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擁有中華精粹藝術品,浩瀚文物藏品,來臺北博物館不虛此行

2020-12-19 小蜂自駕發動機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臺北 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稱 臺北 故宮、 中山 博物院。是 中國 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中國 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 中國 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 臺灣 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這裡知名度最高的藏品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它們和毛公鼎合稱「故宮三寶」,在館內有獨立的展區。

分為第一展覽區(主館)、第二展覽區、天下為公牌坊、至善園、至德園、張大千紀念館等主要部分。三大鎮館之寶,分別是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世所罕見。

然而,如果你是跟著導遊來參觀,他會告訴你,在臺北故宮最重量級的藏品是毛公鼎,因為這個鼎上有500多字銘文,銘文字數居現已出土的青銅器之冠。另一件則是翡翠屏風,當年汪精衛曾將其獻給日本天皇,在抗戰勝利後從日本追回的文物。這件文物的流轉過程簡直就是中華民族從屈辱走向自強的歷史縮影,值得所有中國人重視……因此,相比之下,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雖然珍貴,但是沒那麼重要。

故宮並不大,一共只有三層,如果按一般速度一層用兩個小時,差不多用六個小時就能轉完,看到了很多初高中歷史書上的文物,像女俑和孩兒枕等等,也見過鎮館之寶肉形石和毛公鼎,至於翠玉白菜則是被送到故宮南院展覽,三層文物還是相當多的,很慶幸這些文物還能保存很完整,但是又有點悲傷是因為他們沒有在大陸展出,總之故宮是個很值得花時間去參觀的地方。

