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著名劇作家隆學義辭世 曾創作《金子》等川劇

2021-01-15 人民網

原標題:重慶著名劇作家隆學義辭世 曾創作《金子》等川劇

  重慶著名劇作家隆學義辭世

  他曾為重慶文學藝術創作帶來全國性榮譽

  前日凌晨6時,曾創作了《金子》《鳴鳳》等川劇的重慶市川劇院原文學總監、國家一級編劇、重慶劇協原副主席隆學義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離開了人世,享年74歲。隆學義的去世給重慶文藝界帶來了極大的震驚和遺憾,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鐵梅悲痛地表示:「他的去世是中國戲劇界尤其是川劇界的一大損失。」

  重慶最具代表性劇作家

  「起來早了,得罪老公;起來晚了,得罪公婆。」「假感情要錢,真感情要命。」這些麻辣金句,都出自隆學義創作的著名川劇作品《金子》。除此之外,川劇《鳴鳳》,話劇《河街茶館》,京劇《江竹筠》、《夢蝶》,黃梅戲《雷雨》等都出自隆學義之手,其中《金子》、《雷雨》等曾先後獲得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曹禺戲劇獎、文華獎、中國戲劇家學會獎、首屆中國川劇節金獎等最高大獎。

  昨日下午,當重慶晚報記者致電重慶劇協副主席夏祖生時,他正準備趕去參加隆學義的告別儀式。在接受採訪時,夏祖生還一一細數著隆學義《鳴鳳》、《白露為霜》等作品。他說川劇《金子》是隆學義藝術創作的一大高峰,也給重慶帶來了全國性榮譽。「隆學義老師是我們重慶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他的去世是我們重慶文藝界的一大損失。」

  夏祖生說,隆老的創作除了川劇,還涉及了話劇、京劇等其它劇種,「隆老在藝術上很個性,也敢於說真話,他在作品中加入了現實元素以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另外,隆老的文學修養很高,能將戲曲思維重構成話劇思維,也能將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語言特點加入其中,把作品地域化。」

  看《河街茶館》為學生鼓掌

  2009年,王弋在隆學義創作的話劇《河街茶館》中飾演么姨娘。昨日談及恩師的離去,王弋說:「太突然了,我是23日中午接到的信息,當天下午就趕了過去。現在我整個人都是懵的,昨晚也一直沒有睡好。心裡很難受,滿是對老師深深的懷念。」

  王弋說,能演好么姨娘,離不開編劇隆學義的鼓勵。「隆老師當時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跟我交流。我沒有戲中人物的生活經驗,他就會跟我聊人物的背景、感覺、狀態等等。他還懂得方言言子中的發音和韻律,一句話的韻律到底是前三後二,還是前二後三,隆老師都逐字逐句地為我指導。」王弋說。

  據王弋回憶,《河街茶館》排演時,年近七旬的隆學義跟著劇組做了半個月的臺詞聯排,「隆老師每天都來,之後的聯排他也經常來看。聽見我們說有句臺詞不順,他就立馬幫我們改掉,特別地認真。」等到《河街茶館》演出正式開始,編劇隆學義就變成觀眾,王弋說:「每天一演完,我總能看見第一排有個老頭站起來為我鼓掌,巴掌拍得最響亮,那個人就是隆老師。」現在回憶起和隆學義一起排演的時光,王弋說:「隆老師是特別平易近人的人,那時他還總是『乖乖女』、『乖乖女』地叫著我」。

  重慶晚報記者 鍾洲毓

(來源:重慶晚報)

