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思維。

2020-10-20 王智遠

本文共計6630字,T型思維。

這是智遠的第0109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你不僅需要在垂直行業擁有深度的紮根能力

還需要具備前瞻的視野和完善的知識體系」。

與朋友交談時,我經常遇到一個問題,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學習什麼樣的知識體系,什麼樣的專業,在未來的工作中才不能被淘汰。

事實上,今天,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35至40歲的人面臨職業瓶頸,在這個跨崗位打劫的時代,似乎來得更早些。

如果你在2-3年的時間裡在一個崗位沒有得到晉升,你就沒有一些不可替代的能力,那麼下一個淘汰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如今,獵頭公司在給許多大企業招聘員工時,越來越注重的不僅僅是「行業經驗」和「教育背景」,還包括有前瞻性眼光的高層人士,以及他們自身「方法論」的內化和遷移創新的能力

因此,如果需要有以上四點,你應該要求自己不僅要看到垂直行業的深度,而且要有橫向的寬度,也就是說,要上到大廳,下到廚房,所以你應該有「T型思維」。


01

關於「T型」思維。

T型人才是根據「知識結構」劃分的新型人才,字母「T」用來表示這類人的知識結構特徵。

「橫」代表廣博的知識面,無論從學識還是經驗來看,看到的視野和格局都相對較高,並且可以可以根據自己的隨身處境靈活安排。

縱向代表知識的深度、行業認知的深度、兩者的結合,即描述一個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有廣闊的視野,這樣的深度與知識的結合,未來才能不被職場輕鬆淘汰。

從T型思維轉移到能力層的表現就是「一多能」,不管怎麼折騰,都有一張「保底」的底牌支撐著你。

1.你最擅長什麼?

如果我問你,「你最擅長什麼?」對於0-3歲的職場人來說,我認為大多數人很難在早期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和擅長做的事情,那麼這個階段就是我們不斷涉獵自己、了解自己和未來方向最好時機。

但是很多年輕人,很容易熟悉一個領域後,但是由於各種因素,比如:「不賺錢」,「太辛苦」,而放棄了垂直軌道深耕的機會,然後讓自己換個地方,然後繼續換個地方在挖坑。

5年後,回過頭來再看自己走的路,好像發現了自己成了「萬金油」,任何東西都知道,什麼也做不精,最後把自己的寶貴時間浪費了。

在這樣的場景中,我想很多年輕人都沒有想通,「你最擅長什麼?」?如果這種事發生在你身上,我想你應該考慮一下。

我最擅長什麼?如果按照T型思維的反饋是「紮根」,你需要紮根是一個行業,在一個行業的某個崗位先精通並掌握。

但是通常很多人,最初的基本就是選擇我所處的位置,公司在做什麼,隨著公司的發展,並紮根,因為初入職場,我們不可能考慮那麼多。

但是,如果你想在這個行業做專家級別,除了內在的經驗,還有就是你判斷並掌握事物的基本底層邏輯有多快了。

只有當你看到你的領域的各個方面,掌握了潛在的邏輯,並且理解了崗位中間的連結和因果關係,你才能為將來的縱向和橫向研究以及交叉學科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否則,你可能只是「在各職場崗位之間切換,學到的也是表皮層」。

為什麼要掌握「崗位事物的本質」,因為無論是「學習層面」還是「操作層面」,很多東西之間都有關聯性,那麼,截止到現在,反過來想想,「你最擅長什麼」?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2.先去ALL-in幾年再

我給你一個舉一個簡易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名醫生,你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需要在早期掌握很多的綜合性醫學知識和縱向專業知識,這樣你才能確保在某個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這就是所謂的「垂直」,T型思維的那一「豎」,也就是說,只有當你深入到超過90%的人時,你才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因為,大部分人,事實上,在一個領域的時間分配是一種正常的「實踐形式」,60%到70%的人是瞻前顧後的,因為這樣深入,重複的在領域裡面做一件事,意味著可能非常枯燥,無聊和固定。

但是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帶來大部分人無法實現的價值。異類這本書中,提出了一萬小時的規律: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一萬小時。

