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走玩具三個月,孩子們玩得更好!請讓他們保持適度的無聊

2020-12-24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遊戲與早教

請給孩子多些無聊的時光!

許多盡責的家長,總喜歡規劃孩子有多採多姿的生活。去親子館玩、上潛能開發班、才藝課…即便閒賦在家,大人也義不容辭地陪孩子看書、玩玩具,就怕孩子愁眉苦臉地說:「我好無聊「...

但是,現在已經有不少研究指出,當孩子感到無聊時,往往是誘發他們內在潛能和創意的好時機!

孩子覺得無聊,和玩具的多少無關

著名的育兒學者蘿拉馬可汗教授 (Dr. Laura Markham) 在親子網站 Aha! Parenting中曾簡明扼要地歸納了孩子覺得無聊的三個主因:

1、生活時間大多被電視、平板、線上遊戲等3C娛樂產品佔據,導致孩子獨處時,手足無措。

2、生活太過於規律,常被滿滿的課程、活動佔據,一旦缺乏預先計劃和準備,孩子便茫然不知所措。

3、需要父母的注意和陪伴,跟父母抱怨無聊,只是一個手段。

為什麼該讓孩子適度地覺得無聊?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客座教授泰瑞莎貝爾頓 (Dr. Teresa Belton) 女士訪問了幾位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

受訪時,不少受訪者提及在年幼時、年紀稍長、甚至成年後,「無聊的時光」會讓他們有機會靜下來想想,自己最喜愛做的是什麼,這段空白時間讓他們有機會探索、發展自己的熱愛。

當然,無聊往往伴隨著孤單。

一開始孤單的情緒可能令人難受,但孩子的天性就是愛找樂子,隨之而來孩子自己會想辦法自我娛樂:胡亂編寫故事、編歌曲、自彈自唱、自己演獨角戲、畫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圖,或者到鄰居家跟獨居老人串門子。

「無聊的時光」除了讓孩子有機會發揮創意、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最重要的是能學著自己掌握時間。

不用太多玩具,照樣能養出聰明寶寶!

由於孩子天生容易無聊,所以兒童玩具推陳出新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現在的玩具都開始標榜「寓教於樂」,父母也就跟著相信:這些益智玩具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越玩越聰明!但是下面的研究恐怕要推翻「玩玩具能讓孩子更聰明」的粗糙假設了:

孩子不會因為沒有玩具就發展遲緩

1990年,德國的兩位公共教育系統的研究人員史提克 (Rainer Strick) 跟舒伯特 (Elke Schubert),與慕尼黑的一家幼兒園合作研究一項具有啟發性的實驗:

這兩個人將幼兒園的玩具全數收起來,只留下必要的桌子椅子和毯子,讓孩子在「沒有玩具」的環境下長達三個月,並觀察孩子們的行為與發展是否會有不同。接著,有趣的現象發生了:

第一天

孩子們的確百無聊賴,只能安靜地看看窗外或是漫無目的走動;

第二天

開始有孩子把桌子搭成小秘密基地

第三天

孩子們的笑聲回來了,他們已經可以自在地在桌子椅子間玩起追逐遊戲!

隨著實驗進行天數越多,他們的遊戲模式更複雜也更具有目的,像是扮起了家家酒、演起了戲、假裝自己正在看一場精採的馬戲團表演…等。

史提克隨後根據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孩子並不會因為沒有玩具就發展遲緩,這些受試的孩子們在這段實驗的過程中,反而玩得更專心,也學到人際合作及發展出更棒的溝通技巧!

寶寶最好的遊戲間就是家庭

其實,這樣的研究結論也不至於太驚訝。畢竟不少家長都有過買了玩具回家後,寶寶卻不太領情,或是對於玩具的外包裝盒更顯得興致高昂的經驗。

因為,寶寶是運用他們的五感來認識這個世界,而玩具所提供的只是輔助他們更安全地發展五感、促進小肌肉發展、訓練手眼協調等。

要達成這個目的,其實也並非市售玩具不可:家裡現成的餅乾盒、各式各樣的布料織品、飲料的瓶罐…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要知道,孩子總有把手邊東西轉變成玩具的無限創造力,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日常生活小物都是可以達成這類發展目的的好工具。

少一點玩具,多一點無聊,父母可以這麼做!

