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是我國現代幼兒教育先驅,對幼兒教育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社會即學校以及「教學做合一」,對我們當代學前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陶行知( 1891—1946 年) ,原名陶文浚,安徽歙縣人。1915 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政治學碩士,後轉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教育。作為杜威教授的學生,他深受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薰陶。
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需要的教育」。在南京創辦以「教學做合一」為校訓的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學校,創立了生活教育學說,使教育貼近人民大眾,並傾心研究了幼兒教育平民化問題。
1926 年,他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一文中,批評當時幼稚園三大弊端,堅決主張改革外國的、費錢的、富貴的幼稚園。應該辦適合中國的幼稚園。
1927 年,在南京郊區首創了中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南京燕子磯幼稚園,隨後又在上海開辦農工幼兒園。
在實踐中,陶行知先生認為,優秀的兒童教師必須能做到以下幾點:
( 1) 追求真理
( 2) 說真話
( 3) 駁假話
( 4) 跟學生學
( 5) 教學生做先生
( 6) 與學生、大眾站在一條線上。
提出了發展幼稚園要適合下列三個目標:
( 1) 平民化; ( 2) 經濟化; ( 3) 適合鄉村兒童生活。
普及了幼教的方法:
( 1) 改變對幼兒漠視的態度; ( 2) 改變幼稚園的辦園理念,儘量符合經濟原則,使幼稚園普及於工廠和農村; ( 3) 改變訓練老師制度。
提出生活教育特質,以及生活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 1) 生活即教育。幼兒教育的源泉來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重要載體。生活教育包括遊戲生活和日常生活兩方面。
( 2)遊戲即學習。遊戲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
( 3)學習形式是自主性的。幼兒學習自主性主要表現在活動的內容、形式、進程等由幼兒自己選擇,不是教師事前設計好的,而是幼兒自己想出來、自己發起的。
( 4) 學習目標是隱含的。
( 5) 學習方式是潛移默化的。由於幼兒在學習中總是伴隨愉悅和情緒體驗,加上積極性、主動性高,因而幼兒的學習是潛移默化的。
( 6) 學習動力是內在的。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學習,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各種需求,而不是教師要求他們去做的、強迫他們學習。
( 7) 學習過程是伴隨情緒體驗的。學習滿足了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需要。
( 8) 學習活動是在假想情景中發展的。
陶行知先生的幼兒教育思想價值有哪些呢?
一、明確幼兒教育科學界定及其重要性。
陶行知是我國教育思想史上第一位把 6 歲前界定為幼兒教育的先者。
二、提出解放兒童創造力。
解放兒童創造力需要解放頭腦,鼓勵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
需要解放雙手,鼓勵敢於動手,善於動手。
需要解放眼睛,鼓勵敢於觀察、善於觀察。
需要解放嘴巴,鼓勵敢說、善說、敢於提出問題。
需要解放空間,要擴大活動領域、不局限在課堂裡,不局限在幼稚園中。
需要解放時間,要給予充足時間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
三、主張改革舊傳統教育。
四、開創我國農村幼兒教育先河。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幼兒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夠更好地運用到教學中去。
我是喬爸,我們一起聊幼兒教育。歡迎分享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