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0歲前不能缺的7項活動

2020-09-04 梓妍育兒

如今的孩子,很多已經成了「電子寶寶」「遙控專家」,與自然和人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

國際兒童遊戲權利協會(IPA)提醒家長,玩沙子、打水仗、爬樹等「古老」的遊戲,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些看似「原始」的活動,是孩子認識世界、學習社會生活技能的重要媒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重要任務」。



第一、自娛自樂

1、用手和腳作畫

2、用花瓣製作香水

3、捏泥團

4、用麵粉捏小玩意

5、在院子挖個洞穴

自娛自樂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斷思考、探究、學習解決困難,不僅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娛樂方式和自立能力,還有許多創造之舉。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娛自樂的時間,別在孩子獨自玩耍時指手畫腳。

我家糖寶最近就是特別喜歡用麵粉捏各種小玩意,一團麵粉、一杯水,自己可以晚上2-3個小時,連她最喜歡的小零食都不感興趣了。時不時還叫你去看看她的「傑作」。

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像力。捏的各種小玩意會藉助家裡的各種玩具,比如,給木頭娃娃捏頭髮、把積木填滿說是正方形、搓成小顆粒說是小湯圓等等……



第二、手工製作

1、製作一個泥雕

2、做一個風箏

3、用硬紙板做面具

4、用沙子堆城堡

孩子都是小發明家,這些實踐不僅能培養他們的想像力,提高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讓他們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學到很多知識。



第三、同伴交往

1、組織一次野餐

2、小小地打一架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難免會有摩擦。所謂不打不相識,很多孩子認識夥伴都是從一場小架開始的。

這是人類社會性的一種表現,是進入社會之前,與人交往的「預演」,是孩子交流能力和獨立能力的一種鍛鍊。

自己組織野餐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辦事能力。

大概一個月會帶糖寶與小夥伴同遊一次,有時候是去景點、有時野餐,孩子每一次都特別開心。



第四、親子互動

1、讓孩子準備早飯

2、親子一起做麵包

3、讓孩子做簡單家務

4、讓孩子洗襪子

5、讓孩子端洗腳水等

家長不必事事親力親為,以免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為家長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應該的,漸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可以適當的讓孩子洗洗襪子、做做家務。讓孩子不斷體會父母的辛苦和愛,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學會關愛別人。



第五、親近自然

1、採集昆蟲、果子

2、在院子裡露營

3、認出5種鳥類

4、找10種不同的葉子

5、堆雪人

大自然是孩子們學習、體驗、觀察、探索的最好場所,看似簡單的體驗,在這裡,他們的知識得以豐富,體驗得以增長,觀察力得以提高,融入自然的過程可以讓孩子找回許多本真的快樂,並能從中學會珍視自然,保護環境。



第六、養動植物

1、養小烏龜、魚類

2、養只小兔子

3、養小鳥、小鴨子

4、養一束花

5、養一盆多肉植物

6、學習養動植物的常識知識

孩子在通過自己餵養小動物、培育植物的實踐中,可以從整個過程中學習到有關這些動植物的知識,寓教於樂,冰凍的善待生命,珍視生命。



第七、找點小刺激

1、在草地上打滾

2、參加一次「探險」

3、爬樹

4、騎自行車穿過泥水坑

5、用沙子「埋人」

6、用顏料在臉上畫鬼臉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都是過多保護,打扮的乾淨漂亮,玩具早已遠離了原始的棍棒,偶爾摔一跤一大家人都心疼的不得了,更別說允許他們玩這些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遊戲了。

