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都會說話。"牆文化的誕生是原始初民抵禦有害自然的最初嘗試,從樸實的夯土築牆到園林合圍,從庭院照壁到皇家龍壁,牆文化承載的是厚重的歷史和家國情懷。各式牆的形成為思想創意又提供了絕佳的展示空間,牆面成了孩童塗鴉的記憶、成了文化元素立體化的陣地。學校在各自發展過程中沉澱了特有的文化、特色、個性,牆無不是一個絕佳載體。
校園按照其功能作用一般可劃分為:入口景觀區、教學教研區、行政辦公區、學生生活區、體育運動區、生態休閒區等。每個區域都有其可以利用的牆面,那哪些牆面是可以開口說話的呢?
一、 入口景觀區牆面
入口景觀區牆面一般包括校門兩側及內外側牆面,影壁牆面等。是反映學校辦學理念、人文理念最直接的地方,是校名、校徽、校風、校訓、辦學理念等集中展示的位置。用質地較為堅實的材質,以院校標準色為主色調,簡單直接的突出反映院校的精神世界。主體展示物與周圍環境有顯著區分,以周圍環境襯託出主體的顯著位置。
二、教學教研區牆面
1. 教室內牆面
教室內牆面依據專業及學科特點進行布置,主要營造學習環境氛圍,配合教學需要配備與專業相關的元素,創設專業化情境、建設學生社群展示陣地。
2. 教室外牆面
教室外牆面是從學校整體出發,展示固定班級或專業教室情況的最適宜位置。可展示展覽師生課堂照片、優秀作品、優秀事跡,也可對專業教室的使用和特點進行說明介紹,充分利用好電子信息展示設備。
3. 教學樓公共牆面
教學樓公共牆面以樓層引導標識、區域功能導視、銜接過渡等為主,往往形成文化交叉,成為師生視覺關注點。在布置上應淡化專業性,注重公共文化的展示和休閒性及裝飾點綴作用,成為不同區域的界限。
4. 圖書館牆面
圖書館作為閱讀閱覽、查找資料、自主學習的場所,是師生相對集中的區域,牆面應以書香文化為核心,提煉書籍中的文化元素、作者生平、閱讀歷史、閱讀方式、閱讀工具、激勵警句為內容;讓學生在充滿濃鬱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得到潤澤與滋養、薰陶與感染。
5. 報告廳牆面
報告廳作為會議、報告、儀式、匯演等多種活動進行的公共場所,在校園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其牆面文化布置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隔音降噪的技術要求,體現出莊重嚴肅的風格特徵,重點在前部的主題牆、側後方牆面、正後方牆面進行即可。
6. 實驗實訓樓牆面
實驗實訓樓牆面重點應突出工匠文化、勞動文化、職業文化以及嚴謹科學的態度和探究創新的理念。牆面可對相關專業或學科的重點實驗實訓室進行介紹,可以充分以人物、事件等為線索突出專業文化。具體實驗室實訓室外可對設施設備進行介紹,室內引用具有該專業學科特點的元素、符號等進行裝飾,創設學習情境。在顯著位置設置操作規範、安全規範、注意事項等內容。
三、辦公區牆面
辦公區分教師辦公區和行政辦公區,教師辦公區應以勤勉敬業、愛崗奉獻為主題,鼓勵廣大教職工敬業愛崗。行政辦公區應以創新開拓、廉潔奉公等內容為主,強化黨風建設和團結實幹精神。
四、學生生活區牆面
學生生活區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努力建設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體現人文關懷,學生生活區牆壁一般以暖色調為主,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氛圍,以具象、文字或二者結合的方法,營造和諧、人文、藝術的校園風景線。
五、 體育運動區
體育場的牆面宜採用鮮豔的顏色,以體育精神或者感召力口號、運動的人物形態為主要內容。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磨鍊學生的堅強意志。
六、 生態休閒區
生態休閒區要善於利用長廊、景觀設施面等位置打造牆面文化,可根據學校特色或區域文化,以小見大,設置引人深思的名言警句、人物故事為亮點。
文中所提及文化牆建設的設想僅作參考,在實際設計規划過程中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好牆面為宜。文化牆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良好性格的鑄就、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也是展示師生獨特思維、創新設計、出色才華的亮麗風景線。
【聲明】所有文章內容均為原創,文中文字、圖片、視頻等均為勵展企業所有,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及惡意修改、抄襲;歡迎以學習交流為目的的分享、轉發、轉載並註明出處(勵展企業ID:leadgen);對於侵權者,我們將將保留法律追責權利;文中所引用圖片或文字部分來源於網絡,僅為表述個人觀點使用,所有權歸原作者或原出處所有,其原創性及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附件)未經核實,其完整性與真實性本公眾號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請自行核實;若對上述內容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