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傾聽者 如何傾聽別人的說話,也非常重要

2020-12-16 騰訊網

1.導讀內容

昨天,我們學習了如何進行非暴力的表達,也就是通過陳述事實,說出感受,提出需求與請求這四大法寶,來讓我們的表達更加客觀精準,獲得更好的反饋。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溝通都是雙向的,既有我們的表達,也有別人的表達。所以,如何傾聽別人的說話,也非常重要。就像《人性的弱點》一書作者,戴爾·卡耐基的名言所說:「要成為一個談話高手,那就要學會傾聽,鼓勵別人多談他自己的事。」

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傾聽,總是不顧他人的感受,滔滔不絕地講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該如何學會傾聽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2、學會傾聽和反饋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當親友對你訴說他的痛苦後,你安慰他說:「這不算什麼。你去看看某某的經歷比你慘一萬倍。」結果對方聽了不但沒有釋懷,反而開始生氣。本來是一句安慰的話,可為什麼會讓親友更加火冒三丈,覺得你不理解他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掌握傾聽的技巧,沒能了解到對方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因此並不能很好地緩解對方的情緒。我們覺得自己是在安慰別人,實際上我們沒有找到他們真正的需求,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出一些建議。因此,要想下次安慰人能安慰到點子上,我們要先學會正確的傾聽方式,聽聽對方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意味著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不帶任何情緒,把全部的注意力用來體會他人。

在書中,作者指出,非暴力溝通對於傾聽有三點要求:

第一,放下成見

第二,不帶情緒

第三,全心體會

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我們才能聽到對方此時此刻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比如說,有一個你不喜歡的領導找你談話,談話內容是關於近期一個進展不順利的項目。首先,你要放下對領導的成見,無論領導說什麼,你不要認為他是在針對你;其次,面對談話中領導的一些不友善語言,甚至是批評,儘量不要帶上情緒,而是去用心體會他背後的感受、需求,進而找到解決辦法,推進項目。

這樣做固然很難,但是我們需要認清一點:有時,我們認為受到了指責。實際上,對方的本意不是指責,那些話只是對方表達需求的一種方式。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認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傷害,進而從不良的情緒中跳脫出來,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傾聽絕對不是光聽不說,在傾聽的過程中,反饋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反饋,很容易讓說話者產生「對牛彈琴」,或者是「雞同鴨講」的感覺,那麼我們要何時進行反饋呢?

作者認為,反饋的時機有以下三種:

首先,在對自己的理解沒有把握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反饋,來確認對方的意思。比如,一位同事說:「你沒有團隊精神」。他只是發表了評論而沒有觀察,我們需要進一步的詢問,來了解他的真實意思,來驗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你可以這樣說:「為什麼你會產生這樣的看法,是因為上個月你要我協助做報告,而我沒有答應,所以讓你產生了誤解嗎?」在我們對他那句話的理解沒有把握的時候,這樣進一步詢問對方產生這種看法的原因,會讓我們更快了解對方的需求。

其次,當說話者有明顯情緒的時候,也是反饋的好時機。要想在這個時候有效反饋,我們要先做到深切理解對方的情緒。在書中,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對父子,兒子常常受到父親的責罵,因此每天都過得很不開心,跟父親的關係也很不好。但是學習了非暴力溝通後,兒子再聽到父親的責罵時,總是努力體會父親不良情緒背後的感受和需要,不把責罵當作是對自己的攻擊,進而用平和的方式進行反饋。這種溝通方式大大改善了他和父親的關係。可見,在溝通對象有不良情緒時,我們要做的不是逃避和憤怒,而是先理解對方情緒產生的原因,再試著給出反饋,這樣可以讓雙方平和地解決問題。

最後,當說話者表達感受和需求之後,我們應該及時給出反饋,這樣可以徹底地、無遺漏地了解到對方的需求。作者指出,判斷說話者是否充分表達反饋一般有兩個標誌,一是說話者充分表達需求後,人會變得輕鬆。二是說話者覺得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後,會停止說話。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多問一句:「你還有什麼要告訴我的嗎?」用這句話給出反饋,可以確保我們沒有遺漏對方任何的需求。

好,了解了我們要在何時給出反饋最有效,下面,我們來談談反饋的三點注意事項。

第一個注意事項是:我們要使用具體的問題進行反饋,這樣才能確保我們能獲取到對方的感受和需求。

現在,我們來看兩個問題:

問題一是:你看起來有點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嗎?

