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臺北 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稱 臺北 故宮、 中山 博物院。是 中國 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中國 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 中國 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 臺灣 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這裡知名度最高的藏品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它們和毛公鼎合稱「故宮三寶」,在館內有獨立的展區。
分為第一展覽區(主館)、第二展覽區、天下為公牌坊、至善園、至德園、張大千紀念館等主要部分。三大鎮館之寶,分別是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世所罕見。
然而,如果你是跟著導遊來參觀,他會告訴你,在臺北故宮最重量級的藏品是毛公鼎,因為這個鼎上有500多字銘文,銘文字數居現已出土的青銅器之冠。另一件則是翡翠屏風,當年汪精衛曾將其獻給日本天皇,在抗戰勝利後從日本追回的文物。這件文物的流轉過程簡直就是中華民族從屈辱走向自強的歷史縮影,值得所有中國人重視……因此,相比之下,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雖然珍貴,但是沒那麼重要。
故宮並不大,一共只有三層,如果按一般速度一層用兩個小時,差不多用六個小時就能轉完,看到了很多初高中歷史書上的文物,像女俑和孩兒枕等等,也見過鎮館之寶肉形石和毛公鼎,至於翠玉白菜則是被送到故宮南院展覽,三層文物還是相當多的,很慶幸這些文物還能保存很完整,但是又有點悲傷是因為他們沒有在大陸展出,總之故宮是個很值得花時間去參觀的地方。
故宮博物院肯定是來臺北的必遊景點。當地學生是免費參觀的,而對外售價也不算太貴。真的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