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爭奪「綜藝」流量

2021-02-14 多知網

2020年,教育公司在影視綜藝節目這片新陣地中的流量爭奪愈演愈烈,也玩出了更多新花樣。

在成為央視春晚特約合作夥伴前,猿輔導早在1月就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獨家互動合作夥伴,又在4月的《王牌對王牌》的獨立環節「猿輔導在線答題時間」中高調出場;

5月,跟誰學旗下高途課堂成為《極限挑戰》第六季官方推薦中小學在線教育品牌,節目會連線高途名師進行現場教學;

作業幫直播課成為《嚮往的生活》官方合作夥伴,將直播課融入日常生活風格的場景中進行產品內容介紹,同時又成為《快樂大本營》官方合作夥伴,同樣在節目中佔據獨立環節;

斑馬AI課成為《婆婆和媽媽》獨家教育合作夥伴,以「把孩子學習交給斑馬AI課,解放家長」為核心在節目中植入廣告標語,進行品牌露出;

6月起,瓜瓜龍英語作為芒果TV官方合作夥伴,與《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快樂大本營》、《妻子的浪漫旅行4》與《奇妙小森林》4檔節目進行合作。其中,《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在播出後迅速刷屏微博、登上「微博綜藝手寫熱搜榜」榜首,品牌宣傳十分有效。

此外,猿輔導在線教育6月20日宣布成為央視《開講啦》獨家冠名合作夥伴,騰訊開心鼠英語6月21日宣布成為《創造營2020》總決賽特別合作夥伴……投放行動還在持續進行中。

回望近幾年,教育公司頻繁以合作夥伴的身份出現在綜藝影視節目中:有道精品課與《天天向上》,VIPKID與《爸爸去哪兒》、《中餐廳》,掌門1對1與《嚮往的生活》,學而思網校與《少年派》,猿輔導與《最強大腦》……

教育公司都是如何進行投放的?而在教育產業與綜藝影視結合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如此高成本的投放都有哪些效益,是否能夠幫助打通下沉市場?

縱觀近年間教育公司的投放策略可以看出,節目與品牌的契合度是進行投放時的一個關鍵因素。

契合度高,包括節目與品牌調性一致、內容有所關聯,節目觀眾與品牌核心目標客戶群體相符,且節目中有較豐富的場景空間能夠進行廣告植入。在這種條件下,核心用戶群體可被直接觸達,並且在品牌曝光的同時,內容展現形式更加多樣,從而提升推廣效果。

目標客戶群方面,網絡綜藝和影視節目的受眾以年輕用戶為主流。根據百度指數、新時代證券研究所的數據,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創造營2020》、《青春有你》三檔綜藝節目的觀眾中,20-39歲的觀眾佔到絕大部分,這與教育消費人群存在大量重合。

而廣告植入場景方面,仔細看看幾檔節目,各家方式可謂天差地別。

猿輔導延續了以往深度參與的風格,在品牌露出方面依然頗為獨到:在《中國詩詞大會》中,觀眾可以在節目開播前下載猿輔導網課APP來體驗詩詞答題互動,或者在節目播出同時,在猿輔導上參與節目互動、競猜每期節目的獲勝擂主。

而在《王牌對王牌》中,節目有獨立的「猿輔導在線答題時間」,由猿輔導名師作為特邀嘉賓出場出題,節目嘉賓現場答題並互動,再由名師進行題目詳解。此外,沒能正確解答的嘉賓還要接受節目組設定的懲罰,這樣的設置和綜藝節目中的遊戲環節十分相似,更有浸入感。

(《王牌對王牌》猿輔導在線答題時間)

此外,淘寶主播還在節目中以問答形式「實力推薦」猿輔導,對猿輔導的產品與師資團隊進行了非常詳細的介紹。

《極限挑戰》採取的方法則與《王牌對王牌》類似。「小嶽嶽」嶽雲鵬在節目中遇到難題時,與高途課堂名師視頻連線,進行現場指導教學。嶽雲鵬還喊出了口號:「有什麼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咱們都可以選擇高途課堂。」

相比之下,由於產品內容無法直接植入節目,瓜瓜龍英語與《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就融合得沒有這麼自然。雖然品牌露出效果不錯,但許多觀眾表示廣告顯得有些尷尬,也有觀眾反饋認為定位於2-8歲英語啟蒙的瓜瓜龍英語與「姐姐們」調性並不搭。