相關焦點

  • 他是劇作家也愛泡茶館 隆學義人生的AB面
    作為一個文人,他樣樣創作精通。作為一個重慶兒女,他為重慶文化建設鞠躬盡瘁。作為一個人,他將自己的愛好、專業、職業統一起來。他就是隆學義,原重慶市川劇院文學總監、國家一級編劇、重慶劇協副主席。今(23日)晨6時,隆老因病去世。記者今日趕赴殯儀館,第一時間採訪到了隆老的諸多親朋摯友,為你還原隆老先生的AB面。
  • 劇目豐富是川劇所具有的突出優勢,劇目來源主要有哪四個方面?
    川劇劇目十分豐富,是川劇所具有的一個突出優勢。《川劇劇目辭典》共收入劇目詞條6000餘條,其中有本及存目的傳統劇目4000餘個,建國後改編及創作的劇目2000餘個。這個數字並不包含「大躍進」時期上演的許多曇花一現的劇目,廣大地方劇團上演的不少應時性劇目也不包括在內。川劇劇目的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
  • 成渝雙城志·文化同源丨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
    著名教育家、藝術家馬一平說,如果說重慶是我的故鄉,那麼成都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不存在感情上的偏頗。他說:「我生在重慶、長在重慶,在川美工作38年,2000退休後一直在成都工作生活。改革開放後,成渝之間人才的流動已成常態。」馬一平曾擔任川美副院長,2000年,他被引進至成都後創辦了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
  • 陳巧茹18年後再演川劇《好女人·壞女人》開啟「魏明倫藝術生涯70...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金錢迷世界,財神坐高臺,寓言演奇怪,外星飛碟來……」12月21日晚,由著名劇作家魏明倫創作,「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在成都新聲劇場上演,這也是魏明倫藝術生涯
  • 表演程式化是川劇藝術的一大審美特徵,它在川劇中的如何體現的?
    就此而言,戲曲程式是創作與接受、演員和觀眾之間達成默契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公約,一種保證戲曲審美流程順利完成的認知圖式。記得某波蘭美學家曾經說過,一個歐洲觀眾對建立在不同審美傳統基礎上的中國戲曲虛擬化表演會「產生一種幼稚和怪誕的感覺」,之所以導致這種接受的錯位,蓋在異邦接受者不懂得東方戲曲那作為特定審美符號系統的程式。
  • 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生平與創作
    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生平與創作布萊希特有一幅中國畫軸,上面畫的是一位老人的肖像,他把它掛在自己臥室的床頭。布萊希特稱畫上的老人為「懷疑者」。在他流亡的日子裡,老人似乎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和榜樣,督促他工作,提醒他不要因失望而無所作為。
  • 尤金·奧尼爾:現代著名劇作家,美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
    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講下美國現代著名的劇作家尤金·奧尼爾,他是美國現代著名劇作家,美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尤金·奧尼爾(1888-1953)是美國現代著名劇作家,美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表現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
  • 鄭州市藝術創作研究院著名劇作家孟華赴臺開展文化交流演出
    2016年12月20日至12月27日,應臺灣奇巧劇團邀請,鄭州市藝術創作研究院著名劇作家孟華攜其劇作《老子》隨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赴臺灣進行文化交流演出。臺灣豫劇團團長彭宏志表示,要將這部撼動人心之作移植成豫劇,由臺灣豫劇團在臺灣演出,以感化和引導臺灣觀眾,並和劇作家孟華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 成都錦城藝術宮火爆,都是奔著川劇《落下閎》去的
    首輪兩場演出落幕之後,該劇將赴閬中、南充、重慶、崇州、德陽、綿陽等地巡演25場,並走進高校,讓更多的人了解到落下閎偉大的科學精神,領略到川劇藝術的獨特魅力。作為第二屆四川藝術節的好戲之一,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創排的新編川劇《落下閎》在成都錦城藝術宮正式亮相。
  • 經典劇目亮新容 川劇《白面虎肖方》衝刺梅花獎
    10月25日,川劇《白面虎肖方》以全新的陣容和風貌在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川劇藝術中心精彩亮相。這部劇正申報第八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張婷婷 攝新版川劇《白面虎肖方》根據川劇傳統戲《打紅臺》和《聊齋志異·庚娘》改編而成,由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擔任藝術總監,中國劇協會員、劇作家曾祥明擔任劇本整理改編,國家一級導演歐陽明擔任導演,經重慶市川劇院
