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藥物的治療都是採取多次給藥形式,其中又以口服多次給藥最為常見。
大家經常會在藥品說明書上或者聽到醫生囑咐,一日三次,飯後服用等似懂非懂的用法說明。現在就讓長沙市中心醫院帶我們用專業且通俗的方式來仔細的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他說的是啥意思。
一日三次通俗的來說就是藥物一天內需要服用三次,它的服藥時間通常是上午七點、下午兩點,晚上十一點。
就是把一天的24小時平均分為三份,每8小時服藥一次,這就叫做一日三次。
當然,間隔8小時服用也不是絕對的,有的藥物需要在餐後服用,這個時候服藥時間就變成三餐後半小時服用。
那什麼是頓服,空腹服、飯前服和飯後服?
頓服是指,把一天服用的藥物總量一次服用,這叫頓服,而不是每頓飯都服用。
飯前服是指,在進餐前30分鐘服用。
飯後服是指,在餐後30分鐘服用。空腹服是指早上起床即服用藥物或者是餐前2小時,或者餐後2小時服用。
其次,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
你看我們知道了醫生或說明上說的意思,那為什麼要這樣做了?你是不是還想問,哪有這麼嚴格,可以不可以隨意一點呢?
一、藥物在身體裡是有一定運動軌跡的
藥物在我們的身體中都要經過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的過程。
吸收是指藥物自用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簡單的說,我們吃下藥後,藥物需要在我們的胃腸道內以簡單擴散方式先進入血液。
再隨血液運送到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醫學上稱藥物進入血液叫吸收,通過血液運送叫分布。
藥物只有吸收入血,達到一定血藥濃度,並通過循環系統轉運至需發揮藥效的部位,才能產生預期藥理效應。
沒有發揮作用的藥物,以及發揮作用的剩餘物質,還得在體內經過一些特殊物質作用發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再經過不同途徑排出體外,我們稱為代謝和排洩。藥物在體內是一個完整且動態軌跡的。
二、服藥間隔時間的意義
大家要知道的是,藥物發揮作用強弱和持續時間是與穩態血藥濃度直接相關的。
什麼是穩態血藥濃度?血藥濃度是藥物吸收後在血漿內的總濃度。只有當人體內藥物保持到一定的濃度藥效才能發揮,濃度不夠沒有效果,濃度過高會出現重要的臨床毒性反應。
藥物在體內的總量也是動態的。還記得上文提到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洩嗎?
自服藥開始,人體內的藥物總量會隨著不斷吃藥而逐漸增多,但當體內消除的藥物量和進入體內的藥物量相等時,體內藥物的總量就不再增加而達到穩態的狀態,此時血漿藥物濃度稱為穩態血藥濃度。
這時,無論是多麼頻繁的吃,還是吃很多,都不能使穩態濃度提前到達,而只能改變體內藥物的總量,很有可能就會出現重要的臨床毒性反應。
藥物在研製與臨床試驗過程中根據其本身特質科學的計算出給藥間隔時間,保障每次吃藥後,人體內藥物濃度都能保持在穩態水平。
所以,生病吃藥一定不要吃一次,不吃一次,更不要隨意增減藥量。
常見的藥品用法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很多藥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應與人體的生物節律(生物鐘)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我們一起也來了解一些常見的藥品用法:
藥物中那些對胃腸道沒有刺激作用的,一般在飯前服用,因為這樣可被腸道充分吸收利用,很快發揮藥效。
而有些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比如阿司匹林具有酸性,我們就應在飯後半小時服用。
降壓藥:該通道阻滯劑於早晨或晚間服藥對24h平均血壓的作用相同,但晚間服藥可更有效地降低夜間平均血壓。
另外,任何時間服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均可達到全天有效控制血壓的目的,但睡前服藥可使晝夜血壓比值增高。
應根據患者血壓的節律特徵來確定服藥時間,以有效降壓並糾正異常的血壓節律,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
晚間服用長效β受體阻斷劑可以在不影響整體血壓控制的同時,更有效降低清晨血壓。而清晨服用利尿劑,則有效,同時清晨服用利尿劑可減少起夜次數,避免夜間排尿過多,影響休息和睡眠。
呋塞米在上午10時服用利尿作用最強。
多數平喘藥宜於臨睡前服用,因為凌晨0~2時是哮喘者對乙醯膽鹼和組胺反應最為敏感的時間,即哮喘的高發時間。
而氨茶鹼則以早晨7時應用效果最好。與正常人比較,哮喘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氣功能降低,並呈現晝夜節律變化。當夜間或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時,即可誘發哮喘。
他汀類調脂藥:由於膽固醇主要在夜間合成,夜間服藥比白天更加有效。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該類藥物的毒性在夜間高於白天,因此可白天給藥,以達到增加療效的同時降低毒性反應。
助消化藥(胃蛋白酶,食母生等)宜在飯前10分鐘服,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並與食物充分混合後發揮作用。解痙藥(顛茄片,阿託品等)也宜飯前服用。
長沙市中心醫院提醒:大家在使用處方藥時一定要按醫生醫囑服用,隨意增減劑量和用藥頻率會影響藥物效果,還很有可能會增加毒副作用和耐藥的風險的。
服用非處方藥時,要按說明服用,不懂時一定要諮詢醫生和藥師。
(編輯ZS。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中心醫院 主管藥師 金昕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來源:湖南醫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