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都帶飯去學校,但回家之後卻經常喊餓,你覺得這是為什麼?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會想到孩子在學校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被別的孩子搶走了食物等等。但這卻並不一定是唯一的答案,一個小姑娘在最近就給了自己的媽媽這樣一個特殊的答案:
張女士家的孩子今年5歲,剛剛進入幼兒園上學,由於幼兒園的地段問題,不適合給孩子們做飯。所以幼兒園要求家長最好每天給孩子帶午飯,如果不方便的話也可以為孩子定外賣。張女士擔心外賣不健康,便讓工作不那麼繁忙的丈夫為孩子做飯。
但一段時間之後,張女士卻發現了有些不妙,孩子每天晚上回家之後經常會很餓,回到家就要求著要吃飯,到了餐桌上更是狼吞虎咽的,完全不顧餐桌禮儀和形象,這不僅讓孩子的媽媽大為苦惱,而問孩子為什麼這麼餓?孩子卻又支支吾吾的只是說自己中午已經吃過飯了,但晚上就是餓。
張女士因此懷疑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可能是被別的孩子搶走了飯菜,於是便打算去幼兒園查看一番,可誰知道事情似乎和張女士想的完全不一樣:原來自己的孩子居然在課間就偷偷的拿著自己的飯盒跑到了廁所,把飯菜倒掉了,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又對老師說,自己上午的時候趁著課間悄悄吃過了。
張女士對此自然很是納悶兒,——畢竟孩子的爸爸做菜還不算難吃,孩子倒掉吃的絕對不是因為口味。於是等晚上孩子回到家,就問孩子為什麼,孩子見事情已經「敗露」就只能向家長坦白:原來孩子是因為爸爸做的飯菜實在是太過難看了,經常是湯水菜拌飯,而別的小朋友帶來的都是精緻可愛的盒飯,吃這種飯實在是太丟人了。
張女士對此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於是便只能叮囑孩子說飯菜只要好吃就行了,沒人會看也不會有什麼丟人的,另外也叮囑丈夫儘量給孩子做一些樣子好看的食物,多多用點心,別再總做燉菜了。實際上孩子對於自尊和面子等方面的考慮,往往在家長的想像之上,飯菜這種簡單的東西,在成年人看來好看不好看無非便是家長手藝的區別,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該自己的食物往往卻會成為他們討論的相當重要的內容。
對於孩子來說,在學校裡大家帶來各自的食物相互換著吃,是交流感情的重要行為,同時也能很好的促進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同時由於這種方式很是新奇,讓孩子們對此往往有很高的熱情,但如果孩子帶來的食物外貌很醜或者不好吃,那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擾,而孩家長需要給孩子做飯便一定要多加注意以下三點:
一、營養全面
家長給孩子做飯,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營養全面,孩子成長所需要的三大營養元素是糖類,脂肪,蛋白質,但是絕大多數的傳統家庭中餐在營養學上都是糖類和脂肪超標,而蛋白質缺少的。對於身體已經成長完成的成年人來說,這也許短期內影響不大,但是對於還在長身體的孩子們來說,蛋白質的缺乏會嚴重的減緩孩子的身體發育,嚴重的甚至還可能對孩子的智力成長產生拖累。
二、保溫便攜
同時家長給孩子帶飯,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幼兒園是否有加熱飯菜的工具,如果沒有的話就要儘量給還帶保溫桶。如果兩者都無法做到,那麼建議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帶一些適合冷吃的食物,比如日式壽司飯糰等等。
三、注重「色、香」
第三點便是這個孩子所糾結的地方:雖說美食標準是色香味俱全,但是很多家常菜因為只是家裡的三口人吃,只需要味道好吃就行了,至於「色」和「香」的方面往往並沒有講究。經常被批評說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東北菜便是這一類的典型,雖然用料足也足夠好吃,但是樣子卻實在是不甚雅觀。而既然是給孩子帶,那自然要注意一些,不能像家裡一樣太過隨意了。
同時如果有的家長實在是手藝欠佳或者沒有時間,而幼兒園又實在不提供午餐,那麼家長也可以選擇給孩子訂外賣。雖然絕大多數的外賣家長不放心,但是有一些連鎖的大型品牌,比如肯德基麥當勞等其所推出的兒童午餐,不但不油膩反而還因為標準化的操作在健康上有十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