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 葉嘉瑩講授詩詞吟誦 賀詩壇雅事 張伯禮撰贈對聯致意

2020-09-11 光明網

昨天的活動中,葉嘉瑩先生與張伯禮院士在一起。 本報記者 張立攝

昨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13:30,南開大學主樓小禮堂內氣氛熱烈、掌聲雷動,96歲高齡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坐著輪椅,由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緩緩推到舞臺中央,為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隨後,以葉先生為主題的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進行了特別展映。

出席活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特地獻給葉先生一副對聯:國學泰鬥 音律吟誦 領一代風騷,文人風骨 堅韌清雅 成萬世楷模。

「感謝大家從遠方趕到這裡觀看這部電影。大家一會兒可能會發現,我現在的樣子和電影裡面不大一樣了,在我身上發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一上來,葉嘉瑩先生便用輕鬆詼諧的口吻吊起了大家的胃口。隨著葉先生的講述,大家才了解到,老人一直獨自生活,堅強獨立,因一次意外跌倒,後腦摔傷,敷中藥治療後,腦後部的頭髮竟逐漸變成了黑色。

一段開場白後,葉先生敏捷的思維、清晰的表達以及樂觀的態度深深感染了現場所有人。

談到「教師」這個職業,當了一輩子教師的葉嘉瑩爽朗地笑了起來,「古人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想我就是『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希望在餘年將吟誦傳承下去。我們正在做吟誦錄音,希望推廣中國歷代的各種體裁的詩詞歌賦,讓年輕人了解詩詞吟誦,伴隨吟誦創作出好的詩詞作品。」

當天,南開師生與各界嘉賓一同觀看了影片《掬水月在手》,為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深深感動。南開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8級本科生程影表示:「聽到葉先生談起的吟誦事業,我們都很期待、都很希望能夠聽到葉先生的吟誦錄音,體驗到古詩詞的生命。」

《掬水月在手》已定檔今年10月16日,即南開大學建校101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全球公映。

