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南開大學舉辦教師節特別放映

2020-12-22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 藍芳 攝影 宗琪琪 韋承金 吳軍輝)9月10日,全國第36個教師節當天,96歲高齡的中華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來到了南開大學師生校友中間,出席了一場特殊的活動——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教師節特別放映。她分享了自己從教75年來的職業感悟和傳承中華古典詩詞文化的堅定意志,為師生帶來了一堂精彩的「開學第一課」。

  此次教師節特別放映活動由南開大學與天津市教育基金會、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央視新聞與學習強國聯合推出的「央視新聞公開課」進行了網絡直播。

  當天,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冀國強,「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王念寧,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業務司司長耿識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掬水月在手》出品人、例外服飾與方所書店董事長毛繼鴻,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美立,天津市歸國華僑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陳鍾林,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等出席點映活動。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克欣主持活動。

  在與白巖松的訪談中,葉嘉瑩先生分享了自己從教七十餘年,傳承中華古典詩詞文化的人生感悟和對教師職業的理解。

  「我要感謝到場的每一位朋友,我是將近百歲的老人,感謝大家,很多人從遠方來參加、觀賞陳導的電影。其實,我對於電影是外行,我所懂的只是詩詞。」96歲高齡的葉嘉瑩聲音依舊洪亮。

  葉嘉瑩向師生們介紹了自己這一年的工作生活近況。她表示,疫情期間自己一直沒有出門,在家休養的同時依然全情投入於自己熱愛的中華詩詞與吟誦事業。

  「我這個人關起門來讀書寫作已成習慣,沒覺得關起門來有什麼不好。親朋好友都說我是『工作狂』,孔子說過『發憤忘食,樂於忘憂』,我雖然沒有什麼成就,但是我對於讀書、研究真是做到了發憤忘食,而且也確實樂於忘憂,在讀書中自得其樂。」葉嘉瑩說。

  當談到「教師」這個職業時,當了一輩子教師的葉嘉瑩爽朗地笑了起來,「這個實在沒有辦法。古人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想我就是『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希望有餘年將吟誦傳承下去。我們正在做吟誦錄音,希望推廣中國歷代的各種體裁的詩詞歌賦,讓年輕人了解詩詞吟誦,伴隨吟誦創作出好的詩詞作品。」

  談起這部自傳電影被命名為「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先生直言名字起得「很有意思」。「捧起一把水來,天上的月亮就倒映在水中。水裡的光影離你很近但又離你很遠。我覺得天下的美都在於一種『距離』,在你的想像之間,可望而不可及。正是這種『可望而不可及』給人很多想像。『掬水月在手』就擁有這種美。」

  南開師生與各界嘉賓一同觀看了影片並為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和「弱德之美」而深深感動。

  「葉嘉瑩先生為激活古典詩詞與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使之在當代文化建設中重煥異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在她七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中華詩詞之美與中華文化精神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曹雪濤說,南開大學作為影片聯合出品單位,深感榮幸,願與各界一道,為實現葉嘉瑩先生「千春猶待發華滋」的美好心願,為中華詩教薪火相傳、中華文化千秋永續而共同努力。

  「這部講述葉先生人生與心靈的紀錄電影本身就像一首詩、一闕詞、一幅水墨長卷,韻味悠遠、深厚綿長,把中國文化、藝術、歷史娓娓道來,輕鬆從容地超越了國家、種族的藩籬,抵達了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文明境界,是葉先生數十年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的寫照和延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說,鑑於影片獨特的文化品格,製片單位決定將影片在全國藝術聯盟放映,這使得中國電影資料館也有幸為中華古典詩詞傳承貢獻力量。

  「我相信葉先生的人格、她『弱德之美』,她的精神意志可以影響很多人。影片在攝製推廣的每一個環節都受到了來自各方的無私幫助,這些都源於葉先生的精神感召。我們這部影片基於電影但是要超越電影,這是一個公益電影。在這個時代,我們難得遇到這樣一位老師,一個特別的人,我相信葉先生的精神一定可以感召更多各行各業的人。」電影出品人、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美立說。