如果自身每日工作8個小時的話,除了六日,按每星期5天計算,成為某個領域的專門人才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當然,這五年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找到事物背後的原理,進行有意識的練習。

從市場實踐的角度來看,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兩個核心,一是成長思維,這類人群,他們總是認為昨天的光輝只是昨天,不值得今天炫耀,所以這些群體不斷挑戰自己,挑戰明天,他們對未來有很大的期盼。

其二是:「堅持不懈」和「毅力」,市面上不缺少一些非常努力的人,也不缺少一些瞬間達到「某個峰值高度的人」,但是你會發現,這類人群,如果長期的想在某個領域紮根,就要有很強的輸出能力。

智遠和你舉一個簡易的例子:

「我們看到明星因為一個歌曲爆紅的很多」,但是2-3年過氣的也很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市場因素外,就是自身的「堅持不懈和毅力」。

很多人容易有了功勞,就陷入洋溢自得中,最後迷失自己,被市場淘汰,很多人在瞬間爆紅之後,不斷挑戰,達到高峰,這就是本質不同的區別。

但是在智遠看來,如果自身是素人,0-3歲的職場人,那麼穩步前行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紮根」,「打基地」,「練內功」,去AII-in,後做「寬度」。





02

為什麼要具備「T型」思維。

玩過遊戲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越往後,就越困難,關卡也就越多,同時,場景和操作步驟將變得越來越繁瑣。

當然,如果你挑戰成功,你的心理欲望會得到滿足,享受勝負的樂趣。

1.個人是沙盤當中的一個「原點」

整個職場中也是如此,當你在基層的時候,學習很多知識和技能會非常簡單,例如,你只需要根據領導的要求「整理表格」、「分析基礎數據」和做「活動計劃」。

人們總是會走得更高,你想和老闆談談提高工資,那麼「你必須要有更多的籌碼」,而這個籌碼就是你通過轉換到更高職位的能力來體現的。

然而,你會發現你走得越高,職位和工作類型的交集就越大,因為公司是一個巨大的組織,就像一個大的「沙盤」,而我們只是沙盤上的一個「棋子」。

讓你自己從全局的角度來看這個「盤子」公司組織。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當沙盤中出現新的崗位時,即使是一件小事也會改變沙盤的原有形式,沙盤中的一些「人物關係」也會被重新構建。

這種新事物和原始事物之間有一種新的關聯,這種關聯最終會形成一種複雜的、不斷發展的網絡結構,這就是組織。

正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沙盤組織」中,團隊是網絡化和協作的,信息和工作也是協作的,所以會有交叉。

雖然似乎每個人都負責獨立的業務或模塊,但如果我們僅僅依靠單一的點和固定的線性思維來做事,那就註定是非常狹隘的。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2.目前行業所在發生的變化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幾年後,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一線城市之間的地區差異越來越小,教育水平的差異也越來越小,經歷過本科教育和專業培訓的人很難在個人知識和技能上拉開很大的差距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大公司把固定工作變成標準SOP的核心原因之一。

因為許多工作是標準化的,一方面可以節省組織的成本,另一方面是更好的管理。

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化事物的出現,技術管理取代了人們的工作,未來如果你想脫穎而出,就必須提前建立有效的壁壘,這些壁壘最好是不可替代的。

而這個壁壘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個人的思維模式」,而不是單單的自己手頭在公司做了很多事。

負責很多事情,或者做很多業務,最多可以解決工作飽和的問題,但是從本質上看,不能解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可能會遇到危機。

所以如果你能有效地突破思維的局限性,在3-5年的工作中,從專業框架中找到潛在的邏輯。

對各種新生事物保持開放的心態,敢於嘗試可行性,不斷學習,快速做出決策和反應,那麼這樣的「人才調性」,本質就是T型思維的橫槓,也是在企業中比較搶手的,相對來說,被市場迭代的速度便會慢一些。

T型思維並不是單純水平的「一專多能」,而是普通人眼中的一專多能,以自己的專業技能為主,然後「再多會一些別的技能」。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3.T型思維起到的核心作用

