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美食小吃:不抓不香的「抓飯」

2020-12-23 華之旅

抓飯,是新疆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食用稻米的主要民俗形式,是在各種人生禮儀、吉慶和祭祀等民俗活動中,特意用來宴請賓客的上等飯食。維吾爾人食用這種飯,不論在自己家裡,還是在別人家裡作客,不論何種身份,吃飯時,既不用筷於也不用勺,而是把手衝洗乾淨之後,伸出五個手指把飯撮掇起來送到嘴裡。在維吾爾民間,常聽到人們說:「吃抓飯不用手抓不香,不抓吃不出抓飯的滋味。」所謂「抓飯」,是新疆的漢人依據維吾爾人吃飯「抓」的進餐特點叫起來的形象比名稱。其實,維吾爾人和阿拉伯、中業細亞各國的很多民族一樣,將它叫做「波羅」。下面,我們還是用它的本名即音譯名來稱呼它吧!

波羅的基本原料是新鮮羊肉、黃蘿蔔(又稱「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把剁成小塊兒的帶骨羊肉和洋蔥條同時放進油鍋裡炒,當洋蔥焦黃時,再把切好的黃蘿蔔條倒迸鍋裡一起炒,並加適量的鹽。炒得黃蘿蔔條都發紅蔫巴時,根據米的多少和米的吃水情況加進適量的水。等水開時就將淘好的米倒進鍋裡,不要攪動繼續煮,哪裡不冒泡就用筷子往哪裡戳,直通鍋底,使那裡也開起來。鍋裡的湯眼看就要消失時,蓋好鍋蓋用小人燜約30分鐘後,油亮色黃、味香可口的波羅就算做成了。如果自家人吃時,每一碗飯上面可放一塊兒飯裡的羊肉;如果家裡有客人,就得將飯盛在託盤裡,把託盤置於餐布上,按一般習慣三人一盤。進餐前,一人把飯上的肉撕開或用小刀切碎,吃時每人從自己面前掇食,抓起的每一撮飯中帶一小塊兒肉。就這樣你一把,我一把,直至吃完為止,也可剩下一些,主人都不怪,也不算失禮。自家人吃時,也可盛在一個大託盤裡,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現在有些家庭招待漢族客人,考慮到客人不會抓或不習慣於抓而備有小勺。烹製波羅也可先把羊肉清燉八九成熟後撈出,再與洋蔥和黃蘿蔔混在一起炒,需要加水時把燉羊肉的原湯倒進鍋裡,再下米燜制。這樣做出來的波羅肉爛,飯比前一種香,這往往是照顧家裡老人而做的家庭波羅。還可把油燒熱後把洋蔥放進去,洋蔥焦黃時,將大部分油與洋蔥盛到碗裡備用,鍋裡只留下很少一點兒油,把黃蘿蔔條簡單炒一炒,然後倒水燒開,下米燜飯。飯熟後再把備用的熟油和蔥花倒進鍋裡拌勻盛盤。羊肉也單獨清燉,撈出備用。等飯盛上盤時,再往每個盤上放塊兒熟肉。這種抓飯被民間稱做「米禾曼艾斜」即待客波羅。做「抓飯」這種飯食特別費袖,通常五斤米得用清油至少一斤,還不包括附加的羊油。把炒了蔥花的熟油澆在燜熟了的米飯上拌勻,不但可以保持「抓飯」特有的油香滑亮,而且可以省油。維吾爾人在飲食生活中,非常重視食物的營養價值,儘管人們的認識僅僅限於經驗。