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雖然有人評論說,我國封建王朝幾千年,每一次都是輪迴,沒有什麼新生事物的發展,歷史也沒有進步。
但實際上細究每一朝每一代,我們也得佩服古人,他們真的是不斷在總結前朝的經驗教訓,把本朝的治理搞得更好。
比如說清代就非常注意吸取明代的教訓,我們以往就聊過,明代宗室太多,明亡的時候有上百萬宗室,拖累了國家財政。
而清代對宗室的控制就非常好,還有民間就有俗諺說,明修長城清修廟,對治理北方的邊患,明清就有不同的態度,而確實清朝的方案,一方面給國家省了大量的軍費,另一方面也維護了領土的完整。
清代還有一個事做的比明代漂亮,那就是特務制度,咱們知道,一提到明代的宮廷政治,很多人就會脫口而出一個詞,特務制度。
是的,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明代就建立了非常嚴密的特務制度,先是錦衣衛,然後是東廠,然後是西廠,大量的錦衣衛官員太監充當了皇帝的耳目,刺探大小官員民間百態。
以至於到明代中晚期,這形成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景象,咱們這麼講吧,封建社會皇帝是九五至尊,天下繫於一人。
但問題是皇帝老哥就一個人,他下面有千百位官員上億的子民,他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他擔不擔心臣下聯合起來謀反,或者他擔不擔心大臣們各自為政,根本不聽他的管理。
所以從明太祖開始,搞了特務制度,我有大量的探子,隨時隨地偵查每一個官員的日常起居,情報匯集到我皇帝這來,我掌握所有人的動態,這樣你就很難生出異心。
然而這個模式發展到後來,所有大臣人人自危,大家真是感覺到我是生活在恐怖的特務統治之中。
甚至東廠和西廠名義上,那都是太監機構,都是伺候人的機構,結果最後成為了執法機構、審判機構,甚至沒有證據就誣陷大臣殺害大臣。
這也成為了明代晚期,政治亂象的原因之一。而清代確實是看到了明代的很多弊端,但是清代的皇帝也知道,你不搞這個特務機構,我怎麼了解臣下的想法,我怎麼有效的統一全國?
康熙末年搞出了一個制度,這個制度到雍正就徹底被發揚光大了,什麼制度呢?密折制度,到雍正的時候規定,全國四品以上的官員皇帝給你這個特權,你可以給皇帝本人直接寫奏摺。
而且這個奏摺要求必須本人寫,不允許師爺寫,寫在白紙之上的奏摺,裝到一個密閉的容器之中,這個容器有一把鎖兩把鑰匙,臣下寫奏摺的人一把鑰匙,皇帝本人一把鑰匙,除了皇帝本人和大臣之外,誰都不能看。
這個奏摺在有清一帶是最高級別的,皇帝收到很多奏摺之後,一定會先看這個密折,密折就由大臣匯報,所有他認為應當匯報給皇帝的事情。
不管是他治理的問題,還是他發現了某些人的不法,他看到了某些端倪,都可以向皇帝匯報,這樣等於把全天下的中高級官員,都變成了皇帝本人的探子。
而且高級官員之間互相還得防著,誰都知道對方有寫奏摺給皇帝的權力,我這邊稍微有點不法,我不一定敢跟人交心,否則人家把我的想法交給皇帝了,我就是滅頂之災。
可以說清代的密折制度,讓清代雖然沒有,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機構,但是皇權進一步加強了,而相對而言,清代的宮廷政治也沒有明代那麼恐怖。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