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家總認為抑鬱症就是不高興、是矯情,是閒出來,但近年來,由於患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對它的了解也在逐漸加深,我們逐漸意識到這是種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人患上抑鬱症後,確實會變得不高興,但並不只是不高興那麼簡單,除了不高興之外,往往伴有失眠、焦慮、反應遲鈍、疲倦、厭食或暴食等異常。據世衛組織的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鬱障礙患者,全球抑鬱障礙發病率約為11%,那麼,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患上抑鬱症呢?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內心自卑的人,更容易出現抑鬱的情況。正常人做錯了什麼事情,也自責,但若不是做錯了特別大的事情,自責的情緒很快會過去。但內心敏感自卑的人,容易自我否定,若做錯了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會陷入很深自責和自我懷疑中,認為自己很笨,認為自己哪哪都不好,內心會產生很強的壓抑感。長期自我否定,容易使人變得壓抑,進而抑鬱。
完美主義者,凡事都追求完美的人,也是較為容易出現抑鬱的。凡事都要求完美,所承受的壓力會變大,而且凡事不可能盡善盡美,一旦不完美,內心就會變得急躁緊張,負面情緒就會變多,這樣情緒容易崩潰,更容易出現抑鬱。
敏感的人,出現抑鬱的機率會比較大。內心敏感的人,遇事容易想多,比如別人說了一句話,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但是內心敏感的人就會想是這句話是不是說自己,是不是針對自己,或者是不是自己哪做得更好。
獨居的老年人,相比一般人出現抑鬱的機率是比較高的。現在很多老人,子女都不在身邊,要是老伴健在還好,若是老伴不在了,自己一個人,容易感覺孤獨,而且人老了身體機能下降,身體容易出現問題,在身心的雙重打擊下,出現抑鬱的風險更增加。
失眠和抑鬱關係很親密,抑鬱容易引起失眠,而長期失眠的人,出現抑鬱的風險也會增加。睡覺是身體自我修復的過程,睡覺睡不好,人的內分泌就容易發生紊亂,情緒也容易失常,變得容易生氣、急躁、焦慮,容易抑鬱。
身體本身患有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中風等的人,出現抑鬱的機率要更大一些。身體本身就有一些慢性問題的人,長年受到疾病的困擾和需要常年服藥,對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出現抑鬱的風險會增加。
很多患上抑鬱的人,在開始往往並不知道自己抑鬱了,只認為自己是不高興、不開心。若你長期高興不起來,情緒一直很低落,且還伴有失眠、身體變懶、明明什麼都沒有做,但莫名感覺腰酸背痛、食欲不振或者明明不餓卻一直想吃東西、不想說話、思維混亂、感覺什麼都沒有意思,原來很喜歡的東西,現在看到也提不起來心情、悲觀、認為自己沒有用等,說明你這並不是單純的不高興,可能是抑鬱找上門了,要及時的調節自己,不要放任情緒。
現在社會的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我們每個人在忙於生活的同時,也要留出一點時間給自己,讓自己好好放鬆,調節好自己,不要讓自己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有了負面情緒要及時的調節,讓自己儘快的高興起來,這樣你或會和抑鬱症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