關于波羅這種飯食營養的豐富性和它的食療作用,在民間流行著這樣一則傳說:相傳在1000多年前,有個名叫阿布艾裡·伊比西納的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體弱多病,眼看每況愈下,吃了很多名貴的藥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精心選用羊肉、黃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大米、鹽和水,並按一定程序搭配組合,用炒、煮、燜的烹調方法做成一種混合飯,色香俱全,名曰波羅,經常食用。半月之後,面色漸漸紅潤起來,眼睛也變得炯炯有神,不久完全恢復了健康。他的這種變化,使他的友人和鄰居非常驚奇,不知他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後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代代相傳,便成為如今這種維吾爾族人愛吃的美餐。抓飯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食品,在維吾爾地區談起波羅常有人風趣地說:「波羅和烤羊肉都是男人的『布尕孜』即養料。」久居新疆的漢人也深有感受地說:「抓飯是十全大補飯」。羊肉性熱,含大量蛋白質、脂肪和胺基酸,具有壯陽益腎補血之功;胡蘿蔔是含維生素豐富的蔬菜,俗稱「小人參」和「地參」,具有補氣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作用;洋蔥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維生素C、鈣、鎂和鐵等多種成分。把這些原料與大米、植物油混合搭配而成食品,豈能不大補?豈能不使年老體弱者面色紅潤、矍鑠有神起來!維吾爾民間的波羅種類很多,往往因地、因人、因季節和條件而有所不同。以上波羅的基本原料,只是按一般情況來說的。在用油方面,除了用清油即胡麻油、菜籽油、瓜籽油、棉籽油等食用植物油外,根據實際條件,還可採用骨髓、酥油、羊脂或紅花油、亞麻油等。人們認為用骨髓做的抓飯營養價值最高。在用肉方面,除了羊肉外,還可選用家雞、雪雞和牛肉。在和田、喀什一帶,人們在肉抓飯裡還放切成四大塊兒的「畢葉」(木瓜,學名叫「榲桲」)或蘋果,使波羅另有一番美妙的清香。還可以用木瓜、蘋果、紅葡萄乾和杏幹做成素抓飯。在城市裡的維吾爾人中用薄皮包子 (又名死麵包子)代替抓飯裡的大塊兒肉的逐漸多起來,特別是接待尊貴的賓客時,總喜歡在每盤抓飯上放若干個薄皮包子。波羅和薄皮兒包子合在一起,使得抓飯好上加好,錦上添花。在鄉村和牧區,夏季人們在吃波羅時還往盤子裡的飯垛上扣一碗酸奶子,就著酸奶子吃飯,不僅可以增加食慾,還可以消暑解熱。維吾爾人的波羅,不僅營養豐富,美味可口,飯菜俱全,而且做起來省時省力。維吾爾人不僅平時喜歡吃,在婚喪嫁娶、吉慶祭奠等禮尚往來的民俗活動中,也是專門用來招待賓客的理想飯食。