  國際儒學聯合會宣傳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吳浩談了他對「弱德之美」的理解。「第一個層面,「弱德之美」是一種節制、約束、內斂和隱忍之美。更重要的是在第二個層次上,它表達的是在承受壓力的時候,堅持理想、外圓內方,一以貫之的美,是一種體現儒者志大氣象的美。『弱德之美』的精神深處正是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君子之德。」

  南開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8級本科生程影表示,自己感佩於葉嘉瑩先生歷經磨難而初心不改,以「弱德之美」笑對人生坎坷,更感動於她傳承詩詞文化的執著追求。「聽到葉先生談起的吟誦事業,我們都很期待、都很希望能夠聽到葉先生的吟誦錄音,更近距離地體察到古詩詞的生命。相信藉助這部影片,會有更多人了解到葉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她所說的『弱德之美』。」

  《掬水月在手》是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影片通過記錄葉嘉瑩坎坷而非凡的一生,弘揚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作為耕耘者和傳播者,葉嘉瑩在中華古典詩詞的長河中,扮演著承先啟後、貫通中西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論詮釋中國古典詩詞,對新詩亦抱持兼容並包之態度,來往穿梭於古典與現代之間;她講授中國古典詩詞不分職業、不論年齡,多年來致力推廣兒童的詩歌吟誦教育。教學研究之外,葉先生亦將生活經歷與心境融入創作,傳承千年詩心。她既是求知若渴的學生,又是桃李滿疆的師長。

  影片由著名導演陳傳興執導,攝製團隊輾轉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臺北、溫哥華、波士頓等地,對葉嘉瑩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還採訪了她的數十位親友學生,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等文化名人,以詩史長卷展示了葉嘉瑩「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的崇高人格魅力和堅定不移的文化自信。

  《掬水月在手》由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必合必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大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北京愛抓馬文化有限公司、和錦(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深圳此念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歌行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此前,《掬水月在手》成為入圍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唯一一部華語紀錄片,也是2020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所有參展影片中門票售罄最快的一部。該片已入選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2020年度資助優秀國產影片發行和宣傳推廣項目和全國藝聯2020「重燃·藝術之光」重點推廣影片、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優秀紀錄片終評入圍片。

  據悉,《掬水月在手》已定檔今年10月16日即南開大學建校101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全球公映,獻禮南開。

