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鄰,我們從恐懼中揣測最壞的結果 | 談判中的人性

2021-02-09 談判思維

智子疑鄰,我們從恐懼中揣測最壞的結果 | 談判中的人性 第三篇

這是桔梗在「談判思維」的第457篇推文。

全文共1411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

1 引言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家裡的牆坍塌下來。

他兒子說:

「如果不趕緊修,一定會招賊。」

他隔壁的老人也說,

「得趕緊修,要不然會招賊。」

這天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

這個富人馬上覺得自己的兒子很有先見之明,誇他聰明;

但卻對兒子說,

我懷疑隔壁老人就是小偷!

這個寓言的名字叫「智子疑鄰」。

當人們聽到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發表同一個觀點,得出的「看法」卻是一個「智子」,一個「小偷」。

這是一種近似荒誕的「看法」,人們卻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2 恐懼的「看法」

我們依然在「談判中的人性」這個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維方式來自哈佛大學的「哈佛談判工程」。

談判中的衝突,從來都不存在於客觀事物本身,而在於我們的「看法」。

「看法」的組成部分中,大部分內容來自我們的「揣測」。

看下面這樣的一段描述,

他和她在酒吧相遇,他主動給她買了一杯酒;

走的時候,主動要求開車送她回家,她答應了。

他開的很快,並沒有按照她熟悉的路線行駛,他解釋說,這是一條捷徑。

結果他真的很快地送她到了家,連十點都沒到。

有什麼感受?

是不是結局讓你有點詫異?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在聽這段描述的過程中,我們不自主地開始在腦中出描繪一個「帶有惡意的男人」的畫面;

隨著描述越多,這個畫面就越來越清晰。

直到最後一句話的出現。

我們會覺得自己越怕什麼,對方就越會做什麼。

當我們放縱自己的恐懼,我們就會把事態發展往最壞的可能去揣測。

3 惡意揣測

在火車站門口,當我們看到一個衣衫襤褸、身有殘疾的孩子坐在地上行乞,我們會覺得很可憐,還會施捨一些零錢;

可同樣在火車站門口,當我們看到一個衣著光鮮、四肢健全的年輕人也在路邊要錢,我們就會莫名的感到憤怒,

這有手有腳、年紀輕輕,居然好吃懶做,厚著臉皮要飯!

毫無意外地,我們腦中的「揣測」第一時間就會得出「好吃懶做、厚臉皮」的結論;

而實際上只是一個遠離他鄉的年輕人下火車丟了錢包,想求助買個車票而已。

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說道,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國人的.

對此,我感到很悲哀。

誠然,如今已經較魯迅先生所處時代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似乎人們依然把惡意的揣測當成了習慣。

以至於地上躺著一名老人,我們的「恐懼」可以震懾住我們想要去「攙扶」的意願,因為我們不得不用「惡意」去往最壞的地方去「揣測」,

這會不會是一場碰瓷?

4 譴責

伴隨「揣測」而來的,常常都是「譴責」。

在商業環境中,當面對合作方,下面的情形屢見不鮮。

你們公司真是太不靠譜了,每次來做設備維護都偷工減料,你看這次又壞了!

先不說他們平常的服務到底是否真的「偷工減料」,至少「這次壞了」的真實原因是否和「平常的偷工減料」有關,還未可知;

但對這家公司的「不靠譜」的「揣測」,就是為了在這件事情上,可以讓我們心安理得的去「譴責」。

更糟的是,即使確實是對方的問題,「譴責」往往只能讓事情變得更壞。

對方在遭受攻擊的情況下,自然要防禦反抗,你說什麼都是聽不進去的,甚至會堅決反擊。

所以強力譴責會讓人性問題和實質性問題這兩個本就易於糾纏的東西更加難以梳理。

當我們能把自己的「看法」和「事物本身」分開,討論問題的氛圍就會更好,

發電機故障,這個月已經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壞了整整一個星期。

我們需要一臺穩定的發電設備,需要你們來幫我們實現。

所以,能否給我一些建議,是該換一臺設備,還是該換一家維護商?或有什麼其他的辦法?

這樣是不是好多了?

5 小結

我們的「看法」是談判中非常嚴重的人性問題,尤其是當我們從「惡意」和「恐懼」中做出揣測。


這裡是「談判思維」!

「談判中的人性 第三篇 」 待續

--- 桔梗 (839239@qq.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桔梗談判思維吧!

