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流依舊?2019合資品牌卻強勢增長

2020-12-17 愛卡汽車

[愛卡汽車 深度觀察 原創]

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20世紀20年代的第一年,在過去的20世紀10年代裡,可以說中國乘用車市場迎來了飛躍爆發式增長,尤其是2015年-2019年這五年的發展,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在2015年以後,中國品牌迎來爆發式增長,在市場競爭中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此消彼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乘用車在華銷量為2144.4萬輛,可以說這個成績是20世紀10年代最後一年一個不錯的收尾。在2018年國內乘用車市場近26年來首次負增長,這場寒流也同時影響了2019年的汽車市場,然而我們通過銷量數據總結髮現了2019年呈現出了很有意思的現象,2019年合資品牌轎車、SUV以及MPV市場佔有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尤其是合資品牌SUV車型,銷量連續5年呈現增長(未受到2018年車市下滑的影響)。本篇深度觀察與大家一同來看看,20世紀10年代汽車市場那些有趣的事兒,同時也對2019年乘用車市場進行解讀,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開啟這場「數字之旅」吧。

愛卡汽車

乘用車市場爆發式增長

送走了2019年,時間的使者正式來到了21世紀20年代,在2010年到2019年,可以說乘用車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2010年全國乘用車銷量僅為1375.8萬輛,在2017年迎來了銷量最高峰2471.8萬輛,同時也是在2017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歷史新高,達1084.7萬輛。

2015年—2019年這5年的銷量是10年代汽車市場比較具有代表性,從細分市場來看,合資品牌在2015年銷量為1240.87萬輛,2016年至2019年均穩定在1300萬輛以上。反觀中國品牌,可以用詞語「大起大落」來形容,從873.96萬輛用了2年時間勁增至1084.7萬輛,增長率為24.14%。又用了2年時間從1084.7萬輛下滑至840.7萬輛,下降了22.49%。

2019年乘用車銷量下滑9.6%

2019年,我國乘用車銷售2144.4萬輛,同比下降9.6%。其中轎車銷售1030.8萬輛,同比下降0.4%,SUV車型銷售935.3萬輛,同比下降6.42%,MPV車型銷售138.4萬輛,同比下降16.1%。

消費升級是2019年乘用車的代名詞

雖然從整體銷量數據來看,銷量呈現較大幅度下滑,但從各細分市場來看,豪華品牌銷量卻逆勢上揚,以奔馳、寶馬、奧迪、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的銷量數據成為汽車市場消費升級最好的佐證。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MPV車型銷售138.4萬輛,同比下降16.1%。從細分車型來看,中國品牌MPV車型104萬輛,同比去年同期(132.8萬輛)下降21.6%,市場份額由76.44%同比下降至75.14%。合資品牌MPV車型銷售34.4萬輛,同比去年同期(40.7萬輛)下降15.47%,但市場份額呈現小幅增長。

商務級MPV銷量增長/客戶兼顧型MPV呈現較大幅度下滑

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2015年—2019年,中國品牌MPV銷量下滑較為明顯,由186.58萬輛下降至104萬輛。合資品牌MPV相對於中國品牌MPV市場來說,銷量表現較為穩定。

近五年的時間內,國內汽車市場消費升級進一步刺激了商務級MPV市場銷量的增長,商務級MPV車型的消費主力依然是一、二線城市,如今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家庭結構的改變,汽車行業進入一個全新的多元化時代,國家有利政策促進一線二線城市對中高級MPV車型的需求。

以別克GL8為代表的合資品牌,銷量穩定增長。反觀正處於市場轉型期的中國品牌MPV市場,通過五年的市場變化,中國品牌MPV也正在由客戶兼顧型MPV向商務級市場過渡,具有代表性的五菱宏光在2015年銷量為65.55萬輛,在2019年銷量僅有36.95萬輛。