T型思維的橫向結構能力和縱向結構能力沒有主次之分,它們是「互補的」,底層注重「專業能力」,其次是「專業能力的突破,讓自身在新的領域有新的知識」。

例如,「如果你想要一個更大的職位提升或機會」,你應該在這個領域有更多的工作經驗,通常,大多數人認為如果你的專業能力足夠優秀,應該會帶來更好的機會。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在多個行業有工作經驗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

為什麼會這樣,隨著市場趨勢的發展,公司一定會選擇價值和性價比最高的人,單一的工作經驗會削弱他們在市場上的談判能力,其次是「有橫向工作經驗的人,他看事情的角度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這個職位有很多同類,選擇餘地就會很大,相反有很多工作經驗和背景的人,替代性不太強,更容易出現脫穎而出。

其次,如果你想在你的專業上取得突破,你更需要的是其他領域或職位的知識來填補它。

讓我給你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現在正在從事社區運營,如果你想從社區運營轉向產品運營,本質學習產品運營可以解決。

如果你能把產品運作和社區運作結合起來,你會發現你不僅找到了底部之間的關係,而且提高了你的創新能力和個人壁壘性。

你應該知道所謂的「崗位之間的創新實際上是連結不同想法的結果」。

如果你能把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甚至更多的人的觀點加在一起,你會從想法中獲得更多的聯繫,他能幫助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無論是個人提升的學習還是公司創新,角度越多,自身創新成功的機率越高,其次,當個人跨界時,你會發現你必備的「專業能力更重要」。

我在工作場所遇到了這樣一位同事:他從事電子商務行業,後來橫跨教育行業做運營,當和他交流的時候,他個人認為跨界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通過他的表述,我得知,如果你想跨行去找更多的機會,那麼「自身以前從事的工作的專業,方法論」顯得格外的重要,企業用人可能會評估你所在是不是這個行業,其次就是你對事情的底層邏輯認知。




在一個行業做了8-9年,未必跳槽到其他領域就不一定行不通。

「跨界打劫」的時代,你要了解,擊敗你的對手不一定是在行業內,這就是「跨學科」學習典型的思維,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你需要在一個領域做深,一個專業做深的核心因素。





03

重塑你的「知識結構」。

作為一個有3-5年經驗的專業人士,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何為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結構?

簡單地說,是不是你已經工作了這麼多年,學習了經驗,你能不能做一套完整的系統、舉個例子:比如你做採購,你能完全通過自己的實際經驗,讓他從0-1變成一個體系化的理論模型?

1.T型思維要求你是「斜槓"的

在前幾十年,你每天出門可能都需要買份報紙,或者通過聽電視廣播才能獲取最新的訊息,媒介融合的今天,睜開眼睛,打開手機,朋友圈,頭條,搜索信息就到了你面前。

這意味著時代的發展太快,過去人們獲得的信息和知識是有邊界的,但是現在,不同的是,隨時可以獲得和學習,我想學習英語,打開一個應用程式就可以學,我想健身,打開一個音頻就會有攻略。

在工作層面,你會發覺知識對個體而言越來越有著挑戰性,你不僅要有十八種功夫可以玩起來,還要有一到三種核心技能可以謀生。

當信息發展太快時,知識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這意味著你需要隨時隨地準備跨學科知識儲備。

因此,今天的T型思維要求你是一個動態和靜態的斜線,你的斜槓表現在「你的核心軌道上有方法論」和「你在其他軌道上有方法論儲備」,你可以快速適應行業的變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公司負責運營,平時你是個UP博主,從外部的角度來看,你在市場,職場上就會很受歡迎。

市場要求你的適應速度,學習速度,趕上新知識的速度,在今天的各種信息爆炸中,馬不停蹄,因為我們生存在「認知差」的時代裡,而不是工業時代,可以用蠻幹解決許多問題。

這就是你在職場上走上精英階層的道路,為什麼快速規劃自個的知識體系,並且跨界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體系重要的原因。

因為只有這樣,當你到了35歲,回顧你從25歲到35歲的10年,除了你的工作經歷,你還會留下你自己的「知識體系」,它可能在短期內永遠存在,也是別人認可你能力的最好「證明」。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2.知識體系是你談判最高的籌碼

在獵頭市場上,隨便打開一份簡歷,可能上面寫的都非常牛,比如在一家大型公司工作10年,有成型的過往經驗等,帶過多少人的團隊,有多少項目,其實我面試過這樣的人,自己也蠻不耐煩的。

我通常跳到最後一頁,讀「你有多少成就和案例,我能在哪裡看到它們?

