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導:材料作文開頭如何引述材料

2021-02-22 高中作文名師大講堂
                          牛逼!牛逼!     又見牛逼,2021年2月份頒獎的20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其中張定宇、陳陸、張桂梅、萬佐成夫婦、葉嘉瑩早被2021年1月1日出版的2021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與多向運用》 選錄其中並進行解讀,加上此前準確命中2021新高考八省聯考作文題(抗美援朝),無不證明本書具有無與倫比的洞察力。                     

      2021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與多向運用》與新年一起誕生(2021年1月1日出版)了,帶著春天的希望降臨人間詳情請點擊連結2021年1月1日元旦推文:她與新年一起誕生2021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與多向運用》內容簡介及閱讀指南的連結。

    目前已經開始徵訂,有意購書的朋友請加微信359808229聯繫(微信籤名為高中語文彭琳,即本書主編),從本書主編處購書可以確保正版、保證質量,而且為應對高考發展的趨勢,後續不斷有資料贈送,讓你一書在手,高考作文成績步步高。   

   【或掃碼堂主微信購買素材書】

 

作文失分的一大因素是因為對材料的運用不恰當: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間部分甚至是在結尾處才出現;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論據的地位。考生在寫作供料議論文時,在「引論」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3、材料和觀點之間缺乏有機的過渡,使觀點和材料成為「兩張皮」,不貼肉。要使材料引述簡潔、概括,必須根據觀點的需要進行定向敘述。所謂定向敘述,既是要分析論點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進行敘述。例如提煉的論點是「勤能補拙」,引述的材料必須具有以下三個要素:① 要有「拙」;② 要有「勤」;③ 能補「拙」,並出成果。這裡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難以分析出論點。再如論點是「不要畏懼失敗」,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須具備下列三個要素:① 要有「失敗」;② 要有「不畏的情況」;③ 經過頑強奮鬥後取得勝利。這裡的「失敗」因素很重要,而學生在引述材料時常常忽視關於「失敗」因素的引述。要使亮出的觀點鮮明有力,就必須明確表示反對什麼,主張什麼,擁護什麼,應該旗幟鮮明,愛憎分明,切忌語言閃閃爍爍,模稜兩可。要避免材料和觀點之間出現「兩張皮」現象,就 必須對原材料作一點分析,它的好處是:① 告訴讀者,我的立論是有根據的,使立論站住腳跟;②蓄勢。對材料的分析是圍繞立論進行的,這樣,就為進一步論證作了必要的準備。當然,對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簡潔,一二句話即可。試題是提供的材料,是寫作的話題、「引子」,全文的中心、觀點、論證都是由材料生發而來的。寫議論文,切忌開頭不引述材料,其他文體也不能整篇脫開材料。開頭不引述材料而在論證過程中使用,就把話題引子當成了論據,使讀者(評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據什麼提出來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見所給材料,你的作文與試題提供的材料和寫作要求則無法直接聯繫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另起爐灶的感覺。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確使用材料,議論文一開頭即要引述材料,論證時還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開頭即用「讀了這則材料」、「看了這幅漫畫」之類的話代替對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寫一般的回答問題等同起來,離開試卷即不知「這」為何雲。這種為答題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較普遍的毛病,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首先看材料在寫作過程的作用,話題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話題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則是特定的觀點的載體。也就是說:前者的材料只是為了引出一個話題,本身並不規定文章的中心,材料與文章是一種疏遠的關係;而後者的材料卻是寫作內容和立意的依據,本身規定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與材料是一種很親密的關係。其次看寫作的角度,話題作文圍繞的是話題,所寫的文字只須與話題有關就可以, 材料作文圍繞的是材,所寫文字與材料密切相關。引——從材料中引出論題或論點。或開門見山,或邊聯繫實際邊敘述感受,或述讀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論題或論點。需要注意的是, 「引」的語言要精練,概括力要強,80字左右為宜,否則,會讓人覺得拖泥帶水,不簡潔。「論題或論點」從材料中「引」出,是一種高層次的緊扣「材料」。 