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椒雜醬面咋翻譯?川大蒼蠅館子曾譯「無肉純素的面」嚇跑留學生

2020-12-15 四川在線

/home/img/file/20181022/20181022173517_6666.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封面新聞訊(記者 韓雨霽)開店十來年,年年愁菜單。只不過,老闆愁的不是菜單種類,而是那些川味美食的英文翻譯。

  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有這麼一家川味麵店很受留學生歡迎,是校園裡一個「網紅」館子。如何將地道的四川美食翻譯成英文,成了老闆每年都在糾結的問題。到底將「素椒雜醬面」「涼糕」等四川美食翻成了啥樣?封面新聞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10月22日上午11點,記者找到了這家在川大裡面的麵館。儘管天氣陰沉,但門口已有不少顧客。在網上引起熱議的雙語菜單,則靜靜放置在餐桌一側。

  拿起菜單仔細端詳,諸如素椒雜醬面、紅油抄手、涼糕等四川當地美食率先映入眼帘,下面則對應寫著它們的英文翻譯。其中,素椒雜醬面就是Noodles with Fried Bean and Pepper Sauce(配著炒豆和胡椒醬的麵條),雞雜麵則是Noodles with Chicken Giblets(配著雞內臟的麵條),涼糕對應著Glutinous rice cake served with brown sugar(配著紅糖的糯米糕)。

  與此同時,像一兩、二兩這樣的分量大小,則被通俗翻譯成了small(小份)、medium(中份)和large(大份)。

  「我們2006年開店,就為留學生標出了對應的英文翻譯。」該店工作人員張潤琴說,卻因翻譯不到位鬧了不少笑話,「比如最初雞雜麵就被翻譯成了『噁心的面』,素椒雜醬面則被翻成了『沒有任何肉食的,純素的面』。」她說,但每當素椒麵拿出去,一些不吃肉的學生,就會發現裡面其實是有肉末的,那份面他就不會要,因而惹出不少麻煩。

  記者了解到,從2006年到現在,這家麵館每年都會更新菜單翻譯,已經更新了十多年,更新方法也從原來的上網查詢、向學生請教變成了向川大外語學院的老師和中文好的留學生請教。「一些外語學院的老師也會來吃麵,一邊吃一邊給我們提建議,直到今年才出了這份最終版本。」她說,現在,菜單變得更清楚了,留學生也來得更多。

  「這家麵店我們已經不止來過一次了,我最喜歡吃素椒雜醬面。」來自英國的James Brister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四川有很多美食,但之前餐館裡的翻譯基本看不懂,儘管現在還是有翻譯得不太好的地方,但大致都能看懂了。