動態話題 #旅途美食小吃#

西寧水井巷和高原風味小吃

臺灣的桃園、新竹、苗慄三縣(市)美食小吃

福建的手抓面和貓兒粥,奇特的吃法

城市故事:臨夏的茶事和風味小吃

百城百味:黃州風味三絕

相關焦點

  • 旅途美食小吃:八寶芋泥和鼎邊糊
    太極芋泥香甜可口,乍看如涼菜,實燙得很,如若不察便會大出洋相。相傳1839年林則徐到廣東禁菸,英、德、俄、美侵略者慌了手腳。為了奚落中國官員,英、德等國駐廣州領事特備西餐涼蓆請林則徐,想用冰琪淋讓他出醜。事後林則徐也備筵席回敬他們。幾道涼菜過後,來了一盤芋泥,色暗紅又光滑,不冒氣,跟涼菜無異。
  • 印度疑惑:為啥中國人要用筷子吃飯,用手抓飯吃它不香嗎?
    美食是人們無法抗拒的一種東西,在大家遇到自己愛吃的食物面前,一般都是無力抵抗的,畢竟沒有必要和美食過不去吧,不過,每個人的口味都是不同的,自然對美食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跨國來了解一下印度人對美食的看法吧,這和我們國家還是有著蠻大的差距的,不僅僅是美食的做法不同,就連用餐方式的方式都不一樣
  • 新疆人的傳統美食抓飯,為什麼叫抓飯,真的是用抓著吃嗎?
    新疆有很多美食,我們一時間說不完,今天我給大家介紹新疆的傳統美食之一抓飯。抓飯是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菜品,在維吾爾族中,抓飯是他們族群中的上等美食。在他們的傳統日子裡,每逢大事,比如說,過年過節或者是結婚的時候,都會用抓飯來招待客人。
  • 新疆的特色美食,經典手抓飯,美味還便宜
    新疆的特色美食,經典手抓飯,美味還便宜。現在的人經濟水平變高之後,開始追求生活的品質,有空的時候就想出去走走,嘗嘗各地的美食小吃,感受一下不同地方的美食風味,再偏遠的地方,只要那裡的美食好吃,就會有很多人去那裡玩。
  • 旅途美食小吃:貴陽街頭的風味小吃
    宰花江狗時像殺豬一樣不剝皮,而用開水把毛燙掉,連皮帶肉一起燉著。冬天吃了可以增加熱量,夏天吃了也不燥不熱。現每晚貴陽街頭的夜市,常有一個個的狗肉攤引誘著無數食客。滾燙的狗肉隨湯加入姜、蔥花、胡椒粉、蕪葵,外加一碟糊辣椒水就著狗肉邊蘸邊吃,又燙又辣又麻又香。貴陽民諺說:「狗肉滾三滾,神仙坐不穩。」在飄香的貴陽狗肉攤前,沒有不留步一飽口福的。
  • 手抓飯你只知道新疆手抓飯嗎?南方的手抓飯也非常美味
    手抓飯,一聽名字就知道是用手抓著吃的飯,但是這種飯不是普通的白米飯,而是加入許多食材做出來的,有的地方還加入天然色素使米飯換了一身衣服。手抓飯在中國是非常出名的,在中國北部和南部都有,不要覺得手抓的飯不衛生,現在在食用手抓飯之前都會給每個人分發手套,所以不用擔心直接拿手抓著吃不衛生的想法。手抓飯在我國的歷史較為悠久,最早的手抓飯是起源於中國北部,是新疆維吾爾族的一種特色美食,一直流傳至今,遇到當地節日,新疆人民都會製作手抓飯來招待遠方來的客人。
  • 舌尖上的新疆:「風乾羊肉抓飯」,西域待客必備美食
    新疆抓飯簡介抓飯,維語叫「波勞」,是新疆各民族都喜愛的一種美食,最初,因人們大多是洗完手直接用手抓著吃,故漢語形象地將其稱之為「抓飯」。抓飯製作簡單,卻十分美味,有菜有肉有米飯,各類營養均衡,不愧是維吾爾族待客必備美食之一。
  • 旅途美食小吃:回族傳統食品
    穆斯林廚師心靈手巧,技藝高明,從選料、刀法《調配到下鍋、火候,都很講究,從而達到鹹甜分明,酥爛脆嫩,油而不膩,瘦而不柴,明油亮芡,色澤分明,能適應四面八方顧客的口味,使之慕名而來,滿意而歸。#旅途美食小吃#
  • 烤羊肉串、拌麵、抓飯等新疆味道入選「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郭玲)12月29日,記者從中國烹飪協會了解到, 手抓飯、那仁、粉湯油香、烤包子、烤羊肉串、揪片子、搓魚子、新疆拌麵、薄皮包子、饢等新疆美食入選「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國烹飪協會在全國發起中華名小吃的遴選,每個地區選出十種美食命名為「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共有310個名小吃代表31個省區市入選。「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是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能夠代表當地的美食文化。新疆入選的名小吃中,饢、抓飯、拌麵、烤羊肉串等已經制定了小吃標準,如今,新疆又成立了拌麵專業委員會,推動特色美食標準化發展。
  • 新疆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人稱讚,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下面就來看看新疆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人稱讚,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1、手抓飯 雪雞肉的抓飯味道最佳。不過,有的抓飯也不放肉,而選用葡萄乾,杏幹,桃皮等乾果來做,稱之甜抓飯或素抓飯,同樣美味可口。 2、烤饢