故宮博物院肯定是來臺北的必遊景點。當地學生是免費參觀的,而對外售價也不算太貴。真的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打卡網紅城市臺北,一定要記住的是下面這幾個地方!
    秀美的陽明山、舒適的北投溫泉、熱情好客的原住民、繁華喧鬧的時尚街區,這些都可以用來形容臺北。必遊景點一臺北故宮博物館,擁有中華精粹藝術品和浩瀚文物藏品,這裡知名度最高的藏品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它們和毛公鼎合稱「故宮三寶」,在館內有獨立的展區。翡翠屏風,當年汪精衛曾將其獻給日本天皇,在抗戰勝利後從日本追回的文物。
  • 魅力臺北行,前往萬千文物聚集地,記錄中華文化成長的臺北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館對我有著無法抵禦的吸引力。裡面有太多無法估價的藏品,記錄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成長。這裡畢竟也是臺灣與大陸一脈相承的見證。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 學好藝術品要向博物館的藏品學習,你收藏的古董藝術品才有意義。
    如果沒有這麼多藏家的收藏保存下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藝術品又怎麼證明我們偉大民族的偉大成就?偉大的收藏家們用事實證明著存在就是真實。能夠把藏品向社會分享一定是胸懷坦蕩的藏家!敢於展示、敢於亮出自己收藏說明收藏的光明正大不違法。
  • 臺北故宮博物院: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臺北的魅力!
    故宮絕對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除了廣為人知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故宮有太多的珍寶,是我見過的珍品最多的博物館,展出的器物保存完好,檔次很高,不愧是皇家收藏,真是當時全國文物的精華都運來臺灣了。據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要看完的話要很多很多年,所以展出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們去的時候正好碰到唐伯虎書畫展,真跡多多啊! 看完故宮真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啊!臺北的魅力,我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有故宮博物院,這個集中華瑰寶的地方,所以建議至少流出半天時間慢慢體會。故宮博物院到藏品真是嘆為觀止,分為書畫,瓷器,擺件等,分為三層樓。
  • 中國國家博物館關於徵集文物藏品的公告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徵集、收藏、保管、展示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為進一步充實館藏,豐富藏品類型形態,珍藏民族集體記憶,保存國家文化基因,為舉辦重大陳列展覽奠定堅實文物基礎,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經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決定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文物藏品,特此公告如下:一、徵集範圍
  • 中國「最牛」私人博物館,擁有425件國家一級文物,藏品800萬多件
    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據統計,在1987年我國博物館的數量約為900個,隨著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截至2016年底,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在省級以上文物主管部門註冊並在國家文物局備案的博物館已有其中,國有文化文物系統博物館2818家,國有其他部門所屬行業博物758家,民辦博物館1297家。這些博物館星羅鎮布在中華大地上,如同一顆顆耀眼的明珠,成為文化的載體。此外還有大約300家國有美術館以及2000餘家自稱博物館、美術館的內部陳列或私人收藏館。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
  • 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掛牌 所屬映美術館正式亮相
    網絡圖中華印刷展示館正式更名為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集團昨日在青浦現代印刷基地舉行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更名儀式,同時,中華印刷博物館所屬映美術館也正式亮相。中華印刷博物館是上海報業集團旗下唯一的博物館。前身中華印刷展示館自2008年籌建開館以來,以傳承中華印刷歷史文化為己任,致力於發掘中華、商務等具有百餘年發展歷史的印刷企業所遺留的文物(設備)、產品、工藝及企業文化,並將其演繹成為弘揚中華印刷文化歷史的重要載體。目前該館已經擁有藏品900餘件。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
  • 中國四大博物館,收藏著我國眾多珍寶,有很多都是世所罕見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中國最重要的一些文物,這裡的很多文物可以稱得上國寶級別,有著名的翠玉白菜和毛公鼎,臺北博物館內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末,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
  • 世界級的博物館沒有故宮,但不遺憾,她是中華文化的璀璨結晶!
    關於文物,我想大家不會不知道的,平時的旅行和各種參考節目或多或少地使大家普及了文物知識,我國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經歷了多少個時代?現在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在我國博物館中,故宮是連接古代和現代的象徵,也相當於我國一顆濃縮歷史的珍珠。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柏林新博物館:一座藏品和建築俱佳的博物館
    柏林新博物館是一座位於德國柏林博物館島上的博物館,始建於1841年,設計師為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施蒂勒(Friedrich August Stüler)。1855年,柏林新博物館建成開館,因為當時博物館島上已經有一座1830年開館的柏林老博物館,故取名柏林新博物館。
  • 兩岸文物藏品首次「合璧」《船政與臺灣》特展
    兩岸文物藏品首次「合璧」《船政與臺灣》特展 2014-06-26 17:55: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馬宣 攝《船政與臺灣》特展,6月17日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拉開帷幕。. 馬宣 攝   中新網福州6月26日電 (馬宣)由兩岸聯手舉辦的紀念「沈葆楨撫臺140周年——《船政與臺灣》」特展,現正在臺灣臺北、高雄展出。
  • 衛星看中國四大博物館,北京故宮面積最大,陝西博物館藏品最多
    >分別是北京故宮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西安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館)下面我們用衛星地圖看看這四座博物館一、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位於我國首都北京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它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臺北故宮博物館:想寄存藏品文物,請先通過「世界上最嚴格」評審
    博物館作為國家文物保護保存機構,其館藏文物來源主要通過考古發掘、社會捐贈、拍賣行競拍、文物收購等途徑獲得。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一脈相承,但與大陸博物館不同的是,其館藏文物除了依靠社會捐贈、文物收購之外,還接受私人寄存。
  • 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暨映美術館正式揭牌
    9月8日,上海印刷集團在青浦現代印刷基地舉行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暨映美術館更名揭牌儀式,標誌著中華印刷展示館正式更名為中華印刷博物館;同時,中華印刷博物館所屬映美術館也正式亮相。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報業集團、上海市文廣局、上海世博管委會、青浦區相關委辦局和印刷集團所屬單位的相關領導及畫家和媒體記者共計70多人參加活動。
  • 收藏我國傳統文物藝術品是否還有意義?未來,收藏市場將如何走向
    #藝術品收藏#近二十年來,「收藏我國傳統文物藝術品還有否意義」變成美術史博士湯哲明非常大的疑問:「咱們的時代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西洋文明佔主流的觀念即是其中之一。我很慶幸上世紀六十年代看到了亨廷頓的理論。事實證明以亨廷頓為代表的文明相對主義的概念在一步步變成實際。歐美文明的闌珊已變成不可阻撓的潮流,其根源恰是我國的興起。如今國際的趨勢是回歸本鄉文明。
  • 大英博物館兩萬多中國文物中,如何挑選出260件文物
    其中,《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新書發布便是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開幕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該卷收錄中國古代文物260件, 包括陶瓷器、書畫、銅器、漆木器、玉器及其他類別,是從大英博物館2.3萬件中國文物藏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 中藝匯帶你逛博物館:這間日本博物館竟然擁有上百幅宋畫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很多各種各樣的文物都流落在海外沒有被收回來,以至於每一次回收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那些在海外的文物,要麼被私人收藏家所收藏,要麼陳列在外國的博物館裡面。在往期的文章中,小編已經帶大家參觀過擁有《歷代帝王圖》、《搗練圖》等大量名作的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今天,讓我們將目光放在另一家日本博物館上面:也就是收藏了上百幅宋代畫作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博物館看起來很熟悉?沒錯,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借《祭侄文稿》、《自敘帖》的那個日本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