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太古遺民
在過去的幾年裡,常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會成為大學士的朋友?
坦白說,他們這樣問,多半是對大學士的為人有些不滿。
他們總說,大學士這人,年紀不大,口氣不小,小聰明雖多,其實卻沒啥真才實學,為人又尤其尖酸刻薄。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個陰陽怪氣的利己主義者。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久了,肯定會受到壞的影響。還有人告誡我,別看大學士表面上看起來對你們這些學生關懷照顧,其實他是別有用心,他只不過是看準了你們是未來的潛力股,提前把你們籠絡到門下,好以後乘一波你們的東風。
我只想澄清兩點,首先,我不怕受到所謂「壞」的影響。請這些為我擔憂的朋友,回想一下你們身邊最壞男人的形象,然後把他的壞乘以十,大概就是我的壞。所以,應該是大學士擔心我給他帶來什麼壞的影響。
其次,我也不算大學士的朋友,大學士始終都是我的老師。天地君親師,長幼尊卑之序,豈可亂哉?
最近,大學士因受命擔任《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主編,再次處於文化圈的風口浪尖之上,有擊節叫好者,當然也不乏攻擊咒罵者。百度百科上所謂的大學士頁面,更是荒唐可笑。在這樣一個時刻,自詡為朱門四學士之首的我,覺得很有必要談一談我和大學士相識相交的過程,好讓諸君能進一步了解大學士其人。
初識大學士是在2008年的秋天,他剛剛博士畢業,擔任我們這屆新生的英語泛讀老師。彼時,我英文極差(當然現在也夠嗆),大學士所選用的英文教材又是Oxford的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系列,難度極高。上課對我來說,無異於聽天書。周圍同學在上課時,都會埋頭做各種筆記。可我卻連聽也聽不懂,只好整天抬著頭,盯著大學士傻笑。
我的這種表現,恐怕讓大學士誤以為我是英語奇才,無需做筆記,就能輕鬆領會他所講的一切。可一向我提問,卻發現我連問題都聽不懂,一做聽寫,每次都在20分和30分之間徘徊,他就明白了,我在英文上,完全是草包一個。
大約在一個月之後,大學士用飛信發了一條信息給我:「小鄭,你的英文底子太差,提高甚難,留在英文系,恐怕極難畢業。不如提早準備,轉係為上。」
看到這條消息,我的心都涼了半截。這恐怕是我從小到大,求學路上所遇到的最大挫折。我立馬回復大學士,說我願意刻苦學習英文,望朱老師,多多指導,助我順利畢業。
從此,我每周就會寫100字左右的豆腐乾英文作文,然後由大學士批改指正。我還在大學士指導下,由Pride and Prejudice入門,以每小時兩頁的蝸牛速度練習閱讀。
就這樣,我成為了第一個列入大學士門牆的學生。在我英文水平略長之後,大學士又相繼介紹了不少英語翻譯給我。由是,我這樣一個身份卑微的本科生,竟也成了幾本小說的譯者。
相較於英文學習,大學士在我為學道路上的其他方面給予的幫助要更大。
其實我們之間的交流,多半發生在吃飯時。大學士在學校上課的日子,我們一般都會一起吃午飯。我出生寒門,大學士總是大方地用他的飯卡招待我。我們的交談以插科打諢,八卦吹水為主,極少涉及為學和讀書。不過,正是這些談話,對我產生了最為深重的影響。
我至今仍能回想起這些片段。其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大學士時常與我說起的「取法乎上,可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
如果用獨孤九劍作比,那這句話,就是總訣式。大學士常常說,為學為人最要緊之處便是取法乎上,以最苛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才有可能成就一二。
我們的隻言片語中,大學士為我在許多領域開了蒙,譬如學儒,他告訴我當由清人十三經註疏入手;學書,當讀今人沈尹默之作;讀莎士比亞,當讀新Arden注釋版。此等事例,不一而足。
說來慚愧,我自幼懶散,十三經、莎士比亞我都沒讀完幾部,字更是寫得極差,因故至今碌碌無為,辜負師尊諄諄教誨。
大學士讀書時,就靠一支筆養活自己了。可他永遠都保持著上海居家小男人的勤儉本色。我自小是個比較鋪張浪費的人,每次吃飯都會留下許多剩菜。直到有一次,大學士和我一起吃飯時,光碟了桌上剩下的所有菜色,我的這一習慣才略有收斂。
或許大學士的確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可這世上,又有誰是完美的?在我看來,大學士就像是一個文藝復興式的巨人,又或許應該這麼說,他永遠在努力成為那樣一個巨人。他對一切,無論是讀書、寫作還是減肥,都有著一種天秤座與生俱來的執著。也正是因為這種執著,才使他能夠不顧一切蜚語流言,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吧。
青花瓷器素雅端莊
閣道樓階豔抹濃妝
恰遺世而獨立
洗盡鉛華
又畏高而墜跌
習染紅塵
王謝廟堂前
尋常百姓家
觥籌間
靈感創想交匯碰撞
夜靜時
詞條例證夢筆生花
《英漢大詞典》
不再是鴻儒雅士所專用
而成為布衣黔首之必須
瓊瑤仙境遠在天邊
我們苦心尋覓
鄰裡市井近在身邊
我們駐足聆聽
這,是我們的使命
2014年8月16日14:45-15:30
上海市延安中路1000號
(近銅仁路)
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
────────
記錄時代的語言
《英漢大詞典》
第三版
編纂工程啟動
暨概念發布會
────────
於2014年上海書展舉行
熱忱歡迎各界讀者蒞臨
主 辦
上海譯文出版社
英漢大詞典編纂處
嘉 賓
陸谷孫 教授
復旦大學傑出教授
《英漢大詞典》主編
楊玉良 教授
復旦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朱績崧 博士
復旦大學英文系講師
《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主編
陳昕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
主 持
韓衛東
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
網 宣
孫欣祺
奚寒琛
攝 影
馮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