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推薦,高顏值,水墨國畫,多維度講述中華傳統二十四節氣

2020-10-16 微笑洛雁

今天要推薦的繪本《你好!二十四節氣:國學彩繪版》,是一套非常特別的繪本。因為我們既可以從這套繪本中,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劃分,節氣習俗,讀到傳說故事,同時可以從古人智慧中汲取精神營養,領略中國傳統文化風物之美。


這套書的裝幀工藝是非常講究的:精裝、大開本,封面很厚實,手感很好。整套書看似厚重,其實拿在手中還是很輕鬆的。

每一本的具體尺寸是:787mm乘以1092mm。環保印刷,配上水墨國畫,閱讀起來特別舒服。

全套書按四季:春夏秋冬,共分為四冊。我們從外觀、內容和插畫,這三個方面來介紹一下這套書。

外觀上細節非常考究。

每一冊的封面色彩是不一樣的。

比如,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封面色彩就採用了黃色;春天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萬物復甦,封面色彩就採用了綠色;夏天是火熱的季節,綠樹成蔭,封面色彩採用了紅色。

每一冊在封面上都選取了一首與該季節相關的詩句和圖畫

比如,秋的這本封面上的詩句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冬的這本封面上的詩句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同時,封面上還有該季節相關的水果,比如說夏的這本就畫有一個西瓜,秋的這本就畫有杮子。正所謂萬物生長是順應著節氣而變化。

從內容上來看,這套書非常適合3歲以上兒童親子閱讀,6歲以上兒童可作為橋梁書閱讀。

整套書內容點頗多:氣候特點、農事生產、節氣習俗、節氣傳說等等。每一個內容點妥妥的乾貨,篇幅卻設計的很小巧、簡明,讓人閱讀時一清二楚。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從中不難看出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偉大的發明了二十四節氣,恰好把一年分為四個季節,而這二十四節氣,有反映氣候變化的,有反應溼度變化的,還有反應物候和季節變化的。

如夏至,會講這個夏至特點:白晝最長,炎夏將至,然後會具體介紹夏至是24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然後具體日期,還有這個氣候的特點。

節氣相呼應的古詩,也都是曾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像這首《山居秋瞑》 《暮江吟》這些古詩,切合節氣和課標,閱讀時更可以通過節氣這個角度,打開思維視野。書中不僅有節氣的詩詞,還有詩詞的翻譯,更加方便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時,進行講解,從而讓孩子加深理解,為以後學好語文打下基礎。

孔子說過不食不時之食。意思就是,不吃不是當季的食物。那麼夏至吃麵吃餅,冬至吃餃子等等,順應二十四節氣的食物,當季新鮮的食材南瓜生菜青菜桃子這些,都在書裡,照著二十四節氣食物吃,跟隨孔子同步。

家長更可以參照這個節氣食譜,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二十四節氣大餐,既讓孩子加深節氣的了解,又增進了親子關係。

節氣有三候。如夏至有三候:初候是鹿角解,二後是蜩始鳴,三後是半夏生。真是幾個詞,就歸納總結的講出氣候動物等,在這一候期間的變化。這些細小的變化,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大自然裡觀察一下。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種植要看氣。農事生產根據二十四節氣來規劃,夏至的時候,對於這個農生產是需要幹什麼,霜降時節,農生產需要怎麼做等等,也有講到。

整套書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將故事融入到節氣民俗中,節氣習俗的小科普,節氣花等等。這樣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也是學習語文的方法。

夏天夏至時節是木槿花開,介紹這個節氣種的花,以及各地的這個夏至的習俗,還有關於這個節氣的傳說,就是一個小小的故事。

再來看看本書的插畫——水墨國畫,這可以說是整套書的特色。

繪畫者同時也是本書的作者黃健,他是:

戲墨娃新概念國畫教育創始人

中國書畫研究會會員

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

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者的水墨國畫,充滿童趣童真,簡單卻不失真。此次的二十四節氣插圖,更是讓人眼前一亮,了解節氣文化和習俗故事的同時,欣賞國畫之美。

