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

2020-12-25 半月談網

從打造紅塔集團,到被判無期徒刑,「中國菸草大王」褚時健曾跌至谷底。但他2002年保外就醫,74歲攜妻種橙,讓世上多了一種叫「褚橙」的水果,也讓自己再次成為傳奇。

為何這位生於1928年的老人能「觸底反彈」,走出一條令很多年輕人難以想像的「V字型」人生道路?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雲南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的褚橙果園,專訪86歲高齡的褚時健。他將心中「想說給青年的話」,一一道出。

「我歷經幾十年,在進入七八十歲時,就有點耐心了」

記者:很多人最好奇的是,您74歲時決定種橙子,橙子要好幾年才掛果。您為什麼不選擇其他更快速見成效的事?

褚時健:現在社會上太多人這麼想,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

我也曾經是年輕人,從新中國成立後到現在,社會變動很大,很多希望都破滅了。尤其是我40來歲的時候,幾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當你抱著很大希望的時候,失望很多;當看不到希望之後,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著一點。

記者:現在不少年輕人有種浮躁的心態,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內沒有回報的事情。您怎麼看?

褚時健: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期望值很高。我年輕時,一家三口人從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們臨時住的房子,都非常羨慕。當時我們都覺得:「一輩子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一生就得了!」(笑)

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面、信息量比我們那時強多了,但年輕人的特點還是一樣:把事情想得很簡單。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從福建來找我,說自己大學畢業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沒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標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對他說: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種果樹10多年了,你急什麼?

記者:您創業就從來不急嗎?

褚時健:我們開始時,眼前是一棵這麼高的小樹(伸手在膝蓋的高度比劃),還有滿山紅土。我開始也急,也想馬上成林、馬上有利潤,種了兩年樹,還是滿山紅土,(橙子銷售)到了2007年還不好辦。但是我歷經幾十年,在進入七八十歲時,就有點耐心了。現實教育我們,果樹每年只能長這麼高,肥料、水源等問題都是原來想不到的,所以急不得。

記者:您在農業技術方面的積累,此前幾乎為零,為何認為自己能超越有經驗的農民和有知識的農業專家?有沒有做好「種橙子失敗」的打算?

褚時健:那是要想的。一件事,一點不懂,我不敢幹。我學了七八成,有七八成把握,才敢幹。我考察了水果市場,外地運來的冰糖橙很貴,本地的便宜,但產量少。我就想,除了天災,總能整成。

「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記者:青年中創業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有能力承認、承受失敗。您怎麼看?

褚時健: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大事業。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這樣走,一步一步來。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賺一分錢,上萬噸就能賺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記者:您說要20年見成功,但很多年輕人想「賺筆大錢,一勞永逸」,您怎麼看?

褚時健:以前有不少人在社會變動的時代抓住機會,一下發了大財,比如搞房地產。還有人靠親戚、靠父母,現在財富很大,我也認識。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是靠機遇、靠父母,我也認為他將來守不住。

記者:在您看來,現在對年輕人來說機會還多嗎?

褚時健:國家要轉型,始終要靠人來破解難題。年輕人兩下整不成,就想散場算了?這不行。要堅持下去,莫怕苦,多動腦筋。

腦子不活也不行。我老伴就說我,如果擱一塊地在我面前,它為啥比兩邊的地產量好?別人不關心,我看到了就一定要研究(笑)。人不去試,方法不會出來,一點點摸索才出來。機會始終是有的,你不注意,它就過去了。

記者:有人說您這12年來種橙子是「觸底反彈」,您自己怎麼看?

褚時健: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記者:很多人都問過您的「觸底反彈」秘訣,想取經,您都怎麼回答?

褚時健:種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說,要像這樣種好上千畝的還不多見。有的人來我的果園看了一次,回去就開了八九萬畝的新果園,但我看來,基礎沒打好,後頭要吃虧。

像今年我們碰到的難關,十幾年沒遇過。連續高溫一個多月,果子都被曬掉了。但你看我們的五條管道從對面大山來,面對高溫,果園有水維持。別的果園如果基礎不好,損失就大。而我們還能保住和去年一樣的產量,就是因為農業基礎打實了。

這個也是年輕人最難理解的。人在年輕時,要先學會吃苦,要實實在在掙錢,才能拿得住。就像搞農業,如果你質量搞不好,經過一個周期,10元資產就變8元了。

記者:現在賣什麼都講「網際網路思維」,作為80多歲老人,您「跟潮流」嗎?