不過,由於「姐姐們」皆為30歲以上的女性,節目受眾中不乏年齡與之相仿的女性。數據顯示,20-29歲觀眾佔比為46.44%,30-39歲觀眾佔比為29.34%,加上節目極為火爆的觀看總人次,瓜瓜龍英語可以說是成功對標年輕媽媽群體。並且在後續節目播出期間,瓜瓜龍英語憑藉#黃聖依兒子英語水平#超話登上微博熱搜,目前話題閱讀量已達到1.3億。

而在形式多樣的投放背後,依靠頭部頂流綜藝IP深化品牌認知,是共通的核心邏輯。

某廣告傳媒公司媒體部負責人告訴多知網:綜藝節目有內容、有流量、有收視率、有明星效應,在場景上也具有一定的創新和優勢。然而,綜藝的項目太多了,如果不投頭部綜藝,曝光率和關注度會被稀釋,從而影響ROI。因此,投放的邏輯是「聚焦」,寧可花更多的錢,也要贊助一個頭部IP,最好要成為核心的主冠名,否則只出現在片花和插播裡的效益非常低,意義不大。

此前,2018年時,在線1對1品牌找明星代言人曾成為一股行業熱潮。而無論是明星代言人還是熱門影視綜藝節目,其根本目的都是利用其影響力來增強宣傳效果,快捷地增加品牌知名度。越是受眾群龐大的賽道,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認知推廣與深化的效率也就越高,少兒英語、K12賽道市場規模巨大,也就能夠更好地利用高流量IP的推力。

某資深品牌負責人也表示,綜藝和影視節目並不能當作獲客渠道,而是打認知為主,作為增加品牌知名度和滲透率的有效手段。

然而,做綜藝投放具有上限雖高、下限低的特點,節目反響好、人氣高,品牌受益極大,反之,一旦節目反響不好,大量的投入約等於打了水漂。且由於投放成本不低,總體來說風險不小,試錯成本高。

據不完全統計,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已經播出的首期節目中,品牌廣告贊助多達13家,涉及教育、科技、美妝、食品等多個領域。據說,由於節目火爆,廣告商激增,冠名費用需要在目前1.5億元的基礎上繼續加碼,可謂是一筆天價了。

此外,也有某在線教育市場負責人提及,綜藝影視節目的投放已經不僅是出於ROI的考慮,而是強調「下沉」。綜藝影視節目在中低線城市的收視率很高,且中小城市觀眾對於頭部綜藝、頭部衛視的信任感強,因此,尤其是頭部綜藝這樣的頂流IP,在市場用戶下沉方面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根據CSM媒介研究數據,相比大城市青年觀眾,中小城市青年觀眾更傾向頭部上星頻道。這主要體現於中小城市收視率集中在上星頻道,市場份額前10的上星頻道市場份額累計達到30%,而大城市青年觀眾中,市場份額前10的上星頻道的累計市場份額為25%。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說明,中低線城市觀眾更加信賴頭部衛視和頭部節目,此類投放對於下沉市場的用戶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同時,單看中小城市青年觀眾內部,從不同節目類別的收視率可以發現,電視劇、新聞/時事、綜藝、電影等類別佔比較高,電視劇收視率比重為29.17%,綜藝收視率比重為10.99%。雖然兩項佔比相比大城市觀眾較低,但也說明了節目受眾中包含了大量下沉用戶。

也有傳媒業內負責人有相對不同的看法,認為與影視綜藝節目的合作並非是為了下沉,因為下沉需要更近距離、更精準地影響特定區域的人群。比如投放某些網際網路相對不發達地區的衛視,電視覆蓋率更高,那麼節目的收視率確實高於一線城市,可以作為下沉的推力;然而如果投放的是湖南衛視等十分火爆的節目,在全國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這便不能說明市場下沉。

總之,對於眼下高熱度、高成本的綜藝影視投放來說,產品究竟是否適合做節目、適合什麼節目、如何與節目進行結合,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而就算投放成功,贏得了足夠的關注度與口碑以後,又涉及到如何進行轉化的難題。各家教育公司都還在進行摸索與嘗試,一切尚未有定論。

