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2-22 澎湃新聞

《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2-16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玲 在作家白先勇眼中:「她跟我一樣,都是對傳統文化的沒落很焦慮,很心急,她到處去教詩詞。」

  在詩人、畫家席慕蓉記憶裡:「葉老師就說,如果你找到了葉赫水,那我跟你一起回家。」

  在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描述中:「葉先生年歲高了以後,我們往往會覺得先生像一個神,但是在溫哥華,大家跟葉先生交往就像朋友一樣。」

  在朋友和學生們心中,「古詩詞救了她」「她遇到什麼困難,詩就能把她渡過去」……

  最近,一部名為《掬水月在手》的紀錄片引起廣大詩詞愛好者和電影愛好者的熱烈反響,並摘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而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則用自己的傳奇人生詮釋著「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句話。

  《掬水月在手》導演陳傳興感慨,葉嘉瑩身上有一種「弱德之美」。她經歷與親人生離死別、大時代動蕩飄零,是詩詞支持她走過苦難,給予她在逆境之中仍然堅守的定力。她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以「遺音滄海如能會,便是千秋共此時「的使命感,復興古典詩詞命脈。

  2019年,葉嘉瑩先生當選「中國全面小康十大傑出貢獻人物」。她對詩詞與古典文化的傳承與熱愛,鼓舞著無數人重新學習傳統文化。她數十年生活至簡,卻捐出數千萬財產鼓勵詩教,為詩銘志,發願將吟誦寶藏留給後人。

  當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影院,了解葉嘉瑩的故事,感受古詩詞的力量,這個冬天,也因此擁有了不一樣的溫暖。

