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的直指教言【自解脫的覺性】

2021-12-22 綿密愉悅精進

 《松嶺寶藏》第二章     

  

大手印的直指教言

  此乃大手印訣示。

  烏迪亞那的上師說:諦聽,措嘉。於教導大手印的直指竅訣時,有四個要點:見大手印、修大手印、果大手印、行大手印。

  首先是見地的大手印。續典中說道:見大手印是心的自性,無須證明之或驅逐之。

  如此,大手印無所緣,無指涉,本性為無生,不因環境狀況而毀壞。大手印的戲耍無所拘束,是本然的狀態,是一切可知事物的基本自性。

  此外,大手印沒有需要產生的善德,也沒有需要滅除的過失。就有如誤將繩當為蛇的比喻一般,錯的是把繩當成蛇的想法,而不是繩子本身。雖然乍看之下像蛇,但後來就了悟它只是一條繩子而已。既無需證明那是條繩子,也無須將蛇趕走,一點也不必。同樣的,一切可知事物的基本自性,本身即是大手印的自性。因此,既不需要產生無念的覺性,也不需要消除意念。思及之際,無念的覺性是直接現前的。因此它也稱為原本圓滿的清淨,不屬於恆常或空無等兩種性相的任何一種,也不屬於能知或所知。

  其次是禪修的大手印,續典中說道:任由基本自性無攀執而安住,即是禪修狀態的大手印。

  如此,禪修的大手印是心中了無執取,隨由心的原本自性保任如是。因此,它並非思考的結果,非經由指示,非「是」或「不是」某個東西。它沒有衝突與意念的造作,且什麼也不排除。

  此外,任隨的住於本然之中,無須以對治作修正,正如海與浪一般。當大海起浪時,浪由海中而起,又回歸於海中。浪與海無二,海與浪無二。保持寧靜有如一味,有如海中之浪。如同這個比喻,於你心性的大手印中,在離於念頭的原本自性中,全然地任其安住於本然之中。心中無所執持。不論生起什麼念頭,在念頭生起的那一刻,該念頭都不離於無念與無誤的覺性。念頭由你而生,向你顯現,又消融於你。在那一刻,本然狀態並非你所能思維的,也無法以文字指出。

  由於沒有能感知者與所感知事物此二元性,它並非「是」某個東西。由於此無二的覺性能以任何方式去體驗,它也非「不是」某個東西。且由於這兩種層次的實相是無可分別的,它們便互不衝突。

  由於一切被誤解的現象皆以它作為封印,它並不排除任何事物。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是自由而無拘束的,因此被稱為自解脫的原本狀態。

  第三,果大手印,續典中說道:根基本自成熟為果實,那就是果的大手印。

  如此,果大手印是當基本自性——所有可知事物的本然狀態——已經成熟證悟。

  用一個比喻來說,當一粒種子成熟變成稻穗時,發展為稻穗的就只是那粒種子。除了種子以外,別無稻穗;而除了稻穗之外,種子無法成熟成為任何其他東西。正如這個比喻,果是你本來的心,本然清淨的基本狀態——在無數種短暫的變化都平息回歸自心之後,它就僅為如是的本然狀態。

  它是你自心的空性本質,

  第四,行大手印,續典中說道:為了帶來源源不絕的加持,便有行持的大手印。

  你必須向具有傳承、證量與悲心的上師求取口訣教言。從那一天開始,你必須向他祈請,視他為法身,而非色相之身。由於無法忍受與上師分離,你以深切的渴望融入上師,如此,透過上師的加持,大手印的了悟將自然生起。這是單一便已足夠的捷徑,無須依靠兩種次第的任何其他方法,此稱為行大手印。

  舉一個比喻為例,在豔陽高照的時候,拿一個未受損壞或無有髒汗的透鏡,只要將陽光、透鏡和乾苔放在妥當的位置上,乾苔就可以瞬即燃燒起來。同樣的,當上師的加持、你的虔敬,以及你相續的清淨誠心,這三者同時發生時,只要以懇切的渴望祈請,本來的覺性,也就是大手印,將自然生起。

  接著是確保你的相續獲得淨化的方法。於接受口訣教言之後,一開始要前往僻靜之處獨自隱居。其後,要舍下所有其他的目標——完全的放棄,不斷重複培養這個心態:「若把這個只能獲得一次的暇滿之身揮霍掉,是多麼可怕的浪費啊!由於沒有任何事情是確定的,如果我今晚或現在就死了,該怎麼辦!我的心還沒有獲得任何的穩定。我死了之後,沒有任何人、任何東西會陪伴我!」

  之後,皈依並多次生起堅決的菩提心。運用各種方法清淨你的障蔽,並積聚資糧。不過,特別要在心的中央,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思維:「他就是大手印,法身佛!」懇切誠意地向他祈請,直到你精疲力竭為止。屆時,你的意識將變成無念與空的狀態,那是一種無以言喻的清明覺受,或說是離於貪執的大樂狀態。認知到:「僅僅這個,就是上師的心,我自己的心,是法身的大手印!」然後安住於本然根本狀態的任運自在之中。