其實這些遊戲才更符合孩子無拘無束的本性,能為他們帶來的歡樂不是高科技產品所能替代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十歲前不能缺的七項活動 家長知道嗎?
    本文選自 漠沫 的博客如今的孩子,很多已經成了「電子寶寶」、「遙控專家」,與自然和人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國際兒童遊戲權力協會(IPA)近日推薦了孩子在10歲前應該做的幾件事,並提醒家長,玩沙子、打水仗、爬樹等「古老」的遊戲,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些看似「原始」的活動,是孩子認識世界、學習社會生活技能的重要媒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重要任務」。
  • 家庭教育|英國兒童12歲前必須完成的50項戶外活動清單
    英國機構國民信託為兒童列出了一個12歲前必須完成的50項戶外活動清單,參與該活動的孩子每完成一個項目就在後面打,直到全部完成為止,與之相比,我們的差距令人咋舌,那麼,孩子在12歲前都該完成哪些呢?我們一起來圍觀一下吧!
  • 【活動招募】「開筆禮」、「思維導圖」、「跳蚤市場」開學不能缺...
    還缺一套學習「方法」孩子只知道錢可以買東西但都能買什麼完全沒概念家裡的玩具堆積成山,孩子還是買買買既能讓孩子理解「購買」又能獲得新的玩具你不覺得缺一場社會實踐活動嗎?>二、【年齡要求】4——8歲三、【招募人數】40名體驗官四、【活動時間】2019年9月7日10:00——10: 40(本周六)五、【活動內容】正衣冠穿漢服,
  •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導讀: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庭教育:7到12歲孩子修煉之10歲
    道德感強,不喜歡撒謊從7歲道德感開始萌芽,8歲道德感逐步建立,到10歲時,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道德觀。這道德觀的標準不但來源於父母師長的教誨,也來自於孩子自我內心的判斷。他在乎誠實,在乎公平。他認為偷竊和說謊是很讓人不屑的事情。不過,雖然他說起來頭頭是道,實際做起來卻不一定能達到自己說的標準。比如,雖然他大體上是誠實的,但常常會隱藏部分事實。
  • 臺灣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看看哪些不能做
    原因是過早強調記憶的背誦危害孩子的心智成長。從育兒的角度來說,一般倡議的是家庭的母語環境或孩子帶著興趣自發去聽看英文動畫片等接觸英語,而不是通過每天強迫孩子背誦英文單詞句子來學習英文。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孩子6歲前,玩耍應該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過早地給孩子學習,其實是一種悲哀」,這是國內一個知名學者的言論。
  • 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在孩子7歲的時候基本就已經定型了,所以才能看出孩子長大以後是否有出息,因此父母們更要注意,孩子在7歲之前是培養的關鍵時期,只有擁有了好的習慣,才能幫助孩子成就未來。
  • 孩子7歲前具備了這2項技能,長大後收入不會低
    其實孩子6歲前的腦容量十分驚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一個2歲的孩子基本上和7歲孩子的閱讀能力沒有區別,如果這段時間不及時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會隨著時間的增長慢慢降低的,所以建議各位家長不要讓孩子在你的溺愛中失去閱讀能力和數學技能。
  • 臺灣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這10件事6歲前都不該做
    「孩子6歲前,玩耍應該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過早地給孩子學習,其實是一種悲哀」,這是國內一個知名學者的言論。小編認為,6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  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
  • 1歲寶寶發育合格「評估指標」,4項能力缺一不可,你家娃達標沒
    一些專家也給出了一周歲寶寶的生長評估指標,這些指標可以科學地幫助家長評估孩子成長還存在哪些問題,4向指標缺一不可,一起來看看你娃達標沒。如果您家孩子一歲了還不怎麼說話,也不用太著急,解決的辦法是:多與孩子溝通對話,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如果到了一歲半還不會說話,請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系統檢查一下。
  • 到底應該如何教育7~10歲的孩子
    孩子的心思都是敏感脆弱的,而7~10歲的孩子正是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在這個時候培養孩子最為關鍵。作為家長們,最應該知道的是,知識並不等於智力,擁有了知識,並不等於就開發了智力。但開發智力,則必定能擁有知識。孩子的意識活動方式怎樣,決定著孩子從小智力開發的狀況。
  • 10歲前,孩子不宜過早學的9件事,父母千萬要注意!
    他們畫的字免不了東倒西歪,缺鼻子少眼睛,且人也極易疲勞。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往往不厭其煩手把手地教,而孩子卻怎麼也寫不好,氣得家長脫口而出:你真笨,沒出息……孩子自己當然也很洩氣,心情沮喪。長此以往,便對寫字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以至於產生恐懼心理。
  • 列缺穴:四總穴之頭項尋列缺
    列缺為手太陰肺經之絡穴,別走手陽明經,手陽明經從手走頸項達頭面,入下齒中,故可宣肺解表、祛風通絡,治療外邪所致的頭面五官病及頸項病。列缺穴為八脈交會穴,通於任脈,任脈起於胞官,出於會陰,與腎相聯繫,肺屬金,又為腎水之母,故又可用於治療前陰病。手太陰之絡起於腕上,直入掌中,散入魚際,故列缺穴也可治手腕無力、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等手腕部疾患。
  • 開學前,這10項準備要做好
    開學前,這10項準備要做好開學前,家長們應該幫孩子做好哪些準備?以下10項準備工作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邊玉芳結合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學習適應規律梳理總結出的,可供廣大家長參考。1.幫助孩子收心,回歸日常狀態假期中的孩子,心態通常較為鬆弛,而開學後則相對緊張,兩種狀態的轉換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對此,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的心慢慢沉靜下來。
  • 7歲前教育是孩子成才關鍵期
    原標題:7歲前教育是孩子成才關鍵期   記殷紅博教授歷時36年學術研究和23年一線教學實踐的成果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其實是教育的競爭,要想勝出,唯有提高教育。近日,筆者探訪國際兒童關鍵期創始人、國際著名兒童心理與兒童教育專家、國際兒童關鍵期教育權威專家殷紅博教授。
  • 7歲前,3個關鍵期決定孩子一生,優秀父母最好不能錯過
    父母的早期教育,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無論是從性格,還是個性亦或是心理素質的成長。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7歲前,3個關鍵期決定孩子一生,優秀父母千萬不要錯過!1、0-3歲,孩子構建安全感最重要的時期孩子3歲前,通過與父母的互動來確定自己是否被愛,得到的正面回應越多,構建的安全感就越足,也由此奠定人生後期面對所有關係的巨大能量
  • 6歲前,做好這4項數學啟蒙,孩子從「不開竅」到數學思維「爆發」
    因此,在6歲前也就是整個學齡前階段都需要重視數學啟蒙。 6歲前,做好這4項數學啟蒙 認識數字、圖形 1歲10個月左右到2歲半左右,家長可以通過認知卡、掛圖和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來啟蒙數字和圖形
  • 3歲、7歲、10歲,孩子人生的3次轉折點!
    有研究稱,孩子的大腦在10幾歲的時候,就接近發育成熟了。這就意味著,10幾歲的孩子在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上,已經慢慢穩固下來,不太會輕易改變。但是在此之前,孩子會經歷3個行為習慣、性格特徵的轉折期,這是大腦和身體的快速發育所致。這3個轉折期,一般就發生在3歲、7歲、10歲左右。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的3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的3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日本的腦神經專家林成之就是其中一員,經過多年的分析總結,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10歲前,孩子有3個階段,是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分別是0-3歲、4-7歲、8-10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培養方式。
  • 日本孩子6歲前的10個任務清單
    其中,他們日本孩子6歲前必須學會的十件事,讓小編印象深刻,相信能給寶媽們不少啟發:  1、獨立上學放學  日本流動人口少、犯罪率極低,所以日本媽媽才得天獨厚地有機會鍛鍊孩子獨立,不僅訓練孩子單獨過馬路,還放手讓孩子自己背著書包上學放學,乘坐地鐵或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