  (視頻剪輯宋溫馨 文案郭玲)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0-24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掬水月在手》今日全國上映|古典詩詞擺渡人葉嘉瑩的傳奇人生
    她說:「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你要身經過憂患,你才會對這個詞有很深的理解……」她說:「我生平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詩詞傳給下一代人。」《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導演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了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於今日(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上映。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詩詞大家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被贊「中國女性版《百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10月16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孫向輝館長說:「這部講述葉先生人生與心靈的文學紀錄影片,本身就像一首詩、一闋詞、一幅水墨長卷,韻味清雅,溫厚綿長,把中國的文化、藝術、歷史娓娓道來,抵達了人類共同追求的文明和美好之境界。」張靜引用葉先生的詩句「一片空濛超色相,好將光影悟真如」,期待觀眾能夠通過這部電影,各有所獲,達到真如之境。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
  • 掬水月在手 葉嘉瑩講授詩詞吟誦 賀詩壇雅事 張伯禮撰贈對聯致意
    昨天的活動中,葉嘉瑩先生與張伯禮院士在一起。 本報記者 張立攝昨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13:30,南開大學主樓小禮堂內氣氛熱烈、掌聲雷動,96歲高齡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坐著輪椅,由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緩緩推到舞臺中央,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隨後,以葉先生為主題的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進行了特別展映。
  • 《掬水月在手》來南京路演,導演陳傳興與朱贏椿致敬葉嘉瑩「弱德之...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24日晚,《掬水月在手》在南京舉行映後見面會,陳傳興導演與南京師範大學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贏椿映後暢談電影、藝術以及葉先生的傳奇一生,本片製片人沈禕出席了映後活動。
  • 葉嘉瑩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南開大學舉辦教師節特別放映
    ,出席了一場特殊的活動——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教師節特別放映。  在與白巖松的訪談中,葉嘉瑩先生分享了自己從教七十餘年,傳承中華古典詩詞文化的人生感悟和對教師職業的理解。  「我要感謝到場的每一位朋友,我是將近百歲的老人,感謝大家,很多人從遠方來參加、觀賞陳導的電影。其實,我對於電影是外行,我所懂的只是詩詞。」96歲高齡的葉嘉瑩聲音依舊洪亮。
  • 葉嘉瑩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南開大學舉辦教師節特別展映
    央廣網天津9月10日消息(記者楊煜 通訊員吳軍輝 藍芳)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當天,講述中華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以傳承中華詩教文化為終身事業,歷經坎坷而初心不改的詩詞人生的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
  • 中國藝術報: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詩歌會給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關懷和柔韌  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與詩教中國」「文學紀錄片的美學探索」「畫裡畫外的女性與詩性」以及該片的價值與不足等展開了細緻討論。
  • 《掬水月在手》摘得最佳紀錄片獎
    其中,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頒獎典禮中,《奪冠》被評為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我和我的祖國》獲評委會特別獎,黃曉明與周冬雨繼摘得百花獎後,再次拿到最佳男、女主角獎,王瑞憑藉影片《白雲之下》榮膺最佳導演獎。
  • 《掬水月在手》:以詩的方式,講「詩的女兒」
    原標題:以詩的方式,講「詩的女兒」《掬水月在手》是一部珍貴、罕見的文學紀錄片,由陳傳興執導,講述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於10月16日上映,並於11月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
  • 《掬水月在手》:在銀幕上感受葉嘉瑩的詩意人生
    原標題:在銀幕上感受葉嘉瑩的詩意人生很多喜愛古詩詞的人都聽過葉嘉瑩的名字。這位「詩詞的女兒」一生與詩歌結下不解情緣。最近,一部關於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通過銀幕光影,我們得以感受她跌宕起伏卻寫滿詩意的一生。葉嘉瑩詩心早慧,卻一世多艱。是詩歌如日月光華,照亮了她生命中的灰暗時刻;又如一葉輕舟,渡她涉過生命的長河。那些與生命相融合的感發,那些以詩詞為舟楫的依託,讓她免於「在苦難中被磨碎」,也塑造了她一生的溫潤沉靜、堅忍持守。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熱愛中國古詩詞的人,一定都聽過葉嘉瑩的名字。葉嘉瑩潛心中國詩詞研究70餘年,是中國古典詩詞領域卓有成就的詩詞大家,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是詩詞的女兒,是詩詞的傳承者和播種人,也是很多人抵達中國古詩詞聖地的燈塔和指南針。10月16日起,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記錄了葉嘉瑩坎坷又傳奇的人生。
  • 從《掬水月在手》中汲取詩意的滋養!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來了
    、唱詩詞、品詩詞,觀看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紀電影《掬水月在手》……12月16日,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暨「品古典詩詞 揚傳統文化」讀書、觀影分享會在美麗的圭塘河畔舉行,近200名傳統詩詞和古典文化愛好者共聚一堂,在凜冽寒冬中感受古典詩詞的溫暖滋潤。
  • 最後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她復活了詩詞,詩詞拯救了她
    古典詩最後的大家、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附著在葉嘉瑩身上的光環有許多,卻無法囊括她一生的成就。10月16日,葉嘉瑩為主人公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公映,影片對她所獲得的成就淡然描摹,以溫潤沉靜的日常展現了一個女性的百年孤獨。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一世多艱,是詩詞救了她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一世多艱,是詩詞救了她採訪撰文:沙丘、曹也傾編輯:Sunny10月16日,陳傳興導演「詩人三部曲」終章《掬水月在手》全國上映。此前,這部影展在上影節、北影節以及山一國際女性影展放映,口碑爆棚,不少人甚至稱其為「年度最佳」。
  • 「廣州出品」電影《掬水月在手》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片!
    「感謝97歲的葉嘉瑩老先生,她用她97歲的人生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史的興衰,讓我們更為珍惜現在的時光。」《掬水月在手》出品人毛繼鴻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葉嘉瑩先生用她「詩如人生,人生如詩」的生命,讓我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抗爭所有不可預知的未來的。他還感謝了中國電影觀眾,「你們讓我們有了繼續拍藝術電影的勇氣,我們相信中國古典古詩詞可以源遠流長。」
  • 2020最高票房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免費觀影
    藤井樹觀影團《掬水月在手》專場放映會取票時間 18:30放映時間 11月10日(周二)19:00-21:00記得@藤井樹觀影團2011哦~連結請戳:https://weibo.com/p/1001201868《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關於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詩意是一種緩慢的「燒腦」
    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葉嘉瑩的傳記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登陸藝術院線首映。 而葉嘉瑩先生雖然早已聞名,在大眾心中卻始終和她傳播、創作的古典詩詞一樣,留存著「陽春白雪」一般的形象,高雅、美好、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但《掬水月在手》一片,卻將鏡頭拉近,展現了她作為「凡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