您可能還對桔梗的其他文章感興趣: 

衝突並不在於事實本身,而在於人們的看法 | 談判中的人性

談判者首先是一個「人」,人性不能忽略 | 談判中的人性

三維談判系統,原來談判有三個維度!| 思維腦圖及文章整理

超理性談判系統,情緒才是你最強大的談判武器 | 思維腦圖及文章整理

「更好一點」談判系統,讓我們活得更好一點!| 思維腦圖及文章整理

黑天鵝談判系統,來自美國聯邦調查局 | 思維腦圖及文章整理

原則性談判,來自哈佛談判工程 | 思維腦圖及文章整理

凱普談判系統,採購經理絕不希望你學會的談判技巧 | 思維腦圖及文章整理

談判競標混合系統,每一個採購和銷售都不容錯過 | 思維腦圖及文章整理

「溝通困境」系統,解決那些讓你頭疼和避之不及的對話 | 思維腦圖及文章整理

請幫我點個「在看」,感謝!

相關焦點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翻譯之智子疑鄰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翻譯之智子疑鄰》,僅供參考!
  • 以夢為馬,用人性中的善意與美好,去對抗人性中的惡意與黑暗
    在夢裡,有我們珍藏的美好和快樂,也有我們最想遺忘的恐懼和悲傷。那麼,為什麼會做夢?夢到底是從何而來呢?紐伯瑞(Newbery)的兩次獲獎者洛伊絲·勞裡(Lois Lowry)憑藉她豐富的想像力,把這些問題一一個奇幻故事的形式呈現,這個故事就是她的《織夢人》(英文名《gossamer》)。這是一個充滿溫暖、希望、勇氣和愛的故事。
  • 路西法效應:看清人性中惡的一面
    惡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邪道,一個是壞心。邪道就是在言行意時,違背偏離法規傳統常例道德及事物自然規律,也就是在不知道其規律和相應的法規常例的情況下,盲目亂猜想當然的亂說亂想亂作。壞心就是讓他人不高興難受或利益受損,甚至違背法規道理規律常理而對他人使壞。
  • 未知讓人恐懼,恐懼讓人瘋狂,電影《迷霧》讓我們看到真實人性
    對他們而言,在等待的過程中,不僅遭受到外面不知名怪物的威脅,潛伏在內心的巨大恐懼才是真正吞噬他們的心魔。《迷霧》高明的一點,就在於它有辦法循序漸進、一點一點把恐懼的感覺經由不同的事件準確地打進觀眾的心裡,節奏控制得相當精準,而且層次堆疊有序。
  • 王陽明:人性中只有仁義禮智四者,再無其他
    人性是人生之理,以天理為本原,是天理在人心的落實。天理的內涵是元、亨、利、貞,人性中對應為仁、義、禮、智。「天之生物,便有春夏秋冬,陰陽剛柔,元亨利貞。以氣言,則春夏秋冬:以德言,則元亨利貞。在人則為仁義禮智,是個坯樸裡便有這底。」
  • 《被左右的獨立思維》: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談判,輕鬆說服對方
    01當今社會,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談判中生活中的談判處處可見,作為老師,你要為了學生的成績與學生、家長談判;作為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有談判,為了作業,為了他不喜歡吃但必須吃的東西;作為兒女,與父母間也有談判,為了喜歡但是要遠離他們的工作,為了你喜歡但是父母不喜歡的女孩......人生,就是一個天然的談判場,那麼,我們該如何在談判中說服對方呢?
  • 學點管理學(55)人性談判 一手爛牌,不要放棄
    談判理論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理論特徵,它反映了一種強權文化,為了獲取勝利,無所不用其極。第二個階段的理論,隨著人類理性主義時代的到來,伴隨著市場社會的文化,強調理性交換,強調共贏。目前屬於第三個階段。從最近20年以來,強調用人性打動人,用信任來推動談判。我們先一起複習一個故事,之所以叫複習,是因為你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
  • 當你在生活中感到恐懼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沒有安全感,是人們患上心理疾病最重要的原因。生活當中誰都會有恐懼心理,恐懼心理極大影響一個人的成功。如果我們有恐懼心理,一味地消極對待,那麼不管在生活還是職場上都會特別失敗。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消除恐懼心理呢?一、不做無法收場的壞事。
  • 《強勢談判》:5個談判策略,幫你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優勢和成功
    這是一本引人注目、不可或缺的談判原則教程,是克裡斯.沃斯作為一名前FBI國際人質危機談判專家榮耀生涯的結晶。藉助一些列險象環生的談判實戰,總結出經過檢驗行之有效的談判策略和技巧。而本書的*價值在於,將專業的談判技巧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對於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如買車、談判薪酬、買房、說服朋友等方面都獲得更多的優勢和成功。
  • 商務談判中的無聲語言
    一、無聲語言的概念      談判的無聲語言指商務談判人員憑有聲語言之外的信息符號,包括體態語言、表情語言以及音調變化等與對手交流思想、溝通信息的過程。在商務談判中,無聲語言與有聲語言一般結合使用。