褚時健:電子銷售現在挺火,但我曉得,如果這時候頭腦一昏,質量下去了,很快就會垮。

記者:開始種橙,您已經74歲了。回頭去看,如果種橙失敗,您還會考慮再一次創業嗎?

褚時健:我還真想過,就是養羊。我就想,雲南氣候條件比出產羊肉的西北地區溫暖溼潤,怎麼不能養?我也認真研究過紐西蘭、澳洲的氣候條件、羊種、牛種……但沒想到80歲以後,這兩年身體和精神狀態下降快,不如以前了。現在看,這輩子只能在山裡種橙子了。

「總想找現成、找福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

記者:現在年輕人中流傳一句話:「迎娶白富美、當上CEO、登上人生頂峰」,在您看來什麼是人生的頂峰?

褚時健:(擺手)人生沒有頂峰。我管玉溪捲菸廠時,有個主任問我:你是不是給國家利稅交到50億,就可以不幹了?結果煙廠交到60億元利稅時,我對他說:「勁頭比原來還大。」

記者:為什麼「比原來還大」?

褚時健:一個人做事,不是只為了吃穿。其實我自己的錢,一輩子簡單吃穿是用不完的,吃太好還不習慣。像名牌,我就不喜歡。有一年我出國,一家英國公司在倫敦的高級酒店設宴,出席宴會的公司高層都是西裝領帶、皮鞋擦亮,我不喜歡「拴」領帶,就穿得很普通去了,英國老闆都很吃驚。

記者:以前您辦國有煙廠,有人說您是靠政府壟斷資源成功,現在您自己種橙也成功了。但現在不少年輕人都想去國企、政府「背靠大樹好乘涼」,您怎麼看?

褚時健:這幾年,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我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

我現在蹲下就站不起來了,但分枝、掛果的時候我都要去果園,坐在邊上,讓人扒開樹葉露出果子給我看。

記者:現在更多年輕人投奔「北上廣」,也有人選擇回農村,您怎麼看這兩種選擇?

褚時健:前幾年,農大畢業生都不想來我們這個「山卡卡頭」(方言,指偏僻的地方——記者注),今年來了好多個。我說你做對了。你安心一步步來,只要三五年,就成了。在城裡拿5000元工資不容易,但果園裡的一對小年輕,一年工資上10萬元,媳婦也快生孩子了。

記者:很多人好奇,當初您承包橙園,怎麼能保證看到掛果?

褚時健:看得到。因為我承包時,這裡就有3000棵老果樹,每棵管理成本10元,產50公斤冰糖橙。直到現在,這些老樹還在。很多果園七八年的樹就衰了,廣東、廣西的同行問我:為什麼你的老樹還掛果?到底幾年淘汰?我說,30年(一般果樹20多年)。

記者:為什麼考慮得這麼遠?冒昧地問,30年後,自己還能看到嗎?

