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收入靠賣手機,小米憑什麼說自己是網際網路公司?

2021-01-10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吳婭坤】5月2日,小米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招股書,申請在港上市。

據招股書顯示,在營業紀錄期,小米大部分收入來自智慧型手機銷售。其中,2015、2016、2017三年,小米智慧型手機為其總營收分別貢獻80.4%、71.3%以及70.3%。

這也就是說,過去幾年,小米收入中至少7成是靠智慧型手機支撐的

招股書還披露了過去幾年小米的淨利潤和各項業務的銷售情況。

過去三年,小米的營收分別為668億元、684億元以及1146億元,其中智慧型手機佔比分別為537億元、488億元以及805億元;

淨利潤分別為-76億元、4.92億元以及-439億元;

但實際上,小米2015年至2017年的經營利潤分別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這其中的差異其實是小米過往融資發給股東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增加所帶來的。

也就是說,小米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被計入金融負債核算,優先股在公司上市後,一般會自動被轉換成普通股,在上市後的下一個財年會自動消失,這種「非經營性虧損」是網際網路公司市值的一部分,並不是真正的「虧損」

這說明,小米確確實實是在賺錢的。

不過,小米也在招股書中就此對投資者進行了風險提示:未來可能無法賺取利潤,並且預計日後成本及開支金額會增加。

另據科技消費品市場研究機構IDC於今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小米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智慧型手機廠商,2017年四季度手機銷量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三星、華為。

小米:賣手機不賺錢,我們是網際網路公司

根據創始人雷軍的說法,小米的玩法從來就不是賣手機。

很創業之初,雷軍就說過,「小米手機的盈利模式在於今後的軟體應用,而不是靠賣手機賺錢,所以小米手機都是按成本價出售。」

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在2016年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曾透露:「我們的手機幾乎沒有任何利潤,相當於白送……我們在意的是持續的營收流,能持續許多年。就算我們能售出100億部智慧型手機,我們也不會從中賺取一分錢。」

就在上周,雷軍還在在公開場合表示:「小米手機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的部分,將全部返還給用戶」。

而今天,雷軍再次借董事長公開信再次發聲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並給出了一個更為清晰明確的定位——「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臺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公司。」

此外,小米在招股書中還對自己的智能硬體作出了這樣的解釋:「儘管硬體是我們的重要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上面這些聲音真正的意思是:小米不靠手機賺錢,要靠服務賺錢

事實果真如此嗎?招股書中給出了一些有趣的細節。

確實,從招股書看來,賣服務比賣手機更賺。

過去三年,每臺小米智慧型手機中所包含的服務收入出現了明顯的增長趨勢,分別為28.9元、48.5元和57.9元。

從毛利率方面看,服務要遠高於硬體。近三年來,前者為64.2%、64.4%和60.2%,智慧型手機為0.3%、3.4%、8.8%,IoT和生活消費品為0.4%、8.2%、8.3%)。

但從各業務毛利來看,過去三年,智慧型手機為小米帶來的毛利有了巨大的飛躍,過去三年分別為-1.71億元、16.82億元以及71.01億元,反而是網際網路服務部分的增長比較溫和。

這說明,網際網路服務確實撐起了小米很大一塊的利潤,甚至是2015年和2016年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但這一情形在去年發生了改變——2017年,在毛利依然不高的情況下,智慧型手機部分的毛利有了爆發式的增長,以大約一半的比例,成為小米毛利最主要的來源。

確實,過去兩年,小米推出的兩款旗艦機型,小米6和小米Mix 2,令小米手機一止此前排名不斷滑落的頹勢,重回可以與華為一決高下的地位;

但此次招股書透露出的另一數據,則毫不留情地警醒著小米「前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小米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售價依然沒能突破900元。

