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藍屋,南洋華人首富的豪宅,屋主比胡雪巖更成功

2020-12-22 一棵樹的微旅行

馬來西亞檳城,華人和中式建築甚多,但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藍屋」,也被稱檳城最漂亮的房子。

一說到中式豪宅,眾人最關心的通常是其主人,藍屋的主人張弼士100多年前曾是南洋華人首富,被美國媒體稱為「東方的洛克菲勒」,記得他的人已不多,但若是說起他創辦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很多人都會「哦」一聲。

藍屋很顯眼,遠遠的就看到那寶藍色比湛藍的天空還耀眼,高樓包圍下現代和傳統的強烈對比,也不免有疑問:為何要將屋子刷成藍色的呢?

其實這並不是屋主的特立獨行,使用藍色是殖民地時期的一股風潮,這種塗料是檳城所產的一種藍花花汁和石灰混合而成,藍色被視為高貴的象徵。在上世紀20年代,藍屋所在的蓮花路一帶,都是這樣外牆藍寶石的房子,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富人區,但如今僅存這一座藍屋了。

張弼士是廣東大浦縣人,在大埔也有其故居,貴為南洋首富,他的產業可說是遍布全東南亞,居所當然不止一處,但藍屋是所有故居中保存得最完好的。

藍屋的主人張弼士是清朝末期一位傳奇的華僑實業家,1841年出生於廣東大浦縣,只念過三年書,在當時下南洋謀生的熱潮中,和鄉民一起下南洋闖蕩。最早在印尼雅加做苦力,後來到一間華僑開的紙行做店員,因為工作勤懇出色,又被升做帳房,後來老闆惜才,還將女兒嫁給了他,從此開始了呼啦啦的開掛人生。

從被賣「豬仔」,到南洋首富,張弼士用了三十多年,積累起了龐大的商業帝國,身價高達8000萬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庫一年的收入,是同時代富商胡雪巖的4倍,傳奇的經歷聽起來是不是相當勵志呢?

但他最為國人記得的成就,莫過於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打造了為數不多的中國百年品牌,74歲高齡時,還率團參加了巴拿馬博覽會,有名的「金獎白蘭地」,便是當時獲獎的產品。

藍屋每天開放參觀的時間分為三段,導覽員的解說很精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開放參觀,因為有部分客房用作了民宿用途,加之還可以在此地舉辦婚禮和晚宴等活動,可供走動參觀的面積一半不到。

這座大宅是他為第七位太太所建,他娶這位七姨太時已經年過七旬,而這位太太才20歲出頭,所以格外寵愛,就為她建造了這棟豪宅。

從外觀上看是非常傳統的中式建築,還帶有潮汕的風格,而內部裝修和布置卻相當西式,大吊扇、沙發、精緻的旋轉樓梯、鐵鑄欄杆上的蘇格蘭花紋和中式的木雕窗格形成有趣的對比。

這棟大屋建造了7年,一共有38個房間、5個天井、7個樓梯,光是窗戶就有220扇之多,建成後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中國式住宅。

為將藍屋建成了那個時代南洋最奢華和精緻的建築,細節上毫不馬虎,除了所有材料用最好的之外,還專門從中國挑選了一批手藝精湛的工匠,連地磚的拼接都很有講究。

整棟大屋的布局都經過精心規劃,那近半米之厚的牆內居然藏著精心設計的水管,房簷處用碎瓷片拼出來的吉祥圖案,還有木質的百葉窗,都是純手工一片片打造。

導覽員說整座大宅的中庭最有玄機,據說是全檳城風水最好的地方,並問能否感應到不同,可惜我等凡夫俗子,哪能覺察出什麼異樣,大家哈哈一笑便過了。

主廳採用了代表中國傳統五行的手法來裝飾,用了金屬、木材、水、火和泥土等基本元素的材料,讓其成為整棟建築的核心。

大屋的好風水還幫它躲過了一劫,據說日據時期,日本人從它的顏色和風格上來看,覺得是一座廟宇,信奉佛教的日本人因而沒有破壞它,但是我更覺得,是它獨具一格的顏色和中式建築特色讓人以為和佛教有關,而帶來的好運吧。

大屋的後面,還有一排外屋和浴室,主門旁的一棟低矮建築以及馬路對面的5棟排屋是員工宿舍,這樣設計也是有深意的,以防止任何道路在藍屋前形成一個交叉路口,影響風水。

隨著張弼士去世,加上歷史的風雲變幻,這座房子曾差點也被毀了,在日據時代,張家有些家道中落,後人避戰亂而離開老宅,很多貧民住進了藍屋,算是非法霸佔,那時候湧進了很多人,藍屋還被冠上了「檳城最大貧民窟」的稱號,落差相當巨大呵。

