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10月16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近日,該片北京首映式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陳傳興導演與著名作家許知遠映後暢談葉嘉瑩的價值與中國古詩詞的當代意義等話題。
影片曝光了終極海報與終極預告片。預告片中,王國維的那句「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與葉先生的「人生如夢」形成鮮明對照,再多的苦難在葉先生看來也只不過是浮生一夢。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導演陳傳興、影片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出席了首映禮。孫向輝館長說:「這部講述葉先生人生與心靈的文學紀錄影片,本身就像一首詩、一闋詞、一幅水墨長卷,韻味清雅,溫厚綿長,把中國的文化、藝術、歷史娓娓道來,抵達了人類共同追求的文明和美好之境界。」
張靜引用葉先生的詩句「一片空濛超色相,好將光影悟真如」,期待觀眾能夠通過這部電影,各有所獲,達到真如之境。
出品人廖美立表達了自己的初衷:「希望藉由影像和電影風格讓新一代年輕人重回美好的文學世界,在文學逐漸消弱的年代裡,文學詩歌可以撫慰很多人的心靈。」
製片人沈禕說:「葉先生有一句話說 『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弱者』,希望大家都能在電影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星雲和那份能量。」
在陳傳興導演看來,葉先生是以弱德之美,以風中蘆葦而不是一顆大樹的態度去面對暴風雨,即使有再大的強風暴雨,風雨之後依然存在。他表示:「創作這部電影最難的是怎麼把葉先生 『中國女性版的《百年孤獨》』濃縮在影片裡。這部電影像是織錦,是一種亂線穿針的方式,經緯之間在交織,可是我又減針瞞線不希望大家看到……葉先生是這部電影裡最重要的,她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詩的女兒。」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輾轉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主創團隊採訪了葉嘉瑩本人和她的學生白先勇、席慕蓉、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名家,眾人關於葉先生的所有記憶,在如詩如歌的影像裡將這位詩詞大家的一生娓娓道來。
當日,影片曝光終極海報、終極預告片。海報中,葉嘉瑩先生形象若隱若現,飄浮於畫面上方,如同她一生的淡泊,「弱德之美」盡顯。
而在終極預告片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句話可以說是詮釋了葉先生的一生多艱,全靠詩詞相伴,可謂「女性版的《百年孤獨》」。葉嘉瑩先生用中國詩詞渡人渡己,一句「人生如夢」足以看到葉先生平靜如水的內心以及她強大的精神感召力。
據悉,97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一生坎坷多艱,曾歷經戰亂,在海外飄零數十載,在許多次人生的至暗絕望時刻,是詩詞給了她無窮的力量,而她也用自己畢生之力,傳承中華文化,闡述古典詩詞之美。
改革開放後,葉嘉瑩得以回到她魂牽夢繞的祖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教育事業。葉嘉瑩先生著述豐富,桃李滿天下,為在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作出重要貢獻,她晚年更是捐出3568萬元,在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繼續弘揚中華詩教。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