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和足月兒的身體健康狀況區別大嗎?孕婦如何有效避免早產?

2020-12-23 騰訊網

早產如此威脅著寶寶的健康,那麼預防就變得很關鍵。孕婦在孕期,可以通過規律產檢、查詢病史,找出容易發生早產的高危險群,及早處置,這樣就能大大降低早產發生的機率。此外,如果孕媽在懷孕期間感覺不舒服或肚子裡的胎兒出現異常情況,一定及時就醫,避免意外的發生。

因為早產兒身體臟器發育不完善,早產兒免疫力低,呼吸、吞咽甚至消化都不是特別好,需要特殊照顧,而且由於出生前發育的少,為了追趕上正常的孩子,早產兒出生後會迅速生長發育,這個時候比較容易缺乏維生素,鈣啊或者鐵,所以需要多補充這些營養物質,多曬太陽。

孕晚期最好不要長途旅行,要避免路途顛簸身體勞累。不要到人擁擠的地方去,以免碰到腹部。出門行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路面是否溼滑或者有障礙物,一步一步走穩,避免摔跤。儘量不要長時間站立或者下蹲。孕婦預防早產,首先要注意在孕早期以及孕晚期,減少運動量,注意自身的飲食營養,保持休息。

相關焦點

  • 早產的小孩會笨嗎?早產兒應該如何護理?如何避免早產?
    文/營養在前線 梁方利相信很多媽媽在懷孕時都有這樣的體驗:在懷孕滿37周之前很害怕寶寶早產,滿了37周,就鬆了一口氣。這是因為在懷孕滿37周後,胎兒各個器官、身體機能的基本發育成熟,生下來之後可以自然存活。
  • 早產兒和足月兒的區別?
    寶寶早產出生到底和人家足月的新生兒有哪些區別呢?1、早產兒皮膚絳紅、水腫和毳毛多;而足月兒皮膚紅潤、皮下脂肪豐滿和毳毛少。2、早產兒頭更大,佔全身比例1/3;而足月兒頭佔全身比例1/4。3、早產兒頭髮細而亂;而足月兒頭髮分條清楚。4、早產兒耳殼軟、缺乏軟骨、耳舟不清楚;而足月兒耳殼軟骨發育好、耳舟成形直挺。5、早產兒乳腺沒有結節或結節小於4毫米;而足月兒乳腺的結節大於4毫米。
  • 早產兒如何餵養?比足月兒餵養困難,最好做到這些
    對於孕周未滿37周、出生體重不足5斤、身長不足46cm的胎兒,歸於早產兒的範疇。寶寶出現早產的因素比較多,孕婦急性感染、高血壓、乾重活、多胎等都可引起早產。可馨育兒說,早產兒餵養有著需求大、吸收差、吞咽難、不易消化等問題,比正常兒的餵養更加煩瑣和困難。早產兒如何餵養?
  • 金牌月嫂必備技能:一秒辨別早產兒和足月兒
    姐妹們好啊最近天氣溫差有點大,姐妹們要注意身體啊,不然生病影響到上戶了就得不償失了!現在教給大家的是怎麼去照顧新生兒,昨天也已經聊過一部分了,咱們今天先複習一下昨天講過的內容~幫助大家更好地去鞏固母嬰知識。關於寶寶的溫度大家還記得嗎?
  • 如何科學改善早產兒營養?一文讀懂早產寶寶餵養問題
    ,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促進母嬰健康。其中,如何進行規範的營養管理和發育促進幹預,改善早產兒近遠期健康狀況顯得至關重要。今天知食君就先來跟大家詳細聊聊!大多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還會出現生長受限以及成年後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增高,因此,早產兒需要更多針對性的營養補充和身體調理。其調理的重點和難點一般總結為「少、難、多」。
  • 世界早產日:「早產兒」與「足月兒」有何不同?主要表現在6方面
    導語: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那就來說說關於早產兒的話題。上一篇提到了關於早產兒的呵護和孕期造成的原因與預防方法。這一篇講的是「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主要表現在6方面。早產兒是在懷孕28到37周出生,懷孕38周及之後出生的寶寶都是足月兒。那早產兒和足月兒到底有什麼不同呢?主要表現在下面6個方面。
  • 不要拿早產兒和足月兒做比較,因為確實有差距!
    很多早產媽媽對判斷寶寶的發育有一個誤區,就是她們常常拿自己的早產寶寶和那些出生日期差不多大的足月寶寶去相比,他們覺得自己的寶寶不如那些足月出生的寶寶發育得好,其實這些家長,包括一些專業人士常常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寶寶提前出生了,需要一段時間去追趕,比如說一個早產2個月的寶寶,當他4個月大的時候
  • 早產兒的護理與餵養,教你如何讓早產兒奮起直追足月兒
    作者:寶寶知道 孕媽咪UP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足月兒為差者,應給予早產兒特殊護理。出生體重2500g以下的統稱為低體重兒,把出生體重低於1500g者稱為極低體重兒,其中都包括早產兒和小於胎齡者。
  • 為何要對早產兒進行健康管理?如何護理早產兒?
    同時,年齡增長易導致卵子老化、染色體畸形等,也可能促使早產高發;頻繁流產:年輕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性生活開放、多次流產,都可直接導致宮內環境不良,胎兒發育遲緩,出現早產;生活方式:部分孕婦在懷孕過3個月後放鬆警惕,不再注意休息,又恢復熬夜上網、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方式;情緒變化:孕婦情緒緊張、焦慮和抑鬱等,也易引發早產;試管技術:輔助生育技術的發展
  • 早產兒與足月兒有何不同
