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修行?90%的人不懂

2021-12-28 日行一善共修平臺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喬女朗讀音頻

文 | 星雲大師        領讀編輯| 楊得厚

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美好一天,美好的心情,每天閱讀聆聽高僧大德的開示,只要日日精進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帶給你的絕非僅是閱讀聆聽的愉悅,更是一種全新的心靈成長和啟迪。今天早課我們共同學習什麼是修行?90%的人不懂

很多的善友同修都是學佛之人,有得同修修的時間長,有的同修學的時間短,都各有心得,那麼請問各位同修?

什麼是修行?什麼叫禪心經語?作為學佛之人,這兩個問題已經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之中,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

接下來個大家講一個故事,關於有靜禪師的回答。

宋朝時,日本道元禪師來華留學。當船在慶元港停泊時,一位年約七十歲的老禪師上船來購買木耳。

道元禪師就很親切地跟他打招呼,言談中知道老禪師名叫有靜,是浙江阿育王寺的典座(煮飯的),於是就對他說道:「老禪師,今天天色已晚,您就不要急著趕回您的寺院,在我們的船上住一宿,明天再回去吧。」

有靜老禪師也非常有禮地回答道:「謝謝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裡正好要舉辦法會。我要煮飯,供養大眾,今天特地出來買木耳,以便今天晚上趕回去應明天的需要,所以不方便在這裡過宿。」 


道元禪師聽了以後說道:「就算您不在寺裡,難道就沒有別人代理您的工作嗎?」有靜老禪師回答說:「不能讓別人代理。我是到了現在這把年紀,才領到這份職務的,怎可輕易放棄或請人代理?何況我未曾獲得外宿同意,不能破壞僧團的清規。」

道元禪師聽了以後說道:「您已是年高德劭的長者,為什麼還要負責典座的工作呢?應該安心坐禪勤於讀經呀!」有靜禪師聽後開懷大笑地說道:「外國的青年禪者,你也許還不了解何謂修行,請莫見怪,你是一個不懂禪心經語的人。」道元禪師聽了以後,非常羞愧地問道:「什麼叫禪心經語?」

有靜老禪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一二三四五。」道元禪師也不懂這什麼意思,再問道:「什麼叫修行?」有靜老禪師答道:「六七八九十。」 

道元禪師在宋代時到我國來學法,走遍我國名山叢林,然後在浙江天童寺如靜禪師處得法,回日後,努力弘揚禪道,成為曹洞宗的開山祖師,著有《正法眼藏》《普勸坐禪儀》等禪門重要著作。道元禪師初到我國時,就遇到有靜這位老禪師,讓他知道中國禪林裡真是藏龍臥虎,一個煮飯的老者竟然禪風高峻深不可測。其真正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不給自己設定各種框框,而有些人則不然。


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是給自己設定框框的,在他們看來,天黑了就該歇息,天亮了才該去工作。工作就是每天八個小時的事情,上班時認認真真,下了班就應該想些其他的了。這也是一種框框。真正懂得工作的人,上班時如果沒有狀態,就會歇一歇,做些其他事情放鬆下。下班之後,也會想著工作。然而他們想著工作的方式不是在公司接著加班,而是將之放在心裡,看到跟其有關的事情的時候,會多想一點,多看兩眼,從而讓自己獲得靈感,將工作做到更好。這些人,就是拋棄了框框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有更高的效率,因為他們沒有被束縛。

不管什麼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用心,什麼形式都無關緊要。如果不用心,而只是按照別人規定的套路做事,那麼,付出再多,也難有收穫。 

我們今天的早課暫時告一段落,明天早課我們繼續學習星雲大師的開示 「為什麼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才是成佛的途徑? 」我們不見不散!記得踐行「日行一善」,還要在「日行一善共修平臺」社區和群裡與眾善友同修交流學習心得哦。

*主播:喬女,為嬌,一個以誦讀和分享為樂的女子。發現美文,分享心情,說給你聽。能夠與你分享,與你共讀,我是幸福的,你呢?(公眾號:嬌姐下班了)

日行一善,一年行300善,長按圖片,立即加入


加入「日行一善學習共修」計劃,把行善的願望落實到行動

日行一善,一年行300善

改變自己的命運!

