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藥物過敏和基因的關係

2020-12-20 尋醫問藥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同一種藥物,有的人吃了安然無恙可以治病,有的人使用則會發生嚴重的過敏,甚至會危及生命。為什麼同一種藥物,不同的人使用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下面中醫給大家細談一下不同藥物之間的過敏作用。

         

                                   藥過過敏的相關因素

他克林和ApoE基因的關係

他克林是一種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通過抑制神經遞質乙醯膽鹼的分解,來糾正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腦內乙醯膽鹼不足的狀態。這種藥物的療效之所以在不同患者中有很大差異,秘密就藏在*內的一個基因中。

這個基因叫做ApoE基因,它有3種不同的存在形式,即E2、E3和E4(為什麼沒有E1呢?我也不知道)。這3種不同的存在形式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罹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不同,也造成了他克林治療效果的天壤之別。

臨床研究顯示,他克林對攜帶E2和E3基因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有效率高達80%以上,而對有E4基因的則大多沒有療效。由於相當多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都攜帶E4基因,因此平均下來,他克林的療效就顯得相當可憐,幾乎跟安慰劑沒什麼差別了。不過,畢竟他克林對E2和E3基因的患者療效顯著,所以這個藥物還是獲得了上市批准。

如今,為了保證藥不白吃,患者都需要先進行ApoE基因的檢測,再決定到底用不用他克林。

類似的由遺傳造成的藥物反應差異還有挺多,而在藥物以外,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比如煙和酒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吸菸和基因的關係

誰都知道吸菸會引起肺癌,但似乎又總能找到一些常年吸菸,卻依然安然無恙的猛人。他們只是單純的運氣好嗎?非也。

香菸煙霧中含有一種致癌物質,不同的人對這種物質的敏感程度相差甚遠。在大量接觸香菸煙霧之後,那些特別敏感的人患肺癌的風險可以比特別不敏感的人高上76倍!我們一般人普遍都屬於中等的敏感水平,所以吸菸致癌還是有道理的,不要非和所謂「百毒不侵」的老煙槍比命長。

基因的差異同樣也可以揭開「千杯不倒」的秘密。酒精在體內的代謝與兩個酶有關,根據這兩個酶的活性差異,有些人是當之無愧的「酒神」,有些人則一喝就不省人事。通常來說,白種人中大部分都是酒量大的基因類型,而我們亞洲人則很杯具,八成都屬於「一喝就倒」。記得輕易別和老外拼酒啊。

上面這些故事告訴我們——遺傳信息一方面決定了我們是不是容易得某種病,另一方面也決定了某些藥物和化學物質對我們能起多大作用。

於是,現在有一門年輕的學科——藥物遺傳學——專門來研究遺傳與藥物的關係。這樣,未來有一天,醫生就可以根據我們的基因來為我們量身選擇藥物和劑量,藥物治療就會變得更加安全、有效了。不過現在還是建議大部分用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看是否自己的身體會對這種藥物過敏,實在不清楚著可先去醫院做皮膚過敏測試,可以很好地避免藥物過敏的發生。

好文推薦:

五一小長假 想去徒步旅行的先看看這個 >>>

成天喊著「跑步減肥」 你真正懂跑步麼? >>>

快到夏天了 自己學點穴中暑自救 >>>

《屌絲女士》:我的境界 凡人永遠不懂 >>>

你聽說過「黃精」這味中藥麼? >>>

覺得精神緊張壓力大?來種這3種花吧! >>>

相關焦點

  • 對磺胺類藥物過敏的原因找到了,竟是這個基因的緣故
    複方新諾明過敏導致的大範圍的皮膚破損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後,臨床表現則包括全身性產生紅疹與水泡,到大範圍的皮膚破損和黏膜潰瘍,也可能並發肝腎功能或多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死亡率高達30%;有些幸運存活的患者,也可能會有眼睛視力受損的永久後遺症。曾經有人,因為青春痘而吃複方新諾明,導致嚴重過敏,最後因為肝臟衰竭而死亡。
  • 藥物過敏 6 大症狀!醫師:頭暈想吐不一定是藥物過敏
    民眾就醫常分不清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過敏與藥物不耐症的差異,以致就診被醫生問起「吃藥是否會過敏」時,常常說不清楚,造成醫病之間產生不少誤會,讓「醫生開藥好睏難」的困境,但其實民眾只要釐清其中的差異,就能讓醫病溝通更加的順暢。
  •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任獻青博士談「小兒過敏」
    一個小小的咳嗽,治了好久怎麼就好不了,怎麼孩子就成了哮喘,周圍怎麼那麼麼多孩子患過敏性紫癜(以前都沒有聽說過的),為啥孩子動不動就得肺炎,而且還是大葉肺?家長的感覺其實沒有錯,任獻青博士說,現在的疾病譜和以前相比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疑難重症確實越來越多了,過敏性疾病正在明顯增加。
  • 中醫支招如何改善兒童過敏體質
    兒童過敏體質,可通過中醫方法進行調理、改善,過敏性疾病的發生,主要是由「外在過敏原和內在過敏體質」兩方面引起的,中醫治療過敏性疾病,通過避免過敏原和改善兒童過敏體質兩方面進行。中醫認為,過敏性疾病的治療關鍵是:首先要避免接觸過敏原,然後堅持一段時間的內服中藥來「辨證調理」,同時結合「伏九穴位敷貼」來改善過敏體質。
  • 聊聊藥物過敏:媽媽最怕的不良反應中,它是冷血殺手
    藥物過敏為什麼這麼可怕?為什麼皮試陰性還會出現嚴重過敏過敏性休克?有什麼更靠譜的辦法可以提前預防?今天白熊醫生和大家聊聊藥物過敏的那些事。  藥物過敏反應(亦稱變態反應)是指:有易感性的個體,在用藥過程中,被某種藥物或其它代謝產物致敏,產生特異性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當再次應用該藥時發生的特異性免疫學反應。過敏反應是人體對藥物的一種特殊反應。
  • 無故起了紅色疹子是服藥過敏嗎?都是基因「惹的禍」
    一個月前,張阿姨曾因癲癇控制不佳而加用了抗癲癇藥物拉莫三嗪。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過敏的緣由後,段現來推斷張阿姨應該是因為吃抗癲癇藥物拉莫三嗪過敏了!「拉莫三嗪過敏可能在發生在用藥1周甚至3~6個月,初次使用該藥物的病人往往容易忽視。
  • 解讀:過敏和抗組胺藥物
    過敏疾病數據和現狀   過敏性疾病是常見病,隨著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在全世界範圍內呈逐年增高趨勢,已成為各國政府高度關注的全球健康問題。
  • 患者藥物過敏醫生繼續用藥 醫院醫療過失賠6萬
    2010-05-25 15:25:39 | 來源:中國法院網許昌頻道 | 作者:王秋霞 劉鐵良   醫生因未盡到注意義務導致患者發生嚴重過敏反應
  • 中醫教你如何改善過敏體質
    你的孩子經常會出現這些情況嗎——眼睛發癢,常常忍不住用手去揉眼睛,經常黑眼圈;老是打噴嚏、流鼻涕,鼻子也總是痒痒的;這其實是過敏的反應,中醫如何改善過敏體質?我們和尋醫問藥網一起尋找答案吧。 過敏性疾病主要是由「外在過敏原和內在過敏體質」兩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因此,中醫認為,它的治療關鍵是:首先要避免接觸過敏原,然後堅持一段時間的內服中藥來「辨證調理」,同時結合「伏九穴位敷貼」來改善過敏體質。此外,還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規律,情緒心理調適得當。經過調理,孩子是完全可以達到「脫敏」效果的——對自然環境由不適應變為適應,即使在較強的過敏原刺激下,也能避免過敏發生。
  • 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嗎?
    過敏是生活中很難避免的一種突發情況,無論是吃某些食物才導致的過敏,還是因為藥物治療甚至是某些季節特有的一些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的過敏,都很常見。對於這些不受歡迎的意外情況,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家裡備上一些抗過敏藥物來救急。不過你們是否想過,治療過敏的藥物會不會也有可能導致我們出現過敏呢?
  • 藥物過敏皮疹圖片