  • 商務談判中的策略分享(二)
    總想多灌輸給對方一些自己的思想,以為這樣可以佔據談判主動,其實不然,在這種競爭性環境中,你說的話越多,對方會越排斥,能入耳的很少,能入心的更少,而且,你的話多了就擠佔了總的談話時間,對方也有一肚子話想說,被壓抑下的結果則是很難妥協或達成協議。
  • 我在談判中做了這些事,可能會助你談判成功
    很多人經常犯一個錯誤,就是把談判當成辯論。總想在語言上和邏輯上贏得勝利。尼倫伯格說:一場成功的談判,每一方都是勝利者。談判中,並不存在絕對的贏家和輸家。談判的結果,都是雙方互相妥協的結果,都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 【談判演義】網紅導購教我們:如何在談判中確定恰當的讓步幅度從而賺得更多?
    這是我十多年營銷生涯中最深切的體會。讓步藝術,像川菜裡面的「麻婆豆腐」和「回鍋肉」一樣,成為談判桌上最經典的菜餚,永遠流行,並將一直流行下去。但是,讓步不是妥協,不是屈服,也不是無原則。我們要把讓步的藝術變成科學的讓步,從而讓談判雙方各取所需,各有所獲。科學的讓步包括四個部分:讓步的時間,讓步的空間,讓步的頻次和讓步的幅度。
  • 先付出,再索取,談判中的「虧欠效應」 | 談判的雙管齊下
    在第一個維度的「討價還價」中,我們需要謹慎地保護我們自己的信息;而在第二個維度的「協議構思」中,我們需要儘可能和對方一起分享信息,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是一個兩難的處境。簡單地理解,「虧欠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指的是,我們對於別人所給我們的,抱有「虧欠」,總是傾向於「歸還」。我們中國人最常用來描述這個現象的詞叫做「人情」。中國社會甚至被人叫做最典型的「人情社會」。
  • 恐懼的神經科學原理:當我們感到恐懼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
    恐懼的神經科學原理:當我們感到恐懼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雖然心理學家還沒有在大腦中找到一個「恐懼中心」,但位於顳葉之間的杏仁核似乎與我們如何處理可怕的情況或威脅有關。研究發現,杏仁核受損的動物更溫順,對「逃跑或戰鬥」的反應更少。當受到威脅時,人類杏仁核的神經活動和心率也會增加。
  •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人性的選擇!
    股神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這句投資格言一直被支持者奉為經典。說白了就是人性,這東西一萬年都不會變,在股市體現得更淋漓盡致。「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這句話終究還是在琢磨市場,琢磨別人,琢磨交易時機,也就是擇時。我們不要誤解巴菲特意思,理解市場、尋找價值。貪婪和恐懼其實面對的是價值高估和價值低估兩個關鍵時間點。別人都恐懼的時候,股價往往都很便宜了;別人都貪婪的時候,股價往往都很貴了。老巴想表達的應該是這個,按這個來買賣股票,確實有擇時的嫌疑。
  • 交易中的弱點:如何尋找貪婪和恐懼的平衡點,是投資的畢生話題!
    股市投資交易中,貪婪和恐懼是避免不了的,而且還是股市投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股市中有不可缺少貪婪,假如沒有貪婪,就不會想著做股票投資,投資者只有貪婪,才會想著去如何在市場中博取更多的盈利,但是內心又不可以充滿對市場的敬畏,如果對市場沒有敬畏之心,總是活在自意識意識裡交易,結果往往會很悲慘。
  • 從「知」到「智」:《論語》中的知己與成己
    此外,「知」通「智」,有「聰明」「智慧」的含義,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孔子十分重視作「智」解的「知」,將其與仁、勇並列為「三達德」。荀子對「知」與「智」作了明確區分:「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這種觀點認為「知」是認識能力,「智」是認識結果。除荀子外,儒家其他學者也對「知」這一概念進行了研究和解說。
  • 國際商務談判中利益衝突的預防與解決
    因此,他們在商務談判中的風格也各不相同。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如果不了解這些不同的談判風格,就可能鬧出笑話,產生誤解,既失禮於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許多談判成功的契機。如欲在商務談判中不辱使命,穩操勝券,就必須熟悉世界各國商人不同的談判風格,採取靈活的談判方式。下面我們僅就幾種國際商務談判中常見的客商情況加以說明。
  • 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恐懼的哲學》
    談到恐懼,相信幾乎所有人都有體會,從小到大,讓我們感到恐懼的事物不在少數。不過真要說到恐懼,並把恐懼進行深挖,大部分人還是對此雲裡霧裡。你真的了解恐懼嗎?你知道恐懼中蘊含著什麼有意思的道理嗎?如果你對此還不是很了解,那麼這本書值得你一讀。隨著書頁的翻動,讓我們一起透過恐懼,看到更多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