請看《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開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詩中的詩句。我們何不以此自問,「何枝可依?」問自己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歸屬。此文開頭,借曹操的詩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問,然後順勢提出觀點——「找準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乾脆——論點源於材料又高於材料。材料議論文五步曲:「一標二轉三證四聯五結」。一標,標題,二轉,是指正文開頭就要轉述材料提出論點。三證,是指從原材料中提出論點後,擺事實,講道理,就是用事實和道理去證明論點的正確,使之有說服力。四聯,是指應該由點到面生發升華。五結,緊扣主題,寫好結尾。給材料議論文寫作,切忌開頭不引述材料。開頭不引述材料而在論證過程中使用,就把話題引子當成了論據,使讀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據什麼提出來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見所給材料,你的作文與所給材料和寫作要求就無法直接聯繫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另起爐灶的感覺,因此, 給材料議論文一定要一開頭即要引述材料,論證時還要回扣材料。轉述時,應作一些技術加工,凡材料中與論點關係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內容都要淡化或刪去,而材料中與論點密切相關或明確表達觀點的內容則要強調和突出,使材料的轉述和提出的論點保持一致,達到「論點源自材料,材料生發論點」的要求。注意,不可用「讀了這則材料」、「看了這幅漫畫」之類的話代替對材料的轉述,把作文與一般的回答問題等同起來,離開試卷即不知「這」為何物。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簡潔、有度、融合。簡潔和有度是引述材料的基本要求,而融合則是引述材料的較高要求。引述材料要簡潔,因為評卷老師太熟悉材料了,行文拖泥帶水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從而影響得分。有度地引述材料,是一般考生都能夠做到的,它使文章緊扣題目,思路清晰,結構完整,不至於在內容項、結構項大量失分。如能靈活地引述材料,使之如鹽入水,便達到融合的標準,很能體現較高的寫作水平,極容易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因而獲得高分。引用材料要簡潔簡潔引述材料,是以閱讀理解試題的供料為前提。只有準確理解材料的內涵,把握住中心,才能實現簡潔引述材料的目標。其次,心中要有閱卷老師。你的作文是寫給他們看的,他們對於供料熟悉的程度遠遠超過自己,大可不必擔心他們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引述材料要善於捕捉與自己議論有關的句子和詞語,增強引述的向心力。開頭引用材料,主體聯繫材料,結尾點及材料,算是引述材料有度。引述材料較高的境界是「融合」 所謂「融合」是把引述材料與議論緊密地結合起來,表面上不曾直接搬用材料,實際上卻把材料的引述融化在分析說理之中。這是高標準引述材料,具備較高寫作水平的同學可以一用。照搬法此法適用於短小的供料,引用時可一字不易地抄錄。 如:根據「材料1」和「材料2」,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議論文。[材料1]某雜誌社作調查:「你對同學最讚賞的品質是什麼?」調查結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樂於助人」。[材料2] 某單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記名問卷調查:「你如果遇到別人碰上麻煩事時會怎樣對待?」回答「悄悄走開」的人不少。材料非常簡潔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兩則形成對比,或一次照搬一則分而用之亦可。概述法供料的篇幅比較長,內容比較豐富,引述時可用自己的話簡要地加以概括。如:1、1987年6月,A縣舉行小學生遊泳比賽,育民小學取得了團體冠軍。2.1986年初,育民小學一位老師提出建議:「我們這裡河湖港汊很多,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自然條件,為校內學生舉辦遊泳訓練班。」3.1986年4月,育民小學校務會議同意了這一建議,並決定請一位教練進行理論指導。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學聽到一些家長的反映。有的家長說:「舉辦遊泳訓練班會不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有的家長說:「我們的孩子從小在水裡泡大的,還要訓練什麼?」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學校長在家長會上說:「我們舉辦遊泳訓練班有兩個目的:一是增強學生體質,一是為國家培養體育人才。近年來,我國遊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現了一些具有國際水平的優秀運動員,在一些國際比賽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遊泳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至於說在水裡泡大的孩子不需要專門訓練,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在水裡泡大的孩子要成為遊泳健兒,也必須有理論指導和嚴格訓練。」6.