少一些玩具,多一些無聊,可能孩子能發展地更好,父母也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方法。

少一點玩具,孩子可能學得更好!

崇尚簡單生活而聲名大噪的英國作家貝克 (Joshua Backer),本身也實踐著絕對不給孩子過多玩具的育兒哲學。他也在博客中列舉了「少一點玩具」對孩子的諸多好處:

少一點玩具,在沒有固定玩法的條件下,孩子更可以發揮創造力;

少一點玩具,孩子可以累積實際的人際互動經驗;

少一點玩具,孩子更懂得珍惜所有;

少一點玩具,孩子更有心力去閱讀、書寫或發展對美的觀察;

少一點玩具,孩子自然不容易養成喜新厭舊的惡習;

少一點玩具,讓孩子有機會多接觸大自然;

少一點玩具,換一個更乾淨清爽的居家環境…

確實,很多昂貴的玩具完全沒有必要的,而且多數玩具都是父母及孩子的「想要」罷了。

與其讓孩子陷在玩具的選項中跟自己的欲望拉扯,不如帶孩子擺脫對玩具的依賴,協助孩子透過實際生活體驗來學習!這才是給孩子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

孩子抱怨無聊,父母可以這麼做

若孩子欠缺自我控住的能力,所以無聊時光也會讓有些孩子做出行為「脫序」的事。因此,身為家長,仍然需要引導孩子善用「無聊時光」:

限制電視、平板等娛樂產品的時間

因為孩子若習慣性地被此類娛樂霸佔,便減少獨處、自省、自我發揮的機會。

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

忙碌的你可以讓他幫你一點公事或家事的小忙,如:身為教職的媽媽讓大孩子幫忙改考卷、或是讓孩子幫忙洗菜 (喔!孩子超愛,因為他們愛玩水)。

準備一個「無聊聚寶盆」

「無聊聚寶盆」裡面可以有無數張紙條紀載無聊時可以做的小活動。

例如:拿捲尺量家裡每一個空間的長寬。畫一張藏寶圖讓下班回家的爸爸找寶藏。用廢棄紙盒、紙板做一個小汽車停車場 ,或是洗個泡泡浴順便用泡泡製造雪人...