—加入「日行一善學習共修」計劃

如果您還沒有加入「日行一善學習共修」計劃,請關注「日行一善共修平臺」,點擊公眾號菜單欄:「立即報名」按鈕,把行善的願望落實到具體行動,與眾多同修一起行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修行?念佛、吃素並不一定就是修行
    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2 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不是的,那不 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是什麼?信教。
  • 佛法開示:什麼是修行,如何具神通,如何理解修行的意義
    更進一步來說,則是在修行中,我們觀察到世間一切的無常生滅,了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則心不執著,而得解脫自在。有的人他不理解什麼是修行;他們認為打坐是修行,拜佛是修行,他們執著在這些外在的行為上。沒有體會到其實這些行為的本意,就是要我們修正自己的心。打坐是要我們的心靜下來,只有靜下來,才能看清一切的實質。
  • 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若真修道人,必經磨難,不魔不成佛,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一定會有千磨萬難在等著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經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言即已遍滿三界,你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心魔、一切有緣都在路上等著你了。
  • 什麼是修行?修行是在修什麼?
    ■ 點擊上方「中國佛教報導網」,快速關注導讀☞ 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很多人以為吃素念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作修行。
  • 什麼是修行?
    很多學佛的人,愛把「修行」掛在嘴邊,說「嘴上功夫無用,實修實證要緊!」這一句是必殺技,無論在辯論切磋中處於何種劣勢,用這句話都可以成功地挽回面子,完身而退。一般,把這句話聊出來,也就聊不下去了,但我們今天偏就聊聊,什麼是修行。首先說,自己對修行道路的選擇,與對別人如何宣講,不能混了。
  • 「修行人的脖子」,這裡頭大有玄機.
    很多人都很愚痴,反觀我們自己學佛時,修行中是不是有傲慢心和疑心,還有對佛菩薩的懷疑。感覺到很多佛弟子在修行過程中,不修行還好一修行那些貪嗔痴慢疑都顯現了出來。感知到現在的很多人都耽於享樂,等待他們的就是病苦痛苦,冤親債主的報復,只要我們不修行,福報總有享完的一天,愛去買東西或者吃等看與享樂的事情,再不去修行等待他們的就是痛苦。
  • 學佛路上,修行人需警惕11種盲修瞎煉!
    不懂佛理還學佛修行,就叫盲修瞎煉。有人總結了11種盲修瞎煉的情況,快來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  正知正見就是學佛修行的方向目的,方向目的不明確,就會走邪路,果不正,因就不正。學佛修行的目的,是為了眾生了脫生死,不是為了治病,更不是為了名利。有人認為積德行善就是學佛修行,其實積德行善只是佛教的世間法而已。
  • 什麼是「回向」?學佛人千萬要注意,不懂這個損失會很大
    初接觸佛法的人,幾乎都會犯一個錯,那就是不懂回向。還有些學佛很久的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回向。其實「回向」這一詞在佛教中是會常常被人們提到的每當同修道友誦完經、做完功德後,他人都會勸一句:「趕緊做回向!」那什麼是「回向」呢?學佛人千萬要注意,不懂這個損失會很大。
  • 凡塵中,每個人都在修行
    也曾遇到過小廟,正殿一間,扁房一間,一個鬍子拉碴頭髮都比我還長的修行人,扁房裡簡陋的簡單,一個土炕,灶上燒飯,炕上睡覺。他會喝我給他的酒,我說你是個出家人,不是不能喝酒嗎?他說我喝的不是酒,喝是你的雜念。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其實修行一直就在紅塵之中!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在山上?在廟裡?還是在社會當中?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修行的方法真的對嗎?-----文章/匿名「佛友投稿」首先,要肯定的是真正的修行並不一定非得在山上、在廟裡,而是在如今的社會之中,在我們真真實實是生活當中的。六祖慧能禪師曾有偈子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有些人似乎「修行」非常的精進,沒事就去廟裡,一有時間就打坐、念佛、誦經。