褚時健:(笑)這也是對社會、對中國土地資源有用的事。如果土地涵養好了,同一塊地的水果產量能從1噸升到兩三噸,就能省出千百畝土地。這也是很有意義的。(記者 莊慶鴻)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很多人都想走捷徑,但人生不是一條直線
    他呵呵一笑,說:「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想走捷徑,但人生不是一條直線。」後來,褚時健種橙子火了,每年都有人跑去哀牢山拜訪,向老人家取經。就這樣拖著病體,在哀牢山摸爬滾打十餘年,褚時健終於又把種橙子這件事做好了。90歲高齡,成立自己的企業,並擔任董事長。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從來沒有「捷徑」二字,他敢走別人不敢走的「險徑」,主動為自己的人生,設置「困難模式」,只要有挑戰,便迎難而上。
  • 褚時健去世:「橙」意十足,而不是「煙王」長辭
    1963年5月,褚時健經營曼蚌糖廠。那時候糖廠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問題:出糖品質差,機器老化,生產過程大量浪費,原料品質低,燃料不足,工人平時工資發不出來,不是特別忙的季節還要出去打零工賺錢......褚時健到任後,帶領大家作了敲鍋、改燃料和改灶、技術改造等幾步改進工作。
  • 文薈丨褚時健對年輕人的忠告: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用來形容褚時健的人生,非常貼切。褚時健被看成中國企業界實幹精神的豐碑,他曲折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哪怕在90後、00後群體中,也因為成了勵志作文素材而被廣泛知曉。褚時健聽後,認為,一定是年輕人的目標定的太高了,如果希望今天做一點,明天就能得到實現,這是不可能的。他對他說,你工作才六七年的時間,你看我種果樹十年了,你怎麼能急呢?在褚時健看來,現在很多人都想一蹴而就,都想找到一條直徑走。
  • 再見,褚時健!73歲一無所有,85歲成億萬富翁
    的時候,屬兔的褚老緩慢而堅定地回答了五個字:  褚時健,屬牛。  願褚老一路走好!   人生不是看高峰,而是看由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2018年1月23日,萬科創始人王石曾回憶從褚時健身上獲得的人生經驗。
  • 王石偶像褚時健被判入獄,女兒在獄中自殺,刑滿後重寫輝煌
    馬靜芬在接受訪問時回顧了自己與褚時健共同走過的日子,她說最多的就是感謝磨難。因為磨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讓他們在成功之前學會了感謝生活帶來的磨難,感謝磨難也是感謝生命的饋贈。褚時健開創了紅塔集團的神話。但在紅塔集團如日中天時,掌門人褚時健卻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從煙王到階下囚只一瞬間1995年,褚時健因存在貪汙、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問題被人舉報,隨後被調查、收審,女兒也因此捲入牢獄,並在獄中自殺。1999年,褚時健因貪汙受賄被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 褚時健的傳奇一生:71歲入獄,74歲二次創業,85歲成億萬富翁…
    褚時健最令人震撼的地方,不是他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人生巔峰,而是在每次深陷低谷時都能上演絕地反彈、王者歸來的大戲,他那波瀾壯闊的人生,用一個關鍵詞形容的話,只能是「傳奇」。74歲開啟第二次人生2002年保外就醫時,褚時健已經74歲,按他的地位和資源,本可以安度晚年,但他卻沒有如此選擇,而是以74歲的高齡,選擇種橙為項目進行二次創業,開啟自己的第二次人生。馴化滿山的冰糖橙,褚時健用了6年。起初,橙子的味道不行,銷量也不暢。
  • 一條直線畫了24年,卻為何拍出7.484億?專家:這是畫家人生寫照
    在數不勝數的名人作品中,有一幅作品卻很奇怪,這幅作品什麼都沒有,只有一條直線,而這條直線也成為了世界上最貴的直線,2013年它最後拍賣的價格竟然達到了7億,有不少網友對此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條直線怎麼就值這麼多錢?這不是打劫嗎?」
  • 91歲褚時健,走了……從煙王到橙王,一代傳奇落幕!
    種上果樹後,褚時健不停地改進種植方法,為了保證個個橙子甜,他嚴格規範到每棵樹上掛多少果,乾旱時期如何澆水等,而這些需要褚時健和技術人員挨家挨戶跟果農溝通,手把手教技術,還要跟他們解釋為什麼不是越多越好。收穫後,有專業的評測機器來給橙子評級,來定果農的收入。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褚時健:最問心無愧的是沒有庸庸碌碌地生活
    我們希望這個系列訪談成為一個幻燈:在中國經濟社會成長和發展的歷史畫卷上,投射出光彩奪目的片子,告訴社會,這些造福中國的奮鬥者們,他們如何開始、走過怎樣一條光榮的荊棘路;而在今天這樣一個新時代,他們又如何思考未來中國和企業家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 褚時健15歲被指腹為婚,父親在交代後,就離開了這個家