相關焦點

  • 素椒雜醬面咋翻譯?川大蒼蠅館子曾譯「無肉純素的面「嚇跑留學生
    只不過,老闆愁的不是菜單種類,而是那些川味美食的英文翻譯。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有這麼一家川味麵店很受留學生歡迎,是校園裡一個「網紅」館子。如何將地道的四川美食翻譯成英文,成了老闆每年都在糾結的問題。到底將「素椒雜醬面」「涼糕」等四川美食翻成了啥樣?封面新聞記者前往一探究竟。10月22日上午11點,記者找到了這家在川大裡面的麵館。儘管天氣陰沉,但門口已有不少顧客。
  • 超好吃的素椒雜醬面!環境惱火
    地道的素椒雜醬面,老成都人的美食情懷!若不是我們專程尋來,真不知道這樣小而舊的蒼蠅館子,竟然會有如此火爆的生意!一間貌似待拆遷的舊平房,門頭上的白瓷磚上赫然寫著三個紅字「老字號」。門口早已坐滿了食客,他們家的隔壁好像上一個老茶館,有位幾位大叔邊吃著面,一邊在安排午後的生活:「等我們吃了面,再去搓麻將撒!」店裡的空間很小,顧客一多就顯得格外擁擠,因此大多數顧客端了面,就直接坐在了門外。摺疊桌和塑料板凳似乎早已成為了成都蒼蠅館子的「標誌性」物品。
  • 在成都,吃麵就認那碗素椒雜醬面,本地人告訴你這4家最好吃!
    成都,作為一個南方城市,麵館卻遍地開花而在如此多麵館中都能找到的當然就是素椒雜醬面對,不是老北京的炸醬是我們老成都地道的「雜醬」來看看這4家老牌子的雜醬面到底有好好吃油簍街素椒雜醬面地址:油簍街41號蒼蠅館子,附近居民都曉得的好味道麵湯泡菜自取,服務不好,但是面的風味實在太巴適這家的臊子是加了芽菜的
  • 讓人驚豔的素椒雜醬面!老成都的傳統美食!臊子酥脆、麵條油潤!
    眾所周知的是,成都人對於素椒雜醬面情有獨鍾,眼前的這一家看似不起眼的蒼蠅館子,每天一到飯點高峰期,食客們就坐滿了店門口的位置。在我們等面的時候,兩位顧客扶著一位老年人過來吃麵,老闆娘立刻親自出來迎接,殷勤地招呼著,還貼心地詢問老年人的口味,最後給老年人煮了一碗清湯的雜醬面。我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在煮麵的時候,老闆娘還特意將麵條夾斷,以方便老年人吃麵。
  • 手把手教你做面——重慶素椒幹溜雜醬面
    手把手教你做面——重慶素椒幹溜雜醬面 2020-10-03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這家老麵館的素椒雜醬面讓人垂涎欲滴
    兩餐之間食客不多,但鍋裡的面一直沒有斷過,客人卻從來沒有斷過。典型的老式雜醬面,肉臊炒芽菜作蓋頭,底料還是調稀的麻醬勾蒜水,熟醬油,香紅油,味精花椒少許,小蔥蔥花,面裡挑幾節帶肉的萵筍葉子,清香調醬香,麻辣跳口腔,享受。
  • 川大學霸麵館推雙語菜單 網友:英語沒過四級不敢進
    沿著四川大學裡的林蔭小道便來到了號稱是川大校內除了食堂外最大的小館子,恰逢飯點,麵館外已經坐滿了人。記者在雙語菜單中看到餃子、抄手、麵條、米線,涼糕,甚至連湯圓都有,價格也不算貴。這個店的老闆名叫張潤琴,她介紹,因為麵館靠近圖書館和留學生樓,所以他們家的生意就比較好,尤其是留學生比較多,而且這些留學生最愛的就是她家的素椒雜醬面。張潤琴說:「對於他們留學生來說,我們的素椒雜醬面有點像他們的義大利麵這些,比較適合他們的口味。
  • 成都第一面:素椒雜醬
    所謂素椒雜醬面,既是幹拌雜醬面的成都稱謂,也是成都家喻戶曉的一道麵食。堪稱成都第一面。 在成都,這素椒雜醬面是很普通的平民食品,普通到幾乎每條街都有得賣。它的底料看起來簡單,無非就是那些很普通的調料。只是麵條一定得用口感很好的切面,成都人稱水葉子面。面裡不加湯,撈出來後上面澆一勺秘制的臊子,幹拌著吃。吃的時候最好配上一碗熱麵湯,上面再灑幾粒碧綠的蔥花。
  • 教你製作15款重慶特色面之重慶素椒幹溜雜醬面
    圖片來自網絡重慶素椒幹溜雜醬面怎麼做?食材:鹼水麵條150克,鮮豬前夾眉毛肉500克,植物色拉油250克,豬化油5克。2.炒鍋置火口上摻入色拉油,燒至160℃時放入肉末用小火煵炒至表層微酥,開始吐油時下薑末、料酒、胡椒麵炒轉,然後下甜醬炒至出香成面臊子(此臊子可供10碗素椒雜醬面使用)。3.芝麻醬用麻油調散,老薑5克、大蒜搗成茸後用冷開水調成姜蒜汁水,火蔥切蔥花。