相關焦點

  • 葉嘉瑩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南開大學舉辦教師節特別展映
    央廣網天津9月10日消息(記者楊煜 通訊員吳軍輝 藍芳)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當天,講述中華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以傳承中華詩教文化為終身事業,歷經坎坷而初心不改的詩詞人生的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
  • 掬水月在手 葉嘉瑩講授詩詞吟誦 賀詩壇雅事 張伯禮撰贈對聯致意
    昨天的活動中,葉嘉瑩先生與張伯禮院士在一起。 本報記者 張立攝昨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13:30,南開大學主樓小禮堂內氣氛熱烈、掌聲雷動,96歲高齡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坐著輪椅,由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緩緩推到舞臺中央,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隨後,以葉先生為主題的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進行了特別展映。
  • 《掬水月在手》榮獲中國電影最高獎金雞獎!
    《掬水月在手》榮獲中國電影最高獎金雞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創辦於1981年。該獎由電影界專家評選,被普遍認定為中國電影最高獎,獎盃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亦有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的意義。在本屆評選中,《掬水月在手》與《青春中國》、《這一年》等五部影片共同獲得最佳紀錄/科教片提名,並最終摘得該大獎。
  • 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談學習,葉嘉瑩先生這樣說 南開大學「開學第一...
    內容提要:我國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南開大學主樓小禮堂內氣氛熱烈、掌聲雷動,96歲高齡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坐著輪椅,由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緩緩推到舞臺中央,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對於讀書學習,葉先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精神,令人由衷欽佩。
  • 中國藝術報: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詩歌會給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關懷和柔韌  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與詩教中國」「文學紀錄片的美學探索」「畫裡畫外的女性與詩性」以及該片的價值與不足等展開了細緻討論。
  • 恰逢教師節 南開大學「開學第一課」別開生面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13:30,南開大學主樓小禮堂內氣氛熱烈、掌聲雷動,96歲高齡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坐著輪椅,由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緩緩推到舞臺中央,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
  • 格力地產無界電影展映|從《掬水月在手》中汲取滋養
    自11月至2021年1月,格力地產無界文化重磅推出"無界文學季",以"站在世界的入口"為主題,邀請作家、學者、音樂人赴會,通過沙龍對談、創作分享、電影展映、詩歌吟唱、文學之夜等不同形式,打造一場面朝大海的藝文盛宴。11月15日,格力地產無界文化聯合海上影城舉辦《掬水月在手》文學電影展映,並邀請該片主創人員抵達無界進行沙龍分享。
  • 從《掬水月在手》看紀錄片進院線
    觀眾既有對對青年情侶,也有身著校服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既有結伴而來的同好,也有獨自觀影的影迷……觀影全程無人離席,且放映結束時大多數觀眾都耐心看完了全部字幕。這是筆者近年來在非媒體場觀影時很少見到的現象。貓眼票房顯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13天,票房461.4萬,評分達9.4分。在城市票房榜上,《掬水月在手》在本市的上座率為26.5%,在全國領先。
  • 「廣州出品」電影《掬水月在手》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片!
    11月28日晚,備受矚目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掬水月在手》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電影出品人毛繼鴻出席頒獎典禮。
  • 格力地產舉辦《掬水月在手》電影展映,播種文學電影微光
    來源:時刻頭條自11月至2021年1月,格力地產無界文化重磅推出"無界文學季",以"站在世界的入口"為主題,邀請作家、學者、音樂人赴會,通過沙龍對談、創作分享、電影展映、詩歌吟唱、文學之夜等不同形式,打造一場面朝大海的藝文盛宴。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期間,對葉嘉瑩先生本人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相繼採訪了42位與葉嘉瑩先生的相熟人士。如今,葉嘉瑩已經96歲高齡,不能親臨現場,但在長沙特映會開始前,仍通過一段視頻與星城觀眾打招呼,「《掬水月在手》的片名很好。你捧起水來,裡面就有一個月亮的倒影,但那月亮並不是真的我。」葉嘉瑩先生一生堅守對古典詩詞的熱愛,用畢生精力向世界傳播中華古典詩詞文化。
  • 《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2-16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詩詞大家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被贊「中國女性版《百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10月16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近日,該片北京首映式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陳傳興導演與著名作家許知遠映後暢談葉嘉瑩的價值與中國古詩詞的當代意義等話題。影片曝光了終極海報與終極預告片。預告片中,王國維的那句「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與葉先生的「人生如夢」形成鮮明對照,再多的苦難在葉先生看來也只不過是浮生一夢。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南開大學101周年校慶,葉嘉瑩先生在影院等你~
    這一份「滄海遺音」,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合作影院裡迴響。而這個日子,正是與之相伴半生的南開大學,校慶的前一天。我們希望南開的學子們、校友們能在10月17日一起走進影院,用這種別開生面的方式,慶祝南開大學建校101周年。
  • 2020最高票房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免費觀影
    藤井樹觀影團《掬水月在手》專場放映會取票時間 18:30放映時間 11月10日(周二)19:00-21:00嘉賓 沈禕沈禕,《掬水月在手》製片人兼副導演,聯合出品人。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詩意是一種緩慢的「燒腦」
    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葉嘉瑩的傳記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登陸藝術院線首映。 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葉嘉瑩,號迦陵,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系。
  • 《掬水月在手》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票房刷新全國藝聯記錄
    日前,備受矚目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掬水月在手》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電影出品人毛繼鴻出席頒獎典禮。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熱愛中國古詩詞的人,一定都聽過葉嘉瑩的名字。葉嘉瑩潛心中國詩詞研究70餘年,是中國古典詩詞領域卓有成就的詩詞大家,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是詩詞的女兒,是詩詞的傳承者和播種人,也是很多人抵達中國古詩詞聖地的燈塔和指南針。10月16日起,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記錄了葉嘉瑩坎坷又傳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