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周·團契日靈修:我們是怎樣的基督徒?

2020-12-14 北易的葡萄園

經文:(太26:17-25)

受難周的第五天是禮拜四,稱為團契日。在這一天中耶穌與門徒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享受逾越節的筵席;設立聖餐;為門徒洗腳,團契勸勉。今日的靈修中,我們將目光放在逾越節筵席中,門徒在面對主耶穌時,有怎樣的表現,可以給受難周默想的我們,有什麼樣的反思?

一、關心主的需要

除酵節的第一天,門徒來問耶穌說:「你吃逾越節的筵席,要我們在哪裡給你預備?」(太26:17)

在這節經文中,門徒的表現是這樣的。主動來問耶穌,關於逾越節筵席的預備情況,並且知道是「我們」要去預備。

問的內容中,談到「你吃逾越節的筵席」,是將焦點放在耶穌的身上,而不是自己的身上。

這體現了門徒們有將主耶穌放在心上,主動關心主的需要,並且用心去服侍主。

今日我們面對主時,有這樣的表現嗎?多少時候,我們是關心自己的需要,多過關心主的需要。

有人說,主有什麼需要的,主是豐富的主,沒有任何缺乏。

這話聽起來沒有錯,我們的主是全地的主宰。但是我們知道,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屬於基督的。我們關心教會的需要多嗎?

同時,關心軟弱的、缺乏的、有各樣需要的肢體,也是關心主的需要。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汙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

二、順服主的吩咐

耶穌說:「你們進城去,到某人那裡,對他說,『夫子說:我的時候快到了,我與門徒要在你家裡守逾越節。』」門徒遵著耶穌所吩咐的,就去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太26:18-19)

主耶穌的吩咐,一般人聽起來都會有疑問。這個某人是誰,主與這個人什麼關係,他們是否有約定好,會不會白跑一趟?

在馬可福音的平行經文中,還談到這個人「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可14:13)。這就更加不可思議了,怎麼會那麼巧門徒去的時候,有人就拿著水走過來呢?

但在經文中,門徒沒有延遲,也沒有質疑主的吩咐,而是「遵著耶穌所吩咐的,就去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太26:19)

在聖經中,有很多神的命令和話語,是人的理性所難以理解的,是不可思議的。如耶穌關於愛仇敵的教導:「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

當我們像門徒一樣,「遵著耶穌所吩咐的」,才是主的好門徒。

只是,我們有多少事情是按著自己的想法去行,有多少時候我們是與主討價還價,有多少次我們會質疑聖經的話語是不是有問題呢?

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學會順服神,遵行主所吩咐的話語。因為順服必定蒙福!

三、主動省察自己

正吃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他們就甚憂愁,一個一個的問他說:「主,是我嗎?」(太26:21-22)

當耶穌在逾越節筵席的時候,準備指出猶大將要賣他。耶穌先是講了一個預言——「有人要賣我」。

這時門徒的反應如何?

賣主的猶大沒有說話,而是等到耶穌指出來時——「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就是他要賣我。」(太26:23),才問耶穌「是我嗎」(太26:25)。

但門徒卻是在耶穌一開始說有人要賣他時,便一個個帶著憂愁、主動地問耶穌「主,是我嗎?」(太26:22)

門徒沒有出賣耶穌,是猶大出賣了耶穌。但他們卻在耶穌面前詢問,自己是否有傷害到主。這是在耶穌面前,對自己的省察。

其實他們都沒有做,但是仍然問是我嗎?為何這樣?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都不夠完全,都有可能做錯誤的事情。擔心自己是否有行為上的偏差,導致主可能會出現危險。

今天主早已經復活,高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我們不可能像猶大那樣賣主。但我們是否還存在「賣主」的嫌疑和可能性呢?

猶大的賣主,是為了三十兩銀錢,將耶穌交給祭司長,交給彼拉多,交給世界。

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愛主有多深?是否愛世界多過愛主,是否沉迷於世界而忽略了親近主?

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受難周之際,願我們從門徒的表現上,有更多的默想,反思。在主的面前,我們是怎樣的基督徒呢?