問題二是:你現在心情怎麼樣?

顯然,問題一是基於對方的感受和需要而提出的問題,是具體的。而問題二則不是,不能獲取到真實有用的信息。所以我們要想自己能獲取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就要提出具體的反饋,引導別人說出自己的想法。

好,聊完第一個反饋的注意事項,我們緊接著來看看第二個反饋的注意事項是:那就是在反饋前,我們要先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讓對方覺得你已經敞開心扉,並且很有誠意繼續溝通下去。只有當我們這樣做時,對方才會受到鼓勵和感染,並更充分地表達自己。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最後一個反饋的事項,那就是:注意反饋時的語氣。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反饋的語氣會充分地展現我們的態度,這也往往決定了一場談話的成敗。例如,「你能說得再清晰些嗎?我有些沒聽懂」這樣語氣的反饋,就比「你能不能把話說明白一點?」 這樣暴力的反饋效果好得多。

好,說到這裡,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這部分內容,傾聽意味著放下成見、不帶情緒,用心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反饋是傾聽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需要在不確定理解是否正確、對方有明顯情緒,和對方覺得他已經充分表達時給對方反饋。反饋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多用具體的問題,這樣才能實現有效反饋。

3、傾聽自己內心的需要

好,剛剛我們講了,如何傾聽他人並有效反饋。接著,我們來講如何傾聽自己。

我們在前面提到,使用非暴力溝通,就是要培養對自己的愛,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愛自己。那如何培養對自己的愛呢?這需要從聆聽自己的內心,理解自己的選擇開始。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們每天都會做200多個選擇。有的選擇是輕鬆愉悅的,有的卻會讓我們陷入深深的自責,會讓我們心情煩躁難以平靜。那麼,我們具體該怎麼傾聽自己的內心,理解自己的選擇,不讓自己為選擇而自責或煩躁呢?這需要我們找到面對自責、煩躁的選擇方法。

下面,我們先來了解,如何面對讓我們自責不已的選擇。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去聆聽自己的內心,停止無意義的自責,把注意力轉向自己的真正需求,進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舉個例子,你因為昨天和朋友聚會玩到太晚,耽誤了工作報告的提交。這個時候,你會陷入自責,對自己說:「我真是沒有自制力,怎麼可以因為聚會耽誤了工作。」意識到這點後,你就會用更嚴苛的言語來斥責自己。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在這種時候,要停止這種無意義的自責,傾聽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進而更好地解決問題。拿上面的例子來說,你應該這樣問自己:「我和朋友聚會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什麼需要呢,工作又是在滿足自己什麼需要呢?」 朋友聚會是為了滿足我們的社交需求,而工作的成就感會滿足我們自我實現需求。

看,按照這種方式聆聽自己,探尋自身需求的方式,你會從自責的頻道轉換到解決問題的頻道去,進而把注意力放在找到社交和工作的平衡方法上。比如,你可能會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或者提高工作效率。當我們把自責心理,切換到找到自己需要的心理後,我們的大腦就會從情緒的模式,切換到解決問題的模式。相反,如果一再用嚴厲的語言責備自己,不僅很難找到解決辦法,還會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中。

好,下面我們再來說說,如何面對讓我們心情煩躁的選擇。通常情況下,面對一些我們不得不做得的事情時,我們往往會心情煩躁。比如說,「下班必須去應酬」。我們往往覺得這是不得不做的選擇。這時,我們要學會跳出來思考一下,「不得不做」和「選擇去做」的區別。

作者在書中提供了一個鑑別二者的方法,使用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這個方法分三步:

第一步,在紙上寫下所有生活中讓你覺得很不快樂,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我不得不去應酬」、「我不得不每周打掃家裡的衛生」。

第二步,仔細看著你不得不做的清單,然後對自己說:「我做這些事情是因為我選擇了做它們,而不是不得不做。」

當你進行完了第二步時,你的清單變成了這樣:

我選擇去下班應酬。

我選擇每周打掃家裡的衛生。

這時你可以開始第三步了:把上面的清單換個說法,變成:我選擇做什麼,是因為什麼。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無論選擇做什麼,一定要了解自己為什麼那麼做。