與轎車、SUV市場相同,中國品牌MPV也正在向高端化進行布局,多家車企推出商務化MPV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9年,比亞迪宋MAX、廣汽傳祺GM6、吉利嘉際等產品在市場上銷量達6.94萬輛、3.5萬輛和3.29萬輛,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MPV市場大幅下滑/商務級MPV微增  20世紀10年代新能源汽車迎爆發式增長

可以說,在2015年—2019年期間,新能源乘用車迎來爆發式增長。2015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僅為33.1萬輛,到2018年乘用車銷量創下歷史新高,達125.6萬輛。2019年受補貼退坡等因素的影響,新能源乘用車同比下滑24.5%至106萬輛。在2020年,針對消費者最關心的新能源車型補貼是否退坡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大家很擔心,今年7月1日新能源補貼還會不會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新能源補貼不會再進一步的退坡。」

新能源補貼是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實現持續高增長的利器,也是產業在發展初期國家的扶持,在2013年,一輛續航裡程超過250km的純電動汽車可以獲得高達12萬元的國家和地方兩級新能源補貼。從2013年到現在,新能源補貼的總額超過1000億元,新能源產業的高補貼帶來很大的財政壓力,對於新能源產業是一種扶持,在產業發展逐漸成熟以後,補貼退坡也是自然規律。

2019年受市場環境以及補貼退坡的雙重影響之下,新能源乘用車同比下滑24.5%。如果說2020年補貼不退坡,對於新能源車企和消費者來說都是重大利好消息,特斯拉、奔馳、寶馬等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的廠商也將從中獲益,而消費者如果想購買新能源車型,趁著補貼還未退坡,購買新能源車型還能享受相對較高的補貼額度。

寫在最後:2019年國內汽車市場以同比9.6%下滑的成績收尾,對於汽車行業來說,2019年是承壓之年,正如2019年那句流行詞「我太南了」,在2020年汽車行業的洗牌還將加劇,無論是燃油車企還是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勢力企業,都將面臨更難的挑戰,各汽車品牌之間將因此拉開更大的差距,未來能夠生存下來的汽車品牌都是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

