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動大手術之前,在它的地圖上,油簍街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子,貼在立體電影院旁邊。看立體電影院的電影,喝耀華餐廳的牛奶,品悅來茶鋪的三花是那些年成都超哥的耍法,當然超哥也有耍不起走的時候,開館子也算是一條出路,油簍街的這家雜醬麵館用這條街命名,似乎想讓人記住那些曾經。
原先的店鋪比現在大一倍,後來房東見面老闆生意火爆,收了一半鋪面自己做,當然經常面對尷尬。兩餐之間食客不多,但鍋裡的面一直沒有斷過,客人卻從來沒有斷過。
典型的老式雜醬面,肉臊炒芽菜作蓋頭,底料還是調稀的麻醬勾蒜水,熟醬油,香紅油,味精花椒少許,小蔥蔥花,面裡挑幾節帶肉的萵筍葉子,清香調醬香,麻辣跳口腔,享受。
據麵館介紹,這款素椒加紅燒肉的面是他們的頂配,我覺得這不僅僅說的是價錢,從味道上講,這種老味雜醬面中的芽菜與紅燒肉之間似乎有一種隱情,被肉臊吵得爆香的芽菜那種深藏在陽光之中的明媚和微微的酵酸,與燒肉中的鮮甜醬香勾兌出一種味覺新境界,兩種臊子,多種層次,濃膩的醬香與酥脆的幹香簡直是一種絕配。
如果說,油簍街素椒雜醬這麼簡單就說完了,那是不可能的,加了煎蛋的素椒雜醬也是一款「點睛之筆」,乾拌麵,酥臊子,脆煎蛋,乾脆到一塊去了,這種被火候逼出來的材料中的濃鬱味道,徹底擊潰了我味覺的防線,狼吞虎咽已不可避免。
都說便宜無好貨,但是一談到錢,還是抵抗不了嘴巴的言語,他家的泡菜收錢被許多人吐槽,我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交易都應該建立在雙方願意的平臺上,否則就沒有結果。既然沒有免費的午餐,也就沒有免費的泡菜,那些免費的東西實際上早就列入了計價的成本,我倒覺得,收費建立了一種秩序,首先避免了浪費,其次促就了品質,最後在願打願挨的基礎上才可以成交,這也是一種公平。
感謝新一輪的漲價世界,感謝動了我們奶酪的蒼蠅耗子,感謝我們還有一顆面對現實的堅強心臟,我們似乎什麼都可以選擇,似乎又無能為力,希望總在變化,目標飄忽不定,但有一點我們是絕對擁有的,那就是吃麵,吃一碗美味的,可以選擇的,沒有顧慮的面,這似乎也是我們快樂的基本底線,好了,明天再選一家麵館。到時候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