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長同意後,育民小學遊泳訓練班正式開辦。經過科學訓練,學生遊泳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結合以上材料,就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這個問題寫一篇短文,題目自擬。字數在400~600之間。育民小學在A縣遊泳賽中一舉奪得團體冠軍,為什麼呢?經過了解,原來該校辦了一個遊泳訓練班。在一位教練的理論指導下進行了嚴格的科學訓練,這才奪冠的。運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蓋材料的內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論點同向。裁縫法供料的篇幅較長,但內容比較單一,可以先刪去不太重要的句子,再把主幹句連綴起來,這種處理供料的方法叫裁縫法。如:閱讀下面材料,以《更心愛的》為題,寫一篇思想評論。傳說華盛頓小時候曾把父親心愛的一棵櫻桃樹砍倒了。父親發現後質問家人:「這是誰幹的好事?」華盛頓心裡有點緊張,但還是勇敢地走到父親面前,帶著羞慚的神色說:「爸爸,這是我幹的。」父親問道:「砍掉我的櫻桃樹,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嗎?」華盛頓回答說:「可我告訴你的是一個事實呀!」父親聽後,不但沒有懲罰華盛頓,反而讚揚說:「承認錯誤是英雄行為,要比一千棵櫻桃樹還有價值。」華盛頓小時候曾把父親心愛的一棵櫻桃樹砍倒了,但他還是勇敢地走到父親面前承認了,結果父親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讚揚說:「承認錯誤是英雄行為,要比一千棵櫻桃樹還有價值。」這樣引述材料,其篇幅不及原來的一半,但把華盛頓砍櫻桃樹,向父親承認,以及受到讚揚的主要內容保留下來了,而且幾乎是引用原句,很有裁縫法的特色。切割法在引述材料時截取供料的部分內容用以開頭或用以議論的方法。如:請認真閱讀下面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800字。一次,吉鴻昌將軍與國民黨駐美大使館的一位參贊去華盛頓郵局。郵局的工作人員看不起中國人,態度傲慢,吉鴻昌正要發作,那參贊悄悄地說:「你為什麼說你是中國人呢?你可以說是日本人,這樣就會受到禮遇。」吉鴻昌聽了勃然大怒,大聲訓斥:「你覺得做一個中國人丟臉嗎?」說完怒衝衝地回到住聽,找了一塊木牌,在上面寫了「我是中國人」五個大字,佩在胸前,出入於美國大庭廣眾之中。對這道題目的供料就可以用切割法處理,先截取供料的前半部分開頭,而後對參贊進行批評,再引述供料的後半部分,對吉鴻昌的愛國行為予以讚頌,這樣開頭和議論都會與眾不同,很有特色。議論法不是直接去引述材料,而是在議論中引述材料,把敘與議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融合」的境界。 如: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理論源於實踐並反作用於實踐,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有指導作用。育民小學的孩子們也許水性很好,至於如何才能減少水對身體的阻力,如何才能遊得快,他們就不知道了。而這些正是力學理論要告訴他們的。科學理論一經與嚴格訓練相結合,就成了孩子們提高遊泳技術的物質力量。這是作文優卷的選段,作者運用議論法引述材料,把材料溶解在分析說理之中,令人耳目一新。引述材料最大的誤區在於隨意性,致使引述材料的文字缺乏向心力。克服的方法:先定中心論點,後引述材料,剔除原材料中與論點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內容,做到要言不煩,中心明確。引述材料過於繁冗,在文中佔過大的比例,也是常見的毛病。解決的辦法是力求簡潔,儘量少引述材料,把重點放在分析說理上。達文西(公元1452—1519)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畫家。他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斯,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不是先教他創作什麼作品,而是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幾天。老師見到他有些不耐煩了,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一千個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比方說,把頭抬高一點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點去看,這個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地表現出來,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羅基奧還說:反覆地練習畫蛋,就是嚴格地訓練眼睛細緻地觀察形象,用手準確地描繪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論畫什麼就都能得心應手了。後來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的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成為一代宗師。這是某年高考作文的供料《畫蛋》,要求考生據此寫一篇讀後感。有位考生在文中這樣引述材料——當達·文西投師於佛羅基奧時,佛羅基奧沒有首先教他創作作品,卻要他畫蛋,這是佛與凡人不同之處。十幾天只是畫蛋,達·文西自然是不耐煩了。這時,那位名畫家才告訴他畫蛋的意義所在:他的目的是嚴格訓練學生的細緻觀察與準確描繪形象的能力。這正是佛羅基奧的「有方」。正是由於這有方,才使芬奇得以日後功成。