    褚時健:只希望別人談起我時,說「這個人還是做了一些事」提起褚時健很多80後的人,對他可能比較陌生,其實對於很多年齡偏大的人眼裡,對褚時健的評價也是有很大爭議的,因為在褚時健的一生,有貢獻,也放過錯誤,不過,他的成功商業經營和理念還是值得學習的
  • 褚時健的傳奇一生留給我們這一串數字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他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他從頂峰上到低谷時的反彈力。」王石曾引用巴頓將軍的這句話來形容他的一個朋友。這位朋友正是一代商業傳奇——褚時健。今日(3月5日),褚時健在雲南玉溪去世,享年91歲。
  • 褚時健的「橙」浮人生:74歲二次創業,從落魄企業家到身家過億
    3月5日,一條褚老去世的消息席捲大街小巷。  原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和玉溪紅塔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褚橙創始人褚時健,於今日中午因糖尿病併發症去世,享年91歲。  為了找出虧損的原因,褚時健親自下車間幹活,調查了兩個月,發現是烤糖的設備使用不當,出糖率太低。  褚時健開始帶著大家改進設備,敲鍋、改燃料、改灶。常年虧損的糖廠當年盈利8萬元。很快,糖廠扭虧為盈,成為一方明星企業。  由於經營有方,1979年10月,褚時健被任為玉溪捲菸廠(紅塔集團前身)廠長。在捲菸廠,他經歷了人生的高光點,也經歷了人生的灰暗、慘澹。
  • 從褚橙到褚柑的這八年,褚時健夫人:做事不是一個晚上就會發財的
    他給我宣傳了,我的果子好吃,他們拿假鈔買了很多很多,出去以後他一賣,他也賺錢了,我的品牌也宣傳出去了。」這是褚橙莊園董事長、菸草大王褚時健的夫人馬靜芬,日前在「2020中國農業品牌價值賦能高峰論壇」上,分享自己當年賣橙子的一個小故事。
  • 優秀是一種習慣,出色是一種態度,讀《褚時健傳》有感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褚時健,這個把一個瀕臨倒閉的捲菸廠打造成在全世界都舉足輕重的菸草巨頭,70幾歲高齡又重新創業,打造出「褚橙」這個勵志品牌的能人。
  • 傳奇褚時健:走進褚橙的風雨10年
    01 跌宕人生關於褚時健的故事,人們已經聽得太多。從雲南玉溪的一個農民家庭走出來,到掌握幾億的帝國菸草大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再到身陷牢籠而後東山再起。「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王石曾用巴頓將軍的這句話評價褚時健。
  • 90歲褚時健慶生:出任獨子新設公司董事長,願再出一份力
    褚時健在致辭中提到,那麼多年來,基本上實現了保證質量第一、數量第二,滿足社會需要的目標。「雖然我們都是七八十歲開始(創業),但對社會要做的事,我們也算做了一點。」「現在,還有一些人問我,這個果子很難種,為什麼還要做這個事。我閒不住!」褚時健提高聲調稱,他相信很多事是天道酬勤,「不勤快的人,在任何時候也不會有好結果,人生(間)正道是滄桑。
  • 人生應該是一條曲線
    我們不知道下個時候我們會在什麼地方回首過往,曾經有過很多的患得患失,有過很多的期盼願望,可是真正得到的又有多少。珍惜自己身邊所有的美好有時候一個人不能太偏執,人生需要努力、需要執著,但也需要做好選擇,很多人把人生比作旅途,一樣的起點、終點,可以有不同的道路到達。
  • 只要有思想和決心,張玉環是否可以成為中國第二個褚時健?
    隨著張玉環案件的不斷深入剖析,我們發現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包括在監獄裡受到6天6夜的逼供給他帶來的傷害和噩夢。我想這將成為他一生的黑暗,沉浸在內心的角落揮之不去。案件過後,張玉環說:「餘生只想安穩的陪著母親度過。」對於如今53歲的他來說,孝順母親固然重要,但是在最應當拼搏奮鬥的年紀已經錯過了。沒有經歷過職場生活,他真的甘心嗎?
  • 褚時健去世為何引發集體懷念?他的一生詮釋了巴頓將軍這句名言
    褚時健走了,享年91歲。熟悉褚時健的人,會從這多重身份之中,串聯起他曲折的命運軌跡。少年失怙,獨自謀生;戴著「右派」帽子經營糖廠,隨後經營玉溪煙廠。當他終於和企業一道變得聲名顯赫之時,卻跌到了人生的谷底……所謂「登高跌重」,沒有人知道褚時健在漫長的低谷期中經歷了怎樣難以忍受的悲痛。等到他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已是近20年後。
  • 傷感線,生活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曲折的波浪線
    直線外一點,誰站在那裡?異面直線,是誰把誰硬拼湊在一起。多少度的視角,我能夠看見你。眼角的餘光,你走過就能看見你。而你的背影與視線成了垂直。直線,曲線。每一條線都有著自己的傷感。突然,月老的紅線出來說,我不傷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