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題現在是材料作文題時代,那麼作文時就要先引出材料,後提出論點,因為論點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是針對材料提出的問題或作文的任務做出的回答。高考材料作文無一例外的都要引述材料,那麼,怎麼引述材料?
一、引述材料時常見問題
1、沒有原材料意識,完全拋棄原材料。
2、全部照抄原材料,不作任何處理。
二、引述時對原材料的要求
1、必須運用原材料;
2、要體現原材料的觀點;
3、要體現自己運用材料的角度;
4、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適當組合;
5、要自然藝術不露痕跡。
三、具體操作方法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試題: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方法:一、名言引用法
文章的開頭引用名言警句、簡要敘說材料,引出話題,再點出主旨。
例如:周國平說:「外在的眼睛看見現象,內在的眼睛看到本質。許多時候,我們的內在眼睛是關閉著的。」戰鬥機的要害部位一旦受創,就會被一擊致命。「二戰」時期的統計學家沃德正是用「內在的眼睛」洞察到這個本質,才將如何加強對戰機的防護的問題完美解決。
《洞察本質處,迎刃解難題》
二、提出問題法
文章開頭針對所給材料提出一個問題,再回答問題,即得到論點。
例如:倖存戰機上彈痕多的地方是真正的軟肋嗎?眼睛看到的所謂「真相」,反映的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質呢?習慣上,人們都傾向於在倖存者身上尋找一些證據說服自己,說服他人。於常理,這是正確的。然而,並不是所有從常理中得出的結果都如此,看似合乎邏輯的常理,恰恰是濃霧般的謬誤寄生的溫床,掩蓋了事情的真相,讓人們在迷宮中徘徊不定。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所以真相會被忽略。軍方所有研究的資料,源於安全返航的飛機,彈痕多的地方,並沒有對飛機造成致命性傷害;相反,子彈打在那些彈痕少的地方,飛機便再也沒有返航的機會了。所以要加固的是彈痕少的地方。事實證明,沃德的觀點是正確的。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只專注於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被結果呈現出來的假象迷惑,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從而深陷迷霧,墜入深淵。
《濃霧撥開,見黎明》
引述材料的方法有許多種,我們只介紹兩種常用方法,無論用何種方法都要注意:
1、 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引述時,要抓住主要事件、主要對象,用自己的話進行轉述,扣題引出要寫的觀點。
2、對原材料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靈活巧妙的使用原材料 ,可以讓原材料自然地成為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給人扣題準確,思維清晰縝密之感,容易獲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