合資與中國品牌之間的較量 對市場份額之爭仿佛是在收復失地

精彩內容回顧

2019年乘用車銷量2144.4萬輛 下降9.6%

廣汽本田2019年銷量77.08萬 同比增長4%

東風日產2019年銷量超117萬 微增0.3%

2020年新能源補貼不退坡

相關焦點

  • 寒流之下車市逆勢上揚靠什麼?
    不過,當市場整體遭遇「寒流」,各大廠商的銷售業績普遍下滑之際,部分品牌卻呈出現銷量上漲的喜人局面。這些逆市上揚的品牌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面對車市「寒流」,他們的成功之路是否可以複製?車市寒冬多個品牌銷量逆勢上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早前公布的數據,2019年10月,我國汽車銷量228.4萬輛,同比下降4.0%,環比增長0.6%。其中乘用車10月份銷量為192.8萬輛,同比下降5.8%,環比下降0.2%。今年1-10月,我國汽車累計銷量2065.2萬輛,同比下降9.7%。
  • 增長8% ,11車市還有這些看點_易車網
    在這背後,大眾、豐田等合資SUV車型走勢較強,自主品牌陣營,長安、長城等品牌的SUV車型表現突出,但自主品牌的SUV生產量,同比還是下降了10%。在轎車市場,豪華品牌的帶動效應依舊明顯。其中,B級轎車銷量在11月同比增長了16%,C級轎車同比更是增加了30%,同期A轎車則同比下滑了4%。
  • 為什麼豐田和本田沒有被寒流擊倒
    車市的下滑仍在繼續,超過80%的車企被捲入寒流之中。強者如大眾、通用,也不得不通過「內部價」消化庫存、抵禦寒冷。普通合資品牌中(不含豪華車),唯有豐田、本田沒有被寒流擊倒。在行業整體下滑17.8%的4月,豐田和本田分別上漲了19.9%和24%。
  • 崔東樹:12月乘用車零售同比增長6.6%,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增52%
    今年全國乘用車市場7-12月增速保持強勢態勢。這首先是宏觀經濟和出口市場超預期的回暖。其次是新能源車零售的翻倍回暖態勢明顯,推動車市走強。在12月份的產量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12月份的產量的增長環比達到了11.6%的較強的增長幅度。近期生產是相對平穩的較快的一個增長的態勢,尤其SUV市場的生產增長達到了較高增速。
  • 涼山州2019年乘用車銷量逆勢增長3.8%
    中國汽車市場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2019年對於整個中國汽車市場來說,是一個寒冬,當然,這並不是最「冷」的季節,根據各方的數據表明,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這股寒風將會持續。 相比於全國車市寒冬,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涼山州)2019年乘用車銷量則是車市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 看見2021|馬振山:車市競爭格局將出現哪些新變化?
    疫情疊加行業變革,市場從暫停,到逐步恢復、逆勢爬坡,再到如今連續7個月正增長,非常難得。這一年帶給我們哪些思考?2021,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將會呈現怎樣的走勢,又將面臨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變成客戶產生內容,客戶影響品牌這樣的一個局面。」車市能否延續強勁勢頭?車市連續數月正增長,昭示了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築底反彈,疫情後恢復強勁。「車市快速恢復,市場依靠供需調整頑強地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需求旺盛和韌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對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定力。
  • 2019車市期中考,豪華品牌日子還不錯 | 速度計
    具體來說,2019年沃爾沃在中國市場賣了67,741輛,創下了沃爾沃汽車有史以來上半年銷量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10.2%,這得益於消費者對中國本土生產的XC60和S90車型的強勁需求。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沃爾沃在中國市場也創下有史以來單月最高銷售紀錄,月銷量13,238輛,同比增長13.3%。
  • 車市五月天 「三增三降」來看你
    在汽勢Auto-First看來,之所以能夠在產銷層面迎來環比增長,一方面是伴隨著車企的逐步復工,產能得到大幅提升;一方面則是疫情催生消費者對汽車的剛需,或此前有購車計劃,但卻因疫情造成計劃推遲。車市整體銷量出現大幅增長,並非體現在單一品類車型,而是商用車、乘用車兩大品類車型均取得大幅增長。
  • 數說粵車市:廣東賣得最好的十款車,居然全部是日系
    截止至2019年,廣東省內的整車企業多達25家,涵蓋中國車市主流的日系、德系、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據中國乘聯會數據,2019年,廣東省汽車產銷分別達到了313.56萬輛和318.64萬輛,在全國產銷佔比分別達到12.1%與12.3%。儘管車市正在承壓,但廣東省車市已經在逐步復甦。那麼,在這個「懂車」的地方,復甦最快,大家最喜歡、最願意選擇買什麼車呢?
  • 年度觀察丨2019年自主品牌的3喜3憂
    2018年,中國車市遭遇了28年來的首次下跌,而到了2019年,車市下行這股寒流依然沒能止住。眾多合資品牌紛紛出現下滑,對於自主品牌而言,更是充滿了挑戰,有些盡力維持銷量穩定,有些已經瀕臨退市。回顧2019年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可謂「有喜有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總結一下吧!喜!