用簡短的話來概括一下這套你好!二十四節氣:國學彩繪版的特點,那麼就是介紹了中國特有的二十四節氣,體驗古人在節氣這方面的超智慧,插圖以中國特有的水墨丹青,賞心悅目,從而讓孩子的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雙豐收。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展現了四季的輪迴,而中華文明在這周而復始的曆法中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人標識時間和歲月的獨有方式,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下,傳統文化熱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了解二十四節氣。公眾的熱情激發不少單位出版了一大批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優秀圖書,它們內容新穎,敘述風格貼合時下讀者需求,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獨有的魅力。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發布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發布 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潛心研討、打磨而成,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1月21日在故宮博物院發布。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這套圖書是故宮博物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新的嘗試。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閒賞二十四節氣,靜品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春上雨水
    眼看著春天時節就要過去,即將迎來夏日節氣,總感覺沒有及時將春天裡的節氣以簡文簡圖的方式整理髮布出來,有點小遺憾,所以現在便來回記一下,留作紀念,也有與朋友們分享之意,以慰遲來之心。雨水,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春天裡的第二個節氣。此節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天氣回暖,一般溫度可升至0 ℃以上,降雨開始,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表示雪漸少了,雨漸多了。起始時間在每年公曆2月18日~20日之間。不過,在很多北方地區,仍然還是寒冷天氣,很難看到降雨。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大雪
    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二十四節氣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已經被收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偉大的中華先民在長期勞作實踐中總結出的偉大智慧。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一個詩意的節氣——大雪。
  • 今日寒露——淺談二十四節氣
    今天是10月8號,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也是我們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 —寒露時節。寒露這天,是由涼變冷的表徵,涼風乍起,應當適當添加衣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歷史來由。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而大寒則為歲末,二十四節氣輪換更替,循環往復,一周期乃一歲也。到了漢武帝時期,採用土圭測日影法,將在黃河流域測定日影最長、白晝最短的這天作為了冬至,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終於大雪。
  • 同濟大學開啟「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活動
    聆聽二十四節氣主題講座、學包餃子、品鑑自己親手包的餃子……21日,在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到來前一天,同濟大學啟動「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活動」,150名學子分別齊集該校四平路校區西苑食堂麵食部、嘉定校區春禾苑食堂麵食部,通過耳聽、手動、口嘗等多種感官體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作為中國古老而科學的「時間制度」,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觀天察地、認知自然的實踐中創造發明出的一套科學時間知識體系,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民俗文化的風向標,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應天時而動,就地利而興。
  • 春辭夏方始,賞二十四節氣,品中華五千年文化:立夏
    今天就來「畫」說夏天裡的節氣,立夏。立夏,是中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天裡的第一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可見,「立」者,「開始」之意,「夏」者,「大」之意,「立夏」可以理解為夏季開始之意。此時北鬥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
  • 我們的節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霜降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當傳統文化與創新設計相融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二十四節氣」如何活化與傳承
    申遺成功後,對於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的傳承與保護,又當採取哪些新措施?這一系列問題引發人們的思考。    過去曾被譽為「第五大發明」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二十四節氣」形成於我國黃河流域,是先民們觀察以該區域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進行劃分,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指南,並為多民族所共享。國際氣象界將其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二十四節氣,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我的「節氣故事」】 編者按 今天,一年之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如約來臨。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先民廣博智慧,彰顯著中國人的精神氣質與民俗風尚。
  • 中國二十四節氣,收藏!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藝術家楊昌剛、張煜寶「二十四節氣之小雪」作品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11月22日是小雪節氣,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楊昌剛、張煜寶筆下的二十四節氣——小雪」,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傳統書畫展現給大家。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也是反應氣候特徵的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或23日。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打造「二十四節氣」品牌 彰顯「城市客廳」魅力
    隨著舞美畫面的漸漸淡去,著名文化學者徐克明走上舞臺,講冬至、說莫愁,深情款款……引經據典的講述,讓現場觀眾肅然起敬,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傳統「節氣文化」的了解。   前一天的12月19日下午,在建鄴區圖書館3樓的建鄴書房,建鄴區還舉辦了「八禮四儀」建鄴四季·悅讀節氣——冬至主題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招募的6—14歲孩童,在家長陪伴下組成 20組親子家庭,共同開啟了「建鄴四季—節氣之美、悅讀節氣——節氣詩會、非遺所思——文化傳承」系列文化之旅,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根植孩童心田。
  • 溪山清遠:二十四節氣中的巴山蜀水
    9月到11月,四川日報全媒體組織開展了《溪山清遠:二十四節氣中的巴山蜀水》大型文藝主題創作活動,邀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梁時民等省內外24位知名畫家,以中華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為統領,以壯麗的巴山蜀水為題材,妙手繪丹青,精心烹巨製,為我省天府旅遊名縣及著名旅遊景點潑墨代言。
  • 「光陰的故事——二十四節氣藝術展」在武漢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致辭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在致辭中談到,「『二十四節氣藝術展』中的31位藝術家,透過二十四節氣主題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傳達出來,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展覽和有關愛的地方。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立春
    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它不但反應季節的變化,而且可以指導農事活動,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200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用童書手繪還原故宮實景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研討設計,中信出版社出版。此書針對3-6歲幼童開發,以親子閱讀為主,小學低年級學童也可自主閱讀。
  • 合輯|《四季中國》:用英文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四季中國》Seasons of China是新華社CNC推出的大型紀錄片,歷時兩年,英國主持人江森海跨越中國二十四個省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亞,尋找二十四節氣對當代中國的影響,為全球觀眾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