讓我們都記住約翰的這句話: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 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2:17)

相關焦點

  • 基督徒丨受難周·靜默日靈修:耶穌也需要「細拉」
    今天是禮拜三,是受難周的第四天,稱為靜默日(靜休日)。在前一天,耶穌教訓門徒和百姓,與祭司、文士、法利賽人辯論。而後的這一天,聖經沒有任何關於主耶穌言行的記載。那麼,在受難周的靜默日中,沒有經文的記載,我們又該如何靜想,靈修呢?
  • 受難周:基督徒當怎樣默想主的受苦
    4月12日(本周日)是2020年的復活節,這周被稱為受難周。受難周是教會非常重要的節期,是紀念耶穌基督為了拯救世人,在十字架上受難,並且復活的偉大時刻。 2020年的受難周來的有點特殊,因著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教會還沒有恢復實地聚會,弟兄姐妹只能自己在家度過。
  • 今天是受難周第四天,也稱靜修日,讓我們安靜思想主耶穌的愛!
    慈愛的天父,感謝你的恩典,讓我們在受難周的時候,再一次來到你的面前,向你獻上我們真誠的祈禱。主啊,現在是紀念你為我們受苦受難的時間,讓我們懷著謙卑的心,為自己的罪也為世人的罪,在你面前卑微、祈求!今天是受難周的第四天,在這一天裡,聖經上並沒有記載主耶穌做了什麼事情。所以,教會傳統普遍認為,這一天是主耶穌的「靜修日」。主耶穌從耶路撒冷退回到了住處,這一天在天父的面前安靜祈禱休息。是的,即使是在事工最關鍵的時刻,主耶穌也記得安靜在天父的面前。
  • 長春海口路基督教會舉辦受難周聖餐禮拜
    主耶穌受難周第五天,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最後的晚餐的那天,主設立了聖餐。這聖餐象徵著主的生命,當我們領受這聖餐,意味著分享主的生命。因此稱為聖餐日。2019年4月18日,長春市海口路基督教會舉行了聖餐禮拜,17點30聚會開始,滿有恩典的讚美、禱告及詩班獻詩之後,閆鵬牧師開始證道。崇拜及證道的主題為《客西馬尼之夜》。
  • 基督徒靈修生活APP,趕快掃描二維碼下載吧!
    智慧型手機,這個小巧而冰冷的東西,反而成為這個時代生活中和我們最「親密」的東西,父母、配偶、子女、朋友就在面前,都常常都很難放下來手機。所以有人諷刺說我們是不是要把「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缺乏」改成「智慧型手機是我的牧者,我必不缺乏」,讓人哭笑不得。其實,工具沒有好壞之分,就看我們怎麼使用。
  • 今天是受難周第五天也稱設立聖餐日我們默想主耶穌設立聖餐的意義
    慈愛的天父,今天我們再次來到你面前,向你獻上我們的禱告。深愛著我們的主耶穌啊,今天是受難周的第五天,被稱為「設立聖餐日」,也被稱為「濯足日」、「團契日」,因為你在今天為門徒洗腳,與門徒共進晚餐進行團契,並在最後的晚餐上設立了聖餐這個聖禮。
  • 幫助我們有穩定靈修生活的三種方式
    文 |香柏木靈修生活對基督徒是極為重要的,神的兒女要想走好屬靈的路,必須要建立起靈修生活。如果我們沒有靈修生活,就像一棵樹沒有根一樣,遇到環境生命就會遭受極大的虧損。而這樣的生活是在信主重生得救之後,需要基督徒用心去建立和學習的。
  • 福州基督教花巷堂於受難日舉行洗禮和聖餐禮
    受難日崇拜 進入聖周以來,福州基督教花巷堂以《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為主題開展受難周紀念活動。4月14日至4月21日,每天早上七點至八點安排晨禱默想聚會,並按照受難周中的各個事件證道,分別與廣大信徒分享不同內容的經文,以靈修默想崇拜感懷耶穌的犧牲。4月19日是主耶穌受難日,上午陳立福主任牧師在新堂帶領會眾「主為我死 我為主活」的默想禱告,並以《警醒禱告 免入迷惑》為題講道,之後舉行了隆重的洗禮和聖餐禮儀式。
  • 今天是受難周第三天,也稱教誨日,讓我們思想主耶穌最後的教導
    親愛天父,感謝你的恩典,讓我們再次來到你的面前祈禱。今天是受難周的第三天,《聖經》記載,主耶穌在這一天做了很多事情,他不僅教導門徒,還跟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辯論,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教訓。在這一天,主耶穌譴責了文士和法利賽人,非常有智慧地回答了法利賽人關於納稅給凱撒的問題,又解答了撒都該人關於復活的問題,並且告訴了我們最大的誡命是什麼。這些解答直到今天仍然給我們帶來很大幫助。
