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為我好……」
多少和小桃類似遭遇的成年子女,用了半生的時間,在自己心底構築起一道「合理化」和「否認」的防禦牆,用來獲得暫時的心理寬慰。
因為痛苦的經歷,年幼的自己無力承擔,於是把錯誤背負到自己身上——這是一個簡單、無意識的過程。否認父母的所作所為,把他們當作心目中完美的父母,就可以繼續維持一如既往和諧的生活。
但是,那些因此而喪失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那些不知不覺被削弱的自信心,那些瞬間被擊垮的自尊心,卻像在自己身上被拉開的一道道傷口,並且會被自己忽略,永難癒合。
被擊垮的自信和自尊,它們是我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的基礎,是支撐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幸福和成功的秘密武器。一旦它們被摧垮,要重建起來卻何其困難。
情緒是會轉移的,只是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難以察覺。
比如小桃,父母在她懷孕和流產期間對待她的態度,在她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其實一直都充滿憤怒和失望。
但是她不能表達。她不允許自己對父母發火——因為她認為都是自己的錯,而父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
所以,她無意識地將長期隱藏在內心的憤怒、委屈和失望,都發洩在愛她的丈夫身上。這也影響著她和丈夫的親密關係。令丈夫感到崩潰。
還有一位四次離婚的女士:
因為她的每一段婚姻都不能長久,她生氣地抱怨「男人都是混蛋」;抱怨自己每次都選錯伴侶。她很納悶,為什麼自己就找不到一個像父親一樣好的男人。
而事實上,她的父親在她10歲時就突然消失、離家出走了。在她印象中,父親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男人。她非常想念父親。
她合理化地認為都是因為媽媽和自己不好,父親才會離開。她不願意承認,那個她心目中完美的父親其實是個冷漠不負責任的男人。
因為拒絕承認自己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壞爸爸,她就不會是一個被拋棄的小女孩,還可以一直等待那個被自己理想化的父親回到自己身邊。
可是,內心深處對父親的失望和憤怒,只是被壓抑和隱藏了。
所有的憤怒和失望,都在她與其他男人的親密關係中找到了宣洩口。
所以她每一次認識的男性,在一開始都很出色,最後卻都無一例外變成她所相信的「男人都是混蛋」。
其實她只是沒有意識到,她不斷選擇那些令她生氣又失望的男性,只是在把對父親的失望,怒氣以及被拋棄的恐懼感等情緒,發洩在其他男人身上。
而這些失望、憤怒和害怕被拋棄的情緒,因為不被自己察覺,才會不斷地在她的人生中跑出來「搗亂」,破壞她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