這意味著,小米至今未能擺脫銷量嚴重依賴紅米系列的困境,小米智慧型手機的用戶依然偏低端。

而用戶偏低端的代價則是很難產生高ARPU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再加上小米智慧型手機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市場保有率從2016年10月的11.1%一路下滑至2018年1月的8.4%,落後於華為榮耀系列的9.1%,如果小米未來在募得更多的資金同時還想依靠智慧型手機賺錢,那麼怎樣將自身的網際網路故事繼續講下去,依然是小米前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雖然小米手機比蘋果手機便宜,但它的估值卻比蘋果高很多
    小米的商業模式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小米公司與其他智慧型手機公司在商業模式上的不同之處。儘管來自硬體部分的收入貢獻了小米公司總收入的60%,但雷布斯還是到處宣傳說小米賣給大家的手機不賺錢,賣硬體的綜合淨利潤率只有5%,而且永遠不會超過5%。不知道真的假的,是業界良心還是為了搞噱頭?
  • 重返手機出貨量全球前三甲,小米憑什麼逆風...
    小米在歐洲市場手機銷量飆漲,印度市場則繼續保持出貨量第一,市佔率達26.1%,其境外市場收入創新高也在情理之中。 二、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在2018年的武漢6X發布會上,雷軍曾經承諾小米硬體的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 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將全部返還用戶。
  • 科技早報:榮耀宣稱打敗小米成為網際網路手機第一品牌
    【本期科技早報由陳燕妮整理,很多科技網際網路資訊請關注觀察者網TMT頻道】 分期樂母公司樂信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榮耀宣稱打敗小米成為網際網路手機第一品牌;暴走漫畫王尼瑪稱被監控創始人回應系公司網管滋事。
  • 2014中國智慧型手機銷量排行榜小米第一 質疑小米靠造假上位
    就以2014年雙十一銷售額為例,小米天貓雙十一當天賣掉了116萬臺手機,華為榮耀則取得銷售額10.6億的成績,預計銷售量在35-65萬臺之間(當天小米銷售的手機主要為小米Mate 7與榮耀6,按照Mate 7和榮耀6的售價進行估算),小米雙十一當天的銷量是華為的2-3倍。
  • 2020Q1中國15大網際網路公司廣告收入排行榜
    但隨著網際網路行業野蠻生長的時期過去,廣告業務也逐漸迎來瓶頸。從各個網際網路公司的財報中也能看到,在線廣告收入開始下滑。一方面,企業開始收緊開支預算,特別是對於在線廣告的投放的營銷預算在相應降低,這也是網際網路廣告收入增速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 網際網路帝國思科的沉浮給科技公司的警示
    5G很多人對網際網路有重新認識或許是對雷軍對風口飛豬的解讀,源於小米科技的成立,源於MIUI和小米手機的迅速發展,其實小米的成立已經在第一次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後的十年了。後是大量網絡公司倒閉,自2000年泡沫破滅以來,全球至少有4800家網際網路公司被收購或者關門,靠網際網路快速興起的公司在泡沫的破滅的威力下也正在以網際網路興起的速度垮臺。
  • 「原創」All In AloT 不靠硬體盈利的小米未來怎麼走?
    毛利率下滑事實並不是小米「care」的重點,「選擇性地有限考慮更高增長而非毛利率,以獲得關鍵產品的市場份額」,小米在財報上表達的理由很充分。只不過,不靠智慧型手機盈利,在loT和網際網路這些剩餘的業務完全跑通之前,小米還要走多久?
  • 誰是國產手機之王? - 華為,小米 - IT之家
    小米轉變成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雷軍開始講IOT的新故事,生態鏈200多家企業為小米提供著毛巾、牙刷、電飯煲等眾多SKU,線下店小米之家開遍全國,小米的終極模式開始浮出水面。5G對於華為無疑是最好的時代,手機逐漸成為華為的主營業務,萬物互聯的願景下,華為更大的圖謀是什麼?探究手機業務對小米和華為來說的意義發生了什麼變化?誰才是國產手機之王?要從這兩家公司未來的發展模式來看。一、小米終於證實了自己網際網路公司的身份雷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沒有人相信。
  • 收入、利潤和用戶,藏在小米財報裡的平衡術
    同時,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AIoT平臺的設備(不含智慧型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的用戶數達到560萬,同比增長59.0%。 設備數量增幅高於營收增長,由此可以推測出小米在IoT方面的布局依然處於拓展客戶階段,畢竟通過高性價的硬體獲客再以服務變現是小米快速崛起的秘訣。 既然談到了服務,那就看一下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收入。
