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 (思考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
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智慧之學。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抽象和概括,對具體科學的發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2.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與存在(意識與物質)的關係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它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
(2)唯物主義的3種形態及其基本觀點?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B、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從而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它克服了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直觀猜測的缺陷,有了科學的根據,並用這種物質觀批判宗教唯心主義,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
C、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3)唯心主義的2種形態及其基本觀點?
A、主觀唯心主義基本觀點---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誇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於人的主觀精神
B、客觀唯心主義基本觀點---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3.真正的哲學凝聚了時代精神的精華,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一)辯證唯物論:
1.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及其方法論
(1)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 【方法論】: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2.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係原理及其方法論
(1)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規律是普遍的;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2)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相統一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
【方法論】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1.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及其方法論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方法論】:要求堅持實踐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認識反作用於實踐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活動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活動有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認識,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2.真理的條件性與客觀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範圍;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方法論】: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在所難免,要正確對待錯誤。
3.認識的反覆性,無限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