相反,如果你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並把它作為文本或音頻和視頻輸出,我認為它會給你更多的機會和認可,為什麼?

因為人們總是想看到有結果的東西,而不是聽別人一張簡歷空口說辭,我有多少年的行業經驗?

給你背書的往往是你自己的「作品和成就」。在T型思維中,光學習是不夠的,你還輸出,最難的不是建立知識結構本身,而是長期的輸出和堅持。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要去做「輸出」呢,你要知道,輸出是一種無形的曝光,你在某個領域長期紮根式的輸出,會讓你成為這方面的專家,越來越有影響力和價值。

如果你光學習,不輸出,那別人也不知道你厲害。

如果是一個素人,家境不算太好,但是你還很努力,唯一一個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法則就是「趁早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人與人之間本無太大的區別,堅持和毅力會讓你與眾不同。




T型思維要求你是斜槓的,不僅僅是自己要身兼數職,這也會,那也會,還要樣樣精通,並且提煉知識,形成體系,然後形成最強的壁壘,這是你的必經之路。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饒過不去學習,不走這條路,那麼未來迎接你的可能就是一大把年齡了,還沒有自己的核心優勢。





04

給你的CPU裝更多APP。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CPU,手機的作業系統,它的底層模型基本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固定性思維」,二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的思維是封閉的,學習速度比較慢,處理APP也是比較慢,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它可能會面臨著被淘汰。

成長型思維是開放的,可以升級的,它不斷的進行優化,使系統更加的穩定,承載更多的APP運行,它好比一個大樹的根,上面長滿了樹幹和樹冠,某一天,那就成了參天大樹。

1.先放空,在安裝。

假設這個CPU就是自己,那麼我認為,在讓他承載T型思維之前,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先讓他「放空」。

把自己的後臺清理下,卸載哪些無用的APP,丟掉那些無用的,碎片化,不能形成體系的瑣碎事物。

然後進行優化,T的一豎是你的領域,一橫是你的知識廣度,在一個領域豎向很成熟了,這個時候,橫向就可以發展了,橫向的發展就是所謂安裝更多有用的APP。

你也可以把它認為,給自己安裝更多成為「體系的東西」。

比如「經濟學的體系」,「英語的體系」,「哲學的體系」,記住按照的是體系,而不是碎片化,因為碎片化的內容,到最後佔領的還是自己的「內存」。

這些體系多了,就會升華你的思考模型,從而達到「認知遷躍」的結果,一旦認知高度提升了,你會發現,你開始思考本質的東西,如何給自己建立壁壘的東西了。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2.融合與追求本質

當你吸收的知識體系足夠多的時候,那麼慢慢你就會開始「融合了」,就像上面所述的多人觀點匯聚的創新力,知識基礎越紮實,遇到一個具體的問題,才能扎的越牢越深,從本質層解決。

就好比一個人做了10幾年的運營,那麼到頭來,他不會和你講表層的知識了,他開始跟你將發展,趨勢,這些就是從本質不斷提煉的,而這些都是多學科融合作用的結果。

如果他只ALL-in運營,能講這麼透徹麼,顯然是不能的,足夠深入了之後,市場的學習,產品的學習,都是T型思維的那一橫。

比如一個大學學習心理學畢業的,然後再學習邏輯學,美學等,當他掌握了各門學科的核心基礎,在結合實際進行單點的爆破,效果就會好很多。

說到這裡,我想詢問你一句,平時看書麼?看什麼類型的書,是不是書中的專業知識點自己提煉後,平時自己遇到問題就會融合性處理了。

就好比你去河邊釣魚,T型思維的那藝術如果表示漁技的話,那一橫就代表了河的寬度,河越寬,自己掉到大魚的可能性就越大。

融合的多了,會讓你學會追求本質,在複雜的時代裡,不做無根之木,站住自己的核心位置,謀求自己的核心優勢,建立高壁壘,才是逆流而上重要的手段。



核心觀點:

養成每天隨時學習,隨時輸出的習慣,來打開邊界和放大影響力。

你需要趁早建立自己的核心專業知識體系,同時拓寬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識
 

關於幸會社:

網際網路社群服務品牌,匯聚成長的力量,已經有830人+找到組織,社群注重於「交流」」對接」「異業合作」,覆蓋職業包含媒體記者,運營,市場公關,品牌營銷等,職場年輕人的充電站。

相關焦點

  • 如果成為T型人才?
    如何打造個人優勢,讓自己在職場當中脫穎而出,我要向你介紹的思維叫做梯形思維,經常有在職場的年輕人會問我,我應該建立什麼樣的知識體系,培養什麼樣的專業能力,才能確保不會再未來的某一天被淘汰,的確今天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職場的危機,如果你沒有晉升到一定的崗位,如果沒有一些不可替代的能力
  • 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
    本講為大家介紹的成長型思維就跟如何表揚和鼓勵孩子有很深的淵源。成長型思維的提出者是卡羅爾·德威克教授,她把人的思維方式分成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後天是不能改變的,也不願意去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也願意通過努力去改變。
  • 用好這十張英文海報,輕鬆引導孩子「成長型思維」
    近年來,教育界「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這個概念很流行。美國的教室裡,也有類似中國的黑板報,不過他們是在牆上貼的海報,海報裡有很多英文句子,不只是為了美觀,還是教學工具,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激發孩子潛能。
  • 個人成長:成為複合型人才,必須擁有T型思維。(收藏)
    因此,如果需要有以上四點,你應該要求自己不僅要看到垂直行業的深度,而且要有橫向的寬度,也就是說,要上到大廳,下到廚房,所以你應該有「T型思維」。01.關於「T型」思維。這就是所謂的「垂直」,T型思維的那一「豎」,也就是說,只有當你深入到超過90%的人時,你才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 你是僵固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
    德韋克教授認為,誇獎「聰明」和誇獎「努力」激發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智模式:僵固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誇獎孩子「聰明」實際暗示的是: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解難題只是證明自己是否聰明的一種方式。一旦孩子接受了這樣的觀點,他們會有一種防禦心態,努力維護自己聰明的形象,會避免讓自己出醜、冒可能犯錯的風險,會把注意力從接受挑戰,轉移到自我關註上來。這是典型的僵固型思維。
  • 成長型思維:厲害的人都是成長型思維
    這兩種人又分別對應了兩種思維: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這兩種思維決定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做事的原則。我們現在的人都極力反對一個東西,叫做雞湯,因為看了那麼多雞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後來我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叫做「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改變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又是什麼?樊登給這兩個思維進行了高度概括,它們分別對應兩個基石假設。
  • 科普 | 成長型思維 - 誰說我不行?Not Yet!
    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就是從人的角度探討不同的思維方式對世界的影響各異。在她看來,人的思維方式其實蘊含了無限的能量。而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未來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那些成功孩子的思維模式就屬於成長型的。
  • 成長型思維VS固定型思維
    1反映的是固定型思維 2反映的是成長型思維。你們同意哪一項?如果讓你選,你肯定會選2,因為你並不會承認你是固定型思維,你認為如果你選擇了1,你會被人議論,會被你的朋友小瞧你,會被認為你不夠開放,固執等等負面評價,殊不知當你因為在乎被人的非議而違心選擇1時,你已經是固定型思維的呈現了。
  • T型人格 type T personality
    我是T型人格:尋求刺激的人。D型——急躁、缺乏信心,悲觀,憂慮Type E — High-achieving, perfectionist, everything to everybodyE型——易有大成就,完美主義者,凡事凡人都要操心Type F — Prone to forwarding e-mail messagesF型——喜歡轉發郵件信息
  • 薦書|到底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全文約3100字,閱讀需7分鐘趕時間閱讀版:從生活中的示例到自身,循序漸進說明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如何影響著人們的決策過程?如何改變?如何訓練自己的思維?都在文章裡。在這本編年史著作中,德韋克總結了自己30多年研究人如何才能取得成功的成果,她詳細說明了在該研究課題中發現的簡單而有力的兩種思維理論,並將它們命名為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與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 成長型思維模式