一開始,以短時而多次的禪坐重複修持,如此,你的念頭將如薄霧般蒸發。最後,超越禪修(座上)與休息(座下)的界線,你將擴及而進入萬事萬物皆是法性的一性狀態。

  在座下休息時,以持續與遍滿的清明覺性進行所有的日常活動,難於任何意念的造作。然而,即使這種本然狀態現在已經成為你的實際狀態,你仍需不斷培養對有情眾生的廣大悲心,並祝願能夠以無為的方式自然成為他人的安樂。

  這不過是「自解脫覺性:大手印直指教言」當中的片段。

  三昧耶。封印,封印,封印。

  這卷美妙且究竟的教法,是止美.貢噶(Drimey Kunga)的再伏藏,由貝瑪.韋瑟.朵昂.林巴於「直徑紅巖」作為悉地(成就)之一而取出。其後則將此交予烏金.奇美.滇尼.雍仲.林巴。願此能使真實的密意傳承廣弘遍及等虛空一切處所。 

    ( 第二章完 )

  

 ——《松嶺寶藏》

相關焦點

  • 令蓮花生大士解脫的最後教言!祖師吉祥獅子究極開示
    大樂的覺受,有如融化的奶油,變得完全自由自在且興高採烈,沒有擁有身軀或心識的想法。對於各種感官感知了無攀執的狀態,但仍受心不在焉的汙染。覺性的狀態,有如陽光在天空中照耀。身體有如薄霧的覺受,沒有色身行為的對象和實質。
  • 導入生命的實修方式—那洛六法,大圓滿,大手印基本概念
    英文中關於那洛六法,大圓滿,大手印基本資料已經非常多,理解密續的轉化道對於學習佛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地摘錄摘自《鮮活的覺性》第十七章來說明一些基本概念。     這個第十七章是這本書的最後一章。
  • 什麼是覺性?
    - 創古仁波切慈悲開示 -當體驗到無散本然相續時,覺性是離於任何參考點的,就像天空。覺性是不散漫,如是地認出心的自性,並了悟其本質。在大手印的教言中,需要正念和覺性,別讓自己分心。當我們稱為本然,意思是,安住於事物樣貌的自性:看見心的自性。看見心的自性時我們會有什麼感覺呢?有時可能遇到順境,一切順利,事情美好而愉悅,但我們並不感到任何喜悅、或多大的希望、或生起任何的攀執。
  • 《解脫大手印》—必須要看懂的前導文
    《解脫大手印》非常重要的指南,《解脫大手印》是第三世多傑羌佛親傳的佛法,是佛法中最高的佛法。我這時又回憶起佛陀師父曾講過的一句話,如果有人說他的佛法比《解脫大手印》還高的話,此人不是凡夫騙子就是妖魔。我那時沒有受到《解脫大手印》灌頂,無法理解佛陀師父說話的含意,現在深入了《解脫大手印》這才知道黃金放的光不是黃銅能比的啊!
  • 創古仁波切:什麼是覺性?
    當體驗到無散本然相續時,覺性是離於任何參考點的,就像天空。
  • 「自我教言」若心真正能安住,分別心失於法界(連載2)
    『自我教言』不只是入門的導引,更是久修行者的一面好鏡子,去反省及自我教言,為佛學 及修行態度的明確指引,去除很多謬誤及修道上的倒見。書內一再強調聞思的重要性,正是建立 『正見』的要素。所以我們要全部 斷盡這些無義的分別念,就必須觀察自心,然 後自然安住。若自己的分別念如風起雲湧,越來越增上, 則好像連整個虛空界也無法容納,但只要我們 以觀察的智慧去斷除它,那分別念在剎那間將 全部消失無蹤。作為一個大修行者,當他一開 始觀察自心時,所有的分別念就都融入於心的 本性虛空當中,一切煩惱也就消失於法界。
  • 金剛乘中一切的技巧均有賴於上師的加持丨大手印教言 20
    第三種師生關係最為殊勝的是像佛一樣的老師,他不僅僅具足了佛法的知識可以教導我們,更可以引導我們自己來解脫,但這並不表示我們要去選擇哪一個是我們的老師,老師的出現是相當自然的,而不是創造出來的,只要對老師有信心,和我們有法緣、業緣的老師就會出現。
  • 佛法真知:是什麼一切智智與覺性?
    弟子們修習戒定得解脫智慧三明六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成就阿羅漢果。巴利三藏小部經典裡的後面幾部經完美地銜接了小乘和大乘,讓已經有基礎能自我解脫的弟子們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大乘法修菩薩道。
  • 藏傳佛教噶舉派《大手印》與禪宗為什麼不立文字?
    禪宗與藏傳佛教噶舉派主修《大手印》,這兩個教派不立文字,依靠師徒心意傳承,師徒心心相印。就是擔心立了文字,領悟理解力差的人,照字面意思去領悟理解,斷章取義,不能領悟諸佛菩薩的真正密意所在。含義:自性心性自心猶如鏡子,自性心性自心本來空寂無一物,鏡子的功能:照進宇宙萬物與反射宇宙世間萬物(包括六道輪迴鏡像)。藏傳佛教噶舉派主修《大手印》,實相大手印。若要解脫輪迴生死獄,必須認持實相大手印。
  • 藏傳密宗之噶舉派及其「大手印」法
