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歐班列
撰文|蜜姐
本周,股市表現良好,直到周五才有所回調。也因為其較好的走勢,引發了大量股民、非股民的關注,以至於另外一大利好消息都被「淹沒」了。
那就是本周一(7月6日),我國發改委已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
中歐班列已開通9年,從一開始的較少運量到現在出現了「擁堵」,以至於國鐵集團要求暫時削減部分運力。
如今,再加碼投入建設,對沿線的五大城市而言,無疑是重磅利好消息。實際上,過去9年,這五座城市到底哪個充分利用好了良機,且能再次大大激發城市潛力,更值得我們關注。
首先來看,此前幾個城市的表現,據著名財經自媒體作者張銀銀統計各地公開披露的數據、統計公報等,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各地的統計標準不一,出現了不同的第一名。
比如,西安稱「蟬聯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全國第一」,依據是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以開列量為例,2019年西安稱開行2133列,單看這個數據說第一沒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包含了亞洲方向的車次。也就是說並不是很準確。
開列量一直也頗有些爭議,其中就涉及此前媒體多次報導的「空箱」問題。
重慶市的統計標準是按照2019年,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中歐班列質量指標評價體系》文件提出的重箱折算列。
據該口徑統計,重慶市口岸辦給出的數據是,2019年,開行重箱折算列超1500班,貨值超過500億元,這兩個標準都是全國排名第一。
其實,受益的遠不止上面提到的幾個城市,武漢、蘇州、廈門、義烏、長沙、合肥、贛州等城市,也受益於中歐班列,它們的開行數量或貨值也表現不錯。
而最新的利好消息中,鄭州或最受「重視」。一方面得益於它本身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樞紐地位;另一方面,此次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城市的順序鄭州放在了第一位。
交通的重要性,尤其是作為國際物流樞紐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以重慶為例,受益於中歐班列,搞了渝新歐,當時在多部位的支持下,2011年,首趟運載著惠普電子產品的「渝新歐」班列,抵達德國杜伊斯堡。
而並非沿海城市的重慶,也因此進行了產業上一次重大突破,不僅加強了與IT巨頭惠普的合同,通過數年發展,更是形成了5000億元級別的電子信息產業,成為該市第一大支柱產業。
這就是中歐班列的魔力,打通要道,真正讓資源進行更優化的配置。
而當我們個人就業、安家,考慮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時,對產業和交通的觀察一定不能少,而不是單純看城市廣告,更要去尋找自我專業、技能與城市發展產業的契合度,未來才會有更多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歡迎關注「閨蜜財經」:閨蜜看財經,發現財富守護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