    孩子早產後,要想護理好孩子,家長首先要了解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早產兒與足月兒的不同,首先表現在胎兒年齡(妊娠時間)上。早產兒一般是指妊娠時間小於37周的新生兒。其次是體重的不同。足月產嬰兒的出生體重一般大於3000克;而早產兒一般小於2500克。但早產兒的體重增長倍數大。
  • 早產兒和足月兒有哪些身體體徵上的區別?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早產兒和足月兒的區別,早產兒對於孩子來說多少還是會有一些影響的,比較起足月的孩子來說,早產兒的身體並沒有足月的那麼健康,對於早產兒,我們一定要細心呵護。腎臟功能與足月兒相比腎發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濃縮能力較差,故生理性體重下降顯著,且易因感染、腹瀉等而出現酸鹼平衡失調。血液早產兒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數比正常新生兒少。出生後,體重愈輕,其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細血管脆弱,因而容易發生出血、貧血等症狀。
  • 早產兒和足月兒比有三方面不足,餵養、護理方面家人需要多費心!
    導語:生一個早產兒不是媽媽和家人樂意的,既然生了,在餵養和估計上多費心,還是能夠讓早產兒達到正常標準的!孕期一些個別因素會導致孕媽媽早產,作為早產兒的家人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安撫新媽媽,不要一味的責備她,也不要覺得生個早產兒是她的錯,作為媽媽比你更希望孩子健康。
  • 早產可能帶來種種風險,我會早產嗎?
    4大高危孕婦群大多數的孕婦,只要定期產檢,隨時關注自身健康,通常能在足月後順利生產。不過,如果孕婦不小心發生意外,如車禍、跌倒等強烈碰撞,或本身存在某些問題,就可能使子宮狀態不穩定,連帶影響胎兒發育,從而提高早產風險。
  • 孕晚期如何預防早產?孕媽做好以下防護,讓寶寶遠離早產
    如果早於這個時間節點,則被稱為早產兒。由於近幾年的環境汙染、食品汙染、生育年齡推遲以及生活壓力增大,早產兒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7萬早產兒出生,其中,通過試管嬰兒和人工授精的孕婦,比正常懷孕的孕婦出現早產的機率更大。
  • 我會早產嗎?
    隨著胎兒長大,會逐漸撐大子宮、往下壓迫到子宮頸。如果子宮等部位承受不住,就可能發生子宮破裂、子宮頸擴張、出血等狀況,進而迫使胎兒早產。部分女性孕前就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亢進等。懷孕後,若沒控制好生理狀況,不僅本身病情容易加重,還可能出現併發症,危害母體健康,影響胎兒發育。
  • 早產兒與足月出生的寶寶有區別嗎?兒科醫生:差太多了
    導語:早產兒與足月出生的寶寶有區別嗎?兒科醫生:差太多了文/笑雪育兒思考早產兒,是指在媽媽懷孕37周之前就出生的小嬰兒,一般情況下,他們的體重不足5斤,身長不足47cm,而且身體各個器官都比足月出生的寶寶差,所以死亡率較高。目前來看,早產兒的發生仍屬於醫學和倫理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誘發早產的常見原因有什麼呢?
  • 早產兒的發育比足月兒慢嗎?這3張表正確判斷,早產寶寶發育規律
    是的,跟正常的寶寶相比,早產兒發育是相對弱點,延遲點的。畢竟胎兒在媽媽子宮裡可以得到最好的發育,而早產寶寶沒待夠時間就提前出生了,先天的底子就不如足月兒。可以想像,養育早產兒寶寶多麼艱難!而早產兒媽媽的擔心和焦慮比普通寶媽也多了很多倍。同時,把早產寶寶和同時出生的足月寶寶相比,對早產寶寶來說是很不公平的。那我們要怎麼來判斷早產寶寶發育正不正常呢?
  • 早產寶寶怎麼趕上足月兒
    37周時,就迫不及待的提早報導了,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大多 體重低於2.5千克,身高少於46釐米,他們尚未充分攝取生長所有養分,來不及發育成熟,因此容易導致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等健康問題。
  • 如何讓早產兒追上足月兒?這幾個點不可忽略
    我們把胎兒在孕媽媽腹中帶了未滿37周出生的新生兒叫早產兒。寶寶提前出生,身體的各個臟器都發育不成熟,功能也不夠健全,所以早產兒寶寶的抵抗力很差,體重偏輕。寶寶早產有可能是你媽媽的身體導致也有可能是外力影響。不管是哪種情況,如果是早產寶寶,在護理上比足月寶寶更讓媽媽費心,也要更精細更注意。如何讓早產兒追上足月兒?這幾個點不可忽略!1、注意保溫早產兒的身體發育不完善,一定要注意早產兒的體溫。四到六小時測一次體溫,保持體溫在36到37°。
  • 最小存活嬰兒出院 如何避免早產
    雖然,這麼小的嬰兒能夠存活是可喜可賀的,但是,我們並不崇尚去創什麼奇蹟,更重要的是寶寶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儘量避免出現早產兒還是最重要的,因為研究發現雖然早產兒在表面上可能和健康的嬰兒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因為出生的過早,身體一定會有哪一個器官的發育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是這種缺陷可能在以後才會顯露出來,所以,早產兒的健康還是令人擔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