這位考生引述材料的篇幅不及供料的三分之一,應該說是相當簡潔的了。由於他透徹地理解了材料,同時又把閱卷老師作為傾吐對象,所以能夠大膽地準確地剪裁材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段引述材料的文字有著很強的向心力。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名師出高徒。其一是師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學不怠。上面的引引文圍繞「師之教有方」引述材料,要言不煩,中心突出。引述材料要達到簡潔的標準,必須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能準確理解材料的內涵,善於捕捉其中的關鍵句子和重點詞語;並具備較強的遣詞造句的能力,能夠靈活地將句群變成複句、複句變成單句,用簡單的形式表達複雜的內容,做到以簡馭繁,以少總多。題 目:閱讀下邊的文言短文,寫一篇八百字以上的讀後感,題目自擬。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吾數年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四川邊境上的貧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去。富和尚有的是錢,到南海去的條件不知比只有「一缽一瓶」的窮和尚好過多少倍,然而到達南海的不是富和尚,而是窮和尚。 由此可見,做事情成敗的關鍵乃在於「為』』或「不為」,而不在於客觀條件的優劣;成功的秘訣全在一個字上——「為」!誠然,做任何事情,只有肯「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居裡夫人為了發現鐳這種元素,共進行了一萬零六百三十二次的提純試驗,其遭受的挫折可謂多矣。陳景潤為摘取數學的「皇冠」,含垢忍辱、廢寢忘食地戰鬥在僅有六平方米大的連電燈都沒有的簡陋房間裡,其治學的條件亦可謂差矣。但不管是居裡夫人,還是陳景潤,他們都獲得了成功。 其秘訣何在?這不是跟窮和尚去南海一樣在於一個「為」字?但是,有許多人卻不願正視這一點,總喜歡把一個人的成就歸於他的天賦,以為這才是做事情能否成功的關鍵。豈不知「天才出於勤奮」,成功在於「為」。要說天賦,莫過於方仲永了。他雖然生在農家,從不識書具,但五歲能詩,且「文理皆有可觀者」。但由於「不為」——仲永的父親「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最終方仲永「泯然眾人矣」。要說「笨」, 牛頓小時候不能說不笨,他學習成績不好,甚至連風車為什麼會轉動都不知道,但由於他發憤學習,刻苦鑽研,終於成為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為什麼一個天資聰明卻一無所成,一個生性看來很笨卻名揚四海呢?我以為這跟富和尚家資萬貫無法到南海,窮和尚一瓶一缽卻到達南海一樣,問題的癥結仍然在於「為」或「不為」。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嗎?當然,我們並非一概否認客觀條件對事情所起的作用,但它比起主觀能動性畢竟是次要的。正如清人彭端叔所說:「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再者,是不是說世間萬事只要肯「為」,就一會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不為」則「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為」則「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因此,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還是要盡力而為,也只有「為」,才有成功的希望啊! 如果一味等待萬事俱備,又刮「東風」的時候,無非是重演富和尚的悲劇罷了。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嶇的山路上不畏勞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讓我們把這話當作座右銘,像窮和尚那樣,朝著奮鬥的目標,盡力而為吧!這篇供料議論文可以說是引述材料的典範。開篇簡潔引述材料推出中心論點,主體部分的分析說理不忘聯繫材料,結尾用「像窮和尚那樣」點及材料,產生了很強的向心力。像這樣引述材料,扣題行文,既顧及分布的合理性,又順乎思路之自然,便做到「有度」。引述材料要達到有度的標準,必須熟悉議論文的論證結構,具備行文點題的本領,以及首尾照應的技法,這樣就能夠在適當的位置恰到好處地引述材料或提及材料,使整篇議論文緊扣材料生發開去,表現出材料議論文的章法。(本次推文轉載於沈姐的語文課堂,如有侵權,聯繫小編刪除) 附錄1:2021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與多向運用》第7頁與新高考八省聯考作文題如出一轍2021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與多向運用》一書封面以及目錄 附錄2 簡介及與2020版與2020高考作文考題巧合情況《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與多向運用》一書的優勢是:一、全面、系統、科學,與時俱進,年年全部更新。經十幾年高考檢驗(有別於出版一兩年就消失的見光死的作文書),是高考作文備考的最佳選擇——集素材積累、思考訓練、寫作指導、例文借鑑、高考預測、名言精選於一體,其中的材料幾乎能夠作為當年任何一道作文題的素材;二、本書有良好的售後服務——會根據高考的趨勢以及時代熱點,多次免費推送電子版的作文資料;考生有何作文問題,隨時留言,會儘量給予滿意的回覆。     不管你的作文有多差,認真研讀這本書,作文提高3-5分一點問題都沒有!  如果你的作文沒有突破50分,趕緊買上這本書。       本書2020版與2020高考作文題有多少巧合?