  • 阿旺上師:什麼是修行?
    很多人都是只念經不學習,不懂得道理。不懂得佛的教育,就變成了迷信。修行需要有佛的加持力,因為我們的心很野        那麼有些人,只看書,只學習,不念經,得不到上師三寶的加持。那沒有這個加持力,我們現在的心非常非常的野,這種野心降服不了。我們雖然很多道理都懂得,都明白,但做不到。要做到這個道理,一定要佛菩薩的加持力,才能做到。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因此說「修行莫盲修,需要識路途,路途若識得,任運自悠遊。」修道啊,不要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怎麼樣修行還要修行,越修行離道越遠,自己就給自己很多麻煩。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此心一切念,皆當作修持:請問修行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修行」變成了一個很熱的詞彙。不論是魏晉時期的名士風流,還是自古以來便有的終南隱修;不論是數年前的氣功熱,還是時至今日火遍某音的鄉村田園作品,我們會發現其中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原來我們心中所嚮往的東西,正是在現實中所缺失的。
  • 靈性時代該如何修行?
    儘管寫了很多的修行文章,但還是有很多同修不理解、看不懂,始終還是有很多的疑問和疑慮,不敢確定自己的緣分是真是假。沒有真正的破迷開悟,就無法走入修行的境界,無法真正懂得什麼是佛,什麼是道,什麼是仙,什麼是神,什麼 是靈,什麼是鬼,什麼怪,什麼是妖,什麼是精,什麼是魔,什麼是人心的雜念和凡心的修行,才導致在修行的過程中,面對自己的緣分找不到修為的真相。
  • 什麼是修行| A
    世間不修行的人會覺得——有「想要」的時候還不苦,沒有如願以償才會苦;如願以償了就會快樂。他們只能認知到這種程度。然而不停的修行則會發現,何時有了「想要」,何時就立即有苦。比如只是想要中獎、中彩票——中國有嗎?同樣也有,是嗎?泰國的彩票是師承於中國。中國人是泰國彩票的發行人,泰國人跟著就玩起來。
  •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最忌諱什麼?如何才能做主?
    一、正念的定義是什麼?看到別人了吃肉,但沒有著在別人的吃相上,注意到自己心裡還有痕跡麼,這就是正念!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用心,有意識地去做。這裡所說的有意識,是帶著一種警覺的心、覺照的心。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
  • 佛法:出離輪迴不是那麼簡單,不懂借力修行,終究還是人天往返
    什麼機緣境況下講什麼法非常重要,再高深的佛法,機緣不對、對象不對,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拿當下這個時代的眾生來講,究竟什麼樣的法跟我們最切合?這是個關鍵問題,佛所傳授的法那麼多,是不是都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的特性?是不是修了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出離輪迴?佛陀在《楞嚴經》中開示「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 修行修什麼?日常之言行舉止,皆是修行!
    作者:鴻無道人!一言一行,皆是修行!一舉一動,皆是戒行!一個不在言行舉止上下功夫的人,他永遠都不能稱為修行人。修行修什麼?不外乎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返貪嗔痴為戒定慧,就是修行。貪嗔痴在哪裡?貪嗔痴,就在你的日常言行舉止之中。
  • 說說,什麼是當媽的修行
    當媽的修行是什麼 就是當照顧一晚上孩子 第二天還需要元氣滿滿的去上班,去做一堆的工作。晚上到家繼續帶娃。當媽的修行是什麼 就是當孩子吐了後你毫不嫌棄的去翻看這個嘔吐之物,看看孩子吃了什麼東西當媽的修行是什麼 就是孩子是底線當媽的修行是什麼 就是一年兩年不能睡一個整覺來餵奶的當媽的修行是什麼 就是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那個當初的女孩已經死了 活下來的是孩子的媽媽。未來的你 你覺得你當媽的修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