只有1100多元。
  • 機關事業編制單位,提前退休和正常退休哪個好,退休工資差距很大
    ①在機關事業單位,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在工資待遇上,退休人員比在職人員要少30%以上。②如果不退休,在職單位會繼續為你繳納社保,個人繳納基數增多,退休養老金又會提升。以筆者中部地級市為例,30年工齡的正科級幹部退休,每月退休養老金總共為5300元,一年6.1萬左右;在職30年工齡的正科級幹部工資為6100元,還有年終獎金等,一年大概8.5萬左右,每年比提前退休多2.4萬。另外,若選擇繼續上班5年,單位也還繼續繳納社保5年,達到正式退休年齡後,按目前退休待遇計算方式,達齡退休比提前退休多300元左右。
  • 2025年企事業退休人員會怎樣發放退休金?
    2014年10月,我們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國家目的是想破除養老保險待遇雙軌制,推動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制度上的並軌。實際上,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也是有三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全國都是統一的計算公式,主要是針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參保的新人使用的社會養老金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