  • 重慶籍著名詞作家新作《十月一日》為國而歌
    頌歌獻祖國    重慶籍著名詞作家新作《十月一日》為國而歌    本報訊 (記者 趙迎昭)10月3日,記者獲悉,由重慶籍著名詞作家胡適之和青年作曲家楊一博聯袂青年歌唱家王凱打造的歌曲《十月一日》,於國慶節前夕完成單曲錄製,並在國內各大音樂平臺上線
  • 遇見大咖|「川劇皇后」沈鐵梅:我不止一次告訴自己不要再拼了
    大咖檔案沈鐵梅,1965年生於重慶,當代川劇領軍人物。現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梨園世家出生,父親沈福存為京劇名旦。1979年考入四川省川劇學校,1985年進入重慶市川劇院,1986年拜師川劇名家競華。
  • 著名劇作家、導演賴聲川南藝演講《關於紅色的天空》
    被譽為「亞洲劇場之楚翹」、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戲劇導演之一的中國臺灣劇作家、導演賴聲川出席揭牌儀式並接受南京藝術學院的聘書。賴聲川江西會昌客家人,1954年10月25日出生於美國華盛頓 。1966年回到臺灣,1972年就讀於輔仁大學英語系,1978年賴聲川申請進入美國伯克利大學戲劇藝術研究所讀戲劇藝術 。
  • 話劇、舞劇、川劇、音樂會……12月的重慶舞臺這些精彩值得期待
    一起來看看,12月的重慶舞臺,都有哪些精彩值得期待。當代戲劇的人文精神和生命價值觀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用藝術創作向那些在特殊年代中做出特殊犧牲的紅軍女戰士表達最深的敬意!川劇:12月6日 重慶市川劇院金湯街小劇場 《花月亭》《伯牙碎琴》《拷紅》作為當代戲曲界的領軍院團,重慶市川劇院擁有以沈鐵梅、黃榮華等著名藝術家為代表的一大批名角,也在戲曲傳承方面培養了無數本領過硬的青年新秀。
  • 《哈姆雷特》民國曾改編為川劇
    這本書回溯川劇百年海外交流史 《哈姆雷特》民國曾改編為川劇 為了更好傳承發展川劇藝術,促進川劇與世界的對話與交流,來自四川省藝術研究院的青年戲劇研究者高山湖,系統梳理總結了川劇的海外演出與外國名作改編,闡述了川劇近百年來海外傳播史,寫出一本《川劇的跨文化傳播》,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 世界戲劇日,盤點那些影響時代的世界著名劇作家!
    在世界戲劇日當天,向大家介紹一些世界著名的劇作家,一起來體驗戲劇的魅力。· 易卜生(挪威)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影響深遠的挪威劇作家,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他留下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等劇本成為世界各國戲劇舞臺上的經典作品,他的創作對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歐美戲劇產生深遠影響,因而被稱為「現代戲劇之父」。據說,易卜生是繼莎士比亞之後在世界上被上演最多的劇作家。代表作品:易卜生共出版過26部戲劇和一部詩集,其作品常被劃分為四個部分。
  •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2017-01-18 22:21:49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題: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 劉奕︱趙熙和川劇
    明清文人創作劇本,絕大多數是為崑曲寫的。雖然也有少數士大夫努力提倡花部,如嘉慶年間寫《孟子正義》《易學三書》的經學大家焦循,奈何編寫劇本之人,寥若晨星。地方戲,基本靠伶人的自編自導自演,生猛活潑、三觀通俗是其優點,缺點除了俗,主要還是粗製濫造,很多唱詞甚至不通。這時,哪個劇種文人參與較多,就很容易衝到地方戲的龍頭榜首。哪個劇種呢?川劇。川劇最雅的又是哪出戲呢?非趙熙的《情探》莫屬。
  • 「國浩•18T重慶藝術大咖採風行暨現場創作沙龍」29日舉行 11位...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8日13時訊(記者 張義) 「共繪渝中母城之美,國浩•18T重慶藝術大咖採風行暨現場創作沙龍」活動將於10月29日下午在國浩•18T營銷體驗中心舉行。
  • 著名劇作家過士行攜《鳥人》來渝:我做的不是京味戲劇,期待更多...
    人物名片過士行:1952年生於北京,中國國家話劇院編劇,國家一級編劇,被視為中國當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因疫情關門大半年的重慶大劇院,將在9月3日晚迎來重啟。著名劇作家過士行的經典作品《鳥人》,成為重啟的第一部大戲。《鳥人》寫於1991年,曾在1993年被林兆華搬上北京人藝舞臺,此次來渝巡演的仙童戲劇版編劇與導演則都由過士行本人擔綱。新版有何新意?如何看待京味戲劇?9月2日,過士行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獨家採訪。永恆悖論讓老戲綠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