所以,你的清單會變成這樣:我選擇去應酬,是因為應酬能帶來更多的訂單。

我選擇每周打掃家裡的衛生,是因為我愛家人,希望分擔他們的家務,同時有更好的居住環境。

當你做完了第三步,你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背後,都包含自己的一些需求和價值取向。如果你不喜歡通過現在的途徑,完成你的需求和價值取向,你可以在明確自己的需求後,試著用別的途徑去滿足自己的需要。

比如下班應酬,只是為了得到更多訂單。如果真的想起來就頭大,那不如去拓展一些別的途徑獲取訂單。比如打掃家裡的衛生,這是出於對家人的愛。帶著愛和家人一起打掃也會輕鬆很多。

這個練習可以很好地幫我們理解人生的選擇,看清楚自己的內心所想。深入理解行為的動機後,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會變成「我選擇做」的事情,不喜歡的事情,就會找到更好的途徑去替換,你的生活就會有更多的歡樂。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我們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產生自責情緒的時候,都可以用非暴力溝通來和自己對話。把注意力放到需求上來,把情緒模式切換為解決問題模式,讓自己更好、更快樂地生活。

4、傾聽情緒低谷

好,了解完傾聽自己真實需求的方法,我們來看看,我們要怎樣通過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來應對情緒低谷。

我們的生活總是有起起伏伏,不會一帆風順,當一連串打擊接二連三的時候,情緒低谷期就會來了。

作者告訴我們,使用非暴力溝通傾聽自己的內心,是一種走出情緒低谷的辦法。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深刻了解自己的需求,平息情緒低谷期內心的衝突;找到自己的需要後,我們就可以採取相應的行動,幫助自己走出情緒的低谷了。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這套方法具體如何操作。

當我們遇到情緒低谷的時候,第一步,我們可以使用上一小節的練習,把「我不想做的事」、「我討厭做的事情」,都變成「我選擇做的事情」,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了解到我們行為背後的動機。

接下來我們需要平息內心的衝突,利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技巧和自己對話。具體要怎麼操作呢?這需要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來看一位高學歷全職媽媽平息內心衝突的例子。這位高學歷全職媽媽想要出去工作,可是又想陪著孩子成長。每天這兩種聲音都折磨地她心神不寧,那要怎麼使用非暴力溝通來平息內心的衝突呢?

從職場女性的角度上來看,她需要先這樣表達觀察:為了孩子,我放棄了工作,成為全職媽媽照顧孩子;接下來她需要表達內心感受:我感到有些沮喪,每天都不開心;然後她需要探究自身的需要:我看重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最後她要請求自己的幫助,快速找到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的辦法:我現在應該去找份兼職了。

那剛剛說的是從職場女性角度的思考方式,下面換個角度,站在一位媽媽的角度上思考。同樣首先要表達觀察和感受:每當我想到上班的事情,我都有些害怕;接下來,探索需要:我想孩子受到很好的照顧;最後,表達請求,我想得到家人的幫助,或者找一位合格的保姆。

當她全面了解自己的想法後,就能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找一份有成就感的兼職工作,找一個合格的保姆幫自己一起帶孩子。雖然她還是有一些現實問題需要解決,可是她已經不在糾結煩躁了,而是去專注地解決問題了。

毫無疑問,只有平息了內心的衝突,我們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我們才能走出情緒的低谷。當情緒低谷來臨的時候,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首先尋找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然後使用不同的社會角色和自己對話。平息內心的衝突,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來,在解決問題的行動中,情緒低谷會不攻自破。

5、知識要點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傾聽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傾聽他人時,我們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在傾聽的過程中,要在適當的時機給對方反饋,反饋的時候要注意使用具體的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語氣。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用途,是培養對自己的愛,而聆聽自己的內心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需要探索自己每個行為背後的動機,同時在情緒低谷的時候,找尋自己的需要,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來平息內心衝突。