相關焦點

  • 有道打響「第一槍」,在線教育新一輪品牌戰開啟
    有道打響了在線教育「2021廣告宣傳」第一槍。 2020年12月底,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紛紛牽手跨年晚會,給在線教育的廣告宣傳收了個尾。2021年1月11日,網易旗下的有道精品課,正式宣布成為《乘風破浪的姐姐2》官方合作夥伴,給在線教育廣告宣傳開了個頭。 之前總有人問:「在線教育的廣告戰在2021年會涼一些麼?」如今看來,恐怕會更熱!
  • 在線教育陷頭部卡位戰 燒錢是選擇而非唯一
    9月初的開學季令朋友圈家長們集體鳴鑼慶賀,「神獸歸籠」之前扮演的陪伴者與教學者角色終於告一段落,線上教育、在線授課的模式也逐漸被家長群體接納。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國內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行業實現了一次爆發式增長。但密集湧入的流量並未讓在線教育行業放鬆競爭,甚至投入的資金額度與獲客成本只升不降。
  • 教育品牌線上流量爭奪白熱化 精準投放+深度體驗讓營銷品效合一
    近幾年來,隨著線上流量紅利見頂,教育行業線上用戶增長放緩,各大教育品牌線上流量爭奪進入白熱化,營銷獲客成本居高不下,轉化效率低。當教育企業向線下和下沉市場尋找新的流量入口時,它們面臨線下投放無法精準定位目標人群、投放效果無法評估、下沉市場用戶關注點分散等諸多營銷困境。
  • K12在線教育「撒錢大戰」何時休?流量邏輯成偽命題?
    廣告大戰背後的資本邏輯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經典人文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典籍裡的中國》《朗讀者》將陸續登陸CCTV-1和CCTV-3周末黃金檔。而這三檔節目,學而思網校均是獨家的在線教育合作夥伴。與此同時,好未來旗下的拍照搜題APP題拍拍將目光放在了Z世代關注的B站。在北京衛視跨年晚會上,主持人多次對斑馬AI進行口播。
  • 在線教育如何留住流量
    網絡時斷時續、上課交流效果不佳、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批改作業困難,過去在線下教學中未遇到過的困難此時頻出,老師們叫苦不迭,期待開學。而浸淫行業已久的在線教育公司,快速祭出網際網路化的教案和交互工具,用免費、低價直播課,來嘗試留住四處亂撞的大規模流量。當前,已有省份宣布了春季開學時間。
  • 【直說熱點】在線教育「燒錢戰」持續:低價引流 廣告「出圈」
    一年之計在於「暑」,暑假可謂是在線教育機構的「命門」。2020年暑期的K12教育廣告大戰似乎沒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競爭的白熱化程度大大超過去年暑期,猿輔導和作業幫成為當仁不讓的兩大主角,綜藝贊助、熱劇貼片,廣告無處不在。此外,跟誰學、學而思網校、Vipkid等在線教育機構也都紛紛投入營銷費用,參與暑期大戰。
  • 在線教育營銷瘋狂燒錢,YiYi英語靠什麼優勢「獨佔山頭」?
    停不下來的燒錢營銷 在線教育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在線教育的競爭主要就是對用戶的爭奪上,如何吸引用戶註冊試課,繼而購課買單,是各大在線教育平臺營銷的重點。為了吸引用戶的注意,獲得更多的用戶,各大在線教育頭部平臺不惜成本,通過各種燒錢的營銷打開平臺知名度。疫情加快了大眾多在線教育的認知,也為在線教育免費帶來了一大批潛在用戶。暑假檔期作為教育企業爭奪的關鍵時段,2020年的暑假在線教育行業掀起的廣告燒錢大戰,打得比以往更為激烈。
  • 中國平安旗下TutorABC抓住流量紅利,凸顯在線教育獨角獸風範
    近日,因為「停課不停學」,不花一分錢,就全面的提高了家長和學生對在線教育的認知,也使在線教育迎來爆發性的流量增長,有業者估測,至少為在線教育節約近5000億的獲客成本。 各大媒體紛紛預測,在線教育將成為之後的最火行業之一,可能將改變在線教育獲客難、獲客貴,大部分呈虧損的狀態,並在5年後迎來大爆發。
  • 中國平安旗下TutorABC抓住了流量紅利,凸顯在線教育獨角獸風範
    今年2月,在線教育的需求全面爆發。此前,從業者熱議的話題一直是如何培育市場獲取流量。2019年,在線教育大打營銷牌,燒錢拼廣告,花費幾百億也不過帶來幾千萬用戶。疫情下,因為「停課不停學」,不花一分錢,就全面的提高了家長和學生對在線教育的認知,也使在線教育迎來爆發性的流量增長,有業者估測,至少為在線教育節約近5000億的獲客成本。
  • 淘寶「闖入」在線教育營銷大戰:電商能否緩解在線教育流量焦慮