這些點子平日家長無事時,想到便可順手記下,放在一盒子裡,然後孩子覺得無聊時,讓他抽籤選擇活動。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父母們不要給孩子太多玩具,請讓他們保持適度的無聊
    無聊的時光」除了讓孩子有機會發揮創意、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最重要的是能學著自己掌握時間。由於孩子天生容易無聊,所以兒童玩具推陳出新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現在的玩具都開始標榜「寓教於樂」,父母也就跟著相信:這些益智玩具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越玩越聰明!但是下面的研究恐怕要推翻「玩玩具能讓孩子更聰明」的粗糙假設了。
  • 【名思教育】父母們不要給孩子太多玩具,請讓他們保持適度的無聊
    無聊的時光」除了讓孩子有機會發揮創意、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最重要的是能學著自己掌握時間。由於孩子天生容易無聊,所以兒童玩具推陳出新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現在的玩具都開始標榜「寓教於樂」,父母也就跟著相信:這些益智玩具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越玩越聰明!但是下面的研究恐怕要推翻「玩玩具能讓孩子更聰明」的粗糙假設了。
  • 天天陪娃就怕孩子無聊?多給孩子些「無聊」時光,對孩子有好處
    第二天,孩子們自發地開始把桌子和毯子當房子玩,把椅子當火車玩。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研究人員為孩子們提供了少量真正的玩具。在後面的環境下孩子們總能讓有限的玩具發揮最大的娛樂功能。 其中一個變化是以前的Jasper總是對玩具喜新厭舊玩具,一個新買的玩具沒玩多久就要扔了不玩了。但自從錄製完回來後,居然發現現在的 Jasper能夠安靜地坐一個角落中看著插頭玩十分鐘。也許能夠發生這種轉變的緣由是拍攝的地方在農村,缺少現代化娛樂和玩具,但孩子從這段時間中學會了如何去應付無聊的環境,在他們的腦海中則有了更加富有創造力的環境。Jasper的經歷只是中國版的德國"無玩具幼兒園"實驗!
  • 熊貓心愛玩具突然被收走,接下來糰子的舉動,讓人忍不住想笑
    熊貓心愛玩具突然被收走,接下來糰子的舉動,讓人忍不住想笑大家都知道熊貓作為我國的國寶倍受寵愛,在動物園中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雖然熊貓萌噠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人們也無法否認它有非常頑皮的一面,雖然在我們看來是非常可愛的,但是卻讓它們的奶媽非常頭疼
  • 美國心理學專家「畫筆實驗」:小孩子玩具多,不一定是好事
    隨著每個家庭經濟水平的提高,許多家庭都有種類繁多、各種各樣以及大大小小的玩具,孩子們也是對許多的玩具都愛不釋手。 他為了讓4歲的寶寶保持對玩具的新鮮感,於是為寶寶買了各式各樣的玩具,堆滿了半間房子。希望這些玩具能陪寶寶玩,起初孩子對這些玩具愛不釋手,但是幾乎每個玩具玩一會就不會再玩了,最後買了這麼多玩具,也沒有對寶寶起到一個好的作用。
  • 玩「玩具」的重點是什麼
    所以有時候玩玩具的重點並不是「玩具」本身,和玩伴之間的互動才是關鍵,孩子們會互相激發出新奇有趣的想法,有時候看似平淡無奇的東西,也能變成獨一無二的玩具。  魯迅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不要說孩子很愛玩玩具,就連我自己逛起玩具店,也感到無限的滿足與快樂!
  • 制止孩子玩手機沒效果,家長應反思,孩子是否只是感到無聊了?
    孩子小,不會表達,但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感到無事可做,無聊了。成年人尚且如此,每天跟著大人過日子的小傢伙們,就更沒什麼計劃了,他們有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獨處,無聊的感覺就悄然而至。若此時碰到了手機,那就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玩具,既然無事可做,那就玩手機吧。
  • 劉昊然玩樂高,玩積木的這4點好處你知道嗎?請賦予積木靈魂
    搭建積木是非常考專注力的事,因為要保持平衡,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也建不出自己想要的模型,而且在搭建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小麻煩,也無形中鍛鍊了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當然,孩子玩積木還有很多好處,開發智力、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別小瞧小小的方塊,也許它是開啟孩子智慧人生的第一步。
  • 孩子整天喊「媽媽,我好無聊」,竟然是好事?
