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le YANG1分鐘前
最近在相伯學校學習拉丁語課程。在學習當中發現,雖然拉丁語語法比任何其他語言的語法都難,但她的嚴謹、韻律與方法吸引了我。早在兒時就已接觸了一點點拉丁語,那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必須要望彌撒,而彌撒是拉丁語,所唱的聖歌也都是拉丁語,記得那時教友們不會念,歌本中就會用拼音或者漢字標註發音,但其中的意思卻不得而知。因為常念常唱常用,所以雖然現在的彌撒已是中文了,時隔二十年多了,我依稀還能記得Tantum ergo的兩段拉丁語歌詞。今天學習了拉丁語卻發現了她的美麗與神秘之處,更重要的是發現原來一直不明白英語中一些詞彙為什麼是這樣的拼寫,它們竟來源於拉丁語。
除了教會中可以看到拉丁語,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時常會遇到,可是我們會誤以為是英語、法語或者其他什麼語言。現總結了一些我們最常見到的英語單詞或者名稱,其來源於拉丁語(以首字母為序)。
Bowling 保齡球
喜歡娛樂、運動的朋友們,對這個詞一定不陌生。英語單詞bowling是bowl的動名詞形式。bowl原意指「木製的球」,源自拉丁語bulla(球狀物,氣泡)。bowl做名詞時表示保齡球運動用球,做動詞時表示玩保齡球,投球。
Bus 公共汽車
看到這個詞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這個詞和拉丁語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個詞最初的意思是:供多人乘坐的馬車。這是由一位法國老闆於1826年,經營的一種新型的運輸業務,並專門準備了兩輛16座的馬車。馬車的出發點在一家制帽店前面,這家制帽店有個招牌,上面用拉丁語寫著Omnès Omnibus(all for all),其中的omnibus意思是「 for all 」,與他的這種公共馬車性質非常契合。因此,他就把自己經營的這種公共馬車稱為omnibus,這就是公共汽車的前身。單詞bus就是omnibus的簡稱。
Candidate 候選人
自拉丁語candidatus,本意就是「身穿白袍的」。candidatus源自拉丁語candidum ,表示「白、純潔」, 古代候選人身著白色長袍的習俗。而該詞又來自拉丁語 candere,表示「發光」,從中衍生出英語詞根cand(發光)。英語單詞candle(蠟燭)、candid(坦白的)、candor(坦白)等都源自於此。
Emperor 皇帝
源自拉丁語imperiator,意思是「指揮官」。最開始只是羅馬軍隊對成功的將軍的一個封號,後來被長老院用在凱撒,屋大維和他們的繼承人身上。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教皇曾經封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羅馬帝國的emperor,但只是一個虛名。隨後主要由德意志諸侯國組成的神聖羅馬帝國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衣缽,所以神聖羅馬帝國也有emperor ,從各個德意志諸侯國的國王中推選出。東羅馬帝國也使用 emperor 這個頭銜。歐洲歷史上後來只有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使用了emperor這個頭銜。
由此可見,emperor指的是由多個民族和國家組成的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並常常特指羅馬帝國的皇帝。一般國家的國王都是king而不是emperor。
Farmer 農民
這個詞如今已變了味道,不過詞意就是原原本本的耕種土地,每年支付地租的人。這個詞同樣來自拉丁語firma,意思是不變的付款,即每年固定的租金或稅收的付款。英格蘭早期的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租賃領主的農田,每年要繳納一筆固定的地租,這筆地租就是farm。到了16世紀,farm逐漸從表示農田的租金轉為表示農田本身。同樣,單詞farmer原來表示替領主去收租金(farm)的人,後來逐漸變為「在農場上勞動的人」,即「農民」。在歐美一些國家,農民的地位日益提高,很多農民已經擁有自己的農場,通常被稱為「農場主」,但在英語中還是使用farmer這個單詞來稱呼他們。大名鼎鼎美國國父華盛頓在參加獨立革命之前就是一個farmer,只不過他並不幹農活,都是他下面的黑奴在幫他幹活。
Fool 傻子
