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守一
近日,陝西西安未央區市場監管局在抽檢的時候,發現西安市未央區新概念大學城幼兒園中的小青菜甲拌磷超標51倍,後續調查中發現幼兒園中有多名兒童中毒。當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已經立案調查。
校園飲食安全,一直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之前有些地方幼兒園後廚髒亂,曾引發軒然大波。這次未央區新概念大學城幼兒園裡的食材竟然農藥超標,對於孩子可能造成的傷害就更大,追根溯源找出問題所在,對責任人嚴加懲戒,刻不容緩。
在過去一些校園食品安全事故之後,輿論曾針對食品把關提出過很多建議。考慮到校方可能的粗疏懈怠,以及家長對孩子健康最上心,很多人曾建議讓家委會參與食品安全把關。但這一次,據幼兒園工作人員介紹,作為食材供應商的「陝西黃馬甲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正是幼兒園前期和家委會共同考察選出的。
如果這個選擇沒有受到別的幹擾,說明至少表面上,該公司過去的食材安全還是有一定保證,那麼這一次為什麼會出現問題,是偶發的意外,還是此前就存在潛藏隱患?需要監管部門儘快查清,給大家一個說法。因為該公司作為供應商,供給的顯然不會只此幼兒園一家。而那批農藥超標的小青菜,有沒有流入其他學校或者機構的食堂,需要儘快溯源,避免造成其他危害。
此事還給人一個重要啟發,食品安全僅靠校內力量是不夠的。此前,因為有些學校的食品安全事故,更多發生在後廚環節,比如有些食材腐爛,有些食物品質奇差,原因多在於具體負責食堂的工作人員有私心或者不負責任。所以監管和輿論有針對性地想了很多辦法,裝監控、讓校長或老師陪餐、讓家長定期試餐等等,這些做法有利於倒逼校方盡心盡力,可是顯然沒法防住農藥超標這樣的隱患。
這一次抽查出小青菜農藥超標的,也是市場監管部門。校園食品安全也是社會整體食品安全的一部分,如果市面上的食材不能保證安全,那校內流程把關再嚴謹,也不能徹底杜絕風險。因而,有必要將校園食品安全,融入到整體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中,當成一個重點抓手。
比如,市場監管局在抽檢的時候,應該加大對學校食材的抽檢頻次。對於學校的供貨商,更應該加大抽檢力度,而且可以建立相關「黑名單」制度。一旦發現像這樣的農藥超標事件,就應將供應商拉進「黑名單」,以防其改頭換面再去給其他學校供貨。提高違法違規的代價,安全才能更有保障。
當然,農藥殘留相比於其他肉眼可見的安全問題,責任追溯起來更為複雜。從產地到校園的餐桌,有很長的供應鏈條,哪些環節是人為使壞,哪些環節是無心之失,都有必要查明界定清楚。罰當其過,才能讓各方心服口服,也才能從機制上查漏補缺,杜絕類似弊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