相關焦點

  • 材料作文開頭如何引述材料
    ‍‍‍2020年9月高考優秀作文專輯9月出爐,歡迎淘寶!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 材料作文開頭技巧: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開頭如何引述材料 作文失分的一大因素是因為對材料的運用不恰當:不知道要引述材料
  • 作文引述材料時那些「坑」,你躲開了嗎?
    高考作文題現在是材料作文題時代,那麼作文時就要先引出材料,後提出論點,因為論點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是針對材料提出的問題或作文的任務做出的回答。高考材料作文無一例外的都要引述材料,那麼,怎麼引述材料?一、引述材料時常見問題1、沒有原材料意識,完全拋棄原材料。2、全部照抄原材料,不作任何處理。
  • 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存在的問題及搶分策略
    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存在的問題及搶分策略  作者:張持編審:趙懷兵發布:公眾號yuwenyuekan 一、要不要引述材料材料作文要不要引述材料,這是個問題。很多同學可能會說,我看過不少高考優秀作文,大多數文章都沒有引述材料,那我們在寫作材料作文中也可以不需要引述材料,只要我們能較好地把握住材料的核心立意,並圍繞這個核心立意進行論述。這話沒錯,語文素養、作文水平高的同學,如果準確抓住了材料的核心,進行立意,確實是可以不引述材料。但每年高考中,每個省十多萬、幾十萬考生中有幾篇滿分作文?即使是優秀作文又有多少?
  • 高考引述材料的七種方法一一以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作文為例
    高考引述材料的七種方法一一以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作文為例吳炳忠 高考作文題現在是材料作文題時代,那麼考生作文時就要先引出材料,後提出論點,因為論點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是針對材料提出的問題或作文的任務做出的回答。
  • 【注意】作文材料巧引述,遠離六大「坑」
    (《背景誠可貴,創新實幹價更高》)從引述材料的角度看,很明顯,例1隻是照抄材料,毫無新意。而例2則做得很好,引述非常簡潔,並且對材料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加工。兩相對照,高下立見。與照抄材料相對的是,引述材料時,敘述太過簡略,令讀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導致難以入手去分析材料。
  • 高考作文:名言材料作文怎樣開頭博好印象?
    近兩年不少省份的高考語文作文都採用材料作文的題型。在高考語文材料作文題中,最難的要數名言類的材料作文,因為如果對名言理解不透,就容易跑題了,後果可想而知。那麼,對於高考名言材料作文怎樣從開頭開始就不跑題,並且博得閱卷老師的好印象?高分網高考頻道小編來分享高三名師的高考作文寫作技巧給大家。
  • 2008高考作文猜想:材料作文?話題作文?
    現在,離高考只有十幾天的時間了,如何搞好作文的備考,這成了考生們正在思考並因有所迷茫而擔憂的問題。  這裡,我想給考生們出一個點子,除了按語文老師的指導進行備考外,自己也應積極主動地備考。其中,閱讀「美文拔萃」,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 臧否人物快意事,知古鑑今後世師 :史料類材料作文技法指導
    惟其如此,自2020年全國1卷史料類材料作文「管鮑之交」以來,知古鑑今類作文備受青睞,成為各地聯考、模考作文的「新寵」。具體可分為三步:1、引述兼引出,得魚不忘筌。史料類材料作文,穩妥之道還是簡潔凝練地引述材料,然後水到渠成順勢引出觀點。先引述材料(相當於「筌」),後引出觀點(相當於「魚」),這樣既開頭簡潔,易於操作。而且思維縝密,邏輯清晰。
  • 【最新模擬】高考材料作文「鮮花與陽光」素材運用指導
    --正文高考材料作文「鮮花與陽光」素材運用指導   【作文試題】    鮮花是美的,鮮花首先是開在你的心上,鮮豔和芬芳才能活躍在你的指間。我們是全國第一個免費每日推送高考作文素材的微信公眾號、第一個第一年開通就押中高考作文題目的公眾號、第一個擁有大量一線名師名校名刊資源的微信公眾號: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小名宇文老師,用專業姿勢解讀高考作文素材,也是搜狐自媒體
  • 作文指導:「新材料作文」如何構思才能準確立意
    今年江蘇高考考試說明出現了要求考生不能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體、自擬題目的新作文題型。在恢復高考以來,還沒有過這樣的作文命題形式,我們不妨把這種作文命題形式稱之為「新材料作文」。   之所以稱之為「新材料」作文題,這是為了有別於以前的老材料作文題型。
  • 高考語文,作文試題中的材料,在議論文寫作中如何引用?