本報記者 孫啟明 丁曉晨

相關焦點

  • 葉嘉瑩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南開大學舉辦教師節特別展映
    央廣網天津9月10日消息(記者楊煜 通訊員吳軍輝 藍芳)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當天,講述中華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以傳承中華詩教文化為終身事業,歷經坎坷而初心不改的詩詞人生的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
  • 《掬水月在手》今日全國上映|古典詩詞擺渡人葉嘉瑩的傳奇人生
    她說:「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你要身經過憂患,你才會對這個詞有很深的理解……」她說:「我生平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詩詞傳給下一代人。」《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導演執導的文學紀錄片。▼ 部分影評 ▼向上滑動閱覽《掬水月在手》以葉嘉瑩先生的人生經歷、心靈經歷為總體框架,包含自述、他述、史料、影像、吟唱「多聲部」的對話,將葉先生的個體人生跟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用杜甫詩歌的方式、「慢美學」的特點呈現出來,意義非凡。
  • 葉嘉瑩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南開大學舉辦教師節特別放映
    ,出席了一場特殊的活動——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教師節特別放映。葉嘉瑩說。  當談到「教師」這個職業時,當了一輩子教師的葉嘉瑩爽朗地笑了起來,「這個實在沒有辦法。古人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想我就是『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希望有餘年將吟誦傳承下去。我們正在做吟誦錄音,希望推廣中國歷代的各種體裁的詩詞歌賦,讓年輕人了解詩詞吟誦,伴隨吟誦創作出好的詩詞作品。」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2020-12-16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藝術報: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舉辦
    詩歌會給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關懷和柔韌  詩境人生——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古典詩詞與詩教中國」「文學紀錄片的美學探索」「畫裡畫外的女性與詩性」以及該片的價值與不足等展開了細緻討論。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詩意是一種緩慢的「燒腦」
    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葉嘉瑩的傳記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登陸藝術院線首映。 今年,以詩人葉嘉瑩為主角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10月16日正式上映,依舊是陳傳興導演、廖美立製片。與其說是《島嶼》系列的延續,陳傳興更願意把《掬水月在手》與《鄭愁予·如霧起時》、《周夢蝶·化城再來人》一起,合稱為「詩人三部曲」——「鄭愁予是詩與歷史,周夢蝶是詩與信仰,葉嘉瑩是詩與存在。」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詩詞之美 展現傳統文化與家國情懷《掬水月在手》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了葉嘉瑩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期間,對葉嘉瑩先生本人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相繼採訪了42位與葉嘉瑩先生的相熟人士。如今,葉嘉瑩已經96歲高齡,不能親臨現場,但在長沙特映會開始前,仍通過一段視頻與星城觀眾打招呼,「《掬水月在手》的片名很好。你捧起水來,裡面就有一個月亮的倒影,但那月亮並不是真的我。」葉嘉瑩先生一生堅守對古典詩詞的熱愛,用畢生精力向世界傳播中華古典詩詞文化。
  • 《掬水月在手》來南京路演,導演陳傳興與朱贏椿致敬葉嘉瑩「弱德之...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24日晚,《掬水月在手》在南京舉行映後見面會,陳傳興導演與南京師範大學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贏椿映後暢談電影、藝術以及葉先生的傳奇一生,本片製片人沈禕出席了映後活動。
  • 從《掬水月在手》看紀錄片進院線
    來源:今晚報日前,記者與友人相約觀看了反映葉嘉瑩先生生平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雖然影片已上映兩周,雖然場次被安排在非節假日的非黃金時段,但記者發現影廳的上座率依然超過30%。貓眼票房顯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13天,票房461.4萬,評分達9.4分。在城市票房榜上,《掬水月在手》在本市的上座率為26.5%,在全國領先。影片拍攝之初,導演陳傳興團隊就瞄準了院線,而將一部紀錄片、特別是反映國學大家生平的紀錄片投入商業院線,無疑是一次冒險。現在看來,這樣的嘗試無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 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上映:一世多艱,是詩詞救了她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一世多艱,是詩詞救了她採訪撰文:沙丘、曹也傾編輯:Sunny10月16日,陳傳興導演「詩人三部曲」終章《掬水月在手》全國上映。此前,這部影展在上影節、北影節以及山一國際女性影展放映,口碑爆棚,不少人甚至稱其為「年度最佳」。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卻來萬裡覓原鄉
    此後,學業、工作幾經變化,買的書越來越雜,這本書一直在書櫃裡,葉先生其他的書也越積越多,一直到2019年版的《迦陵詩詞稿(增訂本)》。10月16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視覺化呈現了葉嘉瑩與詩歌相伴而行的人生,觀後令人感觸頗多。影戲塑造「詩的女兒」葉嘉瑩。
  • 《掬水月在手》:以詩的方式,講「詩的女兒」
    原標題:以詩的方式,講「詩的女兒」《掬水月在手》是一部珍貴、罕見的文學紀錄片,由陳傳興執導,講述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於10月16日上映,並於11月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
  • 詩詞大家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被贊「中國女性版《百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10月16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近日,該片北京首映式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陳傳興導演與著名作家許知遠映後暢談葉嘉瑩的價值與中國古詩詞的當代意義等話題。影片曝光了終極海報與終極預告片。預告片中,王國維的那句「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與葉先生的「人生如夢」形成鮮明對照,再多的苦難在葉先生看來也只不過是浮生一夢。
  • 2020最高票房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免費觀影
    藤井樹觀影團《掬水月在手》專場放映會取票時間 18:30放映時間 11月10日(周二)19:00-21:00記得@藤井樹觀影團2011哦~連結請戳:https://weibo.com/p/1001201868《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關於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 《掬水月在手》江蘇四市聯動觀影活動啟動
    11 月 12 日,"詩 • 緣丨致敬大師 《掬水月在手》江蘇四市聯動觀影活動暨詩詞分享會"在淮安舉行。現場,章劍華、葉兆言、鍾振振等來自文化藝術界的名家大師,與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的主創團隊,以及詩詞愛好者和影迷代表等,吟誦經典,書寫經典。
  • 「廣州出品」電影《掬水月在手》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片!
    《掬水月在手》出品人毛繼鴻出席頒獎典禮。 「感謝97歲的葉嘉瑩老先生,她用她97歲的人生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史的興衰,讓我們更為珍惜現在的時光。」《掬水月在手》出品人毛繼鴻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葉嘉瑩先生用她「詩如人生,人生如詩」的生命,讓我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抗爭所有不可預知的未來的。他還感謝了中國電影觀眾,「你們讓我們有了繼續拍藝術電影的勇氣,我們相信中國古典古詩詞可以源遠流長。」
  • 片場│金爵獎入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昨日上映 記錄葉嘉瑩先生的...
    央廣網上海7月27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昨天,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官方入選片《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與觀眾見面,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在映後見面會上分享了銀幕前後的經歷。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映後見面會(央廣網發 上海國際影視節組委會供圖)《掬水月在手》是今年96歲高齡的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影片以記錄中國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坎坷一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
  • 從《掬水月在手》中汲取詩意的滋養!雨花區全民閱讀公益活動來了
    從《掬水月在手》中汲取詩意的滋養!《掬水月在手》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她一生歷經戰亂、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古典詩詞命脈。影片交織了葉嘉瑩個人生命和千年中國古典詩詞,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的意義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