以上就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第三部分的內容,明天我將繼續為你解讀本書的第四部分內容,來學習如何非暴力地表達憤怒和感激。恭喜你又進步一點點。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領導力 | 說話之前,做一個專注的傾聽者
    領導力 | 說話之前,做一個專注的傾聽者  智慧雲董事會 • 2020-04-07 16:07:24
  • 如何做一名好的傾聽者?
    Here are 10 Ways to 「Be Present」 and be a better Listener:   當有人跟你說話時,他們希望你傾聽,一定要給予他們你全部的注意力。10種方式教你「不缺席」,做一個更好的傾聽者。   1.
  • 楊瀾:學會說話前,請先學會傾聽
    耐心聽別人說完話,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說話與傾聽,哪個更重要?松下幸之助說:"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畢淑敏做完心理學實驗後得出結論:"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會給人尊重與關愛。給人的孤獨以撫慰,給人的無望以曙光。給人的快樂加倍,給人的哀傷減半。"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親近一個人,就認真專注地聽TA說話,無關其他。
  • 企業管理層,如何學會做一個傾聽的高手?
    「傾聽」應該是一個管理者必須學會的事情。據調查,八成管理者不善於傾聽。「傾聽」是一種技巧,也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至關重要的素質。有些人僅僅把「傾聽」當作「聽見」,這是一種危險的誤解,會導致「有效的傾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的錯誤看法,結果,管理者很少致力於學習發展傾聽技巧,不知不覺地就忽略了這一重要的交流功能。管理者對「傾聽」的缺乏,會致使公司錯過良好的發展機遇,甚至會對現狀產生誤解、衝突和拙劣的決策,或者因問題沒有及時發現而導致危機。
  • 如何傾聽別人講話?做到這6點,溝通的情商就高一個層次:三維樹
    在職場,很多人只在意自己怎麼說話,很少去訓練自己怎麼傾聽別人說話。其實,在人際溝通中,會傾聽別人說話的人,才是真正的說話高手。因為把一個觀點說話明白,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但想要聽懂別人說話思維結構,你需要很強的耐心,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講,一個說話能力很強的人,也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當你能夠先傾聽別人,了解了別人的想法之後,再找到合適的機會去表現自己,這是一個成本最低,收效更高的溝通方式。因此,想要成為說話的高手,可以先從傾聽開始。
  •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做到正確的傾聽?
    在所有的人際交往中,傾聽是一個需要必備的技能,這個技能如果能用好,那麼在工作和生活中,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增強和家人的親密關係,使職場生涯更順暢。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 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溝通》中,就特別提到了傾聽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地傾聽。
  • 聽人把話說完,學會傾聽,你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而對於說話者來說,被傾聽和被理解,能讓他們獲得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和勇往直前、跨越一切困難的能量。2我們為什麼無法傾聽?當我們認識到傾聽的重要後,卻還是無法做好一個傾聽者。萬事開頭難,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傾聽者,你首先要懂得適時擱置自己的需求。比如,當妻子和你抱怨,她操持家務很辛苦時,你要明白,其實妻子只是想讓你多關心她一下,此時,你需要有意識地將腦中的想法擱置,專心去聽妻子說的話、並專注於妻子想溝通的事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妻子知道你了解她。
  • 孩子有話要說,父母怎樣才算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怎麼才算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呢?先看看下面兩個情景。情景一:盈盈是個別人眼中優秀的學生,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個醫生,每天工作繁忙,照顧女兒的責任主要落在媽媽身上。媽媽是個細心的人,每天盈盈放學回家,吃完飯,寫完作業,母女倆都會有雷打不動的一小時談話時間。
  • 好的傾聽者:不要說話,認真聽
    學會傾聽是一個人成長路上的必修課。很多人認為,善於傾聽就是不斷點頭或保持眼神交流。但穆倫德認為這並非真正的傾聽。因為一個好的傾聽者總是在尋找真相、情感以及透露對話人價值觀的蛛絲馬跡。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學習一下成功傾聽的秘訣。
