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很多已經成了「電子寶寶」、「遙控專家」,與自然和人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
國際兒童遊戲權利協會(IPA)提醒家長,玩沙子、打水仗、爬樹等「古老」的遊戲,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些看似「原始」的活動,是孩子認識世界、學習社會生活技能的重要媒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重要任務」。
1、用手和腳作畫
2、用花瓣製作香水
3、捏泥團
4、用麵粉捏小玩意
5、在院子挖個洞穴
自娛自樂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斷思考、探究、學習解決困難,不僅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娛樂方式和自立能力,還有許多創造之舉。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娛自樂的時間,別在孩子獨自玩耍時指手畫腳。
我家糖寶最近就是特別喜歡用麵粉捏各種小玩意,一團麵粉、一杯水,自己可以晚上2-3個小時,連她最喜歡的小零食都不感興趣了。時不時還叫你去看看她的「傑作」。
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像力。捏的各種小玩意會藉助家裡的各種玩具,比如,給木頭娃娃捏頭髮、把積木填滿說是正方形、搓成小顆粒說是小湯圓等等……
1、製作一個泥雕
2、做一個風箏
3、用硬紙板做面具
4、用沙子堆城堡
孩子都是小發明家,這些實踐不僅能培養他們的想像力,提高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讓他們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學到很多知識。
1、組織一次野餐
2、小小地打一架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難免會有摩擦。所謂不打不相識,很多孩子認識夥伴都是從一場小架開始的。
這是人類社會性的一種表現,是進入社會之前,與人交往的「預演」,是孩子交流能力和獨立能力的一種鍛鍊。
自己組織野餐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辦事能力。
大概一個月會帶糖寶與小夥伴同遊一次,有時候是去景點、有時野餐,孩子每一次都特別開心。
1、讓孩子準備早飯
2、親子一起做麵包
3、讓孩子做簡單家務
4、讓孩子洗襪子
5、讓孩子端洗腳水等
家長不必事事親力親為,以免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為家長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應該的,漸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可以適當的讓孩子洗洗襪子、做做家務。讓孩子不斷體會父母的辛苦和愛,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學會關愛別人。
1、採集昆蟲、果子
2、在院子裡露營
3、認出5種鳥類
4、找10種不同的葉子
5、堆雪人
大自然是孩子們學習、體驗、觀察、探索的最好場所,看似簡單的體驗,在這裡,他們的知識得以豐富,體驗得以增長,觀察力得以提高,融入自然的過程可以讓孩子找回許多本真的快樂,並能從中學會珍視自然,保護環境。
1、養小烏龜、魚類
2、養只小兔子
3、養小鳥、小鴨子
4、養一束花
5、養一盆多肉植物
6、學習養動植物的常識知識
孩子在通過自己餵養小動物、培育植物的實踐中,可以從整個過程中學習到有關這些動植物的知識,寓教於樂,冰凍的善待生命,珍視生命。
1、在草地上打滾
2、參加一次「探險」
3、爬樹
4、騎自行車穿過泥水坑
5、用沙子「埋人」
6、用顏料在臉上畫鬼臉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都是過多保護,打扮的乾淨漂亮,玩具早已遠離了原始的棍棒,偶爾摔一跤一大家人都心疼的不得了,更別說允許他們玩這些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遊戲了。
其實這些遊戲才更符合孩子無拘無束的本性,能為他們帶來的歡樂不是高科技產品所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