愚人節的時候,相信大家對這個詞一點也不陌生。它也是來自拉丁語follis,本意是鐵匠燒火鼓風用的皮囊。鼓風皮囊的特點就是特別能吹,然而裡面空無一物。因此古羅馬人就用follis(鼓風皮囊)來比喻那些誇誇其談、實際上腦子裡空無一物的人。這就是英語單詞fool的來源和初始含義。
Library 圖書館
古代羅馬人使用樹木的光滑內皮作為書寫的材料,英語單詞liber(書籍)、library(圖書館)就反映了這種做法。單詞liber源自拉丁語,本意是「樹的內皮」。單詞library 來自拉丁語 librarium ,本意就是「存放 liber (圖書)的地方」,後綴 um 表示「場所」,如museum。
Noon 中午
在古羅馬,人們把白天分成12個小時,從早晨6點鐘開始,到傍晚5點整。基督教在羅馬興起後,基督徒每天都要禱告,一般禱告7次,其中白天有4次,時間為6點、9點、12點和下午3點,在拉丁語中分別叫做Prime(初時)、Terce(第3時)、Sext (第 6 時)、 None (第 9 時)。英語單詞 noon 就來自拉丁語 None ,本來指的是下午3點整,但後來由於禱告時間的改變而變成了中午12點。
原來,基督教中有個為期40天的大齋節,以紀念耶穌曾經在曠野中禁食40天。在大齋節期間,基督教徒每天只能吃一餐,並且必須在白天的四次禱告都做完以後才能進餐。白天最後一次禱告(None)的時間原本是下午3點,但很多人實在餓得不行,堅持不到下午三點。於是,在12世紀時,有人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將白天的四次禱告統統提前三個小時,早晨3點鐘就開始做白天的第一次祈禱(Prime),反正餓著肚子也睡不著。這樣,白天最後一次禱告(None)的時間就變成了中午12點,大家就可以在中午12點吃飯了。從此以後,英語單詞noon的概念也隨之改變,從下午3點整變成了中午12點。
Pen 筆
古代歐洲人曾使用蘆葦杆製成的「筆」,寫在紙莎草做成的紙上。約在公元七世紀出現「翎管筆」,即用天鵝或大雁的翎管做筆。 pen 一詞,在古英語中寫作 penn ,來源於拉丁語的penna,意思是「羽毛、翎管」,即羽毛製成的筆。
現代普遍使用的鋼筆誕生於19世紀初。它的發明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一名叫做華特曼的英國人在用傳統的羽毛筆籤字時,羽毛筆漏水,把合同弄髒了。他回去取新合同時,被競爭對手乘虛而入搶先籤署了合同。他深受刺激,決心設計一種更加先進的筆。他利用植物體內的毛細管輸送液體的原理,發明了鋼筆。
PUELLA 女裝品牌
對於喜歡時尚的女性來說,這個單詞一定不會陌生,它是女裝一個品牌,隸屬於拉夏貝爾集團。這個單詞就是拉丁語,意為小女孩兒,公司取此單詞的寓意就是,公司致力於打造一個休閒、趣味、時尚方面的少淑女品牌服裝。相信不少女性都喜歡這個品牌的服裝吧。
SPA 水療
是拉丁語Salus Pro Aquam的縮寫。Salus是安全,健康的意思;pro是介詞though的意思;aquam是水。整個意思為:通過水(借著水)可以(使人)健康。這也就是當今最流行一種健康保健的治療方法了吧。
Umbrella 雨傘
中國人最早發明的傘是用來擋雨的,所以叫「雨傘」。西方人最早發明的傘不是用來擋雨的,而是用來遮陽的。在西方,最早的傘就是一塊遮陽板,板上蒙著一塊繃緊了的麻布。在古希臘,傘狀遮陽板是節日盛裝不可缺少的陪襯。奴隸主讓僕人在自己的身後高高地舉著遮陽板,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高貴。因為打傘的人必須站在主人身後,所以傘柄不是安在傘的中央,而是在傘的邊上。到了中世紀,傘變成了宗教權力的象徵,地位越高的人,傘越豪華。羅馬教皇用的傘精緻至極,傘面上裝飾著鮮紅和金黃的羽毛,傘把上刻著精美的天使雕像。
由於古代西方人的傘是用來遮陽的,所以在拉丁語中,表示傘的單詞是umbrella,是umbra(樹陰、陰影)的指小形式,意思就是「小陰涼」。英語單詞umbrella就來源於此,與它同源的單詞有umbrage,本意是「樹陰」,常用來比喻「不快、生氣、懷疑」。
Visa 籤證
來自拉丁語charta visa,即驗證過的文件,visa是「看」的意思。19 世紀初借自法語 visa ,而法語 visa 則源自拉丁語 vīsa,是拉丁短語 carta vīsa 之縮略,相當於英語the document ( has been ) examined / verified(公文已驗)。拉丁語動詞videre (看見)的過去分詞中性複數的名詞用法,原義是「被看見」。護照上的visa標記表示被官方「看見」或檢查過。
總之,如果你學過一些拉丁語的話,就會感到原來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最重要的是,它不僅開拓了你的眼界,還可以讓你在人前增加一些可以「炫耀」的資本……
讚賞是對知識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