  • 心理學: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因此,知識面廣對一名心理學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普通人在遇到實在無法依靠自身經驗或直覺解決心理或行為問題時,要找到心理學家的原因,因為心理學家掌握的科學手段能夠治療他們的心理創傷。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 楊絳:我們該如何去傾聽別人說話?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假如說話有藝術,聽話當然也有藝術。說話是創造,聽話是批評。說話目的在表現,聽話目的在了解與欣賞。不會說話的人往往會聽說話,正好比古今多少詩人文人所鄙薄的批評家——自己不能創作,或者創作失敗,便搖身一變而為批評大師,恰像倒運的竊賊,改行做了捕快。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關鍵就要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在行動中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讓我們進一步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精神家園,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在當前全黨上下正轟轟烈烈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接近尾聲之際,作為一名基層普通共產黨員,自己在深感到活動熱潮熱浪襲人之時,更深感到一個新的時代課題必須面對和思考,那就是如何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做黨組織放心,職工群眾滿意的合格共產黨員
  • 職場上傾聽的技巧
    ,是取得判斷所需信息最可靠、最有效率的途徑,良好的傾聽能力是高管獲得卓越績效的重要關鍵,但很少有高管能夠確實培養此一技能,本文擬介紹一些有效做法。  傾聽是一項珍貴的能力,但少有人花時間培養。許多絕佳的傾聽者都展現出三種行為,認同這些行為,並加上練習,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傾聽技巧,甚至是公司同仁的傾聽技巧。  首要的是展現尊重  身為主管,要是不聽取各級人員的意見,根本無法經營複雜的組織。而一名好的傾聽者首先要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做出獨一無二的貢獻。
  • 會聽比會說更受歡迎,學會這些技巧,做一個高情商的傾聽者
    當我們勸別人「別在意」時,其實就是在否定對方的感受,認為他小題大做,他的感受不重要,也不應該存在。這些被否定的感受和情緒,會被掩埋心底,直到某一天爆發。02.建議和說教。傾聽時,忍不住說教和給別人提建議,也是很多人的通病。
  • 孩子說「媽媽,跟你說話好累」———傾聽光靠耳朵可不行
    說話好比寫文章,是輸出,既是給人看給人聽的,所以講究動聽悅耳、易於理解;傾聽則像是閱讀輸入,不是逐字逐句照單全收,而是要有所選擇和甄別,能分辨出哪些該聽,哪些可以略過。耳朵作為一個知覺器官,只要人們清醒著,它就處於「開機」狀態。湧入耳朵的各種聲音,那只是聽見而已,只有有意識地去聽,才叫傾聽。作為一個傾聽者,光用耳朵可不行,還得用心才是。
  • 孩子總是喜歡打斷別人說話,父母要如何引導他學會傾聽
    課上他非常興奮,總忍不住小嘴呱呱呱地說。老師在上面說,他在下面說。老師很為難,說了他好幾遍,告訴他老師說的時候他不要說。他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課後老師跟我說了這事。我決定要好好引導一下他,畢竟學會傾聽也是一種禮貌,也是對說話人尊重的表現。
  • 招聘專員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面試官(下)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招聘專員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面試官一個合格面試官必須把握的三個基本原則、面試的實施、面試的方法、面試官應了解的面試過程等四個部分,今天我們來看看剩下兩部分的內容:五、一個優秀的面試官必須具備的素養一個優秀的面試官應具備下面這十項基本的素養
  • 傾聽著的教育——作一個真正的傾聽者的教師
    教師失聰的制度性根源,是指一定的社會文化制度、教育制度包括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制約和妨礙了教師的傾聽。教師失聰的能力性根源表明,教師不是不願和不想傾聽,而是不能傾聽,在他的天賦裡,缺少傾聽他人的能力和技術,他患有傾聽無能症。教師如何走好專業發展「後50裡路」?後疫情時代,基礎教育向何處去?教師該怎麼實現自我成長?
  • 在學會說話之前,先學會認真傾聽
    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多做,少說話呀。」多聽多做比多說好,學會說話之前先學會傾聽,才更懂得如何與人相處。莫裡斯說,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學會傾聽,是學會說話的前提,如果你都不願意傾聽別人,就不會知道別人喜歡聽什麼,不喜歡聽什麼,不知道別人的內心想法,當然就不會懂得如何說話。
  • 想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嗎?試試這5個小技巧吧
    編者按:傾聽能力是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常被忽視的一項重要技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其實並不難,但卻能夠給你帶來極大的回報。重中之重在於關注人而非問題本身,不要試圖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除非別人明確地提出要求,你還可以通過詢問開放式的問題並在溝通的過程中保持反饋,同時積極認可對方的情感,但也別忘了承認你自己正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