  • 小米如何重新定義網際網路商業化
    從誕生開始,小米就是個異類。當年做手機的時候,諾基亞、三星等一大波主流手機廠商砸重金做廣告、綁定運營商渠道銷售,小米卻靠極致性價比做起了微博營銷、粉絲社群。在2011年做客極客公園的時候,雷軍就曾說過,網際網路對手機行業的顛覆才剛剛開始。
  • 中國20大網際網路公司廣告收入榜
    (數據源自《2018中國網際網路廣告發展報告》,由中關村互動營銷實驗室主持,普華永道執行,秒針、百度等公司提供數據與觀點支持) 與Facebook、Google佔據海外廣告市場絕對統治地位的情況不同,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廣告收入的梯隊競爭更加激烈,透過收入規模及變化,也能從另一個角度審視中國網際網路廣告的發展走向。
  • 網際網路醫療背後:九成收入靠賣藥 藥企圈封閉線上難進入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網際網路醫療裂變」之賣藥篇| 網際網路醫療背後:九成收入靠賣藥,藥企圈封閉線上難進入 華夏時報記者盧曉 北京報導當線下藥店在疫情中被迫關門停業,線上訂單的增長凸顯出網際網路醫藥賽道的價值。
  • 小米手機為什麼要賣牙刷?
    ,小米不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嗎?沒錯,這就是小米出人意料的市場打法,不到十塊錢的牙刷和上千元的筆記本同等重要。 小米為什麼要賣牙刷?背後藏著小米做產品的3條邏輯。1低頻變高頻小米以做手機起家,即使性價比再高,手機的價格也要上千元,而且人們換手機的頻率不會很高,一兩年左右換一次手機比較常見。
  • 小米手機國內問題明顯 牆內開花牆外香
    總體來看,小米集團 Q3 收入 508億元,同比增長49.1%;手機總體銷量達到了 3330萬臺,較去年同季度增長20.4%;海外收入同比增長 112.7%,佔總收入43.9%;網際網路服務收入同比大漲85.5%;loT 及生活消費產品前三季度收入超去年全年,小米電視銷量同比增長 198.5%。 小米兩份財報的表現相當接近,優勢依然在,問題也依然明顯。
  • 為什麼不是小米手機,而是A lot撐起了小米的利潤源泉?
    小刀馬小米最新的業績不錯,超過了市場的預期。但不是因為小米手機的營收好,而是小米的A lot業務表現亮眼。雷軍一直表示小米公司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是手機(硬體)公司,不過,公司最終的營收其實還是來自於硬體的貢獻。
  • 商業案例分析之「小米」手機的成功之道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小米更在意的是用戶口碑,只要有足夠多的用戶,盈利自然不是問題,最後也許小米公司只賣出100萬部手機,但是卻吸引到了幾千萬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  Google免費Android想的是通過搜索和廣告賺錢。Amazon的Kindlefire低價虧本銷售也是這個思路,只要用戶量足夠多,以後通過終端銷售內容和服務就可以大賺其錢了。
  • ...小米錢包,這一系列的網際網路金融組合拳讓人眼花繚亂,小米啥意思?
    盒子裡的秘密小米是踩著風口走過來的公司,他們之前推出了小米盒子(電視盒子),不過,今天說的是小米投資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積木盒子,這家P2P網貸公司在很快的速度成長,並成為行業裡的領導者之一,可以說積木盒子也是踩在網際網路金融風口上崛起的神奇公司。
  • 帶你認知小米的商業模式
    小米爆品模式 一切生意的本質都是流量,爆品是流量獲取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也是打爆市場的核武器。小米爆品是小米商業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小米商業模式的產物。 小米最早的產品是手機,不過雷軍反覆提到一件事就是小米做的不是傳統手機,而是網際網路手機,還特別強調網際網路手機鐵人三項:硬體、軟體、服務。
  • 雷軍:小米手機根本就不賺錢,小米9的價格定低了!
    經過艱難的產能爬坡,小米9終於實現現貨銷售,這對網友是一個好消息,對友商卻是壞消息,怎麼說人氣最高的還是小米9,iQOO賣得再好知名度還是不如小米9,長期來看賣得最多的還是小米9。當然,小米9現貨對魅族16s、一加7、OPPO Reno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 Q3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廣告營收排名出爐,拼多多廣告收入超京東
    最近,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相繼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按照以往慣例,TopMarketing以廣告營收為標準對現已發布上季度財報的部分網際網路公司進行了簡單排名和梳理。與Q2相比,上季度各網際網路巨頭廣告營收排名情況基本穩定,唯一不同在於拼多多廣告營收在Q3超過了京東,其廣告業務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