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img/file/20181022/20181022173517_6666.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封面新聞訊(記者 韓雨霽)開店十來年,年年愁菜單。只不過,老闆愁的不是菜單種類,而是那些川味美食的英文翻譯。
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有這麼一家川味麵店很受留學生歡迎,是校園裡一個「網紅」館子。如何將地道的四川美食翻譯成英文,成了老闆每年都在糾結的問題。到底將「素椒雜醬面」「涼糕」等四川美食翻成了啥樣?封面新聞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10月22日上午11點,記者找到了這家在川大裡面的麵館。儘管天氣陰沉,但門口已有不少顧客。在網上引起熱議的雙語菜單,則靜靜放置在餐桌一側。
拿起菜單仔細端詳,諸如素椒雜醬面、紅油抄手、涼糕等四川當地美食率先映入眼帘,下面則對應寫著它們的英文翻譯。其中,素椒雜醬面就是Noodles with Fried Bean and Pepper Sauce(配著炒豆和胡椒醬的麵條),雞雜麵則是Noodles with Chicken Giblets(配著雞內臟的麵條),涼糕對應著Glutinous rice cake served with brown sugar(配著紅糖的糯米糕)。
與此同時,像一兩、二兩這樣的分量大小,則被通俗翻譯成了small(小份)、medium(中份)和large(大份)。
「我們2006年開店,就為留學生標出了對應的英文翻譯。」該店工作人員張潤琴說,卻因翻譯不到位鬧了不少笑話,「比如最初雞雜麵就被翻譯成了『噁心的面』,素椒雜醬面則被翻成了『沒有任何肉食的,純素的面』。」她說,但每當素椒麵拿出去,一些不吃肉的學生,就會發現裡面其實是有肉末的,那份面他就不會要,因而惹出不少麻煩。
記者了解到,從2006年到現在,這家麵館每年都會更新菜單翻譯,已經更新了十多年,更新方法也從原來的上網查詢、向學生請教變成了向川大外語學院的老師和中文好的留學生請教。「一些外語學院的老師也會來吃麵,一邊吃一邊給我們提建議,直到今年才出了這份最終版本。」她說,現在,菜單變得更清楚了,留學生也來得更多。
「這家麵店我們已經不止來過一次了,我最喜歡吃素椒雜醬面。」來自英國的James Brister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四川有很多美食,但之前餐館裡的翻譯基本看不懂,儘管現在還是有翻譯得不太好的地方,但大致都能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