  • 成都藏在小區裡的素椒雜醬面歪的也好吃
    他家的素椒雜醬面真的體現了成都一個普通家庭對傳統食品的保護或者說傳承所做出的努力。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看起不打緊,吃起香死人。這是活轉攪勻後素椒雜醬面的模樣,油光鋥亮,黏而不膩,但凡喜歡吃麵的人看都看得出好歹來。
  • 豬油雜醬面太好吃!
    熱情又可愛的嬢嬢,總是能夠快速準確地把雜醬面端給對應的顧客,她說這麼多年了,早已形成了條件反射。醬香濃鬱的雜醬面,地道的老成都風味!他們家的麵條分為三種,分別是寬面、韭菜葉子面、細面(棍棍面)。個人建議選擇寬面和韭菜葉子面,口感和味道都更加地道。
  • 舌尖上的成都-成都最好吃的麵食就在這6家館子裡
    鋪面外全部擺的是吃麵的大小凳子,食客們都不介意在路邊用一大一小2個凳子吃,可見生意的火爆程度。他們家最火的就是紅燒鱔魚面,表層浮著紅油,看似油,卻非常的香,辣度比雜醬面重,鱔魚三四片,鮮嫩不腥。鱔魚面是緊俏貨,去晚了就賣完了。仔兔面也還不錯,面是粗面,偏硬,有嚼勁,湯調味適中,喝一口不會太鹹,麵條沾了湯吃不會太淡,他們的兔子處理得很乾淨,沒有腥味,兔肉瀝骨入味卻又很嫩。
  • 成都20家火了N年的蒼蠅館子,全部吃過才算行家!
    在成都,任何一個被稱為美食街的地方,絕對少不了一家蒼蠅館子~對於成都人來說,沒吃過幾家藏在小街小巷、犄角旮旯裡長得並不好看,甚至「髒亂差」的蒼蠅館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資格的吃貨!如果你想吃透成都,這20家火了N年的蒼蠅館子,你必須去gao一哈!
  • 開在居民樓裡的麵館,只賣雜醬面,不到一年就成網紅店
    成都人好吃麵,麵條細分下來就是湯麵和拌麵。麵條用的是鹼水面,鹼水面是最常見的麵食之一,在麵粉加入鹼,去除麵團中的酸味,使面更為膨大、潔白、鬆軟。很多地方的麵食都加入鹼來改善口感。成都有一家私房麵館,開業僅一年多,已經吸引各地很多食客前往吃他家的一碗麵。
  • 原來川大最好吃的不是食堂,是校外的這些館子,別人家的大學!
    川大的食堂在高校食堂中是一定是排得上號的,一句話總結:便宜大碗!小編小時候也經常去川大蹭飯,記得那個時候一兩米飯也就兩毛錢,打一份葷菜,而且可以拼兩樣,小葷也就三四塊,大葷也不超過六七塊吧,足以吃得飽飽的了。很多時候好可以趕上葷菜是魚肉呢!
  • 川味雜醬面的家常做法,色香味俱全,做法簡單!
    四川雜醬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雜醬面和我們平時吃的炸醬麵口味還是略有不同的,這個川味小面不僅在四川非常的受歡迎,在全國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道老成都川味小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重慶萬州火了30多年的小店,乾餾雜醬面10元一碗,是小時候的味道
    跟重慶主城的人喜歡吃重慶小面不一樣,萬州人愛吃的是雜醬面,這家張大娘麵館開了三十多年了,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老店,也是萬州人的集體味覺記憶。最開始煮麵的張嬢嬢早就退休了,據說現在是他們下一代在經營,但是味道一直沒有變,還是小時候的口感。
  • 正宗雜醬面的雜醬怎麼調製?
    (成都的素椒雜醬面)三個流派的雜醬做法有共同點也有明顯的區別。成都的雜醬不放豆瓣,純甜麵醬炒制。醬香濃厚,有明顯的甜味。萬州的雜醬做法比較細緻。重用豆瓣,口感鮮辣鹹爽,還帶一絲絲麻味。大竹的雜醬因範哈兒(範紹增)而得名。因範哈兒喜歡吃回鍋肉,所以他的廚師便用炒回鍋肉的方法為他製作雜醬。所以這三種雜醬的味道是各有千秋的,你說誰第一,誰有老么呢?
  • 雜醬面的做法-麵食培訓班
    雜醬面是家常非常普遍的一種麵食,雜醬面的做飯也是有很多種,民間就分南北方的雜醬面做法,都是不同的。雜醬面能被接受率這麼廣主要是因為口味大眾化。別說家庭做雜醬面,就是大部分麵館尤其是陝西麵館,一定也都有雜醬面這個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