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日本歷史,「工匠精神」稱得上響噹噹。
木工、陶藝、茶道、樂理、廚師等等,這些看似平凡的行業因為匠人精神的灌注而名揚天下,在很多人心裡,日本似乎就是一個全員凡事親力親為的「匠人」國度。哪怕一碗麵,可能都代表了幾十年老師傅的深深用心。
但是!據央視新聞報導,近段時間,因為疫情原因,日本很多餐廳居然打破了這種「匠心製造」,引進了自動煮麵機器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比如說視頻裡出現的麵館。
這是央視新聞報導的,一家位於車站附近的麵館,因為處於人流量很大的區域,負責人表示使用機器人煮麵能夠更有效地放置新冠病毒的傳播,此舉廣受好評。
我們可以看到:煮麵機器人擁有長長的機械臂,可以自動完成煮麵、過水等步驟。而煮一碗麵僅需要大約2分鐘,每小時可以煮40碗面,比人類的效率更高。而安裝這樣一臺機器人需要花費的金額僅僅是3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20萬元)。
事實上,這也並不是機器人第一次進軍餐飲行業。
早在此前,就有快餐工廠使用機器人炒菜。從淘米煮飯、炒菜到裝盒打包,全程自動化無需人工參與,效率遠比純人工手作強得多。當然,這樣的機器人同樣也受到了和這次煮麵機器人一樣的質疑:這樣做出來的食物,還有靈魂嗎?這樣的趨勢,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全球首家自動化機器人餐廳距離我們不算遙遠。
18年,4個剛從麻省理工畢業的學生,讓真·機器人店走入了地球人的視野。
在這間特殊的餐廳裡,切配、炒菜、裝盤、洗碗全部由機器人完成。
據創始人之一的 Luke Schlueter 所說,這根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圓柱」,有著嚴格的溫度控制系統,完全不用擔心火候。而像滾筒洗衣機一樣360度的翻滾,則能幫助食物均勻受熱。
這樣烹飪出來的菜品,口感不比專業廚師做得差。且關鍵是:時間非常短。
低廉的成本,高效的工作,超額的回報,導致如今各大企業紛紛大量啟用機器,而非人。
不僅僅是國外,國內電商巨頭京東也發明了一種炒菜機器人,它會做中餐。
號稱為了在X未來餐廳實現品質用餐、安全用餐、智能用餐,京東炒菜機器人所使用的菜譜,由特邀的八大菜系名廚進行溫度、時間、用料的標準化打造,首批將有40多道美味精品呈現,保證口味正宗;
到底機器人的加入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少不一樣的地方呢?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會不會用「便利」「效益」一些我們曾引以為豪的「文化」「精神」呢?這些問題,或許我們可以開始好好思考,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