    「大手印」,梵文為嘛哈母渣(Mahamudra),漢文可譯作「大象徵」「大印」等,印者,是表記和象徵之意;大者,為無所不包、至高無上之意。「大印」實指心靈妙明之境,指玄奧的精神照耀。藏文譯名中,在「大印」兩字中間又加入「手」字,「手」字指佛的手,表示佛之如所有盡所有,二無分別,及空、樂、智慧,為尊重佛典之意。
  • 無量壽如來會——如實知自心 | 諸法本源名法性,彌陀接引至究竟
    實際上在這個教言中,法性非常重要。能不能請師父從這個角度給我們再作些提示,我們怎麼更清楚更明確地認知與運用?師:我們常談法性。一說「法」字,大家就知道,一切事物、一切現行、一切因緣都是法,一切都可以稱為法。無論是我們的心念、作為、思維,都是法。情世間、器世間、覺悟世間都是法。我們找不出一個不是法的事相。
  • 俱足福慧,方得解脫
    但佛教不僅僅在於修福,也必須注重修慧,只有福慧雙修才能達到心靈的解脫。只是因為佛教在傳入民間的過程中,受歷史時空背景的局限,才使許多人只看到形式,而未學到實質。後又因史上四次大的滅佛運動的發生,出家人為躲避追捕、戰亂,也為了能更好的清修,乾脆把道場都建到了深山老林中。這讓普通百姓就更難有機會接觸和認識到佛法的真諦,也讓佛教文化披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色彩。到了近代特別是解放後,土地的產權開始化歸國家和集體所有,而寺廟道場的產權卻沒有一個清晰劃分的標準。
  • 究竟解脫道——大手印. 【東寶·仲巴仁波切】
    這裡順便說明一點,藏語中敬語「手」的尊貴,如漢語之「首」,「大手印」,即是「首頂大印」之意,「大手印」之譯法已成習慣,故沿用。要明白的是「大手印」絕不是一種身形手勢,不可望文生義。大手印,在有的上師的傳承裡叫做「大無上」、「大中觀」,其本質是一樣的,它共同的涵義是「圓滿的法門」,一切眾生皆可依之修行而獲成就。
  • 噶千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
    正法分享、法訊時時傳播、護持佛法僧三寶平臺噶千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大手印第一課,眾生本為佛首先抉擇「一切顯相是心」,再來抉擇「心的本性為空」。對於佛法調服自心,我還稍微有一點點自信,僅僅是這個樣子而已,並不是一個很符合弘法資格的法師。 「大手印」之口授眾生本為佛首先,這一部論典的標題是「大手印」口授,關於大手印有很多不同的解釋。舊譯派解釋叫做「大圓滿」,新譯派稱它為「大手印」,顯密共通用的詞彙是「大中觀見」。雖然它有三個不同的名相,無論如何,所抉擇的甚深見地都是同一回事的。
  • 如何啟發孩子的覺性?
    by Helena Lopes  有很多做家長的學員會問,如何啟發孩子的覺性。整體來講,啟發孩子的覺性有三個方面可以做。第一,是保護孩子本來就有的覺。小孩子其實時常就在一個很寬廣的覺的狀態。父母只要不是沒事去打斷他就好。第二,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覺察,也就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晉美彭措法王的兩句教言
    晉美彭措法王的兩句教言 「不動搖自己的決心,不擾亂其他眾生的心。」這是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給我們的兩句教言。詞句雖然簡短,含義卻很深廣,一切世出世間法都包含在這裡。我們平時在為人處事的時候,在修學的過程中,要做到這兩句話非常不容易。若是真正做到了,不管是在世間還是在出世間,都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一定能夠圓滿。
  • 藏傳佛教手印圖集
    梵文「mudra 」一詞源自動詞「mud 」,其意為「取悅神靈」。該詞一般指的是印記、符號或標識。在佛教詞彙中,該詞主要用來指佛和神靈所結手印。在早期的大乘佛教肖像畫法中,只有幾個主要手印出現在雕塑佛像上。
  • 覺性科學與正念禪修的異同
    問 :覺性科學101層級的基本禪修方法「覺察」,和美國現在流行的Mindfulness(正念)是否一樣?為什麼用「覺察」而不用「正念」這兩個字?答:正念是一個很好的佛門常用名詞。西方一般不知道在覺察的背後,還有一個純然的「覺性」。「覺性」也被稱為心、心性,是一切萬事萬物,包括時間、空間的本體。這個本體超過大腦可以思維的範圍,但是可以透過禪修逐漸親自經驗到。基本的覺察,或Mindfulness練習,可以幫人達到覺性科學101的目標,即生活工作自在、事業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