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家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被贊「中國女性版《百年...

2020-12-22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10月16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近日,該片北京首映式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陳傳興導演與著名作家許知遠映後暢談葉嘉瑩的價值與中國古詩詞的當代意義等話題。

影片曝光了終極海報與終極預告片。預告片中,王國維的那句「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與葉先生的「人生如夢」形成鮮明對照,再多的苦難在葉先生看來也只不過是浮生一夢。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導演陳傳興、影片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出席了首映禮。孫向輝館長說:「這部講述葉先生人生與心靈的文學紀錄影片,本身就像一首詩、一闋詞、一幅水墨長卷,韻味清雅,溫厚綿長,把中國的文化、藝術、歷史娓娓道來,抵達了人類共同追求的文明和美好之境界。」

張靜引用葉先生的詩句「一片空濛超色相,好將光影悟真如」,期待觀眾能夠通過這部電影,各有所獲,達到真如之境。

出品人廖美立表達了自己的初衷:「希望藉由影像和電影風格讓新一代年輕人重回美好的文學世界,在文學逐漸消弱的年代裡,文學詩歌可以撫慰很多人的心靈。」

製片人沈禕說:「葉先生有一句話說 『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弱者』,希望大家都能在電影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星雲和那份能量。」

在陳傳興導演看來,葉先生是以弱德之美,以風中蘆葦而不是一顆大樹的態度去面對暴風雨,即使有再大的強風暴雨,風雨之後依然存在。他表示:「創作這部電影最難的是怎麼把葉先生 『中國女性版的《百年孤獨》』濃縮在影片裡。這部電影像是織錦,是一種亂線穿針的方式,經緯之間在交織,可是我又減針瞞線不希望大家看到……葉先生是這部電影裡最重要的,她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詩的女兒。」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輾轉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主創團隊採訪了葉嘉瑩本人和她的學生白先勇、席慕蓉、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名家,眾人關於葉先生的所有記憶,在如詩如歌的影像裡將這位詩詞大家的一生娓娓道來。

當日,影片曝光終極海報、終極預告片。海報中,葉嘉瑩先生形象若隱若現,飄浮於畫面上方,如同她一生的淡泊,「弱德之美」盡顯。

而在終極預告片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句話可以說是詮釋了葉先生的一生多艱,全靠詩詞相伴,可謂「女性版的《百年孤獨》」。葉嘉瑩先生用中國詩詞渡人渡己,一句「人生如夢」足以看到葉先生平靜如水的內心以及她強大的精神感召力。

據悉,97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一生坎坷多艱,曾歷經戰亂,在海外飄零數十載,在許多次人生的至暗絕望時刻,是詩詞給了她無窮的力量,而她也用自己畢生之力,傳承中華文化,闡述古典詩詞之美。