    高考議論文的寫作,如何運用題幹中給定的材料,有同學希望能專門講一講。下面,人生底色看語文的老師,就結合這兩年的高考作文試題,為大家簡略說一說。高考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如何運用題幹中給定的材料?許多已經訓練出寫作自覺的同學,這好像並不是一個問題,卻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面對作文題目的時候總是放心不下,無論平時的模擬考試還是期中期末考試,總是覺得沒有底兒。材料是不是必須硬性引用?有些材料的確如此。比如2018年的全國2卷」戰機防護「,2017年山東高考試卷的「24小時書店」這樣時評類的材料作文,或說有時所給材料比較多地涉及到事情的經過結果,則必須引用,或者至少簡略提到。
  • 材料作文的寫作策略
    材料作文是根據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寫文章的一種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點是要求考生依據材料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來寫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屬於自命題。命題作文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題者只給出一些文字或圖畫材料,要求應試者根據所給文字或圖畫的內容自己命題進行寫作。
  • 2017高考預測與範文點評:河水與河岸的材料作文《自由不是隨心所欲》
    2017高考預測與範文點評:河水與河岸的材料作文《自由不是隨心所欲》2017高考預測與範文點評:河水與河岸的材料作文《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寓言類預測】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原創】河水不斷地掀起激流,無數次地想要衝毀河岸,可惜都未能如願。
  • 高考材料作文寫作基本行文思路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1)引:開頭概述材料大意   所謂「概述」,就是不能將所給材料原文照搬,而應抓住材料的核心內容簡要敘述,引述時還應注意選擇與下文即將提出的中心論點密切相關的內容
  • 作文講座|「任務驅動型作文」與「材料作文」的異同
    那麼「任務驅動型作文」是個什麼鬼?這一概念的特質是什麼?它與平時我們訓練的「材料作文」有什麼異同?考生應該怎樣應對這一類作文?作文教學應該怎樣訓練?下面聽我一一解讀:1、「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概念,來源於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的文章《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點及相關問題的解讀》,文中作者提出「在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 2016年遼寧高考作文:材料作文
    原標題:遼寧2016年高考作文題出爐 附歷年作文題   人民網瀋陽6月7日電(邊晗)據了解,2016年高考遼寧的作文題目大致如下:   給出一段閱讀材料,材料內容為:現當代語文學習對個人而言是可以提升文化素養的,對國家而言,是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而對於中學生來說,語文學習有三種途徑
  •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題?暗合明合兩兼顧
    這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題方式大體是話題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三種題型。話題作文開放程度高。材料作文往往只要求考生根據材料自選角度立意,至於在考試作文中有無提及、轉述考題中所提供的材料,題目中並不做硬性要求。但仔細比較分析2011年高考作文的全國卷,細心的人就會發現,2011年高考全國卷的作文題目有了一個細而不微的變化。
  • 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預測及寫作指導:體驗成就人生
    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預測及寫作指導:體驗成就人生 2014-05-06 13:19 來源:101遠程教育網 作者:
  •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近幾年,高考作文出現的比較多的一種形式就是材料作文。給你一段文字材料,根據材料立意,然後作文。許多同學面都材料有些無所適從。總會覺得從哪個角度寫都沒問題,不知如何確定主題。例如2012年高考有這樣一道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周末,我從學校回家幫著幹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