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曝終極海報+終極預告,畫面中,葉先生充分的展現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諦。陳傳興導演極具美學和詩意的電影畫面,將葉先生漂泊、多艱卻又如詩如歌的傳奇一生娓娓道來。影片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敬請期待。
她說:「凡是最好的詩人,都不是用文字在寫詩,而是用整個生命去寫詩的。」
她說:「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你要身經過憂患,你才會對這個詞有很深的理解……」
她說:「我生平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詩詞傳給下一代人。」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導演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了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於今日(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上映。
▼ 部分影評 ▼
向上滑動閱覽
《掬水月在手》以葉嘉瑩先生的人生經歷、心靈經歷為總體框架,包含自述、他述、史料、影像、吟唱「多聲部」的對話,將葉先生的個體人生跟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用杜甫詩歌的方式、「慢美學」的特點呈現出來,意義非凡。(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評)
《掬水月在手》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傳記片,除了人物本身魅力之外,也感受到影片的形式之美,感受到詩詞之美、影像之美、人格之美相融而成的電影之美,其意境深遠,穿透力極強,音畫相映,久久迴蕩。(《電影藝術》雜誌主編譚政評)
影片的第一個畫面就是一輪滿月掛在樹梢上,將觀眾的情緒迅速帶入到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詩歌意境中,時間在靜靜地流淌,觀眾們的思緒也在不斷的蔓延擴散。該片沒有刻意表現那種天翻地覆、白雲蒼狗的痛苦和傷感,而是有一種時過境遷後的淡然。影片充滿意境的畫面和葉嘉瑩先生身上散發出來的古典雅致的氣質相得益彰,深深感染了觀眾。(《北京晚報》評)
《掬水月在手》沒有用浮華的熱鬧去烘託葉嘉瑩先生的成就,沒有在形式和節奏上討好觀眾,創作團隊以敬業的態度堅守著自己的藝術追求,這與葉嘉瑩先生的精神一脈相承。(《廣州日報》評)
葉嘉瑩,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現為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迦陵妙音,滋蘭樹蕙
葉嘉瑩先生,別號迦陵。《楞嚴經》中鳥名迦陵者,雲其仙音通十方界,而「迦陵」與「嘉瑩」音頗相近,故取為筆名。
1924年7月,葉嘉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內。她幼承庭訓,17歲考入輔仁大學,受業於詩詞大師顧隨先生。她一生歷經戰亂、政治迫害、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她引入西方文論詮釋中國古典詩詞,對新詩亦抱持兼容並包之態度,來往穿梭於古典與現代之間。致力推廣對兒童的詩歌吟誦教育,傳承千年詩心。在中國古典詩詞的長流中,扮演著承前啟後的重要角色。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
1979年,葉嘉瑩第一次回國講學時,曾揮筆寫下一首絕句:「構廈多材豈待論,誰知散木有鄉根。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立志要傳承中國古典詩詞文化。
她歸國後,四方講學,筆耕不輟。她的身影出現在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幾十所高校,免費教授中華古典詩詞,掀起了一股詩詞研究和詩詞誦讀的熱潮。她對歷史上詩詞名家的重要作品做了獨到的解讀,如《古詩十九首》,陶淵明飲酒及擬古詩,杜甫的《秋興八首》,晏殊、柳永、蘇軾詞選講等等,展現出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與西方理論學養。
從教七十餘年,詩詞早已成為了她的信仰。她提倡「詩歌的感發」,她說好的詩人是用生命去寫詩的,這種感動生生不已。而正是詩歌中生生不已的生命,使她對詩歌的講授樂此不疲,葉先生也是用整個生命傳承和傳播她所鍾愛的古典詩詞。
結緣古箋,傳承古典文化
與葉嘉瑩先生的結緣,源於我們一套古典美學叢書「古箋風雅」。
「古箋風雅」是一套對古箋譜內容進行解讀的叢書,涵蓋花木、山水、禽魚、名人典故事等主題。書中介紹了箋畫的原譜出處、刊刻年代、畫家生平、題跋款識、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賞讀」部分收集了與每幅箋畫相匹配的古詩詞共360篇。可以說是「集詩書畫印於一紙,匯自然人文於一箋」。
在即將成書之時,我們試著邀請葉嘉瑩先生為「古箋風雅」作推薦。葉先生在看到數碼樣之後十分欣喜,她反覆修改推薦語,最終定為「古箋風雅——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希望能為喜愛中國古典文化的讀者打開一扇窗。葉先生為傳播古典詩詞不遺餘力的精神,令人感佩。葉先生的推薦是對我們這套書的莫大肯定。希望本套叢書能為傳承中國古典文化盡一份力,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古典詩詞和繪畫藝術的魅力。
箋,也稱花箋,為文人雅士之愛物。古人詩詞唱和、書札往來,須臾不可或缺。花箋題材多樣、圖案精美,不僅融入了古人的生活趣味和人文情懷,其雕鏤套印、餖版拱花技藝亦為木版水印之精華。
「古箋風雅」擷歷代花箋之精華,通過古人信箋中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鳥獸魚蟲、文人雅事,解讀中國古典文化。「古箋風雅」系列圖書包含《醉花陰》《泛蘭舟》《少年遊》《水龍吟》四冊,分別對應花木、山水、禽魚、文人雅事四大主題。同時,各箋輔以文字闡釋和詩文賞讀,全方位呈現古箋繪畫藝術之美、古典文學之韻、雕版技藝之精和古人生活之雅。
購買方式
▼ 保存圖片到相冊,打開手機淘寶即可 ▼
撰文:趙文博
編輯:陳一
| 圖書推薦 |
| 經典影像100年 |
| 手機攝影 |
| 攝影后期創作 |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