    受到疫情的影響,孩子們只能在家呆著,家長們不禁感覺自己背負了很多責任,必須去充實孩子的時間。當然,孩子每天是需要一定的學習時間,不過適度的「無聊」也同樣重要。無聊能教會孩子什麼?無聊讓孩子學會和自己相處隨著孩子們長大,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著他們,隨時去滿足他們的需要。現代社會大家越來越追求獨立和自我,這也意味著很多時間都需要孩子自己與自己相處。
  • 寶寶不愛惜玩具怎麼辦?
    但凡家裡有孩子的,隨便放眼望去,哪個家裡沒有幾座玩具山?如果從孩子出生就開始買玩具,等孩子長到幾歲的時候,家裡簡直要沒下腳的地方了。但是,孩子們壓根不會愛惜東西。新買的玩具,經常沒幾天就被摔壞拆爛了。玩一會就隨手扔在一邊,根本不知道收拾和愛惜。那怎樣讓孩子學會愛惜玩具呢?
  • 媽媽, 請停止再給孩子買玩具吧! 不信? 請聽專家這麼分析
    其實玩具貴精不貴多。  有這樣一個科學實驗:科學家分別給孩子提供2個、15個、30個玩具讓他們玩。結果顯示擁有2個玩具的孩子注意力最佳,擁有30個玩具的孩子注意力最差。  醫學專家們認為,給孩子買玩具數量不宜太多。這樣,孩子平時對玩具的注意力就會集中。玩具太多,兒童神經裡的興奮灶就會相互印製,反而影響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
  • 爸爸,請不要扔掉我的玩具
    問及原因,他說,因為孩子一直在玩玩具,弄得滿屋子都是,讓他不要玩了,趕緊收拾,結果小傢伙倔得很,還跟我頂嘴...我苦笑:所以...他嘆了口氣:所以我一怒之下,就將他玩具全從六樓扔了下去...就當我準備說點什麼時,他媳婦給我來了電話。
  • 孩子玩扮演遊戲時,成人如何讓孩子玩得更好?
    作為成人,並不需要教孩子或者控制孩子怎麼玩,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玩。那麼,作為老師和成人如何能夠讓玩得更好呢?創造優越的玩耍環境在Alison Gopnik的小老鼠實驗中,擁有豐富玩耍環境的小老鼠可以有更好的大腦發育水平,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孩子能玩得更好,因此需要為孩子尋找資源,創造一個豐富的玩耍環境,提高孩子的玩耍質量。
  • 孩子看到玩具不願走,很崩潰?其實孩子不用玩具也能玩得很開心
    我在前面跑,保持他快跑一步就能追上的距離,而他在後面使勁追,左右追逐間,我一回頭就能看到他笑得咯咯作響。這種追逐遊戲,跑多久他都不嫌累,每次都是喊「再玩!再玩!」。只要我們的遊戲超過3分鐘,就能吸引到好幾個和他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哪怕是30度高溫的晚上,每個小朋友都還是熱情的投入其中,讓汗和笑一般多。
  • 玩比比玩具,用陪伴讓「熊孩子」安靜下來
    話說,帶孩子是個體力活,尤其是當孩子們感覺到無聊的時候,就會開始吵鬧,纏著大人。所以說,即使是要用玩具讓孩子安靜下來,也是一件技術活兒,家長們既要保證玩具能帶來樂趣,還要確保孩子在遊玩時能感受到父母的陪伴與關心。因此,本期就讓玩比比玩具給父母們介紹幾種「正確」的玩具吧。
  • 孩子長期玩高科技「玩具」,黑眼珠逐漸縮小,醫生:無能為力
    導讀:孩子長期玩高科技「玩具」,黑眼珠逐漸縮小,醫生:無能為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長期玩高科技「玩具」,黑眼珠逐漸縮小,醫生:無能為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練習冥想的時候要保持適度的好奇心?
    當沒有什麼吸引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無聊。既然人類天生好奇,那麼在練習冥想的時候,我們也能夠保持好奇心。最普遍的正念呼吸冥想,就是練習對呼吸保持關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對關注呼吸感到有趣。因為儘管我們每天都呼吸,但是我們很少去關注呼吸的過程,很少關注呼吸的時候身體的感覺。所以練習冥想的時候,讓你關注呼吸,你可能會有一定的好奇心。
  • 說說小孩子常玩的「毒玩具」,坑娃了,請別再給孩子這種玩具了
    追問原因,誰也說不清楚,只是說好像醫生提到過他常玩的水晶泥。這些東西深受大小朋友們喜歡,無論是大人和小孩,玩幾下都會上癮,還相當減壓。所以很多商家就會利用這個特點,還給這類玩具帶上了開發智力的帽子。而我們中國估計的話,孩子們有3000萬都有鉛安全隱患。
  • 出門遠行,帶上寶寶最愛的玩具,無聊的時候也可以玩
    恐龍我家兒子的最愛,每次如果出遠門的話都會給他帶上,在車上坐無聊的話,他就會拿出來玩。回家途中,路程比較遠,所以時間長啦,寶寶難免會有些無聊。就連大人也是都會找人聊聊天,玩玩手機。孩子也是,如果他覺得無聊啦,肯定會有些鬧人。
  • 玩具多的孩子和玩具少的孩子,能力有明顯差異,多數媽媽做錯了
    智力開發得越好。開始時,孩子們很茫然,而在之後的探索中,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假裝在超市、在冒險……二、過多玩具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玩具過多,孩子會把精力放在選擇哪個玩具上,難以集中精神長時間玩某一樣玩具,經常出現拿起一個玩具玩幾下扔掉,再找出另一個玩具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