  • 九首受難周經典讚美詩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這周是紀念主耶穌基督受難的受難周,也是奔向復活節的一周。在這一周內,很多教會的傳統是經歷主耶穌基督的苦難,迎接主耶穌在自己生命中的復活。基督時報同工亦為讀者一一整理和收集了九首受難周的經典歌曲。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奇妙十架》寫於1707年,根據保羅的話:「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的十字架.」(加6:14).當年英國大復興時,幾乎各處聚會中都可聽到這首詩歌,今日更常為聖餐聖詩。
  • 基督徒靈修:聖經中的燈
    回到聖經中,談談其中有怎樣的燈,可以帶給人什麼樣的益處?基督徒若是有主的話語在心,作我們生命的明燈,便可以照明我們前面當行的道路。有一個基督徒,他是做石雕工作的。但當他面臨要雕刻偶像時,他猶豫了。想到聖經中的話,他堅守立志,只雕刻非偶像類的石頭雕像。感謝神,恩典夠用。雖然不雕刻偶像,但公司知道他的情況,知道他手藝很好,便把非偶像類的單子都交給他。他的業務量並沒有減少,反面增多。
  • 耶穌受難日是什麼時候?耶穌受難日習俗、時間及來歷
    耶穌受難日是紀念耶穌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聖周」,又稱「受難周」)中最重大的日子。這一周是從復活節前的一個星期日(棕櫚主日——耶穌進入耶路撒城,民眾手持棕櫚枝歡迎他)開始,經復活節前的星期四(立聖餐日——紀念耶穌與門徒進「最後的晚餐」時設立聖餐禮)和星期五(受難日——紀念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到復活節(星期日)結束。「聖周」的主題也是《新約聖經》——耶穌基督的受死和復活。
  • 復活節前夕 全球基督教徒紀念耶穌受難日
    [內容速覽]在復活節來臨之前,世界各地基督徒6日以各種方式紀念今年「聖周」的耶穌受難日。           在復活節來臨之前,世界各地基督徒6日以各種方式紀念今年「聖周」的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的前一個星期五即耶穌受難日。
  • 北京傳道人談:「主日基督徒」需更多靈修才能真正強壯
    一定要靈修,不靈修的信徒肯定是軟弱的信徒;唯有靈修的信徒,才是可能剛強的信徒。」北京載道教會孫傳道在本周主日禮拜上針對信徒缺乏靈修的現象給予了及時的分享。羅馬書告訴我們說,信道是從聽道而來,聽道是來自神的話。信心是來自神的話,人要想使自己擁有充足的信心、明確的信心,那就要來到神的面前渴慕神的話語,如同嬰兒愛慕奶,鹿渴慕溪水一樣。
  • 基督教受難周:預備死亡,就是預備進入永生
    在受難周中,我們會思考主耶穌基督受死,也會思考自己的歸宿。蔓延的疫情,讓這一思考愈發有意義。面對死亡,我們如何預備自己的心?我們的盼望在何處?目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歐洲人口老齡化極嚴重的義大利,成了疫情的重災區。據報導,義大利貝加莫市醫院的太平間屍滿為患。
  • 【傍晚靈光】1月12日《正教、新教及當代基督徒靈修》——分流與交織:信義宗正統派與信義宗敬虔派
    本文取自輔大神學叢書104《基督宗教靈修學史》第三冊正教、新教及當代基督徒靈修在路德辭世之後,信義宗教會內部首先遭遇一連串教義爭論,直到1580年籤署協問式(Formula of Concord)後,便步入以捍衛正確教義為主軸的信義宗正統派(Lutheran Orthodoxy)時期。
  • 佛教禪修與基督教靈修的「殊途同歸」
    基督教的靈修學始於4世紀。公元313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赦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這不僅結束了對基督教徒長達3個世紀的大迫害,也改變了基督教徒的信仰方式。先前的基督徒認為,為主殉道是追隨基督的最高境界,然而當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為主捨命的必要性已經大為減退。同時,世俗主義和政治權勢侵入教會,導致教會內部官僚主義滋生。
  • 生態靈修
    當然更談不上是靈修了,因為這實在與傳教、救靈離得太遠了,與教會傳統所關心的事物牽連不上。五年前的神學研討會談了一點點,其中有一組就是「自然生態靈修組」。可是今天我們在這裡要大談生態神學、生態倫理、生態靈修,真是輔大神學院的創舉。
  • 北京崇文門堂8月義工靈修會了解「中國流行的異端」
    (圖片:崇文門堂網站) 北京基督教會崇文門堂於8月20日下午舉辦了8月份全體義工靈修聚會。文章還寫道,學醫學的人,首先要學習的是了解一個人健康和正常狀態是怎樣的,有異於健康和正常狀態的就是病態。而基督徒首先學的是聖經裡的真理,有異於聖經或聖經裡沒有卻刻意加上去的所謂 「輔導」的「道理」, 就是異端。異端共同的特點是以某一個人為中心,多以斂財騙色為目的。了解更多信息請瀏覽崇文門堂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