屋子裡價值不菲的家具和擺件都早已被搬空,連門窗和裝飾也被砸下拿走,只有地磚無法移動才得以倖免,這些義大利進口的地磚已經超過百年,依舊光亮。

當年張弼士還立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這間藍屋留給他的七太太和兒子所有,但是只能在這個最小的兒子過世後才能賣。1989年,他最小的兒子離世後,第二年孫子將其出售。

也因為藍屋的歷史價值,再次幸運地被當地一幫文物古蹟保護的人士買下,修整之後重現輝煌。若是被地產公司買下,可能已經重新起了高樓也說不定。

只要說到同時期的富豪,中國人最記得的恐怕是胡雪巖,但張弼士明顯比胡雪巖更成功,胡雪巖在清末結束了自己悽慘的一生,而這時張弼士正佇立在人生頂峰,後來逝世的時候,也享有和胡雪巖天壤之別的待遇,這恐怕和他對時局的認識有關了。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有座「藍屋」 ,被評為「世界十大豪宅」,原主人是客家人!
    張弼士,1841年生於廣東大埔黃堂鄉。 據張弼士的堂侄、交通銀行總核稽張贊成估計,張弼士早在光緒年間的個人財富就折合白銀有8000萬兩之巨,比清政府當年的財政收入(7000萬兩白銀)還多,比當時江南首富胡雪巖的財產多出5000萬兩白銀,成為富甲南洋的客家僑領、當之無愧的華人首富
  • 馬來西亞華人首富的故居,已有百餘年歷史成了旅遊景點
    馬來西亞的檳城,以華人多而知名。由於歷史原因,許多中國人特別是廣東人和福建人來到檳城務工、定居,在這座城市裡分布著許多的華人餐館、酒店,路邊的很多招牌也是中文。就在檳城市中心,有一座名人故居,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 大馬不可錯過的「清朝」豪宅學問大!
    答:在大馬土生土長的華人我們稱之為「峇峇娘惹」。從15世紀開始,早期華南移民帶著中國文化前往大馬,他們在這個國家定居生根並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一種和大馬本土文明兼容的「土生華人文化」。峇峇娘惹是一個馬來語的音譯介詞,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
  • 百年來,華人在大馬的生活是怎樣的?
    馬來西亞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國家,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原住民等各個民族在這個國度,相互碰撞、彼此交融。除了美食、信仰和語言,多元的背景也讓這裡的建築在漫長的歲月中大放異彩。藍屋 檳城是華人之城,是色彩之城,有一棟百年老宅——張弼士故居,被《孤獨星球》評為世界「十大豪宅」之一,因獨特的寶藍色外牆脫穎而出,「百花叢中一點藍」,因此又稱「藍屋」。
  • 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城市,濃濃南洋風,位列世遺
    馬來西亞檳城,是該國華人聚居最多的城市,這裡所保留的南洋風情,更讓人想起了《初戀紅豆冰》裡那個安靜美好的華人小城——包括《初戀紅豆冰》、《色戒》等電影都曾在檳城取景,歌手阿牛的故鄉也是在這裡。檳城愛情巷。
  • 十大富豪華人有七 馬來西亞華人到底多有錢?
    十大富豪華人有七 馬來西亞華人到底多有錢?時間:2017-02-03 17:09   來源:中研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十大富豪華人有七 馬來西亞華人到底多有錢?相信大家對富豪的排名都很關注,近日一則十大富豪華人有七新聞引發不少網友關注,據《南洋商報》近日報導,香格裡拉酒店創始人郭鶴年獲得馬來西亞2016年首富,獲得第二則是雲頂集團主席林國泰,第三則是大眾銀行創     原標題:十大富豪華人有七 馬來西亞華人到底多有錢?
  • 改變馬來西亞首富一生的不滅心燈
    馬來西亞富豪榜上的「福建現象」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當年,很多來自福建的先輩「下南洋」,他們遷徙到那兒、開闢叢林,僅為填飽肚子,但他們更樂於吃苦,他們比任何人都努力工作,他們一直在探尋專業知識,他們知道如何與對手談判,他們是有效率和成本意識的「天生企業家」;
  • 又一華人首富家族要來!他們布局中國狂吸金,他跑新加坡做首富
    正大集團是最大華人跨國公司之一,涉獵製藥、地產、金融等眾多業務,2019年全球銷售額達680億美元,背後正是泰國首富的謝氏家族。都說「富不過三代」,可謝氏家族如今已成功進行第四代的交接,書寫出一個世紀的財富故事。
  • 4小時直飛,玩轉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檳城