    曾經看過一本書,《終身成長》([美]卡羅爾·德韋克),書中介紹了固定型和成長型這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如《終身成長》書中所講,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即使前期我們能力有限,或者不具備條件,但是具有這種思維模式就能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最終取得成功。
  • 成長型思維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今晚育兒分享話題:成長型思維的力量人智商是固定不變的,還是後天可以塑造的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說,智商是可以不斷拓展的,那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說那智商是天生的,那被小孩兒永遠都不可能變聰明,那面對困難與挑戰時,那成長性思維的人會說,太棒了,我能學會一項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局限了,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遇到自己不太擅長的事情時,首先會想到的是怎麼樣能確保自己成功
  • 成長型思維:教師專業成長重要的思維模式
    史丹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徳韋克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逐漸建立起關於自己的思維模式。大體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他認為,人一旦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便很難突破自己;反之,一個人在早期,建立起成長型思維模式,他便可以不斷地突破自己,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於是,我們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是固定型思維?
  • 臨淄不鏽鋼t型條批發
    臨淄不鏽鋼t型條批發是一家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公司,主營產品:不鏽鋼裝飾條、不鏽鋼t型條,不鏽鋼屏風、黑鈦金不鏽鋼,玫瑰金不鏽鋼等產品。不鏽鋼t型條在造型上,不鏽鋼裝飾線條有封口與開口兩種形式,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裝修完不鏽鋼裝飾線條之後我們要進行檢查,比如陽角有沒有順直、有沒有誤差、防磕碰的處理有沒有到位等。不鏽鋼裝飾線條的種類比較多,比較常用的種類主要是上面為大家介紹的這些,在居家進行裝飾裝修或者是一些公共場所裝修的時候都可以用到這種元素,更為重要的是即打造出來的裝飾效果非常的特別,能展現出不一樣的效果。
  • 成長型思維:終身成長
    美國、智利等國研究人員,通過實證研究,揭示了「成長型思維」對學業發展和成長的重要價值。結合這一實驗結果,我們該如何運用「成長型思維」?文章的標題是《一項全國性的實驗揭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旗幟鮮明地從科學實踐和實驗的立場,揭示成長型思維的實踐效果,表明成長型思維能夠有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和發展。
  • 好文譯讀 | 轉變固定型思維模式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有效策略
    Capitalise on your failuresFailures teach us what success can’t.你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從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就像其他事情一樣,它需要實踐。
  • 判斷成長型、固定型思維的唯一標準!成長型思維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固定型思維的人喜歡講究排場,因此才可以證明自己的地位。例如成長型思維身價百億的馬雲出行時,腳上踩的永遠都是布鞋,他的身邊永遠只有兩三個人,很少會看到馬雲出行成群結隊。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自身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
  • 思維決定命運|為什麼我們需要成長型思維
    每個成功人士都有一種特定的心理特徵,而這種成功型心理特徵被作為比爾蓋茨和美國 NASA作為僱傭系統工程師的標準---《成長型思維》這個感念由一丹獎得主史丹福大學的卡羅爾德偉克提出,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 一種是成長型思維,另一種則是固定型思維。
  • 從知識型教育到思維(智慧)型教育
    思維能力和知識是兩碼事,思維能力比知識重要。要啟智,必須要鍛鍊薰陶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典型的數學教育為例,我們的數學教育一直是知識型的教育,雖然大綱上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很多打著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旗號的書籍、課堂、視頻、培訓班。
  • 家長具備了「成長型思維」,才能引導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終生成長》一書的作者,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書中表明:我們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體現了人們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