    核心提示:藥物過敏也稱藥物變態反應,是由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是藥物不良反應中的一種特殊類型,與人的特異性過敏體質相關,僅見於少數人。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本病有增多的趨勢,其預防要引起醫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視。藥物過敏一般發生於多次接觸同一種藥物後,首次發病具有潛伏期,再次發病則可即刻發生。它的發生由於異常的免疫反應所致。這種反應總得來說都是對人體不利的。
  • 藥物過敏應該怎麼辦?
    藥疹是一種表現在皮膚的藥物不良反應。◆藥疹通常是由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引起的。◆典型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脫屑、蕁麻疹,以及其它如流鼻涕和流淚。藥疹不一定是藥物直接作用於皮膚形成的。有時患者在第一次用藥時就可能致敏,有時是在多次應用後才會致敏。以後再接觸該藥就有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如藥疹。有時藥疹的發生並不一定有變態反應參與。例如皮質類固醇和鋰劑造成外觀像痤瘡一樣的皮疹,抗凝血劑(血液稀釋劑)可能導致皮下出血造成瘀斑。
  • PLoS Biology:基因缺陷是過敏元兇
    鼻塞、打噴嚏、瘙癢……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正被過敏反應困擾。過敏看似小病,嚴重時 卻可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英國和瑞士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過敏元兇——基因缺陷,並希望藉此開發醫治花粉過敏等過敏症的新療法,為患者帶去福音。
  • 立和中醫:為什麼選擇古法金膏治療蕁麻疹?
    濟南立和中醫院逯祥雲院長說: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疹塊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後不留任何痕跡。蕁麻疹的誘因很多,患者在預後應儘量避免接觸誘發因素。逯老說,治療蕁麻疹一定要選擇專業的治療好方法,中醫治療是目前效果最好且一勞永逸的方法。為什麼調理治療蕁麻疹必須要選擇古法金膏呢?
  • 【頭條】藥物過敏:診斷與管理
    所有藥物都具有潛在的副作用,或稱為藥物的不良反應,但並非所有藥物都有天然致敏性。藥物過敏的診斷具有挑戰性,體現在多方面,包括如何對藥物過敏進行管理,以及如何根據當地情況給予特定的管理措施。NICE的醫院統計數據顯示,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的住院患者中,每年約有50 萬患者被診斷為藥物過敏,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青黴素過敏。
  • 讓人正確認識藥物過敏
    核心提示:藥物過敏一般都發生在多次使用同一種藥物之後,而很少發生於首次使用者。而且,藥物過敏大都是後天性的,其致敏性的獲得即來源於過敏發生前對某種藥物的多次接觸。   有些人感冒後服用感冒藥,第一二次服用後並沒有任何反應,而在多次服用後身上卻起了不少皮疹與水皰,醫生說是藥物過敏引起的。
  • 判定藥物過敏反應的方法
    核心提示: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那麼,在生活中,如何判定藥物過敏反應呢?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後產生的不良反應。
  • 【科學闢謠】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嗎?
    不過你們是否想過,治療過敏的藥物會不會也有可能導致我們出現過敏呢?常見的過敏原有食物(小麥、花生、大豆、堅果、牛奶、雞蛋、魚和甲殼類動物等)、吸入物(花粉、蟎等)、微生物(黴菌、細菌等)以及昆蟲毒素、藥物(如青黴素、磺胺等)、異種血清和物理因素等。
  • 一到春天就鼻癢鼻塞,打噴嚏,原來是因為過敏
    其實這是一種過敏症狀。由於生活環境以及體質關係,現在的人們容易發生過敏症狀,比如肛周瘙癢,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對於小兒,過敏性鼻炎是比較常見的症狀,臨床主要表現為鼻子癢,流涕,鼻塞,頻繁打噴嚏,甚至一日10次以上等等。過敏源有許多,比如花粉,冷熱空氣的交換等等。
  • 寶寶皮膚過敏、藥物過敏、食物過敏該怎麼辦?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許多寶寶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都會出現過敏的現象,比如皮膚發紅長痘痘、喝奶過敏、吃某種輔食過敏、用某種尿布過敏等等。那麼過敏是什麼呢?其實是指身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物質的過分反應,或者說是一種自我毀滅反應。而很多的寶寶在小的時候,由於自身的免疫力較弱,所以會很容易出現過敏的現象,而過敏又可分為皮膚過敏、藥物過敏、食物過敏,那麼這些過敏都是因為什麼而引起的呢?在寶寶出現過敏情況時,家長又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