    檳城為馬來西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該國華人華僑聚集最多的地方,擁有「印度洋綠寶石」之稱。走進檳城,人們不僅可以探訪古蹟、海灘,還能體驗醫療旅遊、生態旅遊等豐富的旅遊業態。來到這裡,最適合的就是放慢腳步,感受濃厚別樣的異國風情。
  • 在馬來西亞檳城讓自己慢下來,去打卡那些小清新的景點
    為了方便生意,這些姓氏的家族基本上也都是把家搬到了姓氏橋的邊上,這種橋和屋的結合就是我們現在去看的目的了。而這些姓氏橋也去其糟粕留下精華,拆除了一些,也留下了一些,留下的有姓林橋、姓周橋、姓陳橋、姓李橋、姓楊橋、雜姓橋等,這些橋現在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由政府加以保護。
  • 南洋風雨:新加坡特色店屋講述的兩百年歷史
    店屋結構圖       店屋過度瘦長的比例引起人們的好奇。一種常見的解釋是,店屋主人把中國南方民居的風格帶到新加坡。江南的水道旁,嶺南的街道邊,都有類似的瘦窄身形的民居和店鋪。華人下南洋,就把家鄉的建築風格帶到了新加坡。另一方面,中國建築慣用木樑來支持房頂,傳統的店屋也不例外。當地木材的承受力限制了店屋的寬度。總之,上面的解釋把源頭指向了華人的故鄉——中國。
  • 東南亞為什麼有這麼多華人呢?你知道馬來印尼新加坡的首富是誰?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前十大富豪絕大多數都是華人。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是華人,前十大富豪中華人佔據八席;郭鶴年印度尼西亞首富黃奕聰是華人,前十大富豪中華人佔據七席;
  • 馬來西亞的「肉骨茶」,美食輝煌背後,是南洋華人的辛酸歷史
    「肉骨茶」的歷史並不算悠久,它起源於20世紀之後的東南亞國家,如今盛行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具體是如何發明出來的,坊間也是流傳著兩種說法:一種是當年「下南洋」創業的華人所發明,因為言語不通等種種原因,初期只能做一些苦力勞動(碼頭運貨、三輪車夫等
  • 晚清重臣李鴻章,為何要逼死首富胡雪巖?你看胡雪巖的後臺是誰
    一個是朝廷重臣,一個是晚清首富,李鴻章為何和胡雪巖較上勁了? 「左」,即為晚清名臣左宗棠;「胡」,即為晚清首富胡雪巖! 胡雪巖和左宗棠的關係 出身貧寒的胡雪巖,之所以能迅速積累巨額財富並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離不開兩位高官的鼎力支持,一位是時任浙江巡撫的王有齡,另一位就是晚清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 清朝首富胡雪巖:為富要仁
    我想大多數人知道胡雪巖大概是從「從商要看胡雪巖」知道的吧,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胡雪巖在商人中的地位。凡事有因必有果,胡雪巖能夠有這麼高的地位是有他的道理在的。「中國式管理之父」、臺灣文化學者曾仕強教授曾這樣評價過胡雪巖:胡雪巖是徽商的傑出代表人物,身上有著徽商講求誠信、為人著想、精明強幹等共性。
  • 這些身無分文的華人,憑什麼成為東南亞首富?
    東南亞國家的華人佔少數,但華人企業卻在國家經濟中舉足輕重,很多國家的首富都被華人包攬。2018年的富豪排行榜中,泰國10大富豪有8位是華人,印度尼西亞10大富豪有7位是華人。馬來西亞也是如此,2019年排名10大富豪中有8位是華人,95歲的郭鶴年先生以125億美元的身價位列第一。
  • 下南洋:中國古代移民潮 明清時中國人為何漂洋過海下南洋
    如今,數千萬華人後裔生活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新加坡總人口不過500來萬,華人就佔據了75%以上。這些人是從什麼時候下的南洋,又是為何要下南洋呢?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還不斷推出各種誘惑政策,如給移民足夠的免費土地種植,政府提供臨時住屋安置移民;免費供給大米和食鹽一年;提供交通運輸工具,建立警察局保護華人安全,華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撈越等。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謀生。
  • 那些馬來西亞華人背後的故事!
    現在想想還真是後悔,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華人,卻不了解馬來西亞華人的來源,小編甚是愧疚啊 ~那天無意中扒到了一篇關於馬來西亞華人以及所有南洋華人的前世今生,甚是有趣!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好好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