改革開放後,葉嘉瑩得以回到她魂牽夢繞的祖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教育事業。葉嘉瑩先生著述豐富,桃李滿天下,為在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作出重要貢獻,她晚年更是捐出3568萬元,在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繼續弘揚中華詩教。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0-24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
  • 中國藝術報: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詩歌會給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關懷和柔韌  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與詩教中國」「文學紀錄片的美學探索」「畫裡畫外的女性與詩性」以及該片的價值與不足等展開了細緻討論。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一世多艱,是詩詞救了她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一世多艱,是詩詞救了她採訪撰文:沙丘、曹也傾編輯:Sunny10月16日,陳傳興導演「詩人三部曲」終章《掬水月在手》全國上映。此前,這部影展在上影節、北影節以及山一國際女性影展放映,口碑爆棚,不少人甚至稱其為「年度最佳」。
  • 《掬水月在手》今日全國上映|古典詩詞擺渡人葉嘉瑩的傳奇人生
    她說:「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你要身經過憂患,你才會對這個詞有很深的理解……」她說:「我生平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詩詞傳給下一代人。」《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導演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了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於今日(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上映。
  • 片場│金爵獎入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昨日上映 記錄葉嘉瑩先生的...
    央廣網上海7月27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昨天,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官方入選片《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與觀眾見面,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在映後見面會上分享了銀幕前後的經歷。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映後見面會(央廣網發 上海國際影視節組委會供圖)《掬水月在手》是今年96歲高齡的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影片以記錄中國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坎坷一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
  • 從《掬水月在手》看紀錄片進院線
    來源:今晚報日前,記者與友人相約觀看了反映葉嘉瑩先生生平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雖然影片已上映兩周,雖然場次被安排在非節假日的非黃金時段,但記者發現影廳的上座率依然超過30%。貓眼票房顯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13天,票房461.4萬,評分達9.4分。在城市票房榜上,《掬水月在手》在本市的上座率為26.5%,在全國領先。影片拍攝之初,導演陳傳興團隊就瞄準了院線,而將一部紀錄片、特別是反映國學大家生平的紀錄片投入商業院線,無疑是一次冒險。現在看來,這樣的嘗試無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詩意是一種緩慢的「燒腦」
    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葉嘉瑩的傳記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登陸藝術院線首映。 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葉嘉瑩,號迦陵,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系。
  • 《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2-16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一世多艱,寸心如水
    來源標題:【藝評】一世多艱,寸心如水近日,想看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尋了好幾家影院,方找到一個小小的僅有八排座位的影廳,裡面零落地坐著四五個人。這部片子悄悄地上映,想必也是悄悄地下架,微薄的票房幾可忽略。
  • 《掬水月在手》摘得最佳紀錄片獎
    天津日報訊(記者 張鋼)日前,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舉辦頒獎典禮。經過評委會的觀摩、討論和投票,本屆金雞獎的19個獎項在頒獎典禮上逐一揭曉。其中,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
  • 《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紀錄片,8.1高分,可能是一部「年度最佳」
    文/慕容天涯葉嘉瑩作為詩詞研究大家,是多年來該領域的巨擘,也是隨著詩詞這一古文學體裁「出圈」的當代學者之一。當這部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觀後,筆者和數位觀眾一起伴著陳粒演唱的《短歌》坐等到字幕走完,靜靜的沉浸在這無比寧靜的兩個小時觀影過程之中。目前,這部2020年華語院線唯一的一部,也是口碑最好的紀錄片在豆瓣上的分數是8.1分,上映首日只有不到1%的排片,市場與口碑的鮮明對比歷歷在目,值得思考。
  • 《掬水月在手》來南京路演,導演陳傳興與朱贏椿致敬葉嘉瑩「弱德之...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豆瓣8.1,觀眾感慨葉嘉瑩先生的弱德之美《掬水月在手》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貓眼評分9.4、豆瓣評分8.1,有觀眾看完影片後表示:「像葉先生這樣的人,和傳統相連,和故鄉相連,和身邊的人相連,和文字、詩詞相連。她的一生,就是不斷行走,在不同的世界尋找離散的原鄉。」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吟詠者」的當眾孤獨
    原標題:《掬水月在手》:「吟詠者」的當眾孤獨《掬水月在手》總會讓觀者不自覺地將其與2019年上映的《上海的女兒》相比,同是女性傳記紀錄片,傳主也均是漂泊海外而後落葉歸根的文化名人。投影:歷史洪流中的個體在場作為古典詩詞研究界的殿堂級人物,接近期頤之年的葉嘉瑩先生早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延續於當下的一個符號,片中葉嘉瑩先生的助理,南開大學張靜教授也直言,在中國,葉嘉瑩先生已經被神話了。
  • 2020最高票房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免費觀影
    藤井樹觀影團《掬水月在手》專場放映會取票時間 18:30放映時間 11月10日(周二)19:00-21:00記得@藤井樹觀影團2011哦~連結請戳:https://weibo.com/p/1001201868《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關於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23日,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長沙舉行推介交流活動。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參加長沙觀影會。 《掬水月在手》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
  • 「廣州出品」電影《掬水月在手》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片!
    11月28日晚,備受矚目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掬水月在手》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電影出品人毛繼鴻出席頒獎典禮。
  •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掬水月在手》
    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科教片被《掬水月在手》摘得。 最佳紀錄/科教片評委會提名: 《大洋深處魷釣人》 《外來生物防治》 《歲月在這兒》 《這一年》 《青春中國》 《掬水月在手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卻來萬裡覓原鄉
    此後,學業、工作幾經變化,買的書越來越雜,這本書一直在書櫃裡,葉先生其他的書也越積越多,一直到2019年版的《迦陵詩詞稿(增訂本)》。10月16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視覺化呈現了葉嘉瑩與詩歌相伴而行的人生,觀後令人感觸頗多。影戲塑造「詩的女兒」葉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