  • 車市「抗疫自救」關鍵詞:「無接觸式」安全購車
    「2020年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69.9萬輛,同比2019年1月下降21.5%。這是自2005年我們零售統計以來的最低增速。此外,1月零售環比去年12月下降了20.8%,這個下降幅度也是歷年來最大的。」近日,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月度研討會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說。
  • 全國銷量同比止跌,5月重慶車市再度領跑大盤,廠家排名變化大!
    其中,5月份乘用車市場銷量實現了同環比雙增長,累計銷量達160.9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2.6%。這也是自2018年6月以來同比增速首次恢復正增長的月度之一(2019年6月的國五甩貨因素除外)。具體來看,主流合資品牌與自主領軍品牌的走勢總體較強,但車企零售分化越加明顯,中小車企生存艱難。
  • 2018年銷量增長100%,這家車企靠什麼將寒流變成暖流
    2018年的中國車市異常寒冷,遭遇到28年來首次負增長。在此大環境下,卻成為了名爵火力全開的一年,車型多點開花,營銷活動層出不窮,全年新增長了27萬全球車主,同比大漲100%。不管是銷量數字還是增長速度,名爵都創造了新的紀錄。名爵品牌的優異市場表現,也成為了上汽乘用車整體大幅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多車型推動名爵品牌放量從具體車型來看,名爵旗下的轎車產品全新名爵6和SUV產品名爵ZS是貢獻銷量最大的兩款產品。
  • 看車市寒流中的兩股暖流 2018年東風日產與上汽名爵銷量簡析
    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乘用車市場銷量2105.2萬輛,同比下跌4.0%,其中合資品牌同比下跌6.2%,流年交錯,寒氣逼人。從廠家到經銷商,去庫存成為年末的主旋律,以至於國六排放這麼大的事情都要暫緩,因為行業整體太冷,不能再雪上加霜了。
  • 進入數位化轉型快車道,一汽-大眾大眾品牌跑贏車市大盤
    2020年以來,車市整體承壓,馬太效應也越來越明顯。汽車市場仍然處於調整中,其中擁有強勢品牌、體量較大的車企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而伴隨著車市回暖,頭部汽車品牌表現出了更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引領德系增長的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就是其中的典型。在2019年摘得國內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後,一汽-大眾大眾品牌2020年仍然領跑整個車市。
  • 強勢品牌在車展賣車,弱勢品牌靠車展集客?你贊同麼?
    A級車展做品牌,廠家出錢;B/C級車展做品牌,順帶做銷量,那麼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這個錢需要廠家和經銷商(有時候是幾家經銷商)共同承擔——在車市轉冷的光景下,每一次大型車展都是一場艱難的博弈。03車展的平常化,不能和車市的「冷「劃等號今年的廣州車展,也有數個知名品牌缺席,似乎更加印證了「車市不行了「這一個論調。不可否認,這些缺席的廠家近兩年銷量確實在走下坡路,但《車業雜談》覺得沒有必要由此唱衰。
  • 自主品牌生存環境為何越來越難?單車利潤遠低合資巨頭,危機重重
    國內車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車企的生存環境有多惡劣,我想很少有人能意識到這一點,當然這裡不是指中國的汽車市場環境不夠開放,而且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逐漸增多甚至某些地方逐漸趨於飽和,但是卻有更多新生汽車品牌加入競爭,導致的結果就是兩極分化,在合資品牌陣營,德系、日系和部分日系品牌的笑傲江湖和法系品牌
  • 破局中國車市寒冬: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英國《金融時報...
    豪華品牌銷量上漲還與大力推廣入門級車型、降低品牌門檻有關,以2019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同比增長28%的保時捷為例,同期美國市場僅微增3%,傳統陣地歐洲卻大幅下跌16%,德國本土更是跌幅高達18%,全球銷量僅微增2%。
  • 新能源汽車仍是車市「火車頭」
    此外,各類品牌的銷量也呈現出持續分化的態勢,其中豪華車銷量同比增加7.5%,主流合資品牌銷量同比下降12.3%,自主品牌銷量同比下降15.7%。崔東樹直言:「目前來看,日系和德系市場表現較強,自主品牌壓力仍然不小。」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車市場大多數車型和品牌銷量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延續了穩定的上升態勢。
  • 合資品牌價格天花板被壓低?別克借子品牌向上突圍
    上有豪華猛增入門級產品拉低價格門檻,下有自主品牌質增價優品牌向上,夾在中間的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是價格下沉?還是向上一搏?在銷量暫時低迷時期,正是重新梳理品牌的機會,又有哪家企業能夠撥開迷霧,篤定前行呢?合資品牌承壓,別克向上突破天花板別克品牌是通用汽車的基石,這一點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