  • 抓飯為何成為新疆菜的代表?附做法
    我在推薦旅遊線路和旅途美食的路上是越走越遠了,既然越走越遠,那我們就聊得徹底點。今天給你們帶來新疆山裡的另一個美食--抓飯。抓飯是新疆少數民族特有的美食,歷史悠久,一開始抓飯確實是用手抓著吃,可現在社會已經沒有人這麼吃了,我們吃起來的時候,飯店還是會配上筷子跟勺子的。
  • 新疆人吃飯真的是用手抓的嗎?帶你揭秘新疆手抓飯
    當小編第一次踏入新疆這片美麗又廣袤的大地時,就受到了好客的新疆同學的熱烈歡迎,然後帶小編去吃了新疆的美食。諸如大盤雞、大盤羊肚、烤肉、炒米粉、羊骨頭湯、烤包子、薄皮包子、納仁、胡辣羊蹄、八毛涼皮、各種拌麵、各種炒麵、各種手抓飯等等,小編已經吃了好多好多這些在內地吃不到的新疆土特產了。總結就是——雖然新疆美食口味比較重的,但是小編還是感覺蠻好吃的!在這些美食中,小編想介紹一款很引人聯想的食物——抓飯。
  • 為何印度人不使用餐具,卻喜歡用手抓飯?原來有不得已的苦衷!
    眾所周知,印度的飲食文化頗受爭議,其中手抓飯的習俗讓人難以接受!其實這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而已,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那麼為何印度人不使用餐具,卻喜歡用手抓飯?原來有不得已的苦衷!這是因為在遠古時代,餐具是貴族家庭的專利,所以抓飯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 為何印度人堅持手抓飯?而不選擇筷子,原因一針見血
    在國外旅遊時遇到外國人稀奇古怪的習俗,這也是旅途中很有意思的事,畢竟世外桃源千奇百怪,比如中國人吃飯時用筷子,印度人吃飯時用手抓食物。所以為什麼印度人不選擇筷子餐具,而堅持用手抓飯呢?印度是分餐制,不像中國是合餐制,不是所有人都用手抓公共盤子裡的東西,比較衛生。此外,還有宗教的影響,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其國教是印度教。
  • 「手抓」撐起了中亞的美食文化 吉哈兩國鍾愛手抓面與馬腸子
    「手抓」撐起了中亞的美食文化  ■本報駐比什凱克記者高寒  編者按  吃,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假期剛過,你是否還在回味家中的年夜飯,是否留戀家鄉的小吃、特產?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國外美食也不差。
  • 熱氣騰騰的新疆抓飯,真是用手抓著吃的嗎?
    有一種美食新鮮的羊肉佐以胡蘿蔔和洋蔥的清香在清油和羊油的潤滑下抓飯!!抓飯是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菜品,每逢大事,熱情的維吾爾族人民便會用抓飯來招待客人。在過去,每當吃抓飯前,主人都會端來一個水盆,請客人逐個洗手,再用乾淨的毛巾擦拭乾淨,用手抓飯吃。用手吃抓飯是有講究的。
  • 手抓飯:四海之內皆兄弟
    飯菜合體後,廣東有了煲仔飯,江蘇有了揚州炒飯,浙江有了鹹肉菜飯,海南有了海南雞飯…….食材君在貴陽吃過一種街頭小吃,用瘦長如鼓的黑陶罐裝飯,飯上蓋兩片臘肉幾根折耳根,放在汽油桶做的爐子上,擺一排焗,開蓋香氣撲鼻,念念不忘。作為羊肉愛好者的食材君,最愛的,是新疆手抓飯,沒有之一。
  •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用手抓飯,不用餐具吃飯?這5個原因就能解釋
    印度,一個神奇的東南亞地區,因為思路十分奇特,不走尋常路,又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被許多愛好旅行的人列為目標。其中,印度美食也讓不少人好奇,為什麼印度人喜歡用手抓飯呢?印度人喜歡用手抓飯1、印度食物多是糊狀的看過印度美食視頻的朋友,一定會對印度美食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 手抓飯美食哪家強?西南境內傣家棒
    沒錯,筆者說的便是雲南境內的傣族手抓飯 。傣族手抓飯是西雙版納傣族的特色美食。手抓是人類最原始的吃飯方式,回歸原始自然狀態是一種美妙的感覺。傣族手抓飯的食物擺放需要用到芭蕉葉。芭蕉葉就是字面意思,芭蕉的葉子。芭蕉和香蕉差不多,和香蕉是同一屬,都是芭蕉屬。「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指的就是這個芭蕉。芭蕉葉片長而寬大,同時是一種去熱中藥,使用它來當食物的兜底正合適。
  • 新疆美食——手抓飯
    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既營養又健康的新疆美食---手抓飯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阿布艾裡.依比西納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藥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