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馬勃是灰包科真菌馬勃菌的的乾燥子實體。傳統認為馬勃有清肺利咽,解毒,止血。常見如銀翹馬勃散等
別名別稱:馬勃菌,馬疕,馬屁勃,馬疕菌,灰菇,馬屁包,牛屎菇,灰包菌,藥苞馬糞包。
來源產地:馬勃,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下品。為灰包科真菌脫皮馬勃、大馬勃或紫色馬勃的的乾燥子實體。
脫皮馬勃主產於遼寧、甘肅、湖北、江蘇、湖南、廣西、安徽;
大馬勃生產於內蒙古、河北、青海、吉林、湖北;
紫色馬勃主產於廣東、廣西、江蘇、湖北、安徽。多為野生。
採收炮製
夏、秋二季子實體成熟時及時採收,除去泥沙,乾燥。除去外層硬皮,切成方塊,或研粉用。
性狀性味
以個大、皮薄、完整、飽滿、灰褐色、松泡有彈性者為佳。
辛,平。歸肺經。
功效: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傳統應用
1.咽喉腫痛、咳嗽失音
本品味辛質輕,入肺經。既能宣散肺經風熱,又能清瀉肺經實火,長於解毒利咽,為治咽喉腫痛的常用藥物。用於肺經風熱或實火所致咽喉腫痛,咳嗽失音,輕者可單用研末含咽;重者常與玄參、板藍根、牛蒡子等同用,如《東垣試效方》普濟消毒飲;若疫喉腐爛,口渴項腫,多與水牛角、銀花、連翹等配用;如《疫喉淺論》清咽消毒飲;若小兒咽喉腫痛,又可與射幹、升麻、芒硝配伍,如《幼幼新書》射幹湯。此外,治久嗽,可單用本品作蜜丸服用,如《普濟方》馬屁勃丸;治失音,《摘元方》又與馬牙硝同用,砂糖為丸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