    2020年天貓雙11期間,教育行業成交額增幅近70%,其中K12增幅明顯,小學相關課程的訂單數達到去年的27倍。  在線教育營銷流量費昂貴,已是業內不爭的事實。在剛過去的暑期大戰,頭部在線教育公司被曝出燒掉了約100億元營銷費用,主要去向是字節系、騰訊系的網際網路廣告。  對於教育機構降本增效的訴求,以淘寶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平臺能夠多大程度幫助它們實現?
  • 產品分析:K12在線教育流量王——作業幫
    線上:K12線上經典教育機構有作業幫,猿輔導等。其優點:優質師資和內容可以傳播和共享;在線平臺可解決教育信息的不對稱性,節省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擁有自動化學習工具減少重複學習勞動;平臺流量入口大能擁有更龐大的用戶規模。
  • 在線少兒英語正成為「風口」 國際化成新爭奪點
    在線教育在技術和資本的推動下,「風口」又將吹向何方?數據顯示,中國在線少兒英語市場在2018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9.6%,預計2022年付費總額將接近800億,相當於五年增長330%。如此高速的發展,在線少兒英語教育這個細分領域或將率先站上「風口」,未來五年將迎來市場發展的黃金期。
  • 「富二代」瓜瓜龍入局,在線教育領地或重新劃分
    大眾對在線教育的需求倍增,在線教育行業實現噴井式增長,猿輔導、學而思、作業幫等平臺爭先恐後搶奪市場。與此同時,一隻輕騎兵半路殺出。今年3月,字節跳動上線瓜瓜龍英語,以鋪天蓋地的分眾電梯廣告高調出場,宣傳方式與猿輔導等平臺如出一轍。家大業大的字節跳動,推出的新產品不容小覷,在線教育的領地被重新劃分也只是時間問題。
  • 在線教育:「KPI」重壓自上而下,「營銷」決定生死?
    於是,在線教育公司們不惜重金拼投入、壓低價、做營銷,成千上萬名在線教育教師則不休假、衝續報、穩生源。利益鏈之下,行業的每一環都滲透著焦慮與野望,同時也暗藏著不安與隱憂。教師規模近1000萬,卻困於KPI銷售味瀰漫行業,每月轉化的學員數決定著薪酬高低,任課教師也得學會如何賣課。要談在線教育這一年的變化,在線教育教師們的感受或許更為直觀。
  • 在線教育對於學生的爭奪 已深入到縣城等下沉市場
    甚至是地面引領在線、在線繼續跟隨的教育。這是我的判斷,至於對還是錯,過五年後再論。」俞敏洪說。2020年在線教育與資本相互裹挾,各路玩家奮力廝殺,一邊燒錢一邊融資,同時虧損持續擴大,K12(學前至高中教育)在線直播課是這一輪爭奪的焦點。其中,最顯眼的當屬猿輔導。
  • 流量、價格與獲客,在線教育2020年春暑表現洞察
    全行業提價動力主要來自3點:1)需求端疫情催化下的巨大流量及中小教培出清後流量騰出;2)在線行業消費者認知度提升;3)暑期大規模投放下現金流儲備需求,因此行業集體進行提價。從價格絕對值橫向對比來看,作業幫和高途課堂(70rmb/h)>學而思網校(65rmb/h)>猿輔導(42rmb/h)>新東方在線(32rmb/h)。
  • 流量紅利逐漸衰退 流利說等在線教育公司迎考驗
    流量紅利逐漸衰退 流利說等在線教育公司迎考驗 來源:第一財經 • 2020-11-30 09:50:49 疫情帶來的短期繁榮正在消散,伴隨流量紅利逐漸衰退
  • 從大學起步切入職業教育市場,U學教育如何解決在線教育的流量難題?
    從大學起步切入職業教育市場,U學教育如何解決在線教育的流量難題?,U學教育如何解決在線教育的流量難題?「在線教育發展到現在,大學以上用戶的認知率已經很好了,流量和轉化也就成了很多機構最關心的問題。」U學教育創始人湯穎說,「百度等等大面積鋪開的渠道性價比已經過低了,而我們找到了一條獲取精準流量的通路。」5 年有道,從 App 廣告到有道學堂在創業前,湯穎在網易工作了八年的時間,其中三年是在有道從事與教育相關的業務。
  • 有道再推詞典筆,硬體成在線教育流量入口?
    在線教育的競爭不止在於課程,也在於硬體。 12月1日,網易有道推出有道詞典筆3代,此前有道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有道詞典筆二代出貨量近25萬臺。
  • 從流量做起,在線教育公司如何搭建產品金字塔
    疫情對教育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疫情期間,我對教育行業的認知變化也是巨大的。我突然想通了,從某個角度出發,在線教育企業和線下教育企業未來的戰略思考可以怎麼做。雖然可能需要3到5年才會看的更清楚,但疫情後一個長期的趨勢就是以後可能不分線上和線下了。這就像阿里巴巴的參謀長曾鳴教授說的:未來沒有線上和線下,所以的公司都是網際網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